蜀僧说课稿

时间:2022-05-12 09:37: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蜀僧说课稿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僧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僧说课稿2篇

蜀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蜀鄙之僧》是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节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通过讲述蜀地边境的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结果穷和尚去成了,而富和尚没去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有志者事竟成。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2.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文言文学习,在小学阶段不是第一次,但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从词义和表达方式上都与现代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读通、读懂文章上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了了。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设计本课时,我在传统的古文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以求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阅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对话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板块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机板书)生齐读。熟悉课文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指名2人读。(通过对话法,让学生体会当时贫富二僧的对话时的语气与心情)

  2.师生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对比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领悟两处的语气有何变化)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注意“足矣”的坚定语气。)

  ⑤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师适时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富者曰——(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会当时贫者去南海之艰难,并且再次强化子何恃而往这句话)

  三、升华感悟

  1.师: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师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通过写感受,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通过讨论法,让孩子的知识得到迁移,思维得到扩散,不仅仅只局限在本篇文章)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时,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体会对比这种写法的好处。)

蜀僧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六课。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节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通过讲述蜀地边境的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结果穷和尚去成了,而富和尚没去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字音,学习注释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词语“其、之、买船”的意思。

  2、能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点词句分析穷和尚去成南海的原因,并从中悟出: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学习注释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词语“其、之、买船”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点词句分析穷和尚去成南海的原因,并从中悟出: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教学难点:体会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读出不同的语气。

  四、说学生。

  文言文学习,在小学阶段不是第一次,但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从词义和表达方式上都与现代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读通、读懂文章上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了了。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设计本课时,我在传统的古文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媒体课件和“按按按”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以求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故事,板书:蜀僧。蜀,由三部分组成,注意观察字形。僧,可以按照什么规律记忆?齐读课题,课题是什么意思?课文以“蜀僧”为题,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两遍课文:

  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第二遍,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反馈:

  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课文?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

  重点强调:“语”

  提示:语于(语读四声)在这里语是什么意思?看来,在这里“语”是词(四声),在读三声时,我们可以组什么词?这些词都是名词。看来词性不同,读音就可能发生改变。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小规律,大家要记住它。

  1、指名读,齐读。

  三、自学文意:

  1、这篇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在学习文章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助手来学习呢?注释、译文、字典。

  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反馈:

  1、使用“按按按”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出示: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A他,他们;B他的,他们的C其中

  在这里,“其”当什么讲?请选择。

  若正确,解释词义,句意。

  若错误,引导学生将词义带入进行检验,得出正确答案。

  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吾欲之南海,何如?

  A它,它的B的C去,往

  这句话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选择。

  若正确,解释词义,句意。

  若错误,引导学生将词义带入进行检验,得出正确答案。

  文中曾两次出现“之”字,意思一样吗?

  谁来说说?一个词有这么多意思,我们怎么来确定到底选择哪个意思?根据上下文选择。

  出示: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A买船B雇船

  在这里买舟的意思是?选择。

  若正确,追问:你为什么这么选?

  若错误,查注释。

  点拨:看来,“买”字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说词义,句意

  2、看来,大家真的理解了古文的意思。

  3、自己出声读读课文,试着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抑扬顿挫。

  指名配乐读。

  (初步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按按按”的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选择器选择重点词义,以此来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研读古文: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蜀鄙二僧皆欲之南海,结果呢?贫者:越明年,自南海还;富者:犹未能也。板书。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疑问:为什么富和尚没去成南海,穷和尚反而去成了?

  富僧为什么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而且用的标点不同?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通过质疑,引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二)两个和尚都“欲之南海”,为什么“贫者自南海还”而“富者犹未能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1、读句子: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体会出:穷和尚信心十足:从“一瓶一钵”,“足矣”看出来的。

  什么是“一瓶一钵”?贫僧认为有这二者就“足矣”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凭借这两样东西从西蜀去南海真的就“足矣”了吗?

  出示选择题,用“按按按”进行选择:

  A足矣B不足

  讨论:

  ①说“不足”的一方,先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结合资料说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出入困难。出示中国地图

  (四川,古称蜀地,本是与世隔绝的世外仙源,非常富庶,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出入非常困难。

  ②同学们,这些困难和危险,穷和尚是不是都没想到啊?那他为什么还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选“足矣”的同学们,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穷和尚表面上看来依靠的只是“一瓶一钵”,这只是外在的条件,其实他内心有无比巨大的力量支持他。穷和尚有坚定的决心、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十足的信心、坚强的毅力。他相信有了这些,他不需要更多的外在条件,就是“一瓶一钵”就足矣了。

  你们说得真好,这正是穷和尚取得成功的关键!

  (2)同学们,你们想怎么读这句话?

  指名读。

  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多想读,那老师就是那富有的和尚,你们就是穷和尚,我们来配合着读读,行吗?演示多媒体课件。

  (利用“按按按”选择从蜀地去千里之外的南海,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到底够不够?引发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想象穷和尚一路将面对怎样的困难,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并通过问答读,体会穷和尚的信心、毅力、勇气。)

  2、作者在写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描写了两个和尚的对话来对比他们态度的不同。想像当时的情景,你想怎么读他们的对话?自己试着读读。

  富和尚说了两次“子何恃而往”,读法相同吗?为什么?点红两句话。

  是啊,同样一句话,包含的感情却大不相同,难怪这标点也不同呢!

  那我们该怎么读出不同的语气呢?谁来试试?

  4、就带着这样的理解,分角色完整读读第一段。

  (通过讨论,体会富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指导读出不同语气。)

  (三)、出示: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点红: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过这寥寥数语,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与穷和尚一起,再一同静静地回味这一路的'艰辛吧!

  出示图片配乐欣赏。

  出示文字: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想像课文中的空白: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有惭色,富和尚会想些什么呢?

  写下来。

  学生读,教师适时评论、升华。

  (通过配乐图片播放,再次创设情境,回顾穷和尚的千辛万苦,从而引发对课文中的空白的想象:穷和尚在回来后对富和尚说些什么?富和尚为什么面露惭色?深化对中心的理解。)

  此时,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再完整地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这个故事,节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意在告诉子侄求学做事的道理。几百年后的今天,它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

  说一说。

  最后,出示原文,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自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读读原文,品味这篇文章的妙处,在这里,老师想把彭端淑原文中开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同学们共勉——

  出示文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说说从故事中受到的启迪,教师送给学生名言,提升认识。)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

  6、蜀僧

  贫者自南海还

  富者犹未能

  信心+勇气+实践=成功

  (再现两个和尚的不同结局,从而得出文章所要精明的道理,红字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蜀僧说课稿】相关文章:

蜀僧说课稿11-04

唐诗赏析听蜀僧浚弹琴10-27

《蜀相》 教案03-25

蜀南竹海导游词01-04

《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7-28

(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教学设计(通用5篇)07-29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