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

时间:2022-06-28 19:13: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虽然此文写于七十年代,但至今现实意义很深。本文从灰尘的大小和它存在于空气中的数量、来源,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对灰尘进行了具体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才会激起学生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常识性课文。

  二、学情分析

  常识性课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进入四年级,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教师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进行讲解,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感悟。

  要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文本的主旨需要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来补充丰富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布置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样就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

  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词和句的教学是一个重点。教师要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这应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何从本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1、能在阅读中自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等若干词语。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本学期学习生字,教材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囱、滓、瓷、呛”等生字,这些生字字形并不难掌握,对其的正确读音要加以强调。

  “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灰尘“流浪汉”的特点,在课前学生查字典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文本进一步理解,以体会灰尘无处不在的特点。“管教”一词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抓住重点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词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目标之一是在静心默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有目的默读课文,从而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唯有在思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沉下心揣摩文字从而理解文本。

  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机的语言操练。运用摘句法概括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演示雨的形成,训练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指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式、文中的写作方法等多种训练途径使学生习得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课文说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是怎样说的”,这应是本课要重点解决的。

  目标三: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课外资料不单是信息的叠加,更要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借助资料有新的感悟和生成。这个目标的达成,既有语言训练,又有思维的训练,同时也会唤起学生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发展。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勾画圈点。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划出描写“流浪汉”——灰尘的相关句子;在理解句子“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时,让学生采用图示法动手画画,从具体的数据对比中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城市街道的灰尘远远超过山林地带的灰尘。最后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制订出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思维的零星、无序朝清晰、有序提升。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引领、促进和发展。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

  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课堂上也不能忽略朗读的训练,更不能吝啬“读”的时间。因为,朗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与课本的对话。这节课朗读占了重要位置,朗读形式力求多样。从篇幅内容上,有全文读,分节读,分句读;从形式上,有自由朗读,默读,个人读,引读、集体读等。整堂课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三)创造多种表达机会,在语言实践中练就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本册教材的训练的重点目标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点,整堂课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了如下语言训练:

  第一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教学板块中,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是对本册教材三四单元归纳课文内容能力的巩固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感悟,学会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处:在理解第三节“雨的形成”这一内容时,借助多媒体,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或“天下雨,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这样的练习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三处:学习第四节时,交流课外资料,运用本节中的“总分”句式,将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说说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

  这一训练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为学生搭建梯子: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人根据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在这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整合小组成员的内容完成说话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将课文中学到的举例的说明方法自然地迁移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中,使学生说的训练得到提高。

  (四)课内外有机联系,拓展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语文能力上,还表现在它的拓展和发展功能上。因此阅读教学要以教材为源点,辐射阅读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无数个信息“相似块”中,拓成个性智能发展的广阔空间。

  课前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课堂上,播放北京沙尘暴的视频并配以解说,使学生很直观很形象地感受到了沙尘暴带给人类的灾害。从内心深处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后续学习,突破课文难点做准备。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媒体出示补充我国自1992年至今发生的沙尘暴的相关报道,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制订出管教沙尘暴的方法,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所有学生的呼声,从而达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相关文章:

空气在哪里说课稿11-03

《沙漠中绿洲》说课稿06-28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找空气》含反思09-25

食物中的有机物说课稿11-0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11-09

《沙漠中绿洲》说课稿(精选11篇)04-23

空气的秘密教案06-15

好玩的空气教案01-19

《新鲜的空气》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