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07 20:05: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麻雀》是新课程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六)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来?”“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体会?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写——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听录音(鸟的叫声。)

  2、说说平常所看到的鸟有哪一些?说说最常见到的有是什么鸟?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根据板书再说课文内容。

  3、师引导重点段落。(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把感觉写在句子的旁边。

  3、反馈交流。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分别从:“猎狗慢慢地走过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等语句去体会老麻雀的奋不顾身、勇敢、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母爱等。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课文。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教师先从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两方面进行简短的小结,帮学生梳理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运用煽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 “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 “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 )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办法”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室、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说,认真读,仔细找。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地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说教材】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目标认知: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能力: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学情】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大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大胆参与学习,进行说话训练就成了我最先考虑的。

  【说过程】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从复习生字入手,设计了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以及用所组的词说句子的环节。根据这篇课文适于朗读的特点,设计了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边创造表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从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由于2-5自然段,句式相同,泉水的话很相似,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句子,感悟泉水的热情、爱帮助人,进行感情朗读,再通过情境演绎,深化认知。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泉水的其他话。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设计了“这面明亮的泉水还能照出什么”“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看见什么,说了些什么”等练习,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中我拟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后, 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课间,出示数幅群鸟图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鸟儿的欢快及父亲的欢乐之情;让学生想象父亲说话的神情、动作及“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的父亲是如何爱树林、爱小鸟?父亲走进树林,望着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1、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3、品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等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如:在体会“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出示句子。

  (2)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3)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4)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5) 师: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4、演读课文

  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及有关描写鸟的词语和诗句。新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间,在领会“小鸟和树林的快乐” 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词语,如:“燕穿雀跃、莺歌燕舞、百鸟争鸣、鸣声清脆、婉转动听、低徊盘旋、凌空飞翔、迎风展翅、轻盈优美、姿态飘逸、小巧玲珑、俊俏可爱”等,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用一用,既帮助学生体会“小鸟和树林的快活”,又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说话能力。我还指导学生运用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用不同的句式说话。在“作业超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快活”写句子;抄写课后的词语 ;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四、升华情感,余音袅袅

  尾声时,我让孩子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并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出示了一首小诗《小鸟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在农村,他们的课外知识面有些局限,但好思考动脑筋。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此我用猜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课文中12个生字,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然后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我首先就提出了2个主要问题:①、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情?②、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这里我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总结,这样很快就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好了。

  2、对于课文内容我是从三大板块来教的:

  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第二板块:研读“做好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提出问题: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由该句话引导学生去帮风娃娃找寻答案,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课文想要说明的.道理:帮别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对别人有用。因势利导,从风娃娃的故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指着高兴、伤心的两个风娃娃问:你喜欢哪个风娃娃,说说理由,有的说:喜欢高兴的风娃娃是因为它很可爱,乐于助人。而有的说:喜欢伤心的风娃娃是因为它有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2)、让学生说说风对我们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练习用课后词语造句

  2、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给爸妈听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猪相处的多么融洽,多么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局面。

  五、教学流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3、读文理解、感悟道理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如: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门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选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4、拓展文本、延伸课堂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例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的粗糙,会有什么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诚恳虚心和牧童敢于向权威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具体教学设计

  1、 课前导入

  在执教本课第一课时时已经落实好本课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这几个目标,而本课要认的二类字及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考虑用复习生字词这一实用的教学手段导入第二课时。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一开始,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画家戴嵩”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整节课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段组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生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师生、生生、文本与生之间进行互相融合,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见的美好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注重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注重训练学习 “一……就……”、“一会儿……一会儿……”两个跟“一”有关的句式。如果单独地将文中的句式抽离出文本,可能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偶尔“出轨”,或是引发学生出现对汉语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学习这两个句式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句式放在一起,归纳出汉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体操作如下:师:“在数学‘1’在10位数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汉语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意义可丰富了,不信请看。”(出示两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结合朗读、对比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感悟“一……就……”这个句式的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画家戴嵩的著名及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指导“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导“一……就……”这个句式时,我将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放在了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已经创设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现了“开裂”,鲍老师指出,对句式的训练一般不放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除非是个别,如我课堂上理解“和蔼”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和蔼的人这一处地方,能紧密结合文本,又能通过运用词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种情况。因此对句式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应用要小心谨慎。

  在上台指出国画里运用那两个词的地方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我及时利用了这一契机,大大赞扬了学生们的细心观察及对国画的“欣赏”水平,氛围融洽。可由于学生在平日里养成了过于爱表现的习惯,这里

  面生出了一点点“小插曲”,个别生停留在对画的观察中,表现出对画的课外知识急于表达的情况,此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表扬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而继续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4、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兴趣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中,我充分利用本课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意义,创设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结合“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由于本课的核心是要体会画家的诚恳虚心,牧童的大胆率真这两种美好品质,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大力渲染了画家的知名度及画画的高超技巧,然后通过自读、分角色合作朗读等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强调,配合上表情、动作,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

  (朗读是阅读课中的重点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环节中,学生对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一学习方式绕有兴趣,这跟教师在平时注重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有关。)

  5、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结合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本课中我力求大力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具体体如下:

  ①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画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请他画画,他画了一幅《斗牛图》,假如当时你是一名观众,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他们的角色后,我又引问:“当时的观众还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间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场指出画家画错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像:“人们的反应怎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们此时会想什么呢?”(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们的表情,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体会。)接下来我现场模仿采访,采访了一些“观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创造。

  ③通过对牧童提出意见的质疑,“牧童的话对吗?为什么他能让人们信服呢?”让学生思考牧童的话,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这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宽了文本人文资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诱导,要特别注重问题的精简、问题之间的衔接,阶梯式的层层诱导,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会。课标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也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能力始终是贯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的。)

  6、力求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元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我在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学习古代名人或现代画家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有关资料、故事,将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图”,加深学生的体会;此外,我还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习领域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创造的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师生享受心灵和精神自由、愉悦的过程。如何打造语文和谐又具生命力的开放性课堂,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希望通过这两次的课堂实践,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见,有效地提高自我语文教育教学 水平。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第五单元教材就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节生动且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个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后成为“万兽之王”。故事告诉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说教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故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1、说教法: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故事、课件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从而来淡化课文的难度。

  2、说学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文字,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品味文字,在读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两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2、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要和别人和谐相处。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四、说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 故事激情,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认为开课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根据这一特点,在上课的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讲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听的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其次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贵有疑,如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是谁当上了‘万兽之王’呢?为什么狮子要让猴子当它的接班人,而不是袋鼠或者猫头鹰?今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相信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就卷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为整节课良好的旋律打下伏笔。

  第二步 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老师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来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于是在整堂课的预设中我用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齐读等等,并结合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地读出猫头鹰的狂妄,袋鼠的无知,小动物的无奈和最后大家为小猴子的热烈欢呼。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说话

  当我研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后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叫苦连天,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他们会怎么叫?“小猴子话音刚落,大家都欢呼起来。”大家会欢呼些什么?我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这些词语。师:假如你就是森林里的一种动物,你们平时白天和夜里都干什么? 现在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意见,请联系第一幅插图,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和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

  师:好,刚才小动物们你跟他说,他跟你说,互相议论,这就叫议论纷纷。

  理解“叫苦连天”:我来当当记者做个采访。你是谁啊?你对猫头鹰的话有意见吗?请问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给你带来了什么麻烦啊?……对啊,刚才你诉苦,他也诉苦,这就是“叫苦连天”。这些空白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四步 故事表演, 明理导行

  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故事的生动有趣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此时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并在演、讲的过程中进行品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四、说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五、说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童话故事形式,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2、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处理

  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喜欢朗读。由于年龄特点,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围绕“学习主题构建”的理念,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设计理念:

  老师是“兴趣”,的教学是“启发”,教师课堂教学一大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旨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课件,适合低段孩子的游戏和竞争方式,用兴趣引路,创设让孩子在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学习主题构建”的理念来预设本课的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情感态度。

  5、课前准备:

  课件、磁铁、回型针、小铁钉、纸飞机。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第三章的“知识链”的观点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注重与展开那些方法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既从强调内容转变为强调过程。知识系统则由直接接受转化为由学习主体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感悟得到建构。据此本课拟以自主、民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活动体验中建构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读自悟,主动去获取知识。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玩纸飞机,并要他们观察纸飞机最终是怎么样的,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_。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分3步走,

  1、带着要求读,学习目的性明确,有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多思考的好习惯。

  2、演示生字课件,直观、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用演一演,比一比,送“桃子”的方法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读中生疑、读中感悟。

  猴爸爸还没有动手,树上的桃子,为什么会掉小来?

  地球爷爷的手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学生的疑问所在。我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去找答案,在读中感悟。一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的,再通过小铁钉靠近磁铁这一形象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而形象的感受到了“引力”。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为了架设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探究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问题:

  1、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要求学生从我们自己身边说起,联系生活感受,畅所欲言。)

  2、出示句式,学着样子说说:地球爷爷的手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3、想象说话: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世界会怎么样的?

  (五)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通过比一比发现异同。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观察中掌握识字的技巧。

  (六)作业设计(选一道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读一读:努力将课文读得更好,朗读给全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一找: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3、试一试:一大一小的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这样设计作业显得比较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把生活带进课堂。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欢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本诗共两句8行,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_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3)能够背诵课文,感悟欢庆气氛。

  2、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2)展开想象,能为课文配上一幅插图。

  3、情感目标。通过“读”“悟”“画”“说”等方式,对祖国母亲产生深深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但由于孩子们对“国庆”认识不多,对“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力做到依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我对课文中的语句不做过多的、细枝末叶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我会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滞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及学生为课文配插图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喜庆的国庆气氛,使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讲解法、“以读代讲”法,资料辅助法,视频展示法等,相应地来说,学生的学法就是多读、自悟、小组合作。

  三、说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课件。根据本课内容的添加了开国大典的资料,欢庆热闹场面的图片,四幅欢庆图,生字卡片等内容。

  四、说教程

  (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中7个生字,会写“欢”和“庆”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国庆节的节日喜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会写好6个字;背诵课文,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国庆的资料;完成课文后面“读读写写”的扩词练习。)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简单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生日,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是的,我们刚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谁知道国庆节的来历?”(来历课件)[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师:“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开国大典资料)[课件的播放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3、师:“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欢庆)请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问题是启发学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逐步养成的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由“欢庆”入手,抓住了课堂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由此引发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展示)是呀,国庆节那天,全国人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国庆,这就叫做欢庆。

  4、我们来满怀激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5、指导书写:欢、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自读中引导学生巩固、发现、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再读,把生字的音读准。

  3、检查识字情况: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祖国妈妈的生日快到了,祖国大地到处是一片欢乐、喜庆的景象。老师带来了四幅欢庆图”。(出在课中划出与这四幅图相对应的句子示课件)

  “请同桌合作,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课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请你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下面句子)

  1、看图学习学习前四行:

  A、理解什么是“旗帜”?“欢乐的乐曲”指的是什么?

  B、指导朗读,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得好。生多种形式读。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我们的国家美吗?你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吗?感到骄傲吗?好,下面就请你们用骄傲、自豪的语气把后面四行读出来。

  [抓住“欢庆”这一特点,从读中入手,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中体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背诵,促进语言积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景物描写,为孩子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做好情感准备。]

  2、品读后四行:

  (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体会到了: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那么,我们中华儿女是怎么欢度国庆的呢?

  (2)读自悟后四行

  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后四行,再和同学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3)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小朋友们读得好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你读懂了什么?

  (4)生多种形式读,要把骄傲自豪和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3、品读全诗。

  4、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说话:祖国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结合文章相关语句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五)总结

  学习《欢庆》这首小诗后,我们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习,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教法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很强,可能是由于女孩多的缘故,

  三、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有“说一说”及“听说活动”,都集中反应了启发学生想像的教材编写意图。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启发想像,在表达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明确这一目标,强化这一意识,是正确把握新教材教学目标,也是积极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如,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欢歌曼舞”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课文3、4、5节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通过听、记、说、二次出现等方法对文章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教学过程共设立了六个教学活动板块,通过课件的演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使用得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活动板快:媒体的视听欣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同样感受到了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听,他们的朗读是那样富有节奏。瞧,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欢快。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这还要归公于课件制作的精美,不仅吸引了同学的耳朵,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第三活动板块:成功地通过读句子,看录象,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通过集体观看小毛虫的“挪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挪动”。在此基础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它的“笨拙”就表现在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向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一点儿也不灵活。学生在朗读中用他们的语音语调读出了毛虫的“笨拙”。

  第五教学活动板块中的“练一练”学件为孩子带去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逼真的画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更优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感受文字的优美,加速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