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2-12-05 17:20: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优秀说课稿

大班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再现式三段体A-B-A-尾声。乐曲节奏感强,其充满活力的旋律表现了斗牛士斗牛时英武潇洒形象和万众欢呼热烈气氛。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所以以《斗牛士进行曲》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

  (2)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3、教材的重难点

  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件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重点是创造性的运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

  二、说教法

  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为此,在教法的运用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具法,引导创造法,整体感知法,为什么采用以上的方法呢?

  因为,音乐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直观教具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借助音乐电视、图形乐谱这些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风格,节奏,创造法是根据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特点而决定的,我班的幼儿从小班开接受欣赏、打击乐方面的训练,对音乐的风格、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动作总谱、配器的设计,使幼儿能积极的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技能进行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获得了音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快乐。 整体教学法根据打击乐的整体教学原则,从整体布局入手教学,使

  幼儿获得整体音响效果,促使幼儿在合作中注意自己与他人声部的协调性。

  三、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循序渐进,逐层地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斗牛场面、音乐、、图形乐谱、乐器配图。

  2、打击乐器若干。

  3、幼儿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和初步了解斗牛运动。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打击乐打击乐教学原则,设四个步骤完成教学目标。

  一、欣赏活动,初步感知乐曲旋律情绪,风格,节奏,为下一部的表现活动奠定基础。

  1、引出课题,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师;“老师请来了一为斗牛士(多媒体出现画面),斗牛士给小朋友带来了 一首他最喜欢的曲子,你们想听听吗?”

  2、欣赏乐曲。

  斗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的运动,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在欣赏活动时我们结合了一些视觉辅助材料进行欣赏。

  (1)、结合音乐电视,完整的欣赏作品,通过电视画面带来的视觉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大致情绪和乐曲的基本拍子。

  师:“听完了乐曲,你有什么感觉,说说看?”

  (2)借助结合图形乐谱,完整感受乐曲结构、情绪变化和基本节奏。

  A、 教师根据幼儿所言,出示图形乐谱,并告诉小朋友“老师把你们的感受画成了一张图。”

  B、 看看、说说、议议。

  师问:“看了这张图,谁知道我们听的乐曲是几段体的?”

  “这三段乐曲的图形色彩一样吗?”

  “第一、第三段色彩由浅到深说明了什么?”

  “能指出间奏和尾奏在哪里吗?”

  结合图谱,通过图谱上的色块逐步加深,使幼儿了解乐曲情绪变化越来越热烈,三组颜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儿了解了乐曲是ABA结构,小方格、曲线的排列使幼儿找到了乐曲的间奏和尾声,层层深入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旋律、风格、结构、节奏,为下一步幼儿的动作体验提供了条件。

  2、创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创作动作总谱与设计音色配置方案

  (1)创编动作总谱

  幼儿对作品性质得到理解后,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创作动作总谱(变通总谱中的一种),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作节奏动作,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提问:“第一段音乐较欢快热烈,音响效果较强烈,应用什么动作(身体动作)表现呢?第二乐段音乐优美,舒缓,听起来较轻些,你们说说看,应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两种不同效果呢?”

  教师指导幼儿听音乐自由的用身体节奏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间奏的部分请幼儿跺跺脚。结合幼儿创编的节奏动作,教师指导幼儿选出合适的动作转换为动作总谱,组织幼儿练习新编的动作总谱,使幼儿形成整体音响效果。

  (2)集体讨论音色的配置方案

  教师出示乐器,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曲配置实际的演奏方案。

  师:“铃鼓的声音比较大,你们认为它应该代替什么动作呢?(拍手动作)把它安排到哪个乐段?碰铃的声音比较脆、长,它适合代替什么动作呢?(拍腿动作)木鱼的声音短硬,我们把它安排在第二乐段,代替拍肩动作好吗?跺脚的音响大,那我们就一起来合奏吧。”

  3、打击乐演奏活动

  (1)根据幼儿的意见添上配器谱,指导幼儿进行分声部徒手练习,练习是所有声部同时进行的,练习时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倾听,相互配合以便创造出已经建立的整体音响效果,同时请小朋友学习看教师是怎样指挥的。

  (2) 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多声部乐器合奏练习。

  (3)改进的练习,根据需要将特色乐器大鼓、镲逐步加到乐队中去,使乐曲获得变化,增加幼儿对演奏的热情。

  4、复习活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把复习舞蹈《快乐的罗嗦》放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其目的在于让幼儿的音乐情绪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感受力保持最佳水平,更好运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情绪的体验。

大班优秀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两只笨狗熊》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儿童故事,故事中大黑和小黑捡到干面包后被狐狸骗了的故事情节,既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又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在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养成与同伴相互谦让的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重点:理解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

  难点:理解“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熊两只(一大一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你会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的挺胖,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儿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教学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

  “大黑和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讨论:“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大班优秀说课稿3

  在这一天,我说我演讲的材料是“谈论我的家庭”。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教科书

  这次活动来自于明天出版的山东幼儿园活动教材的第二主题和第一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属关系将影响儿童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儿童对家庭的感情也将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家庭中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和爱好并不十分熟悉。“谈谈我的家庭”是通过熟悉的人物激发孩子对调查的兴趣,通过调查和记录来提高孩子对家庭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孩子建立对家庭和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它不仅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它不仅贴近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但也有助于扩大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这项活动源于儿童的生活,为儿童的生活服务。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根据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儿童对调查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家庭的了解。

  2.技能目标:指导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以有组织的方式叙述这些结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爱。

  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提纲中,激发儿童的兴趣调查,提高家庭成员的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系统地叙述困难。

  为了使活动更加全面,并将教育纳入生活状况,特别作了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让孩子提前调查家庭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在活动前与孩子讨论调查结果。

  2.教具准备:

  (1)要求每个孩子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

  (二)照片布局

  (三)孩子手里有画笔和纸。

  2.教学法

  在新的大纲中指出,”教师应当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有目标在心中,孩子在眼中,教育不时,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互动和开放的研究理念。因此,这项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启发式提问:这种方法在所有活动中最常见。通过启发和提问激发儿童对调查的兴趣。

  (二)讨论方法:通过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讨论,使儿童对自己的家庭有一定的了解,也让儿童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此外,亦有绘画方法,透过制作小册子,增进儿童对家庭的了解及爱他们的感情。

  3.理论和方法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儿童能够积极和有意地参与活动,根据其年龄特点和目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方法:通过调查家庭成员,激励儿童了解家庭成员的意图。

  (二)记录方法:通过手和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加直观生动地加深印象。此外,亦有动手的方法,使用毛刷记录家庭成员及制作小册子,可进一步巩固家庭成员的理解。

  4.谈论活动过程

  1.进口。老师有我家人的照片。有我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和我的照片。孩子们有这样的照片吗?老师们给孩子们介绍一张他们自己的家庭照片,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孩子们可以一起交流。孩子们的思维是直观而生动的。通过对人们对图片的了解,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积极调查的兴趣,使孩子们迅速进入主题。

大班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们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1.多棱镜、CD光盘2.Flash课件3.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活动。

  (二)知识准备

  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四、说教法、学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视听结合法、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四、说活动流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活动室门口找光线宝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2.观看课件动画,欣赏作品

  ⑴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演示动画,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并理解其内容。传统的文学欣赏总是欣赏在前,理解在后,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⑵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大班优秀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大班优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神奇的阿拉伯数字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角落落,凸显着不可替代的功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幼儿认识它们,却在很多时候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如:门牌号。它一般由三到四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自由组合而成,幼儿基本上能认识它们,却不知道在这个数字组合里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

  《小动物搬新房》以小动物搬新家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以幼儿帮助小动作做门牌的动机为出发点,了解门牌号的功用,理解门牌号的涵义,这样的认知结合着现实生活的认知,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字组合成有涵义的门牌号。大班幼儿对数字是敏感的,门牌号的认识可以促发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字感兴趣,愿意去探索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涵义。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复习巩固6以内序数的排列。

  2、认识门牌,了解门牌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并尝试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3、对生活中数字感兴趣,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纲要》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过程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基本点。我班幼儿在平时的计算活动中,部分幼儿在数学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弱,数字的涵义在他们的脑中处于含糊状态,更别说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几个数字组合而成的门牌号了。所以我将“认识门牌,了解门牌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幼儿了解了门牌号的意义后,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数字的重大意义。所以我将“能根据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作为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和活动内容的完成,我做了一下的准备工作。

  1、动物楼房图片三张。(三间平房;每层只有一间的四层楼房;每层有两间的'三层楼房。)

  2、小老鼠、小乌龟、小白兔、小鸟、猪哥哥、猪弟弟的动物图片各一张。

  3、各种背面写着门牌号的小动物图片若干,每层有两间或者是三间的三层楼房。

  四、说过程。

  活动环节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故事导入。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巩固经验。

  此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为小动物搬家,巩固横向(从左到右)点数楼房的方法。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情节:小鸟找不到乡下老鼠的房间。来引导幼儿为房子设置门牌号、贴门牌号。引导幼儿在设置门牌号的过程中慢慢探索认知门牌号上各数字的意义和功用。第三部分小鸟提出房子的弱点,幼儿重新造新房,让幼儿为小动物二次搬家,巩固纵向(从下到上)点数楼房的方法。

  3、幼儿讨论。

  此环节我用猪小弟提出房子的弱点来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讨论小动物下一幢高楼的样子,引出第三幢楼房。让幼儿自己来找门牌、贴门牌,以此巩固幼儿认知门牌号的实际意义。

  4、幼儿尝试操作。

  此环节旨在让幼儿根据已学的知识,用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

  5、教师讲评。

  此环节除了教师进行个别的点评以外,还利用了公共资源进行了集体点评。

  6、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我以让幼儿去小动物家做客庆祝乔迁之喜来结束整个活动。

大班优秀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 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

  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优秀说课稿8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习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我并没有觉得顿时轻松了,我知道冷静的反思能带来更多的收获。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和设计活动过程,让幼儿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围绕着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展开。小朋友既有观察的过程,思考动口的空间,又有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因此小朋友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的探索,从而培养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一些老师课后跟我说,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个内容比较深奥,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记住,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放到后面来进行。这是我对课前所选择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上考虑不周的表现。

大班优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这是大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手工活动。活动是让幼儿利用旧挂历、海报、传单纸进行创意制作手提包。制作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剪、折、粘等方法使自己的手提包漂亮时尚。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培养幼儿感知发现美,创造美。

  二、说目标。

  本节活动共有四个目标:

  1、让幼儿在创意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而爱上手工制作活动。

  2、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装饰自己的'手提包,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再就是材料的选择让幼儿变废为宝,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包是为妈妈做得谢谢她的爱,使幼儿懂得感恩。

  三、说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创意制作与众不同的包,重点是不能让幼儿做出千篇一律的包,让幼儿能够独立思维。

  四、说过程。

  1、活动有妈妈的包引入,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包的不同,比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的不同,为幼儿的创意制作奠定基础,让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包。

  2、制作前观察手提袋的构造,主要是包的主体和包带,使幼儿会合理的准备材料,剪包带、装饰品。

  3、制作完成后,小朋友友之间互相欣赏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取长补短。

  4、评价结束后走秀展示自己的的包,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选则材料继续装饰,完成后送给亲爱的妈妈。

大班优秀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体的确定,我选择了《美丽的春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春天的知识,对春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根据主题在气球上进行创作性绘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春天的情趣。

  三、说重难点:

  由于幼儿接触这样的作画不是很多,因此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确定为: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春天和在气球上绘画的力度和方法。

  根据这一重难点,我准备了春天景象照片、彩笔、气球、音乐《春天在哪里》等教学具。

  四、说教法、学法本次活动中,我用到了这些学习方法:

  1、通过观察、欣赏、讲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春天到了,大自然劲舞的变化,丰富幼儿关于春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渴望,通过观察、启发、想象、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作。

  五、说活动流程设计:

  1、开始部分:

  歌曲引入。

  2、基础部分:

  首先出示照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春天,寻找春天,从而讲述春天美丽的景象;然后教师范画,讲解作画的要求。

  3、幼儿创作部分:

  幼儿根据课堂上的观察以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主题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幼儿根据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将语言表达能力渗透其中。

  4、结束部分:

  幼儿用画好的气球装饰走廊。

大班优秀说课稿11

评委老师,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苹果幼儿园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选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一、设计思路

  我们的《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时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时间的约束,才能有规律。在幼儿园,我们孩子们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每天的活动。大班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了,在入学前,为孩子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让幼儿了解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认识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 学习认识整点的时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进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3、 培养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让幼儿熟练认识整点的时间。

  难点:能够按照1:00——12:00的顺序,将表盘依次排序,并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励幼儿通过多种感知通道进行活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拨动钟表时针,让幼儿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 提问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组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巩固认读整点,并能用相对应的数字表示,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了,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引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经典游戏,稍加改编,通过游戏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检验。

  五、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跟随活动进程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本节活动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即为几点。

  2、谈话法:谈话不仅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用谈话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励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种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活动中用游戏调节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能辨认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可拨动的钟表、幼儿操作袋(1:00——12:00的表盘各一个,1:00——12:00的数字卡片个一张)每组一袋

  场地准备:将桌椅摆放分为四组

大班优秀说课稿12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有关“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

  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

  ”“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大班优秀说课稿13

  一、活动思路:电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对电脑、电视、电冰箱、电灯……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们在活动区中投放了电线和小灯泡等材料,当小朋友自己通过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时显得特别高兴,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戏的时候会向我提出:“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科学实验活动,通过两个实验来完成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以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目标。

  二、课堂实录:第一个实验是:什么东西能导电?我请请小朋友来玩“会发光的小灯泡”这个游戏,不过这次的材料和活动区使用的材料有点不同:不光有铜丝、铁丝,还有塑料线、毛线、纸绳,请小朋友自己试验一下,哪种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把你的试验结果计下来。小朋友听到我的这个要求,小朋友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小朋友拿了一张记录纸做起实验来,那认真劲还真象一个小科学家,有的小朋友还问我:“老师,为什么还有毛线呢?”实验后小朋友得出结论: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塑料、毛线、纸等东西不能导电。我们平时见到的电线都是用金属类的材料来做的。接下来是第二个实验:那根电线能导电?请小朋友拿一根电线,看看它们能不能使小灯泡发光?这时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可不是一样的了,有两边露出铜线的、有一边露出铜线的、有两边都没有铜线的,经过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就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电线也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并得出结论:电线的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导电的,有的电线把两边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铁丝,所以就能导电,小灯泡才能发光,有的电线两边的塑料没有去掉,塑料是不导电的,所以小灯泡就不会发光了。紧接着我又进行提问引出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铁丝包住呢?电既然是很危险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去使用它? 经过了一些实际操作和讨论,小朋友们对于电的特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为小朋友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工程师”,用电线、电池做一个小手电筒,孩子们可高兴了,三五成群的组成一组,一边制作一边争论,因为别的小朋友没有采纳小纽纽的建议,小纽纽还着急的直跺脚呢。当曾辉那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电筒时,他们高兴的拍起了手庆祝自己的成功。

  三、 课后自评:本活动有三个目标:1、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2、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3、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电的特性,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一的目的是让小朋友知道电线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能导电的,还有不能导电的,目的就是请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什么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能够感受到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不是金属类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所使用的.记录纸将每种线的实物贴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实验的时候也便于记录,小朋友只要画出 和 就可以了,降低了难度。实验二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验证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我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的电线,一种是剥掉塑料皮的,一种是没有剥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种是只有一边剥掉塑料皮的。这个实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经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而且知道了电线只有在剥掉外皮的情况下才是导电的。为了使小朋友对电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住?”和“电既然很危险,为什么人们还要去用它?”通过小朋友的发言,使小朋友明确电是很危险的,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起来,电就不会漏出来就不会对人们产生危险,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电对人们的用处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会有危险的。经过了以上几个步骤以后,小朋友对于电的一些特性已经有所了解,在活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制作的活动为小朋友准备了电线、电灯泡、小开关、胶带、电路图等材料,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个小手电筒,从而提高小朋友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兴趣很浓且情绪高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讨论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师在知道教育目标、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兴趣点,在准备教育活动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操作活动、操作材料,既要紧贴教育内容,又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一点点艺术。

大班优秀说课稿14

  说学法

  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呈螺旋上升,表达能力自然提高。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养。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说过程

  《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其基本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发现——组织讨论。扩散思维——动物分类。提升经验——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动物园又来了新朋友。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鼓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

  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谢谢小朋友。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这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

  部分能力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这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即了解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动物的种类繁多,前面几种只是代表。经过幼儿讨论想象,会说出更多的动物,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使本活动重点得到突破。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它又吃什么呢?当老师问讨论结果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些动物只吃草,有些动物只吃肉,这样就为下一步动物分类打下基础。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如果简单的让小朋友给动物分类,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动物联欢、共进午餐的场景。你的朋友是谁?它应该在几号餐桌上,为什么?为了减少盲目性,每号餐桌上先送上两个小动物。老师简单总结,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置其它小动物。每位幼儿都非常兴奋和愉快。兴奋和愉快是幼儿活动的最佳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敢说,敢做,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积极性比较高。在这里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落实化解了难点。

  5.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动物范围的广大,让探索没有止境。如果就此结束。刚激起的兴趣也持续不了多久。本活动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动物不同,喜欢吃的食物也不同。请小朋友注意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带到幼儿园来,大家互相交流。

大班优秀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神秘的大衣》选自东方娃娃绘本版。瞧,封面上的胡默尔先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他的大衣胖的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胡默尔先生到底在搞什么鬼呢?孩子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就像是神探福尔摩斯在破案。生动、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会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知道真相的迫切心情,从而促使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大衣的秘密。

  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和要求。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画面夸张、有趣;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

  二、说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阅读绘本,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感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想。

  三、说准备: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PPT课件。

  四、说教法:

  为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观察是幼儿获得新知的最有效途径。PPT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2、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这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法。我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成功的喜悦。

  3、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更好的服务于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学法: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我将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运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感受快乐!

  六、说教学流程:

  新教育理念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为此,我设计了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并与教师神秘、诙谐的口吻相结合,使整个活动轻松、幽默、有趣。

  (一)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身穿神秘大衣出场:“看,我穿的这件大衣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丰富词汇:鼓鼓囊囊、又宽又大)2、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胡先生”画面,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说:胡默尔先生也有一件这样的大衣,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

  2、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呢?(幼儿自由表达)(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引发神秘大衣的猜想,再次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三)师生共读绘本,猜想表达,理解绘本内容。

  通过集体阅读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猜想、表达的能力。这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1、阅读PPT2——PPT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个孩子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躲在柱子后面?(带领幼儿做一做三个孩子的动作,突出“悄悄地”。感受三个孩子的好奇。)

  2、讲述前三页故事后提问:三个孩子在听什么?想什么?

  3、阅读PPT5: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4、阅读PPT6——PPT7: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露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猜想。

  5、讲述6、7两页故事后提问: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探寻大衣的秘密。通过自主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理解图意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书中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知识,让幼儿爱上读书,这也是我们进行绘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五)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1、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带动物回家?你晚上一个人呆着是什么感觉?(迁移经验,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

  2、出示PPT8,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感受胡默尔先生关爱动物之多。

  3、出示PPT9,找找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的中的位置。引发提问:这些动物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胡默尔先生竟然会这么关心他们?(这是此绘本延伸的内容,让幼儿简单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以便充分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从而理解故事的主题。

  4、现在你知道大衣里的秘密了吗?真相终于大白了?心情怎么样?用个动作表示一下吧。(充分体验“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保持兴趣,激发表演绘本的愿望。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

  2、出示PPT10,那三个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很胖?你愿意帮助胡默尔先生吗?你会带上什么动物?(教师拿出自己的大衣,请幼儿选一喜欢的动物学三个孩子的样子。)

  3、下次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通过帮助胡默尔先生激发表演绘本的欲望,保持阅读的兴趣)(表演绘本可作为延伸活动,进一步探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可作为延伸活动。)

  七、说效果分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教学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会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让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评委给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