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说课稿

时间:2022-12-23 12:5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色彩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色彩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色彩的说课稿

色彩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艺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以美术分科切入的综合性艺术课中的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

  教学内容力求适合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及习惯。

  重点:对色彩的感受

  难点:感受色彩,并进行联想

  二、说目标

  通过识别、感受不同的色彩,获得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如冷暖、味觉、联想等,并积极而主动地感受色彩,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说教法

  本课以计算机为辅助,利用专题性站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与归纳色彩的情感与心理效应,学习简单的运用,以形成艺术通感。教学方法:发现式

  四、说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提供资料——学生探究——总结结论

  1.设置情境:听音效,谈感受——冷暖,引出“感受”

  2.提供资料

  (一)学生探究:冷暖(速度较快的同学自行理解色彩带来的'轻重、涨与缩、华丽与朴素等感受)

  (二)互动探究:味觉、软硬

  (三)色彩的联想:具象联想与抽象联想

  3.知识巩固与评价(计算机操作)

  4.拓展与留言

  五、说学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因此给他们一个网站让他们自学是不现实的,所以给学生一些半成品,在此基础上学习可能效果好一点,也是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对与知识积累较丰富,学习能力又比较强同学,交互式站又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色彩的说课稿2

  一、说课的内容

  让色彩呈现生命“平面设计”一节课。按结构可分为如下八个步骤

  (一)、开场白:(说课题意介绍、教学形式介绍、自我介绍等)

  (二)色彩平面设计课是高二年级美术特长班高考应试的中心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课节之一。教学内容是在表现性色彩和抽象性色彩间学习与研究的思维方式,要从三维空间转化到二维平面上,从主观色彩表现至抽象语言,用色彩表现出情感的符号,是艺术审美、艺术品位的培养。导练学生学习设计色彩能力的训练,是具象与抽象、有彩色与无彩色表现等丰富巧妙的构思表现手法。使其自然色彩经过分析概括和提炼成为设计色彩,从整体认识超越自我的随意想象和色彩的印象效果。摆脱一切写实强烈的主观状态,举一反三地思索,集体参与配色练习,共同探讨,师生对话互动,明确理解色彩的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把握理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误区。为以后的学习设计色彩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研究“色彩感觉”,对客观事物的视觉心理印象,加以象征性的表达结构及其呈现生命节奏的色彩构图,助于学生对艺术的高度概括与理念深入理解。特点之二是“色彩的心理”,用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描述色彩给予人的心理影响,分析比较复杂的抽象化现象。特点之三,“色彩的象征性”,给视觉上体现色彩美的内涵与审美印象,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授艺术美。特点之四,“平面设计的表现方法,配色步骤与综合演练”,运用比较的方法协调色彩间的相互关系,指定领域补充内容,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倡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式。

  (三)、通过课程的实施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突出学生实践,体现学生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导”“讲”“练”“评”并进的教学模式与具体方法,正确理解平面设计色彩的抽象性语言和互应关系,使色彩在形状、构图、图形、风格、样式等不同的要素中创造出和谐的平衡状态。要求学生在课堂内领悟、分析、归纳、探究的艺术方法,掌握其本质特色,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色彩关系与配色方法,学会研究问题,从整体素质角度去谋划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主动地去激发,溶合学生“学的意识”。

  (四)、如果能抓住色彩语言,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象征性与配色方法,也就把握了平面设计要素与变化规律。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把色彩语言,色彩的表现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科学的手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正确的操作过程。以群体教学与个别帮助为基本形式,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面向教学改革的趋势探究艺术,发展艺术。

  高二年级特长生思维能力较单一性,他们习惯表现于写实性色彩,使学生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量分析、比较、探索、创新等各个环节的教学难点。要密切联系新旧知识,利用演示和讲解来完成范画,活跃课堂气氛,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五)、学生学习设计的`兴趣正在从直观——因果——概括认识转化,他们的思维也在从具象转化为抽象,三维立体转化为二维平面。所以通过传授使学生多观察设计色彩,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立体交叉模式讨论平面设计的要素与变化规律,归纳出设计的根源,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课程)。于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自学、讨论、点评并电教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跨越思维导练,激励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以导练为起点重视教学过程,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生生间展开讨论。积极树立起适合未来的艺术时代的多元化、多向量、多层次和高雅美的现代艺术教育设计观,进而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和审美情趣。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六)、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了解到平面设计教学的内在因素,并向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活动方式。渗透设计教学传授艺术理念,要更加掌握艺术知识技能为中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方向,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等过程,演示教学把“低能”转化为“潜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巩固知识、引入课程)。

  ——以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实践、临摹、写生、创作、印象主义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再说明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例如:可以稍加详细地阐明电脑数字化设计色彩的优势,将虚拟空间的现实性,复制修改的快捷性,设计制作的方便性等方面,使运用绘图软件Adobephotoshop来完成艺术作品,引发出新的视觉形式。即先从最简单的基本形式开始,再逐步深入了解复杂的表现过程。强化平面设计知识,研究设计基础,让学生多观察、体验、分析、比较、创新等思维能力,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板书设计、示范作图、启发谈话、组织讨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设计课不仅具有传授艺术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其审美功能。是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演示操作入手,介绍复杂的技能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创新、民主、开放、以科学的课程理念开发潜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等过程。

  了解色彩的三属性及相互关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表现方法、色彩的感觉、象征、联想、调和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同国家、民族、地域、对色彩的喜爱与禁忌有所不同,对色彩基本上都是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来使用的。面对实际把握特征,体现艺术风格。

  配色的步骤:

  1、根据配色目的由大色块处着手(如基色或主色),通过大的色块确定画面主要色调的冷暖、明暗、华丽、朴素等气氛。

  2、当画面大的色调确定后,再根据配色的目的确定一个适合的主色。

  3、决定主色和基色之间的辅助色,使主色与基色之间有一个过渡的色彩,并在对比中达到协调。

  4、决定宾色,这时应该根据所需营造的画面效果与布局来考虑色彩的对比,均衡等关系。

  5、我们在配色时,注意到色彩的流行性和地域的色彩嗜好的时候,不能被传统习惯所限制,应该充分发挥个性,避免使用个人的习惯色,虽然个人常用颜色会令你信心十足,但更要拓展拥色的范围到不常用的或者不喜欢的颜色,才能达到创新的色彩领域。

  6、利用比较的方法,使色彩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的协调,并且依照个人美感经验和配色目的等,作细微的调整。

  7、最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点缀色。此时,可按教室里每行或每组内找一名学生叙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设计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

  并提出一些问题:★平面设计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在分析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所面临问题,一是学生习惯表现于写实性分析操作,对抽象性分析感到有些困难;二是学生对单一性分析操作时表现效果良好。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按照作品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抓住本质特色,每一步讨论有根有据,使学生分析操作讨论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3常规练习:(巡回辅导、教师总结为相结合)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牢固性、稳定性、艺术性、并把知识技能迁移到设计之中。此环节上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本节课中所讲解的内容。接着做另一个方面的工作:1打开本节课完成的作品,修改或添加文字及颜色,以便灵活掌握设计风格。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对话互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能分清写实性与抽象性,并把握色彩变化规律,使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布置作业

  为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平面设计原理,要求学生集体配色练习,分析色彩间的秩序和对比关系。选择不同色调画面,用色块剪贴的方法做若干张色彩分解练习。此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成品的构成要素的运用,培养学生开发性地利用现成品进行再构成的能力。其次,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准备一幅抽象性平面设计素材,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版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电脑屏幕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将把虚拟空间设计成有声有色的版面,虚实相应,色彩丰富的状态。教学中新建画面与打开的素材要按顺序叠放靠左,以免影响作画过程。作画的显示比例要大一些,必要时使用缩放工具,用导练的方式进行操作,使之把设计的稿件剪切并粘贴到另一个空文档中,将某些环节留给学生分析作图,这样操作时效果较为理想,设计完成之后关闭所有的素材和不必要的画幅,然后将成功的作品保存或打印输出即可。

  (八)、以上是让色彩呈现生命(平面设计)一节课教学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以讲解和演练启发,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设计知识,灵活运用表现风格。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逐步深化,即要掌握知识也学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我们已经学完了让色彩呈现生命(平面设计)一节课,通过设计操作学到了一些设计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对客观事物视觉的心理现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协调色彩间的相互关系,指定领域补充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三维立体转到二维平面的抽象语言,优化设计效果,把“低能”转化为“潜能”,形成一套新颖的艺术设计模式。积累了一些审美知识、技能、经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养。初步具备了设计课程相关素材,虽然讲完一节课程,但对设计的游历应是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的设计知识以理念为开端,在你们的一生中不断去感受美,体验艺术人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与联想,陶冶情操,提高心智领略出艺术的无限自由,做一名身心健全,健康向上的艺术人生。

色彩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编写的。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写的是春雨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绿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读书中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

  本文重点是对春雨进行感悟:

  1、春雨本身的.绿色感悟。

  2、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春雨后的花、草、树木,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难点是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

  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后大地变化的图片、课文的范读、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五、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性设计

  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二、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

  第三、诵读法设计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第四、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歌曲、表演、录音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自主性设计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六、 教学基本流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熟知,但是为了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多的质疑,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小雨沙沙》,然后谈谈自己想到了什么?再进行板书:春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时,细心的学生会给老师纠错,应该是:春雨的色彩。老师提出疑问:春雨也有色彩?看图。

  (通过唱歌《小雨沙沙》,读课题后给老师纠错及老师的疑问,再加上对春雨课件的观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遐想,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应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让学生拼读讨论春雨的样子,春雨的声音。并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而是让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后质疑,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范读,出示课文第二------五自然段,弄清以上的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出示三种鸟的头饰)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鸟对春雨颜色的认识)

  (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识生字"淋、洒、滴、油"。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词语。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

  (5)创设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在这里,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春雨后的图片,培养他们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并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三)总结部分

  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听听春姑娘的话吧!(录音播放“春姑娘”的话)。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春雨虽无色却又美如画,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童话形象归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印象深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四)拓展练习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春雨的色彩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看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的作业。这个作业我分成了几种形式:1、画一副关于春雨的画;2、讲一个关于春雨的故事;3、唱一首关于春雨的歌;4、写几句关于春雨的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作业,可多选。

  以上是我对《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想法,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色彩的说课稿4

  说教材:

  本教材是2102 年自新课标出台以来在一次修订,也优于前次 教材。造型表现领域方面的知识更有连贯性,可操作性。并且课本后面还 附有练习作业。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色彩构成的第三课,《色彩调 和》是色彩构成领域里比较难的课程,考验学生的色彩运用的综合水平。

  说学生:

  本届七年级学生在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素养参差不齐,综合 能力比较差,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色彩构成方面有一些了解,并学会在 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色彩,加上之前专门上了练习课,对色彩的理解有 一定的深度。

  说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色相调和,不同色相调和的学与练,使学生进一步认 识色彩构成。

  知识与技能:改变原来对色彩的认识,学会对自然界同色相不同色相的分 析和调和并画出色彩和谐的画

  情感与价值:运用所学的色彩构成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分析 和鉴别和谐色彩的绘画作品。

  说重点:重点在色彩的分析与调和方法的把握

  难点:不同色相的画面或者是自然界调和时倾向色的寻找和调和

  教学难点的突破: 主要的方法是对比学习,练习实践中发现问题,看见色彩。

  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改变已有的色彩习惯、欣 赏水平。

  教学用具:《春景图》、《秋景图》、画家的作品《春景画》、学生上节课 的作品可做示范的秋景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二、

  1,观察书中同色相分析同色相作品的色彩

  2,分析书中不同色相作品的色彩

  3、展示学生作品

  4、对比原图提出问题:诱发学生发现问题

  三、深入知识

  1、对比画家作品发现自己问题

  2、寻找不同色相的倾向色

  3、找到画家色彩调和的技法

  板书:大面积铺好倾向色,小面积穿插对比色。

  三、 实践阶段 学生改画、老师指导

  四、 拓展阶段 鉴别画分析作品色彩的运用

  五、 布置作业 画一幅色彩协调的同色相风景画

  板书 色彩的调和

  1、同色相色彩调和

  2、不同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调和方法: 大面积铺好倾向色,小面积穿插对比色。

  3、对比鉴赏

  4、作业

色彩的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职业高中色彩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色彩基础知识课。我们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色彩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色彩的特征、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分类与要素,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色彩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色彩的色相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色彩以及表达色彩的情感意义。

  三、说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分析:

  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素描和人物速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学们稍加思考后回答:都没有色彩。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色彩的注意。然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着个世界没有色彩,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同学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用提问引起学生注意:色彩时时刻刻存在吗,那么色彩是怎样产生的?接下来,我请同学们互相观察周围的色彩(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色彩也有不同。从而上关于光与色的关系、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情感等内容。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诉同学们:“你知道吗,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灯光下人的色彩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灯光下的色彩变化。

  在初步了解了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色彩。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色彩的特征。

  另外,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颜色,情感也不同(四)欣赏构思在欣赏过有色彩作品以后,请学生对三原色进行辨认,对间色和复色进行学习,根据三原色动手制作12色环一些关于色彩的美术作品,并且对一组明度不同的女孩服饰按高低排列,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色彩造型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用什么样的色彩、什么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等。

  (五)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色彩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

  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的环节,在课堂激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来时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感受色彩心理为主,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七)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总体感觉比较顺畅。从最开始的初步感受,到了解定义,到分析方法,到自主研究,再到最后的练习,难度逐步加深,学生不仅知道了书中的方法,还发现了学生作业中的其他画法。在这一节课中强调了学生的自学自主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现学生对于分析用色方法上有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详细的指导:一幅画中花是什么色?叶是什么色?这两个颜色是什么关系?绿色是翠绿色吗?它里面混入了什么颜色?红色呢?6767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方法并了解分析的具体步骤。当分析《玛丽莲梦露》时,我明显感觉轻松了:这幅画用了颜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快答出了用了蓝色、绿色黄色等,我再把学生的话进行提升:它们是邻近色、对比色等。学生了解了分析方法之后,我就放手让他们研究。

  但是,在这节课中也有小小的遗憾:在导入时,如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强调一下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的感觉,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搭配给人不同的感觉,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用得是否恰当。卧室要给人安静的感觉,即使是儿童卧室,色彩对比也不能太刺激,以免给人无法安定的烦躁感。

  另外,在讲评时,由于时间不足,所以有些着急,是由教师点评的。实际上,很多内容学生已经说出来了。比如:一组介绍说,本组所用的方法是“同一色加不等量白色”,这时学生中有反对的声音,应该让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这是“主色与装饰色”的方法,因为使用了蓝色与黄色,黄色面积小,是装饰色。这时,我再问一问:怎么改就变成了“同一色加不等量白色”?(变黄色为白色)效果可会更好。

  以上七点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色彩的说课稿6

  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中的活动一《校服的设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服装效果图设计》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的第一课。本课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体验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装,从而培养学生对服装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设计与制作中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常识,为下节课服装的模拟制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此班是日常任课的普通教学班,班中学生人数58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一般,一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设计理念:

  以往此课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再由学生设计服装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更加重视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本课的目标。

  1、启发引导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服装模特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的美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美术活动,进行搭配完整服装图片,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展示大量学生设计的服装效果图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从中也使更多的学生加入美术的行列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更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本课教学更有意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学生装的设计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服装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服装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服装的造型款式与色彩搭配)

  2、学生装的设计知识

  六、教学难点:服装效果图的绘制

  七、教法:导入激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直观演示、谈话法、讨论法

  八、学法:设疑启思、观察比较、

  九、计划课时:一课时

  十、教具准备:服装设计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剪影图片、巴比娃娃与巴比娃娃服装、数名学生课前穿好大小和体及款式新颖、色彩协调不同风格的服装以备课堂表演。

  十一、学生准备:收集服装效果图片、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展示服装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走T台)。

  媒体显示:媒体播放音乐,为走T台的学生配乐。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谈感受。

  3、教师总结:学生的审美不同,对服装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服装设计的款式要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场合、环境、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相适应。

  4、展示课题:《服装效果图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感受服装的魅力。

  二、亲身感受体验新知

  1、设置问题:服装款式变化最多的在什么地方?媒体显示:媒体播放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服装款式图,自主分析,细心体会,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服装变化最多的在领子、口袋、袖口、前片、裤口…)

  2、教师总结并提出探索性问题:哪些服装的款式比较适合咱们中学生?

  3、教师提供事先画好的不同色彩和各款式的服装设计图片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实物投影仪展示服装图片。

  (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并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因。

  4、教师总结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解决问题,学生的情绪无比高涨。

  三、自主探究设疑解疑

  1、展示绘制的服装效果图并设置问题。学生观察、研究、分析、讨论并总结服装效果图的绘画步骤。

  2、教师直观演示服装效果图的绘制步骤。

  (1)用铅笔在人体模具上画出所设计的服装款式。

  (2)用彩色水笔着色,线条简练以体现生动的效果,也可用水彩颜色和水粉颜色着色。

  3、设置问题:如果让你们设计学生装的话,作为设计师你准备如何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发展

  1、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开阔学生的思维。

  2、教师提出设计学生装的要求。(服装的造型款式和色彩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学生装。

  注意事项:

  (1) 领口的透视现象。

  (2)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人体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激发学生,给予肯定。

  学生自评,互评,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总结个人创作经验。

  2、教师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中间。

  3、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服装设计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使师生真正做到了在平等的环境里自由交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六、课堂拓展

  1、教师展示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服装(巴比娃娃穿着各种风格的和体服装)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进行模拟制作,组织开展服装展示会。学生传出惊讶与喝彩声,给予教师肯定

  2、教师组织学生穿着不同风格的校服表演校园中的生活。

  媒体显示:学生伴着悠扬的音乐及教师的祝词表演。再一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本课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虽已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善于表述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能动性,因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于是我在实施本课时,首先让学生穿上各式服装,伴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模特表演。 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表演谈对服装的感受,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和事先设计好的服装图片,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的活动,学生的热情无比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激情。有的学生则很快的设计了一套色彩绚丽的运动装,以展示中学生的时代风采,有的学生设计了一套温文尔雅的西装以显示男生的绅士风度,有的女生则设计了色彩亮丽的裙装,文静典雅的裤装,看到他们设计的一个个画面并满怀激情的诉说着自己的构思,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学生的服装效果图虽然设计的丰富多彩,但我觉得课堂时间太有限,不能尽情的发挥学生的创作热情,于是我与校德育处共同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服装的立体设计与制作学生热情更加高涨,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色彩的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编写的。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写的是春雨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读书中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在完成了第一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分清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说说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

  2、本文重点是对春雨进行感悟:

  ⑴ 春雨本身的感悟。

  ⑵ 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春雨后的花、草、树木,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3、难点是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2、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课时要学的是1~6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2个子目标:

  ⑴ 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制定此目标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读才能去体验、感悟春雨的形象。

  ⑵ 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欣赏春雨的课件,及一些有关春雨后的图片,并能自己说出春雨的样子:

  春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生并不一定留心,通过欣赏课件中的春雨及春雨过后的美丽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他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后大地变化的图片、课文的范读、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学生在激趣导入后,抓住课题进行探究。

  2、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3、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后的图片,春雨的声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4、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5、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让学生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这样做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教师活动特征:

  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

  2、学生参与特征:

  唤起参与→自读质疑→精读评议→入情表演→放飞想象→升华情感

  3、认知动态过程:

  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理性加工→巩固运用

  【教学基本流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熟知,但是为了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多的质疑,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小雨沙沙》,然后谈谈自己想到了什么?再进行板书:春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时,细心的学生会给老师纠错,应该是:春雨的色彩。老师提出疑问:春雨也有色彩?看图。

  通过唱歌《小雨沙沙》,读课题后给老师纠错及老师的疑问,再加上对春雨课件的观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遐想,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应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让学生拼读讨论春雨的样子,春雨的声音。并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

  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而是让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后质疑,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范读,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

  (拿出三种鸟的头饰)

  2、分角色朗读,讨论:

  ⑴ 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鸟对春雨颜色的认识)

  ⑵ 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⑶ 识生字淋、洒、滴、油。

  ⑷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词语。

  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

  自由朗读。

  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

  ⑸ 创设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里,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春雨后的图片,培养他们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并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欣赏了图片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春天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他们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我认为春雨不能只是无色的这一种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驰骋在想象世界里,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春雨的色彩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看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的作业。这个作业我分成了几种形式:

  1、画一副关于春雨的画;

  2、讲一个关于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关于春雨的歌;

  4、写几句关于春雨的话。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作业,可多选。

色彩的说课稿8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变化的规律,探究培养学生对色彩三属性的判断、感受、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循序渐进地将色彩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说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纯度的知识,尝试用不同纯度的色彩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尝试在色彩中调入灰或其他色彩,改变色彩的纯度,创作一幅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了解色彩变化规律,培养对色彩三属性的判断、感受、应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审美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高纯度与低纯度的色彩。

  五、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的呈现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由此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提问法、情境法

  学法:直观感受法、实践练习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范图等。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将播放一段不同旋律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为老师手中具体纯度变化的色卡找一找朋友,为作品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感受不同的纯度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色彩的纯度》。

  (二)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在本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首先,我将组织学生回顾三原色、三间色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根据色彩规律,形成色相环。并提问在色相环中,颜色纯度最高的他们是什么颜色?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像红、黄、蓝这样鲜艳、单纯的色彩被称为纯度高的色彩。在学生对色彩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继续展示两幅色彩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知色彩。了解第一组与第二组色彩色相相同,但是第二组没有第一组色彩鲜艳。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色彩变化的兴趣。

  而后,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思考问题,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我将依据学生的回答做最后总结概括其含义是:这种变化在美术中叫作色彩的纯度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三)交流探索,深入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色彩变化的规律,探究其方法,我将组织学生小组试验,探索怎样使一种颜色发生纯度变化?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探究,发现其规律为纯色+灰色=降低纯度、纯度+补色=降低纯度,加入其他颜色种类越多,纯度越低。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我将继续展示“星月夜”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画面的纯度和画家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纯度的变化在画面中起到哪些作用?我将并引导学生探究出画面中的主要色彩是蓝色和黄色,纯度很高,表现了画家的激情。同时总结出纯度的变化能使画面表现的美感、情感更丰富多样,纯度低的色彩可以缓和整幅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好的衬托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示范操作,体验乐趣

  美术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所以最后,我会演示用自由的线条在画面上分割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并选用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简洁的画出一个主题形象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高纯度色彩表现技法:直接选用纯色进行涂色;低纯度表现技法:选择一个色彩为画面主色调,在色彩中加入灰色或另一种色彩,调和出多种不同纯度的色彩再进行涂色,使画面呈现纯度变化。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五)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款式不限。采用开展交流会的方式,小组推选并从纯色运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小结作业,拓展思维

  1。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含义、特点、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2。最后,结合学生从探究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程度,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制作好的作品贴在教师展示区内,对比效果,进行赏析。

色彩的说课稿9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心情》。下面我将从设计构想、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拓展延伸六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设计构想:

  无论是旧大纲还是新课标都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要进行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的训练,体验色彩的表现力。而仅仅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冷暖色,或是画一幅以暖色或冷色为主的创作画就算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未免显得过于肤浅和无趣,我试图以冷暖色为支点,延伸出色彩的感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体会美妙的色彩……《色彩的心情》,意在通过欣赏、对比、想象、讨论,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世界里,并深入其中去感受色彩的含义,体会色彩的心情,以达到一种共鸣,并将这种共鸣延伸到自己的色彩运用当中。这是一种扩散式的教学尝试,是在不变(教材)中求变(教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学美术第17册美术教材第3课,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几课公共设施的色彩搭配、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工艺招贴画等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启下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学生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运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分析: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休,实践操作和游戏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间接引入教学,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世界名画和迪斯尼动画的欣赏,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脑中对本课时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接着我再利用情景小游戏导入正题,引出色彩的冷暖色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运用。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以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突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2、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听讲,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创作的要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堂导入:

  “猜猜我的心情”:

  每组选派1到2位同学上台前的暗箱中随意抽取一张写有不同心情或情感的卡片,并用一句话把你处于这种心情状态下最常做的一件事、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等描述出来,再请同学们根据他所描述的情形来猜猜卡片上写的应是哪一种心情?(猜对的同学可以给本组加分)

  一个人心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而且人们在处于一种强烈情感状态下,总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发泄、去表达。

  请学生回忆当自己快乐、兴奋、伤心、委屈、痛苦……时,最希望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种心情?

  二、进入新课:

  欣赏体会:

  1.大师作品:世界上很多艺术大师喜欢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一种强烈情感。(如画家会拿起自己的画笔去表达,作曲家会弹奏起旋律去表现、舞蹈家则会舒展自己曼妙的舞姿……)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艺术家和我们一起去感受,在介绍他之前,请同学们先欣赏他的两幅画,看看能否猜出这位艺术家是谁?

  演示:凡高的《向日葵》和《吃土豆的人》。认真欣赏,细细感受(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的作者是谁?从画面中你感受到的是同一种心情吗?这种不同的心情你是通过画面的哪一部分传达感受到的?(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色彩在画面中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欣赏两幅相同画面、不同色彩的装饰画:《希望》、《失望》

  学生欣赏时并不告知画题,只是在欣赏完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这两幅装饰画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可以表达某种心情的名字,教师适当说明色彩的基本感情倾向。

  3.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梦幻2000》中因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引起音乐及画面色彩变化的片断,从动态的画面中更深一步地体会色彩的情感倾向。

  “进入情境游戏”

  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伴随着或欢快或悠扬的音乐,想象自己来到周围都是红或蓝的色彩环境里,切身感受并细心体会这些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带给你哪些心情上的变化?

  再分别体会还有哪些色彩和红色或蓝色的感受一样?(讨论)——最后引出冷暖色的概念。

  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会发现红、橙、黄等暖色调大多表达的是一种热情、温暖、兴奋、愤怒等一些比较强烈的情感,而蓝、绿、紫等冷色调则大多表达出的是一种宁静、忧郁、舒适等一些相对平和的心情。

  三、创作练习:

  请学生先拿出上一节课画好的自画像和他画像(单色线描稿),选择一种最想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再选用几种认为最能直接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色彩去填色。(提醒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于自己所想表达的心情要对同学严格保密,以便后段进行猜一猜的游戏)。

  教师在巡回辅导中着重鼓励要大胆用色、色彩明确、表达鲜明。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我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将投影仪的镜头对准创作的学生。)

  五、课堂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选出一位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再分别请几位认为和展示作品表达不同心情的作者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接着请学生用很短的时间猜猜展示作品表达的是什么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心情的表达?(全部是默想)。根据猜出的结果,选择一位和自己表达最接近的作品就站到其作者旁边,(每组约3人左右)。剩下的同学分组讨论展示作品的色彩特点及表达心情。

  六、拓展延伸:

  请小组汇报课前查找信息资料,资源共享:

  1、色彩除了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外,还有很多其它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奥运会的五环旗、各国的国旗等);

  2、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同样的黄色在欧美国家代表的是警告、怯懦;而在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里却代表的是神圣;再如白色在欧美国家是新娘美丽婚纱的首选色,而到了中国却常常用在亲人去世后的丧礼丧服上等等)。

  3、对色彩多了解一点,世界就更美了一点,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好地创造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色彩的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本章的目标可分为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着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分类与要素,第二部分则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二部分内容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色彩的产生、色彩的要素等内容,并在前面的美术鉴赏课中积累了大量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调和及搭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为后续内容水彩画、水粉画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的知觉与感觉、色彩的调和,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继而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说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色卡纸、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说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游戏学习法: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五)作业练习法: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用色彩构成来表现出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的情感。

  (六)创新学习法: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观念上突破以前的定式,在表现手法上大胆突破,力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视听、感受,诱发学生内心对色彩的感受。(以美引疑)

  倾听几段音乐,播放中国民乐《喜洋洋》、钢琴《命运》,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命的不屈。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

  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音乐中的节奏美、曲调美、节奏美、旋律美等,这些美感激发的就是一种审美实践,运用音乐形成同感,实现美感的迁移,强化美感体验,帮学生理解绘画中的色彩美。

  (二)新授:

  1、黑板上写有4个表示味道的词—甜、酸、苦、辣

  出示9种不同颜色的色卡纸。

  教师:请从这9种色卡纸中选择可以分别表现以上4种味道的色卡纸(分组讨论、选择,每种味道只能选9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做代表。)

  比较发现:结果90%相同(根据学生反馈,得出此百分比。)

  问题:色彩如何与味道有了联系?大家又如何会对色彩的这种表现力的认同如此一致呢?

  [设计思路]:把人的味感与色彩感觉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感受和区分色彩的表现性,通过直观法,再一次强化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作用。

  2、色彩的共同启示(联想)与共同情感体验

  色彩的情感体验在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不同的地域上有各种差异,但是由于人们的心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有共同体验。在感受这些体验以前,先回顾一些以往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

  (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

  (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为了巩固旧知识,延续本课第二个环节的内容,使学生对色彩的意义有更丰富很深刻的感受,为学生下面参与活动做铺垫;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别用单纯色彩组合(不依靠外形轮廓)来表现同班同学的性格特征。

  游戏规则:

  (1)每组请出一位同学作为被试者,先从9张色卡纸中选择可表现自己性格特征的1—3张,然后交错回到其他组参加游戏。

  (2)每组用不容的色彩组合来表现本组被测试者的性格特征,并请一位同学根据完成的习作做简单的说明。

  (3)被测试者出示自己所选色卡,看是否与本组表现的色彩组合相近。

  [设计思路]:这个游戏是想让学生通过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情感,体会色彩的特殊语汇,帮助学生通过色彩来理解纯抽象性的绘画。

  游戏“连连看”:给出若干种色彩,根据色彩在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各种差异,以及色彩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组合,找到适合运用的对象。

  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对象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表现和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或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吗?医院游乐场交通警示非洲人

  老人女人天空森林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

  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米罗的《乐迪幼儿园》。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设计思路]: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熟悉同学的性格特征,体会色彩的特殊表现,让学生感受抽象性的绘画作品时,能使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五)课堂小结

  进行多元评价,师生共同感受画面中色彩的认识之美。

  在黑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设计思路]黑色与其它色彩组合时,属于极好的衬托色,可以充分显示其它颜色的光感与色感,其色彩效果比较明显。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交互进行,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后练习

  用点、线、面的形式结合认识色的知识创作表现自己一种难忘的心情。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色彩的心理特性的学习和色彩情感的体验,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将会和以往大不一样,根据美术教学探究性的特点,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色彩的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色彩的感染力》。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的第二课。属于欣赏、评述课。这一课是在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评述让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掌握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不同的色彩表现形式,体会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领会色彩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相应地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作品中的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还没有形成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授课中需要结合大量不同色彩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对比欣赏,体会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特点,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感染力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2、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课本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等

  六、教法、学法

  本课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启发、提问讲授等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为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

  七、本课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引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创设情景,播放两段视频资料,学生欣赏,交流感受。说一说乐曲中体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二)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由三个小环节组成。

  1、(请学生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红、橙、黄、绿、蓝、紫)引导学生回顾色彩带给人的心理影响,为后面分析作品做好铺垫。

  2、出示三幅作品,这三幅作品是(《装扮森林》、《松树林》、《灰色的树》)学生观察对比,探究分析这三幅作品的色彩表现特点。最后师生小结出分别用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来表现。师生共同总结:装饰色彩、写实色彩、表现色彩的概念。

  装扮森林

  松树林

  灰色的树

  3、欣赏实践

  这一小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及时反馈。出示一组作品,作品是:《初踏黄金路》、《早春之恋》、《松树的早晨》、《星月夜》、《红色的和谐》、《呐喊》……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讨论、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代表总结发言。

  讨论问题是:

  (1)、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画面的主色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你感受到了作品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老师小结。

  以上为新授发展阶段,接下来就要对新授知识进行总结。

  (三)、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课后拓展

  最后一个环节为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把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达到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色彩的感染力

  1、写实色彩

  2、装饰色彩

  3、表现色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色彩的说课稿12

  诸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理念。其中,理论根据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2册8课,课题为《色彩的明度》。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并进行创作。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简单的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个时候安排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色彩的明度》,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知识,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变化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体验色彩的美感。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在本课中,通过教师讲解(理论学习)——分组尝试(色彩感知)——分组评述(理解把握)——创作体验(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学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讨论,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安排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不同感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讲授新知,理解知识。这一过程中,我充分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边讲解边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新知识,为下一步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感知的过程,尝试到了探索奥秘的快乐,因此,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这个环节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单到复杂,各有侧重,富有层次。整个教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全面欣赏,尝试材料环节。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安排了学生两次亲身感受,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这里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学生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安排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仅仅结束在40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讲授中明确知识,在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学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论,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体会色彩的明度变化给物象带来的美的感受;于美术创作中亲自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的奥秘;于作品评述中升华对色彩的明度知识的理解。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并亲自尝试。

  2、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以上是我对《色彩的明度》一课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处,还请诸位领导和老师批评和指正。

色彩的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群鸟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来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通过多种活动,浓墨重彩地让学生积累语感,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

  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中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歌曲、表演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为达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孩子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孩子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孩子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渲染法:将学生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学生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着重让学生通过两个途径学习: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境,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3.操作法:给每个孩子操作的机会,给每个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安排学生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学生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是2课时。

  下面我说一下这篇课文教学基本流程是:

  一)、在导入部分。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春雨的声音,让学生模仿雨声,“沙沙沙”之后,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模拟雨声是唤起孩子已有的.感觉经验,把轻快的音乐融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对春雨的喜爱,更好的让孩子入情入境。)

  二)、在整体感知课文时。

  我先问孩子,在你心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看图片,出示课题)接下来,我放映直观形象的图片,形象生动的描述课文燕子、麻雀、小黄莺对春雨的争论,创造出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三)、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环节。

  先提出读书要求,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同桌互相检查。

  最后,指名读课文。一方面有老师方法的引导,另一方面有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四)、读完课文,来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词幻灯片时,把他们称作孩子们的新朋友,从心理上增加亲切感,采用齐读,指名读,抢读多种形式,并侧重于后进生,尽量使每个孩子都掌握住,为熟读课文打好基础)

  五)、品读课文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图片、表演等形式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春雨的美。

  处理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引导朗读。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应该怎样读呢?(要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慢一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春雨的特点。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而是让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后质疑,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引出了课文的第二部分,首先看小鸟的图片,提出中心问题: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以它通领全文。接着让学生带头饰练习表演参加争论的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角色表演是为了让学生从心理上更亲近课文,提高兴趣,让学生更放松、更充分的体验课文。

  表演完之后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分较色朗读,,配合多媒体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朗读成为享受。

  六)、理解课文,体悟感情之后,是对课文的拓展。

  我提出:小动物眼中的春雨还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一方面打开学生思路,一方面从课文中学习、练习语言表达。

  七)、扩展阅读部分,出示描写春雨的古诗

  这样是为了紧紧围绕春雨,从小鸟眼中的春雨,到小动物眼中的春雨,再到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最后到诗人眼中的春雨。体现从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的文本。

  这是我对《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一点粗浅的理解和想法,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色彩的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7册第三课时《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把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别为: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建议;五、教学多媒体设计;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风景画的色彩知识和大师的作品以及怎样创作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创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如何欣赏与绘画风景画并进行创作。

  2、重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欣赏风景画作品,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

  3、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去表现内心对大自然风景的感受,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

  1:课本、课外资料、图片、视频、课件、素描纸、作品、油画棒。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好,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绘画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人类的历史与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史有着根本的联系。艺术与人类一起诞生,伴随着人类一起发展。风景画正如它字义所明示的——是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从而达到艺术家创作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就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描绘景物这样的理解以及人类目前所发现的史前壁画而言,风景画是人类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之一。

  风景画常分临摹与写生两大类。临摹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绘画的基本技能;写生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大自然的色彩,亲近大自然的艺术。

  风景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一个季节,这种颜色成为象征色,它是一个绘画最直观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副绘画都有它独特的色彩感觉,丰富多彩的颜色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初三年级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情感丰富,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初中三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创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画风景,但不能依葫芦画瓢,抄袭大自然的色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颜色来绘画。

  ④多媒体学习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内容。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呢?

  回答;冷色调和暖色调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色彩来代表春夏秋冬你会怎么选择?

  说说你的理由

  2、图片欣赏

  3、作品分析

  4、作品比较

  5、问题思考

  6、大师作品

  7、学生作品

  8、学生动手创作

  七、板书设计:

  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

  冷色调

  暖色调

  作业要求;

  步骤;1、通过仔细思考,对其中一部分扩展,描绘出一副完整的风景画作品。

  2、进行创作性表现。

  3、确定好色调

  4、用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与色彩情感。

色彩的说课稿15

  散文诗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儿童情趣,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春雨的色彩》选自青岛出版社、幼儿园中班下册、语言表达领域的内容,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绵绵的春雨与万物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变化表达出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散文诗内容。

  2、能力目标: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朗读散文诗。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勃勃,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把“”设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对于这样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活动目标的实现,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不仅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使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3、情境表演法: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表演,增加幼儿的体验,强化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掌握学习内容。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激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习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空间准备:引导幼儿以马蹄形的座位排列坐好

  2、知识准备:幼儿对春天里万物变化的感性认识

  3、物质准备:多媒体、散文诗动画、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春雨姑娘的头饰

  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我把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为以下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幼儿伴随《郊游》的背景乐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突然出现鸟叫声,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去看看吧”。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有效的解决重点的教学目标,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和启发式提问法。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激发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散文诗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散文诗动画,第一遍先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初步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第二遍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散文诗里都有哪些小鸟在争论春雨的颜色?它们分别是怎么说的?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它又是怎么说的?通过倾听、问答,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四、朗诵散文诗

  “引导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首先声情并茂的朗诵散文诗,给幼儿做好示范,然后让幼儿根据图片分组朗诵,最后请个别能力好的幼儿上前朗诵,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利用幼儿爱模仿想得到表扬的心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难点的活动目标。

  五、角色扮演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帮助幼儿加深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六、创编散文诗

  在幼儿理解了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小鸟们都说出了他们认为的春雨的颜色,请小朋友也来说一说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点题: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雨的色彩》,知道了春雨给大自然带来了的生机勃勃景象。小朋友还自己创编了散文诗,真棒,回家把这首美丽的散文诗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吧!

  总之,在本次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自觉地运用《纲要》中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