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9-28 12:2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2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3

  一、教材简析

  《两只鸟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教学这一课,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课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听、唱"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背的过程中,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两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点确定为"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四、教法、学法

  这节课,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学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多种识字方法、朗读法、合作交流。运用这些教法、学法,希望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诵读儿歌,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把爱鸟护鸟的情感植根于学生心中。多媒体课件自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准备设计以下几个大的环节,并简要做以分析。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齐读课题,用一句话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两只鸟蛋》这首儿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如果把语文课比作一个气球的话,我希望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上的感觉是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涨,学习渐入佳境,犹如给气球充气一般。而不是开始鼓胀得很,却渐渐撒气,上到最后,就只等着下课铃声响起。)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我们一直在进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验,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学新课之前把课文读通读顺,课堂上就不再给学生练读的时间了,而是直接检查,纠正学生的字音,然后集中精力进行识字。

  接下来,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生字都以一个小鸟蛋做背景。整个识字的过程我准备分以下几步进行:

  1、读卡片上的生字,如果有不认识的从文中画出来,并练习读一读。

  (这个环节是希望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2、同桌练习,合作学习。

  (这个环节就是避免个别学生的个别字出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检查反馈。教师任意点生字卡片,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

  提手旁:捧抬投单人旁:仿佛

  熟字换偏旁:拂——佛经——轻惊——凉

  加一加:取连熟字去偏旁:响——向

  5、组词大赛。给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组词,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那位同学说的词语比较新颖,就把卡片作为奖品送给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熟练认读这些生字,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识字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为了使整节课不出现脱节的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老师把12只鸟蛋送到了你们的手中,你们看,诗歌中的鸟蛋是什么样的呀?快点打开课本,读一读,找一找。”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想通过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而且能读得有滋有味。

  1、(出示第一小节)自由练读。

  2、你把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3、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回到文中去,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鸟蛋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为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去感受那小小的、凉凉、好玩的鸟蛋,使他们能自然地流露出对鸟蛋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读好第一小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过渡:“咦,好孩子,你怎么把鸟蛋拿在手里玩呀?你可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

  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她会怎么样啊?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很着急”、“他在焦急的寻找孩子”,也有可能学生说“焦急不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妈妈找不到孩子时那份心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读第二小节。在此基础上,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

  师:好孩子,你不知道掏鸟蛋玩不对,妈妈不怪你。现在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6、(出示第三小节)指导练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小心、捧、连忙、轻轻”这些词语。为使学生更有兴趣,可采用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例如:师读第二小节,生读第三小节;女生读读第二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

  7、鸟蛋回到了妈妈的身旁,(出示第四小节)师范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8、生练读。

  9、多美的诗歌呀,带给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想象,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请你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首诗。

  10、比赛读、背。

  (四)拓展积累

  在语文课上,我希望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不留痕迹、润物无声的,所以在学生美美地读完了这首诗歌之后,我给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面有高高的.、绿绿的大树、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弯弯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让学生练习说话,通过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达到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目的。为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用课件出示:

  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天空蓝蓝的蓝蓝的天空

  河水清清的清清的河水

  在学生感悟的过程中,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按这样的形式说说我们身边的事物,如“头发黑黑的”“尺子长长的”“黑板宽宽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五)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我想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三个字——“听、连、定”,“听”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好“口字旁”所在的位置及大小;“连”重点指导学生带有“走之旁”的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走之旁”的书写;“定”这个字则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宝字盖”与下半部分的搭配。

  当然,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写字能力,我们没有必要都手把手的去教学,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把握了两个原则:

  1、扶放结合,举一反三。让学生先描红,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写好这些汉字的技巧。范写与练写相结合,例如:指导写“听”,练写“唱”。

  2、鼓励原则,只要是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认真书写,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写好汉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我”取——送

  鸟妈妈焦急不安——欢唱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提炼,对课文内容做以简单的概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总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把握了以下原则:

  1、不管是识字还是写字,注重方法的引领;

  2、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把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放在课下,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训练密度更大,更扎实。

  3、读书,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乐于阅读;

  4、重视积累。

  5、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拒绝空洞的说教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4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狐狸和乌鸦》。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认为: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就能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它爱听好话。可见,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被学生突破。既然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于是我就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精神为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课堂的教学中间如何拓展中课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设计: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以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把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三者有机整合,设计出“目标——暗示

  ——实践”的课本剧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自主地学习,在趣味课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2、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过程:

  此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读自悟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课本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听完故事后,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教学提示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教学提示二: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教学提示:要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

  5、研读第三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教学提示: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

  ⑷小组交流评议。

  ⑸汇报。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

  2、小组汇报交流。(教学提示:谈收获时,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狐狸的看法。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独到见解,老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鼓励。)

  3、扩展阅读。

  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老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六)、作业——续编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或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也可以编出自己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5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玉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在教学前,我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文章的脉络,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即从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二、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领会童话所蕴含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确、棒、奈、晃、褐、烤、淋、腐、怨、誉”10个生字; 重点强调“褐、棒、烤、淋”的字形;理解并积累“荣誉、抱怨、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原因。

  3、读文的过程中能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课文内容进行释疑,初步培养提问的意识。

  4、通过学习懂得: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教学方法

  1、抓关键词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初步具有提问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大胆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入新课学习时,抓住关键词:心灰意冷。让学生根据词义来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几个问题涵盖本课重点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和感受这个很棒的玉米心灰意冷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我们的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往往借用参考书,并没有真正理解,这节课中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课文上下文、借助课件理解词语。

  2、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体会识字的乐趣。在写字教学中,抓住难写字:“差、荣”来扎扎实实的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3、让学生在不断朗读中体验情感。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篇文章文词精美,情感丰富,很适合学生练习朗读。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将“读”贯穿了教学始终。有自由读、个人读,可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读出玉米过去样子和现在样子的鲜明对比;还有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当玉米说抱怨的心里话、夸老婆婆的玉米、感激老婆婆等等。创设语文课堂中朗朗书声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朗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等语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课文的语言情景,从而教育学生坚强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6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这精辟的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在就《雨点儿》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说目标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说学情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 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 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 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质疑,用“为什 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学生 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红的花、更 绿的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 悟。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此时,不生的 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 红

  长 更

  草 绿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7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8

  一、说教材

  《要下雨了》是人教课标版第二册四单元中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课文是一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促解,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学会观察大自然,善于动脑筋、想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采取一定激励措施。

  三、说教法、学法

  1、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2、说教法。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3、说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及理论依据

  根据以上讲述,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五个环节:1、检查复习;2、整体感知;3、难点突破;4、指导朗读;5、认真写字。

  1、检查复习,巩固旧知。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教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检查,既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轻松、平等。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文动画片,能激发学生兴趣,渲染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们。在图文结合中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书面语言,提高读图能力,感受形象魅力。

  3、由扶到放,难点突破。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要求学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和蚂蚁搬家这些现象。弄清这三种自然现象,根据本课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首先抓住“燕子为什么低飞”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燕子说的话中,哪一句是与燕子低飞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空气潮湿,翅膀沾上小水珠,虫子飞不高,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呢。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起来回答,进行思维训练。

  学完这部分,师生共同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后就用这一方法自读课文,自己去理解“小鱼为什么游出水面”和“蚂蚁为什么搬家”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还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进行感知课文内容。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本课可以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也可以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和“小鱼为什么今天有空出来呀?”要读出问话的语气,这是小白兔对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读“要下雨了吗?”却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从中体会小白兔对燕子说的话表示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家呢。”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蚂蚁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诉的,而是蚂蚁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证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说的话没有错。朗读之后学生从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变化(怀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对话读,还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重点非常突出。

  5、观察比较,认真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书写“得”“很”二字,并让同桌互送五星,给学生及时进行写字评价。指导过程中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五、说板书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了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桥梁。我的板书图文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六、本课设计的特色

  (一)做到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求解,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9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

  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

  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

  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

  (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

  (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附: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和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0

  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24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 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

  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24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 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 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 、“?”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一.识字、写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 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 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 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 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 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 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 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 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 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 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 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 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础。

  三. 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 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 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 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四. 分组合作学习

  叶 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 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 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 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 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 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 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 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

  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六. 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七. 板书设计 24.咕咚

  小兔 撒腿就跑

  狐狸 跟着跑 虚惊一场 猴子、小鹿、松鼠 乱哄哄

  眼见为实

  狮子 看 木瓜入水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1

  第一、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大意。

  《纸的故事》的大意就是介绍了纸的发展过程,表现了民族自豪感。

  首先,在第一课时中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并没有把课文分开来让学生理解,而是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读课文两遍,至少使学生对课文能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住课文的大意,我结合课后练习3按纸发明的过程给图画编号这个练习,让学生明确纸的发展过程。

  其次,在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纸的发展过程,我按照用品、原料、特点的思路设计了纸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两份表格。这样纸发展过程的各个要点就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存储。

  第二、备课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备。

  第一,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分层设定要求,有差别地对待学生。

  在第一课时根据学生对于纸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预定为“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B、和课文差不多。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三类情况,这样在读课文时针对这三种情况就有三种不同的要求: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这样有了层次的教学,在一定层度上将会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在第二课时,争当讲解员这个环节中,我针对班内学生的情况初步定下了三种层次:

  1、根据课文句子段落来说的。

  2、大部分根据课文,适当增加自己的语言,比如说加上自己对祖先的赞叹。

  3、能较多地补充课外的内容或按自己的语言来说的。

  这些都是希望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备课,设计教案。

  在我初次备课的时候,我一门心思想得是我如何把这堂课上下来,我要做哪几步,经过马老师和周老师的启发指点,我开始转变我备课的思考方向,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喜欢角色扮演的这种类型,做做小老师、当当小法官等等,而这篇《纸的故事》正好可以让学生来当当讲解员,那我就围绕这一点备了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有阶梯,我把课文分成“纸发明前”和“纸的发明”两块让学生来学习,来讲解。

  “纸发明前”的内容侧重的是把内容介绍清楚完整,而对于“纸的发明”的介绍,不仅要求介绍清楚完整,而且要求介绍时突出民族自豪感,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2

  一、说教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在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中渗透着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

  根据课文及本学段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从而对学生渗透自强自立的良好思想。

  二、说教法

  1、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我们非常提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上课中我总是将尽可能实施这一教学思想,不断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达到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根本目的。

  2、以读为本。

  在读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这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朗读安排的层次性,力求做到每次读课文都有明确的目的。通过学生互读、评读、跟读、表演读等形式组织教学。

  3、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习课文相融合,使其不枯燥,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我们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备课中我发现课文中的两个自然段的结构十分相似,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仿照课文说话的训练。在之前的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的`读不断巩固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了解,提高熟练度。并在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示每段中反复的部分,帮助学生完成说话。

  三、说学法

  1、游戏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尽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抢答、擂台赛、表演等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中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几次合作学习,如讨论识记字形,互读课文、表演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并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

  3、角色换位法。在学习课文时,我会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课文中的某一动物,你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很有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突破难点,真正实现人本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决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进行生字的教学,并做到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好对话,并为下一步的语言训练做好准备。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附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小鸭和老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他们吗,并讲讲自己对他们的了解。(直接了当地导入较节省时间,简述两种动物的特点将为理解妈妈的做法埋下伏笔。)

  2、你们愿意听听他们的故事吗?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用教师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中。)

  二、自主识字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课文,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2、圈出生字,和每个生字宝宝打三声招呼。

  3、开火车带拼音读生字。对于平翘舌,前后鼻音要做重点指导。

  4、如果生字妈妈的拼音帽子脱掉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呢?

  (在小组中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5、 抢答游戏。在黑板上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老师指哪一个,学生抢答。并选择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还可以多请几个学生来说说可以和哪些汉字交朋友。回答对的发给小红花。

  三、再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1、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相信这回再来读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学生在小组中再读课文,鼓励较好的学生帮助差生。

  2、师:在读之前谁能给自己第一遍读课文提提要求。即读准字音,还要流利。(在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可以让接下来的评读更有方向性。)

  指两个小组派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可用擂台赛的形式。

  3、生评读。评后可再请两人读。

  4、出示挂图,找找哪一自然段讲图上的内容。

  5、愿意读小鸭这一部分的孩子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写小鹰的一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在读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指导。

  四、写字。

  教学“自、己”两个生字。

  1、师范写,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书空,练写三个,师巡视

  3、根据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摘果子游戏,读生字词。

  二、教学小鸭学游泳一段。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可用换位思维法,想想你若是这时的小鸭,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怎么想?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之前也提出朗读的要求,要读得有感情。

  3、评读。(在评读理解中可相机让更多孩子来读好对话)

  首先指导学生读好小鸭的口气。而后在这里我是这样来突破本课难点的。

  师:鸭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鸭的?(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还有另外一只鸭妈妈说:“好,我带你去吧。”说说你觉得哪一个妈妈更棒,说说理由。(在引导理解时要注意鸭子自身的特点便是天生会游泳,所以妈妈鼓励她自己去游并没有危险,反而能鼓励小鸭学会自己解决困难。)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 教学小鹰学飞翔一段。

  1、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读得也很有感情。现在我们还要学习小鹰学飞翔这一段,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你带我们来学吧。”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来回答呢?

  (这样一定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段的强烈愿望,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说说想要怎么来学习。)

  2、在小组中自主学习。可鼓励学生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来学习。

  3、(反馈)鼓励学生认真听,认真看,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4、自主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四、语言训练。

  1、鸭子会游泳,老鹰会飞翔,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有什么高超的本领吗?

  (如猴子会爬树,猫会抓老鼠。)

  2、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如下句式:

  XX说:“妈妈,我想——,您带我去好吗?”

  妈妈说:“XX,你自己去吧。”

  过了几天,XX学会了XX。

  3、让学生来争当小作家,也来说一说,发小红花奖励。

  (这个环节需要前面的教学做充分的准备,这个句式起到了一个“拐棍”的作用,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顺利地进行训练。)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1、说说你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吗?当你向父母请求帮助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果今后爸爸妈妈要帮你,你该怎么做?

  2、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这第二点是课后的习题,大概要说,我觉得直接这样问不是特别好,你再考虑一下。)

  六、写字教学。

  教学“东、西”两个字,教法基本同上节课。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3

  【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学法】

  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说教学过程】

  操作教学过程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

  “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其次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蓝天、白云”。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等等。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4

  一、教学背景:

  《森林中绅士》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六年级上学期一篇课文。这是茅盾在抗战后期所写一篇动物小品。它不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豪猪绅士式外在特征和生活方式,还借此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所谓“绅士”们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生活态度。教学这篇文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豪猪生活习性,还要体会由此反映出作者思想感情,而这些,都要通过指导学生细致品味本文细腻而丰富语言来达成。

  二、学生基础:

  由于我面对是六年级学生,豪猪是他们所不了解动物,当时时代背景对他们来说更是陌生。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与思想深度有限,只有通过深入文本,抓牢字词句品读赏析才能使他们有所感受。通过反复读课文,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豪猪拟人化描写是多么生动形象,了解到豪猪与绅士相同之处。通过步步深入地启发,也能从部分语句中初步感受到作者有言外之意,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语言大师茅盾才能真正对作者思想感情有所认识。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因此,我在教学时就把“学习作者对豪猪拟人化描写,感受本文细腻而生动有趣语言”作为教学重点。而把“通过对豪猪形象分析,体会作者对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生活态度讽刺”作为教学难点。这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秉持育才八字教学法传统,为本课拟订了三个层次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从导入部分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描述动物特征。对课文整体感知中明确豪猪绅士特点。

  第二层次,则是在细读中理清结构,对豪猪与绅士相似处通过圈画、品读、交流读出感情甚至好恶,抓住拟人化写法中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巧妙运用,引导学生读出滋味,讲出感受。

  第三层次,由浅入深,有了前面细致分析铺垫,引导学生在精读中读出作者深意。作为难点,这里安排了“议”环节。因为补充介绍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是教给学生“知人论世”新学法。在协作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体会作者言外之意方法。使本来难点成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最后拓展延伸中对于题目成功改动也充分证明了学生学会了这一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传承育才八字教法理念,在读读讲讲中夯实语文知识点,在协作议论中提高文本阅读能力,以画龙点睛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力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有益尝试。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1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5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本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九单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与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课文,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可多见的美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教学目的:

  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教学重、难点:

  知道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上课后,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展示在背景图上。

  通过变文为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2、出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用图示表示。看图、划句子、读文、思考问题、朗读背诵。

  3、抓住图与文的联系,理解课文重点。

  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利用反复看图的方法。

  4、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来指导朗读第一句,在指导读第三句时,我采用的是“体态语言暗示”的方法来进行抑扬顿挫的训练。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指导朗读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5、在课中做“对号入座”的游戏,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创造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动物们还能在什么地方画出图画呢?

  7、生字复习打破传统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割裂开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

  8、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三、说学法:

  采用“看图——读文——思考问题——划句子——朗读背诵”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所见》说课稿04-16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5-04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03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3-03

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05-08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04-28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22

小学语文《眼睛》说课稿04-13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