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说课稿

时间:2024-01-13 09:17: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七子之歌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子之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子之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第一课时,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设计---说反思,这七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七子之歌》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表达了被占领土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抒发了他们思乡念亲的情愫。课文选取了其中的《澳门》,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经过了近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辅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随着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的回归,随着《七子之歌—澳门》一曲回旋在祖国大地,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无陌生感,易于接受与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法学习学生提出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理解。

  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理解疑难词语、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四、说重点难点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字里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诵读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诵读法: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指名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诗情诗意,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诗整体的把握能力,在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设计了5个重点问题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升华感情,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讨论—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六、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安排了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3分钟)

  利用提问、历史背景简述,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及课前汇报(10分钟)

  把课文放在历史情景中教学。这篇课文表现的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必不可少。在课堂上利用师生收集材料介绍近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被列强虏去的“七子”,是民族危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学习课文(20分钟)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整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老师根据课文教学目标、重难点来组织教学。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讨论,适当点拨。结合师生课前查阅的资料,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在反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特点,熟读成诵。在本环节重点设置了生字教学、读文教学、学文教学三个环节。

  1、生字教学。学生边读边画、汇报疑难字词,师生利用综合识字法学习解决。

  2、读文教学。分前后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按要求读、师范读、生听读说感受;第二步在学完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后让学生带感情用心去读。

  3、学文教学。教师利用五个重点问题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画、想、议等形式来完成。整个过程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为主线来完成。

  (四)结束语(7分钟)

  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所以我设想中的课堂结尾应该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利用说印象,看资料谈心情,在《七子之歌》的背景音乐声中再次激发学生——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的是,他梦寐不忘的“七子”回归,已逐一实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它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七、说反思

  1、在本节课中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2、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课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我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4、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的激情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情感没预想中的那样强烈表露;教学课件在师生互动中过渡环节处理得不够完美;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等。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七子之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子之歌》说课稿12-27

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02-19

小学生七子之歌说课稿04-05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04-16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05-06

“问号”之歌说课稿05-06

《长江之歌》说课稿11-10

长江之歌说课稿11-11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07-28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