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28 16:38:3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童年,他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们最难忘得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爸爸对她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她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她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耐烦。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人生只有一次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妙的,童年有时酸,有时甜,有时辣。在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里她把童年描述出了一个一个的大坑,令人只想落泪。

  萧红的故乡在东北的呼兰河城。那里的人不懂知识,一生都在在迷信的天空中遨游,他们善良而无知,可恶而无辜,在那片土地上飘扬着凄凉和苦难。萧红把这种环境描写得栩栩如生,她几乎没有伙伴,但他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比如说她祖父的后园,里面的动物和植物都很平凡,但萧红都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萧红的童年是酸的,酸的令人落泪。她的家很贫穷,贫穷就像一汪清水,什么也没有。她家的院子里的风霜风雪,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自然的结果。

  萧红的童年是甜的,甜的令人羡慕。呼兰河城里有很多的人、物、事。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这些让萧红的童年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萧红的童年是辣的,辣的令人忍不住同情。她家的邻居来了一个团圆媳妇,而那一家的'婆婆,有一些可恶。天天打骂团圆媳妇,最后团圆媳妇几乎被打成疯子了。那一家的婆婆说被鬼魂附体了,打骂的更厉害。最后,说是用烫水洗澡赶走鬼魂。把团圆媳妇活活的烫死了。

  呼兰河城这地方,人人几乎都没有文化。都只信有什么阎王、龙王、鬼魂什么的。人死跳大神送魂,秋天唱戏谢龙王。鬼节放河灯接鬼,四月逛庙拜神像。

  我们的童年虽然没有萧红的童年这般苦,但是我们有这般甜,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童年。《呼兰河传》是散文诗,是一首凄惨而凄婉的歌谣,是在艰苦环境中敢于命运拼搏的斗争精神。同时警示我们远离迷信、远离不好的习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近期,读了两本书,《呼兰河传》和《杀死一只知更鸟》。读罢再度回味时,大致把两本书做一下有趣的对比,慢慢推敲一下,似乎有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好比汉堡之于蒸馍,虽然风格迥异,亦有相通之处。

  萧红生于1911年,哈珀李生于1926年,两人生活的年代只相差15年。两本书均带有自传性质,都是以儿童清澈的眼光描写孩提时代周围的世界,一个描写民国时期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一个描写美国大萧条时期梅科姆镇的社会生活。

  两个小城的风貌形不同而神似。呼兰河小城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萧红家的后园中有一棵玫瑰,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茂盛而芳香。梅科姆是个疲疲沓沓的老镇。一到雨天,街道就成了红色的烂泥坑。人行道上,野草丛生,县政府大楼摇摇欲坠,镇上的院子里种着洁白晶莹的山茶花,夏天时开得如火如荼。呼兰河的人们一年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活着。梅科姆镇上的四种人包括县城里的人、林子里的人,垃圾场旁边的人、黑人们各自不紧不慢地生活着。呼兰河城里有探访员们为各种消息作传,梅科姆有斯蒂芬妮充当运送消息的英吉利海海峡。呼兰河的人们借助鬼神寻求解脱,在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梅科姆镇上的人们则到教堂里求得灵魂的救赎。

  关于教育和启蒙,不论地域和肤色,童年的影响都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萧红童年就跟祖父学诗。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斯库特则常常蜷缩在父亲的怀里读书读报。呼兰河有两家学堂,高等小学里最大的学生二十四岁了。梅科姆的学校则有很多学生每年开学的第一天他们来报个到,以后就不来了。管考勤的老师把他们弄来的,威胁他们说要不来就带他们去见警长。她认为只要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花名册上,开学的第一天把他们弄到学校来,她就算执行了规章制度。让人惊叹的是梅科姆县那时就有强制义务教育的规定了,学生不来上学要报警,尽管流于形式,仍然叹服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之早。

  封建礼教和社会偏见对人的'迫害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命运。12岁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死,15岁的拉德利被禁闭得十五年没有露面。阿迪克斯说:“总有一些办法能使人变成幽灵。”

  当读到知更鸟一书中最温馨一段:“杰姆和我每天傍晚在街角迎接阿迪克斯下班,经过杜博斯太太家门口时,阿迪克斯潇洒地摘下帽子一挥,祝她明天过得愉快。阿迪克斯当着杜博斯太太的面把我悠起来放在肩膀上,一家三口在暮色中一路走回去。正是这时我觉得父亲是世界最勇敢的人,虽然他从不摆弄枪,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战争。”

  祈愿世上的孩子们都能坐上这样的肩膀。

  勇敢的杜博斯太太离世时像山风一样自在,不亏欠任何人,不依赖任何东西。冯歪嘴子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纪念碑上虽然没有刻下这些平民英雄的名字,在文学的园地里他们宛如一颗树、一株劲草散发的自己的芳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我读了呼兰河传,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和写作方法,也会让人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现在的我们懂得去努力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也可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知道我们祖国的花朵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一章让我了解了这个地方,比如学校或是一些小店,读完第一章以后突然让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家乡的感觉。作者像把这里的人物写活了一样比如一个卖馒头老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过路的人趁老人不注意拿几个馒头就走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出现。后面几张都是写在这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每天开开心心也很好他们在这里很幸福不用天天那么伤心。

  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家人更幸福。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是一本回忆式的长篇小说,作者萧红细腻的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城。

  在她的描述下,我好像走进了20世纪初的东北,一个衰落的小镇,村子里只有灰色的大街、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到处都是灰色的凄凉,如同一副暗灰色的纱布,笼罩这这个小镇,笼罩这那些愚昧得人。呼兰河传的生活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刻画除了一个寂寞的世界。那里的'小市民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人民的生活除了迷信还是迷信,怪不得有些人说活着还不如早死之类的话。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不能相信迷信,还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而要和睦相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段美丽而忧伤的记忆。

  这部小说是萧红在香港创作的,这个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远在异乡的萧红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生活上极度困难,心灵上屡遭挫折和变故,这种情形下,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童年和家乡,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童年和家乡为题材,创作了这部小说。

  信手翻来《呼兰河传》,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全书共分为七章,通过第一人称来表现萧红记忆中的那座小城,小城里的人和事;小胡同里的人来人往;呼兰河的特产—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祖父的后园;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苦生活。小城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寂寞、荒凉和悲伤。这是小城的悲伤,也是萧红的悲伤。

  文章的开篇,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呼兰河,一个破败的村庄,到处都是暗淡的,暗淡的村落、肮脏的街道、麻木的人们。整个村子就仿佛如同乌云,没有一点色彩,甚至连当时的社会都是这般暗淡、无色的。就在这一片暗淡中,小主人公出现了—幼年的作者,一个生长在呼兰河小镇里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她的童年中,她是快乐的,因为她有一个慈祥的祖父,还有如同美丽的花园一般绚烂的后院,在后院里,小姑娘和祖父一起干活、一起玩耍、一起度过每一天。萧红的文笔非常优美,骆宾基曾这样说过:《呼兰河传》文笔优美、情感的顿挫抑扬犹如小提琴名手演奏的小夜曲。

  虽然这部作品是小说,是一部回忆性、自传体小说,但在写作上却采用了散文守法,没有大段大段的叙事,犹如风景画一般的记忆在流淌。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是,觉得他非常可怜,她比作者大几岁,还是个孩子,才12岁。这本该是一个尽情成长、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八岁就被老胡家用八两银子买来做媳妇,12岁接近胡家,也开始了了悲惨而屈辱的短暂一生,她本是一个脸膛黑黑,爱说爱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时间,变得脸黄黄的。天天从他们家里传来凄惨的哭声。这下婆婆找到一个撒气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过小团圆媳妇就一顿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妇也要打一顿。是不是把媳妇掉在房梁上打,没有啥过错,用她的话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以后好听话,孩子的练越来越瘦,不吃不喝,闹起来病。在东北都流行跳神,跳过无数次的神,吃过很多的偏方,都不见效。最后最惨的是,把孩子当众扒的一丝不挂,放在开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在继续按在装满开水的大岗里洗澡。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狱的下油锅差不多。孩子在那个夜晚死了,找张铺盖卷雇几个人挖个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

  读这本书,有快乐也有沉痛,在别人的生活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赠长了见识,别有一番滋味!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萧红著的《呼兰河传》。它,就像一部黑白电影,把我带进了二十年代的中国;它,就像回忆童年的散文,既有寂寞,也有忧伤。

  灰色的世界,简单的描述,却生动的把我带入了二十年代的呼兰河镇。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可是却被卖到了别人家里,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衣柜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是却动不动就受到婆婆打骂。那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心酸的不是她那年轻的生命,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在那个年代,她们的遭遇在人们严重时自作自受的,是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只能听天由命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

  我们的童年是自由的,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诗,就像一首欢快的歌,没有烦恼,没有纷争。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

  每个人的童年是如此的不同,作者的童年是无知的,是苦难的,是悲凉的。让我们珍惜我们那美好的童年,将来再次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呼兰河传》的书。“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这本佳作最美丽的评价。它是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将萧红的艺术追求“人类的愚昧”和“改造民国的灵魂”完美的展现出来。

  小说写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充满着对广阔世界的追求和好奇。用一双善良明净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大地的严寒,冻裂的房屋……一股子北方强烈而粗犷的乡土气味扑面而来。在这个小镇里面生活着一群平凡无知的人,他们根据传统的思想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可见呼兰河城是一座没有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死城。作者轻松的讽刺中蕴含着淡淡的幽默和调侃。

  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极其幸福的。祖父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秘密基地”后花园。在后花园中,作者和爷爷度过了童话般的时光。爷爷会教自己拔草,教自己生活知识,带给自己快乐,呵护自己成长。作者在文中是这样描写花园的风景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美,诗意的语言,简单活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让我心情沉重的就是小团圆的死。她年龄尚小,却为人妻,为人媳,她该多么难以接受和无奈啊!在新家里面,受尽了屈辱,自己孤零零一个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承受得了啊!她的婆家愚昧,封建,狠心。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当我身处那样的处境,我又能做出什么?小团圆来的时候是那样的蹦蹦跳跳,却走的那么心酸。她一生受尽了折磨,先是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等不断折磨,摧残……在那个年代,她的遭遇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让我不由得心揪,为她心疼……

  书中还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二伯是一个心地善良却性格古怪的老人。他可怜又可笑,地位低下却拥有着主人的思想。冯嘴歪子是一个抗争者。他不顾社会的黑暗勇敢的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使人佩服。在他身上闪耀着一种坚韧勇敢的精神。

  ……

  读完了《呼兰河传》,一阵阴霾陇上心头,这本书让我沉思,也让我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感触良多啊……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大致给我以下几点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简要分享:

  一、呼兰河城里的风俗画

  在小说的第六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举行的一些活动,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风俗是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认识。

  阅读这些文字,首先,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当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娱神娱鬼的过程中,其实更是娱人。在跳大神的时候,请跳大神的这家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邻街坊们都来看热闹,凑红火,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开眼界的谈资,认为谁要是没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说的巨大的遗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戏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谈个没完,甚至有时候还会吵闹起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极富有乡村生活气的场景。

  其次,仔细阅读这些文字,观看这些民情风俗,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单调,也就仅仅凭借这些活动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人们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环境中,就只能凭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动来聊以慰藉。在长期因袭重负,与外在现代文明隔绝的状态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鬼神观。假如有人生病,宁愿寄托于神灵,通过跳大神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们重视生,也重视死,例如在盂兰盆节要在河里放河灯,希望那些无主孤魂可以托着河灯去早日投胎,当然这也流露出人们的善良之处。对于死后,人们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可以过上在阳世难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财力地大肆为死者购置纸折用品。(对于这些,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谈谈生活中的丧葬风俗中具体谈到,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对于生活,他们寄托于神灵,不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上祈祥纳福,将自己的命运寄予神灵,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灵也将束手无策。

  这些描写都很具有典型性,不仅仅是这里的一个呼兰河城,更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呼兰河城”的真实写照。

  二、呼兰河城里的愚民们

  在《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刻画出这么一帮人,他愚昧、无知,可笑又可气。最为突出的就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节,我认为把这些特征写得最为集中和具体,当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忍卒读,最后满怀着气愤与同情读到了最后。

  团圆媳妇即是童养媳,童养媳在过去的习俗中很是流行,这也算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团圆媳妇们大多数都是落得个悲惨的命运,而真正获得幸福的毕竟是极少数。本来还是孩子的年龄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吃的少干的多,时不时地还会被打被骂。在作品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的残害则更是令人咬牙切齿,为此,笔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狠着点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这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旧社会婆婆,将对小媳妇的暴力残害认为是为她好,否则是不中用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仅仅因为小团圆媳妇笑呵呵不害羞,头一天到家吃饭吃三碗这种本应该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围那些假仁假义的、充满人心肠的村人的“帮助”下,小团圆媳妇饱受摧残,吃尽各种偏方苦头,最后竟然被开水活活烫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们除了在那里唏嘘哀叹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地回应。

  就像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真正令人叹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不觉醒则更令人感到恐惧。呼兰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他们也仅仅把小团圆媳妇的经历看做是一场表演,表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相当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懒得去想,也不会去想,只会等着下一次循环回来的这种表演。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个典型的“精细”的愚人。生活本来清苦,省吃俭用,秋天里捡那旁人遗漏的豆子换点小钱,舍不得多养鸡鸭,平日里端块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为媳妇治病方面,却花了自己的大把积蓄,然而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花费一堆冤枉钱。

  但是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个荒唐的社会,荒唐社会下风行的荒唐做法。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着善意羊皮下的其实是一只凶残无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头,并且似乎永远没有吃饱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们正是这匹恶狼的锋利爪牙,他们帮助着这匹恶狼来猎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写道“呼兰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否这样,但在我的家乡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们不仅是呼兰河的特产,而更是整个中国的共产。

  三、呼兰河城里的强劲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底层人们生活的一股强劲生命力。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凭借和依靠的也就是这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人们不屈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心。

  呼兰河里生活的人们,多数还是处在艰难的生活里,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生活的热情仍在负重前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放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买不起的东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满意了。冯歪嘴子的生活艰苦,住在简陋的草房,给刚出生的孩子盖着面袋子,老婆死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两个儿子,看着逐渐长大但是也逐渐瘦弱的孩子,也还是会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这是一种生活强劲力量的展示,代表着一股坚韧向上的生命的态度。

  四、《呼兰河传》中的写作

  抛开文本内容,谈谈这部小说的写作。萧红不愧是一位优秀、出众的女作家,在她笔下,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对于一些场景的描写真是细致、细腻,立体感、视觉感十足。对于过去的书写,勾起读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人在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她的这种描写,不像小说而就像评论家们所称的呈现出诗化的效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一切舒卷自如,极富有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读起来像是散文一样。

  这种描写尤以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节最为突出,最后,就请大家在几个精彩片段的欣赏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说,可是它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人说,它是一本自传,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觉得,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

  萧红出生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这个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单调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举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引来大家的轰动;看,磨馆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萧红当年的'寂寞。但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萧红的调皮之举:用铲子把谷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让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开时,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让家人大笑。

  这本书里,令我最感伤的就是文章的“尾声”了:“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着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从那一个个文字中,让我感受到萧红回忆这段时光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寂寞!

  读着她的书,我也渐渐沉浸在呼兰河城的故事中。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许多的伙伴玩耍,可有时还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够精彩。如果萧红能生活在现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我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保存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不要让它随着时光匆匆流逝!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精彩的童年,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美好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当我打开这本书,我便深深地被它所迷住了,乡下的淳朴风情、农村人质朴的风俗,都让我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美好。《呼兰河传》主要描述了呼兰河城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

  当呼兰河城里那大泥坑把人陷住时,旁观的人都哈哈大笑,但到最后,还是会帮助他。当呼兰河城里某一户人家跳大神时,差不多每户人家都要跑过来观看,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看到这儿,我深感乡下人那种淳朴。《呼兰河传》,反映了当时旧社会人民艰难的生活和辛苦的劳动,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而不是颓丧的心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不免有些挫折,在你的心情降到低谷时,不要颓丧,应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用笑容去迎接一切,再大的困难也会土崩瓦解。《呼兰河传》中的`萧红,小时候的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全然不知外面世界多么残酷,依旧自己玩自己的,为什么她对待每一天的生活都那么热情?因为她说“小孩子健忘,每天都会快快乐乐。”,是这样吗?不是的。因为她每天都用自己那颗充满热情、激情的心与正确对待每天的态度,才让她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健健康康。

  呼兰河城,你美丽的景色和人们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孩子们充满热情与激情的心使我深深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情不自禁。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一声不响,笑逐颜开,冷清清,威风八面,红彤彤,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成群结队, 战战兢兢,兄友弟恭,水灵灵,恻隐之心,吉星高照,对答如流,大家闺秀,古色古香, 黄瓜的小细蔓,细的像银丝似的,太阳一出来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的 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个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条这样的丝子。

  感想:没有谁的生命理应被践踏,看少年长青的悲惨经历足以让人痛恨地主的残暴无情。 《呼兰河传》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文中对故乡呼兰河镇的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风俗描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文化印记。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表现出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相关联的;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也透露着萧红强烈的生命意识。

  《呼兰河传》虽然是以女性视角叙述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回忆小说,但这部作品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且距萧红所处的时代越久远,她反而会离我们越近越逼真,越清晰,越能破译其丰厚的审美意蕴。《呼兰河传》以其巨大的文化传载,表达了萧红作为女性特有的.对同类乃至普泛人性的体察与关怀,使小说的哲学和美学意蕴具有了普遍意义,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

  2、《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自传,他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

  萧红出生在一个寂寞的小镇,这个小镇的名字叫做呼兰河,在萧红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盛举】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这些都是呼兰河城的祖先祖祖辈辈代代流传下来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作者萧红也在这本书里讲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童趣,如·‘拿铲子把谷穗割掉,留下了一大堆的狗尾草,使外祖父哭笑不得;院子里的玫瑰花绽放时,萧红又将撒发的香味的玫瑰花掺入外祖父的帽子里,当时,外祖父并不实情 ,又让大家·哈哈大笑。每次读到这,别提我了,我都笑得前埔后仰了。

  每当翻开这本呼兰河传,我总会沉静在这欢乐时光,呼兰河传里的好词好句又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 得到了不少东西,懂得了不少学问。

  当然这本书里也珍藏着很多打动我的语句,如,老胡家有了小团圆媳妇,但没过了多久,小团圆媳妇就过世了 ,小团圆媳妇的孩子出世的时候,不到五分钟也能去了,但他的爸爸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生的希望,这一举动,不仅打动了呼兰河城里的君民 ,也打动了我。

  最令我伤心的是尾声,从这一个个字里,又回忆起了我儿时的故事。

  啊,我爱这本书,更爱读这本书。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那深深文字,让我细细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让我终有感触,那就是萧红用一特别手法写出的名著——《呼兰河传》。

  这本《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童趣、诗趣、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它里面的事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它讲说了萧红小时候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我最爱看第三章,它里面讲的是萧红五岁时,和祖父度过的快乐时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去后院时,萧红把韭菜当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在田里,那时她是多么傻呀,可是祖父还是笑嘻嘻的,还耐性地给萧红细细讲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说明,萧红儿时过的还是非常开心的快乐的,因为她觉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萧红写的这些故事表达了许多感情,如:她觉得呼兰河这边的人都很可怜;她很怀念小时候的快乐;对有二伯的看法;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和可怜……我觉得萧红最主要讲他们呼兰河那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自己对他们的想法、意见,她主要想抒发她对她的.家乡——呼兰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让我也投入进她的文字里去了,感受那儿的事、景、物,我只觉得除了萧红童年时,那儿的人都很可怜,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为那儿的一些人感到难过。

  最奇特算萧红的写作手法了,萧红的写法不像一些高手,用一些美文妙句写一长篇大论,而是用深深淡淡细细的文笔写得另有一番风味,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读起来别有味道。

  我读了呼兰河传后深有感触,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么可怜,还学到了萧红写作手法,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受益匪浅,什么叫一举两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3-21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9-12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8-11

【热门】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1-16

【精】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2-0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热门】02-18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1-14

【荐】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3-1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精】03-1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