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林斤澜说》

时间:2022-04-14 16:11: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读《林斤澜说》

http://www.wzwb.com.cn/

  多年来,我有一个半夜读书的习惯。这一习惯是从哪年形成的已经记不得了,但是,这个不知是好是坏的习惯一直沿袭到今天也没有改掉。有时候,照例半夜醒来,没书可读了,便读一些平常并不想读的,几乎无所不包的杂书,乃至产品广告等等。当然,最好是有一本像绍国先生新著的《林斤澜说》这样的书来读,并在白天就事先放在床头准备好。

  坦率地说,这些年来,很少有书让我读起来放不下的。对于这种令人担心的状态,我也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我的心态起了什么变化了呢?对什么都厌倦了呢?但是,绍国先生这本《林斤澜说》拯救了我,使我恢复了一种自信,看来,只要是真正好看的书仍然会让我放不下的。为此我感到非常幸福,觉得自己是充满活力的。充满活力,对一个阅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绍国在《林斤澜说》这本书中,介绍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历史镜头、人事细节,以及种种的因人而异、因个性而异、因立场而异、因遭遇而异、因地位而异的情感波动,姿态变化,友谊变异等等。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怪的“结论”,我觉得这几乎是一本别样的、近乎于文学史似的著作。说心里话,我不大喜欢读文学史,觉得写得太呆板,太武断又太胆怯。但是,我喜欢程绍国先生写的这一类“准文学史”。在这本书中,他是以林斤澜先生为出发点,或者说为基点,在介绍与感喟他的生活,他的个人经历,他的创作,他的情感,他的立场,乃至他的政治面貌的同时,还辐射到了那些与他有过交往的、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的大家,像茅盾、端木蕻良、沈从文、老舍、驼宾基、萧军、叶至诚,等等。其中,特别以大量的篇幅和浓厚的笔墨介绍了汪曾祺先生。这让人一饱眼福。过去,我曾自认为对这样的一些名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了解,正因为如此,就不想再了解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到的对这些人的介绍也好,朋友之间的回忆文章也好,乃至文史上的定论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么就是赞扬,要么就是批判。我觉得介绍者们好像都在避免谈这些人的不足与弱点。但是,在《林斤澜说》这本书中,我却“意外地”看到了程绍国先生还相当鲜活地介绍这些名家的一些有趣的“缺点”、有趣的“弱点”、有趣的“天真”,等等,据实而说,亲切诚恳,并不隐讳。更为有趣的是,当我看到的这样的一些别人避讳不写的“细节”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对这些名家更加地尊敬,更加地敬仰了。觉得他们是可爱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是活生生的人。正惟如此,他们才成为了当代的大家。

  读书的时候,我甚至在想,我们从绍国先生的这本书中能够借鉴到什么呢?后来我认为,那应该是真诚、真情、真实、客观,并保持作者本身的自尊、权力和判断。

  林斤澜先生和汪曾祺先生是我最为崇敬的两位前辈。如果说,我在创作上果然有了一点进步的话,说完全没有受到这两个人的影响,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而且将会成为自家灵魂上的一个污点。在我看,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一次自我升华的过程。不过,坦率地说,过去我对林斤澜先生了解得并不多,仅仅是从他的《矮凳桥》系列走进了他的精神领域,而且也就是知道那么多。别人对他有怎样的评价,也所知寥寥。当我读到书中的一些人对林斤澜作品的评价时,如释重负,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的确像这些人所说的那样,林斤澜先生的小说读一遍不行,要读两到三遍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来。如此说来,林斤澜先生的确是中国文坛上非常独特的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掩卷沉思,我觉得从绍国先生的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点解读的道理。比如,林斤澜先生竟然是1937年入党的中共党员,甚至连杨沫那样的老作家都不知道林斤澜是一个老党员。这个笑呵呵的老头居然在台湾还蹲过监狱,而且还差一点被送到火烧岛去。过去,我不太知道,林斤澜曾与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交往,有过那么多有益的、有趣的、有节制的文化行为与私人友情。或许,正因为林斤澜先生有这样一些丰富的、饱满的、复杂曲折的经历、经验,所以,看他的小说,读一遍是不行的,是草率的,因为林斤澜先生把想要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想阐述的立场,所追求的美学境界,所状写的人生滋味,不愿意像汪曾祺那样写得如此的明白如话,温馨高雅。这生动地表明他们对人生,对政治,对社会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我想,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朋友的道理。有人说,道不同,不相谋。其实是相谋的,事实上是相谋的。“道不同,不相谋”不仅是愚蠢的人生姿态,也是愚蠢的政治姿态。虽然林斤澜和汪曾祺是挚交,虽然他们无话不说,但是,林斤澜先生似乎比汪曾祺先生在政治上更成熟、更老辣、更深沉,他的“哈哈哈”在我看,是有一种禅家味道的。而汪曾祺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好老头儿,他所有的个性,甚至所有的言谈举止都是可爱的,甚至包括他的严肃,包括他的冷漠,包括他的尖刻,都是可爱的,有温度的。但是,林斤澜先生则不同,他的可爱与可敬在于深思熟虑,在于洞察世事,在于潜伏着对人对事的诸多批判。应当说,在勘察社会这一点上,他比汪曾祺走得更远,更深。如果说,汪曾祺在文章中表达的是一种无奈与无所谓,能够深情地拥抱生活就足够了,那么,林斤澜在他的作品中则表现的是一种压抑,一种改变的美好梦想。

  这样认识的意外获得,我得感谢程绍国先生新著的《林斤澜说》这本书。

【夜读《林斤澜说》】相关文章: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04-21

夜读《庄子》之帽子鞋子与驴子04-14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03-23

千斤顶租赁合同03-22

说“屏”说课05-13

《说勤奋》说课设计05-06

大地的歌吟--夜读昌耀《河床》(作品赏析)04-14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08-14

《意林》读书笔记09-06

博士进中学你说我说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