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叶洞天》备课参考(选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9:18: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文化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1587-1641)生活在明代后期,在他五十几岁的人生中,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朝代,亲历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遂绝意仕途,寄情山水,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自20岁游太湖开始,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他的出游,大体上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约29年,后期4年。

徐霞客能专心于旅游考察事业,与徐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徐霞客18岁丧父,事母至孝,母亲在,不肯远游。徐母在丈夫死后,独立支撑门户,操持家业,教读子孙。徐霞客出游的前期,因为有老母在堂,都是就近而游,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时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第一次出游时,徐母亲手制作了一顶仿古的远游冠,为他壮行色,还勉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不能做“藩中雉,辕下驹”。徐霞客出游在外,“每得仙芝异结,必献为母寿”。(以上引文俱见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徐母喜欢种篱豆,精于纺织。当她80岁寿辰时,徐霞客延请了当时著名的画士文人,绘《秋圃晨机图》,并为图作记及诗赋题咏(徐母去世后,徐霞客请人把这些诗文刻录于石,流传至今),当时的名士,如宋濂、倪瓒、董其昌、米万钟、文震孟、祝允明、黄道周、顾鼎臣、高攀龙等,都玉成其事。就在这一年(1624),徐母为了鼓励儿子的地理考察事业,还特地陪他就近出游一次,而且一路走在他前面,以示身体健康。可是,徐母第二年就去世了。

徐霞客前期的考察,偏于搜奇探胜,但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比如,万历四十六年(1618)游黄山后,他提出莲花峰“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的见解,从而更正了历来认为天都峰为黄山最高峰的错误说法,这与现代的观测结果是一致的。他后期的考察,即仅有的一次“万里遐征”的西南之行,更偏重于科学研究,在地理学上贡献更大。他这次长游,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岩溶地区考察,不仅记述了这些地区的岩溶地貌,而且还研究了这些地貌的构造和特征,创立了许多学术名词。他还非常关注水道源流的探索,否定了《尚书禹贡》所载的“岷山导江”的说法,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内容理解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今湖南茶陵)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这一天(正月十七日)上午,徐霞客在游麻叶洞之前已先游了上清洞,因为该洞大半浸在水中,空间狭窄,举火都很困难,所以他入洞不久就不得不放弃探险。麻叶洞离上清洞三里,因干燥无水,以遂畅游。作者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语,见于《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游天台山日记》)。课文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就像现代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在群山之中,标志出洞之所在。依照作者的叙述,完全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其中也不乏生动之笔,如“涧捣其西”,“环如展翅”等,既富动感,又颇形象,在教学中可作为重点欣赏。

第二段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地土人认为洞中有神龙,进去会丧命的,除非有能降龙伏妖的道士。当一个已然答应带路的向导确认了作者的身份不是“大师”而是“读书人”之后,便畏惧不前了。好不容易花重金找到的向导,又临阵脱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大的威慑力,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这样,作者寻求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只好和家仆结伴下洞,去会见莫须有的“神龙”或“精怪”。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引人入胜。

第三、四两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大仅如斗”的洞口,无疑是增加该洞神秘感的重要原因。待转至洞底,就可以矫首遐观了。虽然洞内仍曲折回环,低矮难行,但却“甚燥而平”。伏地蛇行以通过那些洞内管道,是徐霞客娴熟的钻洞技法,他在游江西永新梅田洞时,在游桂林青珠洞时,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如果遇到“大仅如筒”的内洞时,还得“去衣赤体”前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了科学探险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分享他涉险过关的乐趣。到了洞的内层,真是豁然开朗了。“既入,内层亦横裂”以下,进入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只见裂隙纵横,远近高低,宽窄不一;西南东北,西北东南,走向复杂。更为奇特的是,裂隙中又别有洞天,层现叠出,石形怪异,石理精美,令人称奇。有的夹缝处不能容火炬,有的一线天可以漏星月,真是人间幻境了。作者在陶醉之余,还保持着冷静的科学头脑,注意到“涧底南通”的走向,对涧水昔日“涌流”、今日枯竭表示叹惋。

第四段,继续写行程,而比前一段更偏于对洞内景物的描摹。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火炬将尽,作者一行二人,不得不原路返回。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

在这两段中,作者虽然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的溶洞美景所震憾,但始终没有放弃他理性的观察。特别是他用准确的数字,不厌其烦地记录了溶洞内部的结构面貌,表现出一个自然探索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为后人的继续探索奠定了认识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最后一段,写出洞的所见所感。洞外看热闹的人,又多了几十个,见作者出来,都额手称幸,目之为“大法术人”。这里,作者照录土人的话──他们的担心忧虑,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著,更多地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作者并没有以法师自居,反而诚恳地向围观的人致歉。因为他知道,虽然在他看来他做的是常事,但在土人看来却是非常之举,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不安和精神的困惑。同时,作者也在对土人“何以畏入乃尔”的困惑中结束了对事件的记述。

不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到边地的探险活动,也给尚未开化地区与文明社会的交流创造了契机。他以实际行动现身说法,作了一次破除迷信的演示。也许那些土人一时还不能理解他的作为,但终究有一天会理解的。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总需要有先知先觉者的启迪才行。

 

追忆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4-14

《子夜》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西游记》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理性思维的深化》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人间词话》十则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国学经典导读(选修备课资料)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