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

时间:2024-03-06 07:25: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1

  夏天,热烈而又烂漫的夏天……

  注定着不寻常的旅途,在这样的季节里悄然进行。没有轰轰烈烈的战鼓齐鸣,只有狂风如割波涛如怒的风雪前路;没有胆战心惊的回眸凝望,只有坚定向前观察冥想的智者目光。

  寒风席卷大地,严寒吞噬生灵。为什么人类要来到这里?为什么后继者里多了中国人?为什么要在极寒之地让青春匆匆流逝?为什么?

  急切地翻着这本《暴风雪里的夏天》,作者只是记叙着他随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两次“出征”。

  因为从一名记者的角度来写,书中不乏生动有趣的细节。有一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给作者讲南极磷虾。“比如要弄清磷虾最大维持捕捞量是多少,不仅需要知道南大洋有多少磷虾,还要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像磷虾的寿命现在就是一个未知数,而平均寿命就决定了它的年增长量。假如磷虾的现存生物量是4亿吨;如果平均寿命是2年,那么就可以知道它的年产量是2亿吨;假若平均寿命是4年,那么年产量就要减为一半,仅仅只有1亿吨了。这一点对于合理捕捞磷虾,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读下去, 我渐知道在小小的磷虾身上,生物学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研究课题。这磷虾只是南极的冰山一角,而南极极大的魅力也是这一点点的总和吧?南极仿佛一位戴着面纱的神秘少女,只羞怯地给人们一个蒙娜丽沙般的浅笑,却再也不能淡出人们的视线,科学家们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一睹其真容呢?再看这一段:“懒洋洋的海豹一声不响地在那里酣睡。我走到它的身旁大声吆喝,它也仅仅睁开血红的眼睛,轻蔑地瞅上一眼,或者不耐烦地抬起那小小的脑袋,似乎抱怨道:“干嘛那么讨厌,你嚷嚷什么?!”更是妙趣横生。而科学家们透过自然奇景看到却是海洋生物资源与地理大发现的价值。神秘大陆,更是科学宝库。千难万险,又怎能阻挡心怀科学理想的勇士们的前行步伐?科学的魅力,又怎么说得清道得明?

  也许世界上没有太多的为什么,仅凭热爱就足够使一个人充满斗志,披荆斩棘。然而世界上似乎又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我们探索,探索,再探索。出于热爱的探索,即使在艰险中缓缓进行,也不会沦为无意义的耗费生命和青春。在自我实现和外界压力的矛盾中生存的人却总能自然地使贫乏的生活流溢着王族的光辉。曾有“南极精神”一词来形容这些科考队员,他们不是圣地亚哥式的勇士,进行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但爱也正是他们精神的支柱,因为热爱,从未被打败。

  在旅程之余,作者还给同行的科学家“画像”。“那胡子拉碴的脸膛,那留着冻伤痕迹的脸颊,那熬得通红的眼睛……”这样细腻的描写怎能不让人心弦一颤呢?艰苦的鏖战,风雪的搏斗,夜以继日的拼搏都没有打倒这些为了心中的科学理想忍受艰难困苦的'铁汉。然而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叩开冰雪王国的大门,在南极的旷古荒原筑起了新的长城——长城站时,“在场的科考队员一个个激动地哭了。他们有的每们默默地落泪,有的低着头忍住眼眶里滚动的泪水,有的激动地抱头痛哭,有的推门而出,跑到暴风雪的旷野里……”

  读着读着,我意识到了这次旅途截然不同的意义,科学之爱与祖国之爱已然结合在一起。从库克船长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到现在,两个世纪已经过去。从勇敢的阿蒙森、斯科特登上南极极点,也快80年了。然而,这一次,扬帆起航的是中国人;这一次,南极大陆上多了我们的足迹;这一次,飘扬在南极的是五星红旗!

  《暴风雪里的夏天》,我再次读着书名。突然发觉这似乎不仅仅是科考队员在夏天前往南极的客观叙说。夏天的激情澎湃,夏天的活力与火热,不也正应着中国南极科考队员探险南极,科教兴国的赤诚之心与火热的科学情怀吗?星星之火,难道就不能穿越风雪,融化坚冰,让温暖与热情留在千古荒凉的冰雪王国吗?

  夏天,热烈而又烂漫的夏天……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2

  七月,原本是一个炎炎的季节,可是在南极——那个冰晶的世界里,即使是夏天,也会有暴风雪。

  ——题记

  当作者踏上“向阳红10号”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将是中国的第一次南极科考,他们将在南极建立第一个属于中国的科学考察站。当窗舷外的茫茫大海被浮冰取代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到了。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旅途,将在数日后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巨大浪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将就此得到提升。

  这本书是完美的。那老陈而不失活泼的笔法,那令人身临其境的描写,那富有科学与哲理意味的书名,正是这本《暴风雪里的夏天》所吸引我的地方。很少有人去过南极,而我甚至从未见过大海。那深深的蔚蓝,正是我所向往的。这次,我也有幸通过作者的眼睛,去一睹,那个神秘而雪白的大陆究竟是如何的一种光彩。

  厚厚的冰面上起伏着雪白的冰山,给人一种圣洁的第一印象。对这片没有丝毫污染的大陆,你甚至因为不想让脚印成为这里的污点而犹豫着是否继续向前。这里寂静得好像没有生命,可同样你又无法否认,你脚踩的冰面底下或许就有一只可爱小巧的磷虾。这真的很让人好奇,在这里会不会有很多自己从未见过的新奇生物。

  和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熊猫是中国的象征一样,企鹅是南极的象征。访问企鹅的王国也是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章。

  从踏上冰面的那一刻起,周围就只剩下了单调的蓝与白。而在这里,在企鹅岛上,白与黑完美的融合才是主唱。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们摇晃着缓慢移动着圆滚滚的身体的样子,它们滑入水中并在水中飞翔的样子……无一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里是它们的地盘,它们可以随意地吵闹、嬉戏、捉鱼、打滚。这是一个富有生机的大陆。

  科考工作离不开研究。他们在南极测量、打井、取样、调查……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与温度抗衡,与风雪较量。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们用一颗爱国之心填补了中国科考史上的空白。他们是中国的精英,他们是中国的骄傲。当他们让南极上空飘扬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我的心情跟着激动起来。这是怎样的一种自豪感啊!

  作者多次强调自己只是一名随从的记者,本职工作只是见证这次科考活动。可毫无疑问,他爱上了这里。在后记中,作者也说,自己仍然无法忘记15年前的那场暴风雪。它的嘶吼,它的咆哮,是任何一个城市里的人都无法想象的。当白色的巨浪翻滚而起的时候,他们一边慌忙地寻找掩体,一边感叹着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珍贵。暴风雪依旧肆虐着,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但他们没有灰心,整理着器材与设备,继续在岗位上坚守,准备迎接下一次暴风雪的洗礼。

  从作者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叫做毅力,什么叫做坚强。从其他科考队员身上,我们则可以学到什么才是对科学的信仰,什么才是对科学的热爱。即使是从企鹅身上,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一种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力,以及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那是一个夏天,一个下着雪的夏天。我会永远记住在那个冰雪王国里发生的一切,那是一群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表现。你我所见到的一切,都是科学。让我们一起爱上科学。

  暴风雪里的夏天,有我们爱的科学。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3

  每当闭目遐思,我的思绪便不由得飞向那遥远的南极冰雪世界,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幕幕清晰而又十分亲切的画面:漫天飞舞的雪花,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雪地上摇摇欲坠的小帐篷,在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的船只,海滩上憨态可掬的企鹅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壳的包裹中透出一线绿意的地衣,以及许许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面孔......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怦然心动,但也变得十分遥远而渺茫了。

  -----题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当我随着书籍安宁的徜徉在这片神秘莫测的南极大陆时,当我不止一次在梦里凝视着宏伟庄严的长城站时,我不由的思索:是什么使这群勇士们不畏这严峻残酷的环境;是什么使这群勇士们不怕与家人分别的思念;是什么使这群勇士们不惧这只有暴风雪的夏天?

  而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才真正明白,这群勇士们是多么为自己加入南极队伍而自豪,是多么愿意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来为中国建造长城站,是多么因自己的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

  漫天飞舞的白雪,一片圣洁的土地,在这神秘而危机潜伏的`大陆上是什么伫立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长城站;是什么凝聚于众人辛勤的汗水与心血------长城站;是什么证明了中华之崛起,中华之强大――长城站。

  当“长城二号”登陆艇缓缓降落在这片大陆上时就充分证明考察人员的渴望,当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时就充分证明中国政府的重视,当建设行动如火如荼的开始时就充分证明了科考工作人员的决心,当长城站完全竣工时就充分证明了科考工作人员的努力

  ――这是中国人的成功,是祖国的辉煌!

  长城站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 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冷冻房,茶水间,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总计约为4200平方米,而这4200平方米建筑要在这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建造谈何容易?要在这条件艰苦气温严寒的环境下建造谈何容易?

  而中国人的可贵就是以一种不可能的顽强斗争将一切的荒谬变为实际――让世界惊叹!

  终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中国人做到了!

  1983年,中国代表团只能在加入“南极条约”各国投票表决时去会议厅外面喝咖啡的分,就连会议结果也不被告知,只因没有在南极建立科研站,这是一种耻辱!现在中国人民战胜了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祖国,证明了中华之崛起,证明了中华之强盛,证明了中华的无限繁荣的未来! 长城站不仅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证明,它还代表了中国对科技的重视;长城站不仅是科考人员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勤劳勇敢的象征。

  不惧只有暴风雪的夏天,不为生命垂危的惊险。当脚尖轻触这雪白无染的大地,当狂风肆虐着这望不尽天荒的黑暗源泉,无所顾虑,悄声释然,迎接暴风雨的瞬间,心中所想是那风和日丽的明天,而不是这只有暴风雪的夏天。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4

  在地球最南端有这样一块大陆:帝企鹅在雪地里围成一圈,逆戬鲸跃出刚刚融化冰面,韦德尔海豹享受着极地的阳光,各色的海星在海底游曳,还有数不清的小鱼小虾……朋友们,你们猜出这是哪了吗?对!就是潘荣文所着的科学考察记《暴风雪的夏天》中描写的圣境——南极。

  自从俄国人别斯林高晋发现南极洲存在以来,南极就成了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多少人尝试着征服它,中国在1984年11月20日对南极进行了首次科考,《暴风雪的夏天》一书便再现了这次科考的出征到返回。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有关中国长城站的情况,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因而显得特别生动可感。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那遥远的南极冰雪世界,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幕幕清晰而又十分亲切的画面:漫天飞舞的雪花,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雪地上摇摇欲坠的小帐篷,在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的船只,海滩上憨态可掬的企鹅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壳的包裹中透出一线绿意的地衣,以及许许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面孔……”

  这是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一幅白雪皑皑的景象,不由地感叹咱们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合起书,我想到了许多:即使是今天的信息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仍然保持着浓厚兴趣。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到大自然去探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未知世界许多尚未揭开的谜团,以揭示历史的过去和现存世界的许多专业课题,仍然是摆在人类面前趣味无穷的任务。不论是到宇宙空间,到大洋深处,还是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扑朔迷离的地下洞穴,也不论是寻访史前人类的遗址,还是到气候严酷的沙漠和极地探险……总之,在这个充满艰险、富有魅力的未知世界的探索中,人类是永不会止步的。

  同学们,热爱科学吧!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科学技术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策略,肩负重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时刻准备着!

  踏上科学的阶梯,努力攀登最高峰吧!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5

  一眼看到《暴风雪的夏天》,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既然是夏天为什么还会有暴风雪?莫非六月下雪有大冤?我自娱道。

  带着一份浓浓的疑惑,翻开书的扉页,随着翻卷的书页,心中才明白:这是一本科学考察科普读物。记录了1984-1985年南半球的夏季,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配备了两艘万吨考察船和直升机、登陆艇、运输艇以及大量仪器装备,横渡风急浪高的太平洋,闯入冰山出没的南极海域,前往地球最南端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南极洲,揭开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南极考察的序幕。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在很短时间内在乔治王岛建起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站——长城。这次科学考察活动,使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一旦摆脱思想的桎梏所焕发的巨大创造力,看到了中国人为振兴中华勇敢地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全书通过作者亲历亲为的科学考察经历,用科学的眼光和文艺的笔法表现科学考察的过程,读来身临其境。

  仿佛一下子感受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雪地上摇摇欲坠的小帐篷,在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的船只,海滩上憨态可掬的企鹅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壳的包裹中透出一线绿意的地衣,以及许许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面孔……

  感受到:考察队员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充满科学探索的艰辛,失败的痛苦,胜利的喜悦……

  掩书思来,本书的书名——《暴风雪的夏天》,它不仅仅是指南极的夏天充满了风雪,更是指在南极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中国考察队员一颗颗炽热的心,勇于探索的心,就像夏日一样热情似火,就像巍然屹立在菲尔德斯半岛的长城站,永远傲视南极的风霜严寒,傲视着猖撅的暴风雪……

  由此想到,此假期再次踏入游圣故里,再次聆听着霞客的故事:“不避风雨,不惮虎狼”,“岩泊崖栖,忍饥耐寒”,30多年如一日,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志不变,气不馁,写游记不辍。

  古有霞客,今更有“蛟龙”入海,“神五”、“神六”、“神七”“神九”升空,圆了中国人的入海梦,飞天梦。

  对于大自然的探索,不论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还是扑朔迷离的地下洞穴;不论是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是热浪滚滚的沙漠;不论是深不见底的大洋,还是海瀚无边的宇宙;我们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充满艰险、富有魅力的未知世界中不断探索。

  “读此书收获什么?”我扪心自问。收获的乃是: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种坚持的精神,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悟……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6

  暑假中,我阅读了《暴风雪里的夏天》这本与科学探索有关的书,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

  这本书写的是一队科学家考察团去遥远的南极考察的.经过。在考察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平安地返回了。

  这本书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有很多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大家在船上吃午饭时,突然一阵大浪打到船上,午饭被搅得一团糟后,大家却一个个大笑起来;队员看到做饭的厨师忙不过来,一个个纷纷去帮忙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天,船只遇上了风浪,科学家们从南极海洋中捕捞出的海洋生物都放在后甲板上。浪花和海水涌上了后甲板,这时在舱里的三位生物学家不顾一切地冲上了甲板,竭尽全力“抢救”那些稀有的海洋生物和那些昂贵的捕捞网具,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读到这里,我十分感动。在普通人眼里,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可科学家们却奋不顾身地保护那些海洋生物和网具,毫不犹豫地冲上甲板,甚至都来不及向船长请示一下,可见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想是:科学家们克服重重困难去南极考察探险,他们坚强、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的精神令我们敬佩。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7

  没有比那再冷的了。冷,只是环境给予的,而现实给予的是炙热的心,我想金涛先生当时领略南极风采时,内心一定是激昂的。

  那是1984-1985年南半球的夏季,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配备了两艘万吨考察船和直升机、登陆艇、运输艇以及大量仪器装备,横渡风急浪高的太平洋,闯入冰山出没的南极海域,前往地球最南端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南极洲,由此揭开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南极考察的序幕。金涛先生在这其中之一,进入他的文卷中,我们一起看看南极。

  每个人的印象中,南极是怎么样的呢?对,冷,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词,设想一下吧,当你要踏上南极的那一刻,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子的呢,对,激动,不管怎么样子,如果我有个机会去南极,当时的炙热的心一定是冷所覆盖不住的。有这么一段描写:海豚跃出海面,互相嬉戏玩耍,迎接这些黄皮肤的中国人;海象家族的成员们都懒洋洋地趴在冰岛上不愿动弹;身材有些肥胖的企鹅们在海岸边大摇大摆的的踱步,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这是金涛先生刚刚登上南极时看到的场景,那是多么的令人遐想啊,那些可爱的动物使人心情愉悦。大自然就是这么的奇妙,偏偏只有在那么冷的.南极,才能看到那肥嘟嘟的企鹅一摇一摆的走路,只有在那么冷的南极,才能看到那胖乎乎的海象慵懒的望着你,我是多么希望亲眼目睹一下啊,多么令人心情向往的描写啊。而冷冰冰的考察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不管是冰地还是风雪,都令一般人难以忍受,只有毅力顽强的人,才可以敞开心间,鼓足勇气,登上那令人畏怯的一片天地——南极。

  一切的景象都是原本就融合在南极环境中的,只有那些矗立着的,小小的考察站,显得那么的突出。所有的考察人员做着深切的研究,对大自然,对这个奇妙的世界,他们在颤抖的帐篷里,在狂暴的风雪中,在冰冷的水洼中,就那么一点一点的细心的考察着,他们没有抱怨,只有坚持不懈。即使到了过年,他们也还是依旧。金涛先生有这么一说:在恍惚中听见新年的钟声,从遥远的天穹传来,动听极了,美妙极了……这是温馨的幻想,在冰冷的南极,这是给予心灵炙热的一个幻想。每个考察队员都希望和家人团圆过新年,然而只有在这冰天雪地里努力奋战。他们是不后悔的,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察队踏入南极,这是中国人留下的脚印,是中国人留下的印记,是中国人留下的毅力与坚定,内心从此时炙热,情感从此时迸发,每个人,都会记住这一刻,我们与南极考察者们同在,一起为祖国的未来感到骄傲。

  事隔虽然很多年了,金涛先生考察的时候我还未有来临这个世界,而此刻,能在金涛先生的书中,看到了如此之多的风景,内心异常畅快。回忆总是消散的很快,但在大自然中,我们永远有前进的动力,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回想起中国一件件骄傲的事迹,我们总是怀着一颗炙热的心在看世界。正如《暴风雪中的夏天》这个名字——在暴风雪中,寒冷只是外表,夏天的炙热才是每个人的心情。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8

  说起南极,大家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个洁白的世界,还有许多晶莹剔透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一只只肥嘟嘟的企鹅漫步在雪地里。这个暑假,我就跟着《暴风雪里的夏天》的作者去了一趟白雪皑皑的南极,这真是一次奇妙而又艰苦的旅行。

  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跟随南极考察团从阿根廷出发,一路坐船,向南行驶,历经艰险终于来到了南极。作者亲眼目睹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的建立,并及时报道了第一手的`新闻。

  南极洲是个寒冷的地方,没有树木,没有野草,更没有花朵,但是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动物还是比较多的,有憨态可掬的企鹅、有聪明的海豹、还有性情凶猛的贼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企鹅了,企鹅可是南极的象征,它有着黑白分明的羽毛,可爱的长相和温顺的性格,很是讨人喜欢。企鹅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企鹅有绝妙的爬山本领,十分灵敏。它们在冰面上滑行,速度惊人。看着书中的描述,我仿佛来到了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来到了企鹅的身旁,正在跟它们做游戏,和它们一起玩耍。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科学家们冒着狂风暴雪,历经千辛万苦在乔治王岛建立了长城考察站。他们夜以继日,辛苦地劳动。他们经常满脸汗水,浑身湿透,但是他们不畏艰难,一个个像不知疲倦的老虎一样辛苦的工作。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短短四十五天,他们毅然在艰苦环境中建起了码头、发电房,气象观测场。考察站虽然简陋,但却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奇迹。

  科学家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碰到困难不应该退缩,应该知难而上,想办法战胜困难。

  读了这本书,我对南极又有了新的了解,南极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冰冷世界,这里有许多动物,许多国家都在这里建了考察站,我们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科学家们在这里探索南极的奥秘,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读《暴风雪的夏天》有感】相关文章:

读《橘子味的夏天》有感04-28

新型家长会:今夜没有暴风雪04-15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04-29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04-29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04-24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范文12-18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14篇【精选】01-08

读《窃读记》有感07-02

夏天的日记02-21

夏天的日记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