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30 09:59:3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有个特别大的院子,说起院子必然不会少了院子里那棵枣子树,那是我最爱的地方。那棵枣子树是外公的心血,他极爱那棵树。我也是。

  小时候,外婆就要开始煮饭炒菜了,我总是屁颠屁颠的找个小板凳溜到厨房,非要站在小板凳上去帮忙,帮倒忙。我会抢着淘米,结果倒水时,倒得满水池的米。我非要帮外婆洗菜,结果外婆锅里油都冒烟了,接过我的菜,全是泥。所以每当要做饭时,我外婆总会让我去跟小伙伴玩,让我去院子的枣子树下捡点枣子,让我擦桌子摆盘子,或者直接气急败坏的找我爸爸,让我爸爸叮着我去写作业。不过我还是喜欢去厨房帮忙,虽然外婆一直觉得我是去捣乱的。

  外婆会去河边洗衣服,而我就可以趁着那个时候下河翻滚两圈,即使是带着游泳圈泡一泡水也觉得无比的有趣。然后我们大手牵着小手,在回家的时候绕道鱼塘那边喊外公打两条鱼回家吃。

  夏天的时候,一把椅子,一根小板凳,我在树荫下写作业,外婆坐在旁边摇椅上,一把大蒲扇晃来晃去的,我会时不时吆喝两声,我也要扇,我也要扇呀。外婆就会拿着蒲扇对我晃悠两下。外公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坐在枣树下,拿着大茶缸,边喝茶,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有时候别人家的小孩子来我家偷偷打枣子吃,我看见了就会大叫:外婆外婆快来!有人偷枣子!每当这时候,外婆都会看似怒气冲冲的出来教训他们,我就在一边得瑟的偷着乐。跟我关系好的小伙伴,是有福利的,我会跟她分享我家的枣子。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外婆在枣子树下摆个小桌子,弄些小菜,我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的吃着稀饭。饭后,我会把头靠在外婆的腿上,缠着外婆给我掏耳朵,外婆总是摆摆手说自己的眼神不好,不能再给我掏耳朵了,万一戳到我的耳朵聋了怎么办,可我还是缠着外婆一个劲的撒娇,最重外婆抵不住我的纠缠,带起她的老花眼镜,小心翼翼的给我挖耳屎。我抬眼一瞟,不出意外总能看见外婆无比专注的眼神,和满脸的温柔。那时还不懂,我总问她:“你怎么跟看个什么宝贝一样看我的耳朵啊,耳屎还看得这么专注。”她总会一巴掌拍到我的头上,说:“就会乱说话,你可不就是我的宝贝嘛。”

  不写了,不写了,藏在心里吧。

  太长了,回忆太长。真要这样写下去,我就要写出一本“田家湾传”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逛书店,在书架推荐的书目中,看见了一本我熟悉的书,那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书的封面是土黄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画片。而我家中藏有的这本书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张作者的小照,忧郁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年龄还小,对于书中表达的深层次的悲哀无所体会,只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动有趣。慢慢长大,再次阅读萧红的时候,却从她那字里行间读出了淡然的忧伤。《呼河兰传》由几节故事组成,看似这些故事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线索,但文章始终带着细腻的抒情。她用一种很散淡的语言来描写荒凉,“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种笔调就像有人给她写的传记中说到的那样:这个人的手臂里有内伤,伤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给扁鹊看,也已经变色。但是她倒背着双手。她到门外面去,她说天凉,说风大,说橡树的红色叶子落了满地。

  萧红的一生是很不幸的,虽然她被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躯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难:社会的、民族的和性别的;精神的和肉体的。她在临终时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令人心酸。印像中萧红总是在路上漂泊,在战火纷飞中从中国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国最南方的城市,她总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过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风景。

  但是,作者小时候对于荒凉的记忆像是深深的烙印,存于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说的基调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写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起来彷徨。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途的人在夜里拆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在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人世间,再多的繁花胜景,终了也难以逃脱最后的凄凉。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悲哀。那里的人们似乎都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吞;走不动了,就瘫着。”“病,人吃五粮,谁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场,埋了之后,活着的仍旧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小说描绘的日子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过去是怎么来的,未来又会怎么样,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规律,该发生的事就那么平静而自然地发生了,有什么是不该发生的事呢?人们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笔下后园的小倭瓜是不是还在年复一年地开着小黄花,但我却知道,岁月可以流逝,人会变老,而有些记忆却永远都不会走远。于是我开始向往,向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时空的流转,也许,在现在与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知道,风景向远方。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是人们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是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觉得这篇文章非常的特别,跟别的小说明显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无知,对生活一点都不积极!我非常的不喜欢他们。

  此文围绕着呼兰河边的小村庄来写,开始写了村庄里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里面,可是周围的人们只是在想怎么躲开它,而不是怎么解决它,哎,真是替那时候的人们悲哀啊!思想简直是太落后了,一点都不积极向上,好像天天就是为了活着才活着的!

  还有一个跟我一样大的小姑娘,本来是同样的十一二岁,我还在上学,她却早早的给人当了媳妇,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骂,还被用热水烫了三次,最后一次被活活的烫死了。好好的童年就这样失去了,我真的开始痛恨那个社会了,要是我在那个年代,我不疯了才怪呢!

  糊糊涂涂的年代,简简单单的岁月,一点色彩都没有的日子,让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为我们的现在庆幸、自豪吧,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摆脱那种年代的愚昧,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加油努力!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声来体现自己欢乐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开头就把那个叫做"呼兰河"的东北小城给描述出来了,以卖馒头的、豆腐的;卖豆芽菜的、凉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车夫等一些人来体现呼兰河不同群体的形象。

  我最喜欢的还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说我们家的长工,性格十分古怪:给他东西吃,他不吃;不给,他就骂。有二伯有许多外号:"有二爷"、"有子"、"二掌柜的"。当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亲打时,没有反抗,后来却用偷来实施报复。

  这本书表达了两种思想感情,一时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会埋没在黑暗之中。本书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读书向来有惰性,因此除了一些工作中不得不读的书和感兴趣的一些历史书,确实读小说不多,经常让媳妇和孩子嘲笑我的用词。参加读书会的好处是可以试图改变一下自己,这也是自己的一个想法。

  陆陆续续地读这本推荐的《呼兰河传》,说实在的目前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确实偶尔看着群里大家的发言和感悟,自己在好奇中也一点点地前进,根据要求15日要递交一个读后感或者是书评,因此也先写上一段算是交个作业,兑现一下自己的当初的承诺。

  确实这本书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读着其中文字,一边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东北一个小地方当年的情景,逼真不陌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时而还能浮现小时候老家的一些画面。更有意思的是看了大家的感想和对作者萧红的赞誉,自己也一点一点体会出来了,甚至有些蠢蠢欲动。我们周围的生活似乎若干年后也可以这样记录啊。看着萧红描写下的泥坑、染坊、小贩、店铺、跳大绳的、河灯、野台子戏等等,我就想到了身边火炬街(通常就叫六号院东门)上的情景:

  每天固定时间段久治仍堵的混乱样子、横七竖八的随意停车、偶尔的剐蹭事故,城管割韭菜式的整治…南口(技培门口)夜晚酒后朋友间的寒暄、惜别;永和豆浆店里拖家带口的温馨早餐;建行里空巢老人手拿存折在大堂经理的协助下困难地办理着银行业务;品尚美发店里大声传出的音乐和一群不断变换的时髦青年学徒;金香超市门口的象棋摊上聚集的对阵搏杀,金香超市老板娘和老板的磕磕绊绊日常生活,一边是干净利索,广场舞的领舞;一边是不修边幅的睡不醒的安逸生活;六号院门口的家庭自制烧饼摊,干净和安静交织在一起,主要是针对老顾客;旁边的修自行车摊位,针对的自行车日益减少,而多为电动车,往日打气5毛的招牌不见踪影,并为熟人的自助打气;医药超市的医导、六间房(历史感的名字)卫生所的救死扶伤、瀚文学校的补习课、八号院幼儿园的上下学、万顺超市与惠友超市的此消彼长、新利香蛋糕房灯火辉煌的洋派展示、万顺超市楼上课外兴趣班的巨大招牌、驴肉火烧、白吉馍、四处锅盔、陕面人家食客们的来去匆匆…

  尤其街北十字路口,每年固定的一些祭祀活动,一看到傍晚蹲在路口为先人们烧钱的火光一场场、此起彼伏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同时必然有专业的祭品摊位在不远的路口两侧摆出,各种祭品琳琅满目,提醒着人们关心一下在天国的先人们的需求,寄托一下哀思;每隔一段时间冷不丁就突然来一场当地村庄里的出殡仪式,哀乐弥漫在空气里,让人心情沉重,不久会有传统的披麻戴孝队伍出来,每每在十字路口点燃纸质的车马、房子等祭祀用品,使得交通一下子变得拥堵,过路口的汽车纷纷避让,生怕染上不吉利似的……

  希望将来我们中间也会出现象萧红这样的写手帮我们记录这熙熙攘攘的平凡有味的生活。终于完成了读书作业,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大致给我以下几点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简要分享:

  一、呼兰河城里的风俗画

  在小说的第六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举行的一些活动,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风俗是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认识。

  阅读这些文字,首先,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当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娱神娱鬼的过程中,其实更是娱人。在跳大神的时候,请跳大神的这家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邻街坊们都来看热闹,凑红火,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开眼界的谈资,认为谁要是没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说的巨大的遗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戏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谈个没完,甚至有时候还会吵闹起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极富有乡村生活气的场景。

  其次,仔细阅读这些文字,观看这些民情风俗,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单调,也就仅仅凭借这些活动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人们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环境中,就只能凭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动来聊以慰藉。在长期因袭重负,与外在现代文明隔绝的状态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鬼神观。假如有人生病,宁愿寄托于神灵,通过跳大神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们重视生,也重视死,例如在盂兰盆节要在河里放河灯,希望那些无主孤魂可以托着河灯去早日投胎,当然这也流露出人们的善良之处。对于死后,人们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可以过上在阳世难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财力地大肆为死者购置纸折用品。(对于这些,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谈谈生活中的丧葬风俗中具体谈到,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对于生活,他们寄托于神灵,不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上祈祥纳福,将自己的命运寄予神灵,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灵也将束手无策。

  这些描写都很具有典型性,不仅仅是这里的一个呼兰河城,更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呼兰河城”的真实写照。

  二、呼兰河城里的愚民们

  在《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刻画出这么一帮人,他愚昧、无知,可笑又可气。最为突出的就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节,我认为把这些特征写得最为集中和具体,当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忍卒读,最后满怀着气愤与同情读到了最后。

  团圆媳妇即是童养媳,童养媳在过去的习俗中很是流行,这也算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团圆媳妇们大多数都是落得个悲惨的命运,而真正获得幸福的毕竟是极少数。本来还是孩子的年龄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吃的少干的多,时不时地还会被打被骂。在作品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的残害则更是令人咬牙切齿,为此,笔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狠着点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这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旧社会婆婆,将对小媳妇的暴力残害认为是为她好,否则是不中用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仅仅因为小团圆媳妇笑呵呵不害羞,头一天到家吃饭吃三碗这种本应该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围那些假仁假义的、充满人心肠的村人的“帮助”下,小团圆媳妇饱受摧残,吃尽各种偏方苦头,最后竟然被开水活活烫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们除了在那里唏嘘哀叹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地回应。

  就像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真正令人叹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不觉醒则更令人感到恐惧。呼兰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他们也仅仅把小团圆媳妇的经历看做是一场表演,表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相当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懒得去想,也不会去想,只会等着下一次循环回来的这种表演。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个典型的“精细”的愚人。生活本来清苦,省吃俭用,秋天里捡那旁人遗漏的豆子换点小钱,舍不得多养鸡鸭,平日里端块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为媳妇治病方面,却花了自己的大把积蓄,然而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花费一堆冤枉钱。

  但是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个荒唐的社会,荒唐社会下风行的荒唐做法。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着善意羊皮下的其实是一只凶残无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头,并且似乎永远没有吃饱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们正是这匹恶狼的锋利爪牙,他们帮助着这匹恶狼来猎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写道“呼兰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否这样,但在我的家乡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们不仅是呼兰河的特产,而更是整个中国的共产。

  三、呼兰河城里的强劲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底层人们生活的一股强劲生命力。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凭借和依靠的也就是这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人们不屈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心。

  呼兰河里生活的人们,多数还是处在艰难的生活里,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生活的热情仍在负重前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放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买不起的东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满意了。冯歪嘴子的生活艰苦,住在简陋的草房,给刚出生的孩子盖着面袋子,老婆死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两个儿子,看着逐渐长大但是也逐渐瘦弱的孩子,也还是会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这是一种生活强劲力量的展示,代表着一股坚韧向上的生命的态度。

  四、《呼兰河传》中的写作

  抛开文本内容,谈谈这部小说的写作。萧红不愧是一位优秀、出众的女作家,在她笔下,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对于一些场景的描写真是细致、细腻,立体感、视觉感十足。对于过去的书写,勾起读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人在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她的这种描写,不像小说而就像评论家们所称的呈现出诗化的效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一切舒卷自如,极富有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读起来像是散文一样。

  这种描写尤以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节最为突出,最后,就请大家在几个精彩片段的欣赏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呼兰河传》这本书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的小城呼兰河。当我盖上这本书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城中的人们的无知和封建迷信更引发了我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

  《呼兰河传》这本书描绘了二十世纪小城呼兰河的种种人事事:不断带来灾难的大泥坑;呼兰河年中盛事:跳大神、放河灯、唱秧歌、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以及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其中那不断带来灾难的大泥坑和小团圆媳妇令我印象最深。书中,那个大泥坑不断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人也有,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把坑填平。而那个可怜的小团圆媳妇生了病,人们又是给她跳大神,又是给她算命的,跳大神的时候甚至让她用滚烫的热水洗澡,她洗一次昏一次,昏了三次。

  最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活活弄死了。其实通过这两件事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知与封建迷信。大泥坑不断地带来麻烦,却没人想去把它填平;小团圆媳妇生了病,人们想了各种办法,却没人去请医生给她看病。那个时代人们的无知和迷信既让人哭笑不得,又引发了我对她们的思考。

  现在,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慢慢地去掉了那些无知与封建迷信。但是那个黑色的社会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因为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使我沉浸在了那个黑色的社会中。《呼兰河传》这本书形象生动,具有讽刺意味。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回忆式”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女作家——萧红。

  著名作家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还真不假,瞧——文中的“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把一个淘气小姑娘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而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这儿淹死过小猪,闷死过狗,闷死过猫,也常常有鸡鸭死在这大泥坑里。按我们现在的观点,应该把大泥坑填平,而那时候的人民却认为应该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意的。真令我为他们的愚昧而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说她快乐是因为她有一个那么疼爱她的祖父。她的祖父教她背诗背词,教她识别庄稼,陪她嬉戏玩耍,和她聊天对话。说她寂寞是因为她活动的地方就只有那个大花园,一般情况下和她玩耍的人就只有她的祖父。

  她的祖父博学多才,和蔼可亲。像她的祖父那么好的祖父我也有。记得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不太好,经常考个九十多分。有一次,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爷爷见了十分耐心地教我做题。我一开始还并不明白,但爷爷没有着急,仍然耐心地教我做题。在我和爷爷的努力下,我终于会了。

  《呼兰河传》读完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依旧沉浸在那一片灰暗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呼兰河传》这本书也是关于童年的回忆,但比起《城南旧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忆大多是童真纯朴的感觉,而“呼”的童年却没有林海音的众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护下,童年也是快乐的成长。

  呼兰河的故事是东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鸡犬相闻的生活氛围很浓,是熟悉的农村生活的写照。跳大神等虽然我没见过,不过倒是听长辈们讲过若干迷信的故事。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萧红的笔下淋漓尽致。

  其中三个人物的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

  团圆媳妇,被定了娃娃亲,七岁的时候被五两银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积极活泼的团圆媳妇在小小的年纪,却被封建所压迫,把一个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说是给下马威,想想令人脊背发凉,或许像金锁记一样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从受害者成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铁烙团圆媳妇的脚底时,我看到丧心病狂的迫害,从未想到会有这种灭绝人性的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可以让一个人这样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个小小年纪的人,或许在他们的眼中,团圆媳妇并不是一个人,是五两银子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厨子都是小偷,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偷的小心翼翼,声称未偷;另一个贼喊捉贼,五十步笑百步。对有二伯其实是有一点点同情的,又有一点点讨厌的,同情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被吓破了胆的小平民,讨厌的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冯歪嘴子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了,不为生活所击倒,独立且自强,有自尊心,或许有原则且坚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我以前觉得看书非常的没有意思,总爱看漫画书,所以就忽视了文字书,不过在上一周的时候,妈妈拿出这本书来看,从早上看到晚上,有一次,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悄悄地走到了跟前,拿起那本书,撒腿就跑,看看这本书有多么大的魔力,会吸引人的注意。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磨坊里上演的冯歪嘴子的爱情童话,冯歪嘴子是作者在童年记忆里所热爱的一个人物。”勤恳忠厚、爱妻晓得冯歪嘴子在他所看过的模仿里与赶车老板的女儿王大姑娘私自结婚生子,成了小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但他从不被人鄙视所左右,和老婆孩子亲亲热热地过日子。

  一双黑大绒的云子团,是亲手做的。或者就在他们的本城和本乡里有一个出名的染缸房,于是送了两批白布去,吩咐他好好的加细的染着,一批是白底染蓝花,一批是蓝底染白花。蓝底染得是刘海戏金蟾,白底染的是蝴蝶闹莲花。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一直以来我对封建思想的认识,就是书本上写的:男尊女卑、麻木的国民、封建愚昧。最早读到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字就是鲁迅录入到课本中的文章,《呐喊》、《彷徨》等系列的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但是说实话,当时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只是觉得写的很奇怪,里面的人奇怪、写作的视角也很奇怪。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自己才慢慢地了解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哪些文人志士对于国民的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

  你可能觉得很奇怪,《呼兰河传》看起来像是一本自传、或者说地方传记,怎么会和封建思想扯上关系呢。下面来听我慢慢说。

  《呼兰河传》,写的是1910年前后,中国东北以“呼兰河”为中心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小说一共分为七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气候寒冷,小城简陋。城里有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两所学校、染缸房、磨坊;西二道街上的米铺、药店等等。第三、四章是第一人称“我”的童年回忆,关于我小时候的生活,主要在后花园。我的家是荒凉的,还有租住我家房子的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第五、六、七章就开始写人,写了赶车的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写了我家的长工有二伯、写了拉磨的冯歪嘴一家绝地而生。然后小说就这么戛然而止了。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也可以叫《我的童年》,我生长的那座城和那座城里的人和事。

  为什么说这本书让人读到了封建思想的荼毒呢,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个书中的人物,老胡家的团圆媳妇,老胡家是以赶车为生的,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各取了一个媳妇,两个媳妇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勤劳能干,大家都觉得他家以后要勤劳致富奔小康。不过大媳妇生的是小孙子,二媳妇生的是大孙子,这个团圆媳妇就是给小孙子预定的,8岁下聘。12岁花了大价钱坐火车从辽宁接过来的,这个小姑娘活泼开朗、12岁已经张到14岁的身材了、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但是却被婆婆以及城里的人视为怪物。遵从“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古训。有事没事就毒打她,心情不顺就打她。一直打到她见人就怕、精神不太正常了。她的婆婆看她大吼大叫,认定她是被鬼附身,左邻右舍的人也开始看热闹、出主意。吃整毛的公鸡然后捂在被子里、吃黄连加瘟猪肉、跳大神、抽贴、当众洗开水澡、烧香火、剪她的头发等等,最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小团圆媳妇死掉了。后来这家的婆婆为了团圆媳妇哭瞎了眼睛,大孙子的媳妇跟人跑了,婆婆因此疯了,这一家至此败落。

  读完了整本书,还是感觉很悲凉的。除了团圆媳妇,还有敢于自由恋爱的王大姑娘也死掉了、我家的有二伯和老厨子,同处于社会底层被剥削的人却是其他悲惨故事最直接的看客和推手。就像鲁迅说的,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

  就分享到这里了。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们的身体在上班,我们的灵魂可以通过文字穿越时间和空间来感受风情万种、世间万物。我觉得读书多的人一定是睿智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宽容的人。作者:kiki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当我读到萧红的《呼兰河传》时,被这首唯美的诗深深感动,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

  二十世纪初的呼兰河城。在那里,人们和迷信,随处可见因愚昧、无知而发生的一个个悲剧。里面的人让我感觉可悲,他们愚昧无知,使一场场悲剧在这里发生。他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他们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让我不知道哪个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怜惜或是痛恨。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没什么好惊讶,就像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那些萧条的事一样平凡。这个小镇里,萧红将它描写得到处都好似暗灰色的凄凉的暗灰色如同一张纱布,不知不觉的笼罩着这个小镇,笼罩着那群愚昧的人们。遮住了如阳光般灿烂的人的笑脸。只是偶尔有“阳光”稀稀拉拉的的洒下来,但也是一逝而过。转眼即来的,还是暗灰色的“乌云”。

  我看到了为了生活,天真烂漫,勤劳能干的小团圆媳妇千里迢迢卖给老胡家做童养媳,只因爱笑吃的多,使她婆婆觉得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 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为她好!后来小团圆媳妇给他们吓出病,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滚开的热水澡,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烫,烫了三回,不能动弹了。读到这里,我多想冲上去大喊:“住手!”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度过童年,却成为童养媳,最后被那些所谓好心帮她治病的婆婆们折磨而死,就像还未盛开的花朵,早早凋零了。

  我为萧红笔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没有色彩和花样,只有脆弱和枯槁。那里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对他们好比面对一堵厚墙。他们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可那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呼兰河传》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描述了作者萧红童年时代的人间冷暖,萧红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能够听见萧红在哭泣,在呐喊,在试图唤醒人们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1.《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2.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4.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5.《呼兰河传》读后感

6.呼兰河传读后感

7.《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8.《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9.《富兰克林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