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时间:2022-02-02 11:39: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市桥文化中心看了许多场电影,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唐山大地震》这场电影。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感悟到了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时间飞逝,32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但令我极为震撼。

  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1976年7月27日那天早上唐山非常闷热,许多蜻蜓满天飞。就在那个晚上,唐山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山崩地裂,整个唐山一瞬间变成废墟,这场地震夺去了二十四万条宝贵的生命,导致许多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成为了孤儿。

  地震后,一位伤痕累累的妈妈,跌跌撞撞地到处去寻找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当她发现儿女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正压在姐弟的身上,奄奄一息,她求助了许多人,但当时只可以救一个人,她难以选择。最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大石头压着方达的左手,让方达永远失去左手。人们都以为方登死了,把她遗弃在尸体堆里。但幸运之神眷顾她,她活下来了。后来被解放军送去安置区,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并帮她起了个名字,叫“丫丫”。到了方登上学的时候,她还是一直不说话。后来去报名处报名,养母说名字就叫“王登”时她才说出了“方登”这名字来。

  过了10年,方达和方登都长大了,方登选择了读医学,而方达因为不想看到他妈妈这么辛苦,处处为他着想,他选择了去杭州工作,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开办了一家旅游公司。而方登怀了一个宝宝,就退学了,后来在国外生活,她的养母临终前,叫她回唐山找亲人,但她还是恨她妈妈偏心没救她而没回去。

  到了20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时,方达和方登听到消息后,都赶去汶川救灾,在救灾的过程中,方达和方登相遇并相认了,知道妈妈为了让她和爸爸的灵魂可以回家,一直住在那贫穷的地方。方达带方登去找妈妈,妈妈深深地留下了眼泪,并下跪撕心肺裂地说:“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啊?32年了,你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折磨了我32年。”顿时,整个电影院都是抽泣声。方登非常的后悔,我也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她妈妈带他们到墓地拜爸爸,方达打开方登的墓在里面拿出书包、书、衣服,告诉方登这是妈妈买给你的,只要我有的你也会有一份。这时,方登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从来没有放弃她!方登跪下大哭。

  从这故事中我看见了唐山人的坚强,方登就算残疾也努力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也看到了爱,没有一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因一些误会而伤害他们,要理解孝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子女的职责!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刚刚上印的大片《唐山大地震》中女主角元妮经常念叨一句话,这会它又顽固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又一次无意识的在手机里翻到了奶奶的照片,照片是在奶奶去世前四个月留的,当时只觉得没事做,逗她开心才拍的,奶奶总说,照相是要吸人的魂灵和精血的,就没敢多拍,怕她担心。那时候的她看上去就很虚弱了,我们也知道她的日子不长了,可是总觉得还有日子,好象这个不长的日子会很长一样的,至少,在拍照的那会我没有意识到还有四个月,这个跟我至亲至爱的生命会永远的消失,永远。

  生活中的伤痛是没有彩排的,你觉得你是有准备的,但当它来临时,一样会仓促茫然,心痛不忍,就像大多数人都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却仍然痴心妄想自己会是个例外。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准备过了,不像大地震,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在刹那间凝固。那种“没了”的感觉,就像上天跟你开了个特大的玩笑,然后你突然间明白那玩笑是绝对的严肃与真实的一样,你没有办法跟人商讨,也不可能商讨。

  七八年前,我的二伯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告别的,他被人骗了很多钱,这么聪明的要强的一个人,就想不开了,跳江自杀了。当是我正在上班的途中的公交车上,听人讲这个消息,大脑立刻一片空白,接着眼泪就无声的哗哗的流下来,车子乘过头了还呆坐在位置上。二伯的尸体到最后都没有捞到,他的坟是空的,所以到现在我都一直有个盼头,希望他还活着,像很多电影小说里那样,活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年后突然醒悟了就回来了。以至在梦里老见到他回来,向我们说“对不起”。

  “对不起”,有时侯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困难。就如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方登,在经历了很多磨难之后终于明白,妈妈在当时有多么的难以抉择,妈妈也一样的爱她,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三十多年来,妈妈一直活在愧疚中,一直活在废墟上。“对不起,妈妈。妈妈,对不起。”多年来的恨在刹那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自责。

  很多时候死去的人,对于活着亲人来说永远是种伤痛。所以,那些看上去非常大的“灾难”,可能对于我们的影响还不如那些无形的、不为人所知的“灾难”大。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上的伤口愈合起来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摆脱心灵的情结与桎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任何一个人都会有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人能预料到,苦难或灾难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有时候,它往往在人们最无提防的时候,突然间来临,让你措手不及。影片描述的是大地震中的人和事,但那些情感何尝又不是最普通,最真实,最深刻的,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能在其中触及自己的一些隐痛。难怪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震的不是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冯小刚会火,因为他懂。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但,没了,就是没了。让过去的过去吧,我们必须学会——忘却,咬牙,前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观看《唐山大地震》泪水几乎没有间断地浸泡双眼,以至于走出影院时我的双眼红肿干涩,只能佩戴太阳眼镜遮挡。而影片引发内心的波涛,汹涌澎湃,却无法阻挡。我很冲动地想写点什么,谨此表达对坚守家园的人们由衷地敬仰!

  元妮是整部影片的主线,贯穿整部影片,她对亲人的哀思和守候作为情节的轴心,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作为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和一个视子如命的母亲,大灾难后三十多年的艰苦岁月中,她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底层生活中用不倦不悔的爱去坚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一颗“已经碎成渣儿”的心去对抗生活,对爱情顽强执着,对亲情倾心维护,对磨难举重若轻。她也有作为学生家长被老师训斥的狼狈,也经历过下岗失业,无处安身的恐慌,还有温情男人相约人生的美意,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她内心的坚持。她还是朝朝暮暮地守候在老房子里,还是年复一年的焚纸告灵,她疲惫淡定的眼神在无数个瞬间摧垮我的情感堤坝。

  这部影片我一口气看了三遍,每次看到元妮被丈夫一把甩在身后,看着丈夫葬身于坍塌的大楼中,凄惨的呼喊丈夫的名字时,每次看到她望着远去的长途汽车上残疾的儿子对她挥手,而她几乎要趔趄瘫倒时,每次看到她与失散的女儿相见,双膝跪地时,我都会被她精湛的表演感动落泪。这部影片感人之处太多了,元妮的爱朴素平凡,但我却感到惊天动地!爱要多么深厚纯正才能经得起岁月的侵蚀;爱人要如何相知,才能穿越冥灵,成为最强势的支撑!无情的岁月一点一滴把她镌刻成了一座神女峰!我喜欢这样的手法,爱情在亲情的演绎中升华,亲情在爱情的辉映下唯美。我觉得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好,形象很饱满,有深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比于母亲的形象,我觉得一对儿女就显得有点单薄了。剧情对他们结局的安排都不错,一个是大老板,一个远嫁美洲,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生活。也许导演正是想借此来表达灾后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主题,但是剧情的设计让我有媚俗的疑心。首先,剧情对他们的安排超越了时代。一个弃学打工,一个未婚先孕,我觉得在80年代都不具有典型性。我更希望看到两兄妹在如母亲一般平凡的生活中,精神层面得到提升,能够更平和安详地去对待人事,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幸福的含义。我觉得这是灾后儿女最大的成功和财富,而不是金钱和享受。其次,对两个孩子性格的成长缺少细节。我相信磨难是一种财富,这份财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但是我对此没有什么印象。女儿的表演有些生硬,让人厌烦。这两点降低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或许也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当然,在这种历史的题材中注入现代的因素,通过儿女的成长来展现时代的变化是个非常好的想法。比如把他们的相见安排在汶川地震中就非常巧妙。如果儿女们的生活更能贴近生活,我想影片或许会更加精彩。总之,在商业片大当其道的年代,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影片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妈,我要吃西红柿!” “我也要!”

  “就一个了,登,让给弟弟吃。妈明个儿再给你买。”

  “妈,你骗人……”

  在地震前,作为姐姐的她把一个西红柿让给了弟弟,究竟是因为年龄小些,还是重男轻女,方登自己心里很明白。

  当她怀着不满睡觉后不久——轰隆一声,房子全塌啦。屋子外面哭喊声,尖叫声,房屋倒塌声混杂在一块儿。她和弟弟,竭尽全力,还是没能逃出。被狠狠地压在一块泥石板下。

  一块板下压着俩孩子,撬一边就压着另一边,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悲痛欲绝的元妮嚎啕着:“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但是,天公永远都是不作美的,在最后一刻,这位母亲几乎没有力气的说了一声:“救弟弟”偏偏这一句话被她听见了,她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石头敲击声停了,那一瞬间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绝望。在黑暗中,唯一亮着的,是她的眼睛里——那闪着的、绝望的泪水。

  我站在她的角度观看这一情节,也哭了, 我想:这时她心里一定很恨她的妈妈。恨妈妈把西红柿让给了弟弟,又选择了让弟弟活。对,不仅仅是一个西红柿,还有妈妈那一个选择,这种由吃醋扩张到恨的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不是吗?

  我也有个弟弟,比我小不少。爷爷从小生长在农村,即使现在住在城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也还是深深地烙印在心上。所以,就算我学习再好,弟弟再顽皮,他也总是疼爱弟弟多一些。我还记得那次除夕夜,弟弟把爷爷给的红包放我这里保管,我掂量了一下,不一样重。打开看了看,再看看我的,他的多五百块。那时,虽然我还比较小,可是我懂,那时我心里的难过,无法言说。

  不过,我想,即使将我那时的难过,心酸再放大个千倍万倍,也无法与小方登当时的感受相比。

  还记得,初到养父母身边的方登,一句话也不说,成天静静地坐着,还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

  一年年过去了,方登慢慢长大了,可是,还是时常做恶梦。养父多次让她回唐山找找她的亲人,可是她总是用“记不得了”来推脱。只因为她临“死”前还被妈妈要求让给弟弟的西红柿,只因为妈妈那个让她痛彻心扉的选择------十几年了,她还是耿耿于怀。

  直到她带着6岁的女儿回到养父家事,才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不是不记得了,是忘不了!”

  是那一次巧合,汶川大地震了,方登、方达同时去支援,碰巧相认了。

  当她再一次迈进家门时,看见那两幅遗像,遗像下面的东西使她流泪了-----白色瓷碗中的清水里浸着5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看到了这一幕,听着那句台词“妈没骗你。。。。。。”我也落了泪。我发觉我错了,起初,我一直按方登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她妈妈的苦衷,明白了她当年做出选择的苦衷,明白了,她,是一个好妈妈!

  就这么一个在地震前的西红柿,一个在废墟中的选择,纠缠了两代人半生。让我欣慰的是,这个误会终于在最后解释清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观后感《《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

  一天晚上,爸爸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们看冯小刚夫妇共同导演的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十分催人泪下!爸爸打开了迅雷看看播放器,点了一下《唐山大地震》,电影就放了起来。

  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由于唐山的各类设施都很落后,所以唐山几乎被移为了平地,所以单单是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4。2万人,二十四万两千人啊,是几十万父母成年累月的心血啊,在这短短几十秒时间内就化为乌有了,无情的大地,让成千上万个家庭支离破碎,让成千上万个人变为孤儿,无依无靠,浪迹天涯……

  在地震的时候,一位父亲不愿让母亲牺牲,只身跑进倒塌的楼房去救孩子,却被一块掉下来的大石板砸死了,就这样,元妮失去了丈夫。元妮在石头上绝望的哭,元妮对着天大喊:“老天爷,你这个……!”这几个字的背后,都是元妮满腔的愤怒。

  后来元妮得知姐弟俩还活着,但是都被压在一块石板的两端,不管是撬哪一端,总有人会被作为支点,而被压住,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许多。救援人员问元妮:“到底要救谁?只能选一个。”俗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着痛苦的抉择,元妮哪一个都不愿放弃,苦苦哀求道:“都救,求求你们了,都要救!”这句话表明了元妮是非常爱他的儿女。但最终只能就一个,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万般无奈之下,元妮艰难的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救——弟弟”说完呜呜地哭了起来,是呀,元妮是觉得弟弟生存的可能性大,不然谁会愿意放弃自己的亲骨肉啊。姐姐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句话,眼泪,慢慢的从她的脸颊上淌了下来。

  后来,姐姐大难不死,在拉尸体的车上醒了过来。被一对好心的警察夫妇收养了。

  转眼间,大地震已经过了32年,姐姐和弟弟也早已长大成人,在这32年里,对于女儿的愧疚也折磨了元妮32年。元妮天天烧纸钱,搬到了新家以后就天天一边烧纸钱,一边念叨说住哪儿了,在哪条街,哪条巷子,怎么走,怎么走,元妮天天自责愧对于女儿。而姐姐因为憎恨母亲当年不救她,32年终不愿回唐山认亲。

  后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干成一番事业并且带着员工的弟弟不约而同地参加了抗震救灾活动,无意中听到弟弟和别人聊起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之后,姐弟相认,一同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亲。元妮看到女儿回来了,高兴得不知所措,泪流满面。姐姐却沉着脸像个木头人,也许还在憎恨母亲。

  元妮端着一个盆子,里面放着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说:“看,妈妈没骗你吧,是妈妈对不起你。”姐姐没想到母亲在她小时候许下的诺言,至今不忘,又得知母亲每次买的小学课本,也有自己的一份,终于泪如涌泉。

  但如果真正要我们放弃一个亲人,才能体会到什么事痛苦的抉择无论他(她)对你是好或是不好。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这部电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地震是多么的无情,我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任何一位亲人,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

  1976年7月28日凌晨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伤疤。而《唐山大地震》将地震再次以影片的形式重现在人们面前。

  《唐山大地震》开篇就以一段惨烈的灾难场面直接把我从现实生活引进电影里。特别那地震前夕成群急速飞行的蜻蜓,确实十分震撼。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这持续十分钟的天崩地裂,把我的感情积聚到一个高度,让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悲痛。而我的情感就在随后的2个小时里慢慢释放。

  我印象最深刻的泪点之一就是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下,救援人员用撬杠撬楼板,但只能保一个活命,母亲在泪水中选择了救儿子。女儿听到后,紧闭泪眼在无奈中等待死亡。我明白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抉择的,可是最终“救弟弟”三个字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旧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不过母亲在后来的32年,一直都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充满对女儿王登的愧疚,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淡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影片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我认为是王登养父,他对于养女王登的关心和爱以及理解包容是影响王登最终对母亲态度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军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儿女,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离家的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王登的养父大声宣泄几年来对女儿日夜的担心和思念,最终看到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用精湛的演技让影片一直紧扣着爱的主题,使亲情的伟大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对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地震前母亲让姐弟吃西红柿,发现仅剩下一个时,母亲说:“这个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这个明天一等就是32年,方登走进母亲房间时,桌上放了一盆西红柿,方登拿起了一个泪花闪烁,母亲静静地走过来说:“登,妈没有骗你,柿子都洗干净了,你吃吧!登,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赎罪,妈给你跪下了。”这是感情戏的戏核,好多人在这一段都哭了。

  显然,对于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来说,《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枚催泪弹,触碰了人们内心埋藏已久的回忆,对地震的恐惧,对失去的亲人的缅怀。而对于没经历那些生死离别的人们来说,爱显然成为了更大的主题。并且,影片后续情节把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拉进来,影片的主题变得分散,而唐山大地震更加让人觉得只是一个背景。

  影片美中不足之处还有影片里面的广告气息太浓了。KAPPA,中国人寿,剑南春,宝马,LV等等,我个人觉得,影片怎么说也是存在商业性,里面融入了广告,我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过于明显,则会让人觉得很反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催泪电影,冯导是最能抓得住观众眼睛和摸得清内心什么地方最脆弱的导演,他的情感表达其实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的那种,他的表达方式有一种“憋”的感觉,这种感觉恰恰让观众进入到电影里的角色。但是如果要称之为一部伟大的片子,就还算不上,至少作为观众的我,很期待的去看这部片子,现在记忆还只是停留在汶川地震上,对唐山大地震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

  我期待能有一部伟大的片子,再次触动我的内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8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反映灾难的影片,整部片子都表现出“爱”的主题。父母对子女的爱,丈夫对妻子的爱,解放军对人民的爱,人们对生命的爱。

  影片开始的场景就是漫天飞舞的蜻蜓,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顷刻之间,大地在震动,房屋倒塌,山河颠覆,人们在彷徨中嘶声力竭地呐喊……家园被摧毁,千万条生命被毁灭。这一切都令人震撼。在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它在灾难面前不堪一击;在那一刻,我也看到了生命的坚强,它竟然不曾屈服;在那一刻,我还看到了亲情的伟大,爱情的无私;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奉献与责任,一个女人的坚强与勇敢。

  由徐帆饰演的母亲在痛失丈夫之后,面对着“救姐姐还是救弟弟”的抉择,她痛苦、无助。这种痛苦,这种无助,不是谁都可以体会的。母亲的本能让她不愿放弃任何一个,所以她不停地重复“两个都救,两个都救……”。迫于情势,她最终做出了折磨了她32年的选择—— “救弟弟”。其实无论选择谁,她都是最痛苦的,无论救谁,她都会愧疚一生。

  同时,这三个字也使水泥板另一头的姐姐流下了绝望的眼泪,让她失去了生还的希望,年幼的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奈,甚至给她造成了一生的阴影。也许一个西红柿的偏袒她能接受,但这是生命的抉择。母亲的一个选择,在拯救一个生命的同时,也在摧毁了另一个小生命。后来,她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衣不蔽体的她在那片废墟里无助地张望,除了一对找寻希望的眼睛,过去的天真和幸福,在她眼里完全成了奢侈和虚华。这时,一个解放军救走了她。后来,她被陈道明和陈瑾饰演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她的生命得到了重生,因为养父母对她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在重获新生之后,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他们都长大了,姐姐有出息了,弟弟发达了,但他们在这些流年里从来没有过交集。那个生活在心灵枷锁下的母亲日益老去,昔日的光采不再,逝去的是年华,也是她的青春。不变的是她的坚守。为了女儿、丈夫在“记得”回家的路,她始终坚守着那所破旧的房子;为了坚守爱情,她孤独终身;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每当给儿子买一份书就会给女儿买一份。

  年轮辗转,32年过去,2008年在那场让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灾难里,姐弟俩相遇了。阔别32后的重逢,是悲喜交加的。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母女相见, 32年为了的惩罚终于到了尽头。白发苍苍的老母的一个跪,让女儿和儿子以及所有观众都非常震撼。这样她的心才可以解脱。

  也许只有经历了死里逃生的洗礼,才明白生命的可贵;也许只有遇到过灾难的人,才知道灾难的可怕;也许只有失去过亲人的人,才体会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许只有无家可归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辛酸;也许有钱的人就不会懂得缺钱的悲哀;四肢健全的人感受不到残缺的无奈;青春蓬勃的生命想像不到年迈的孤独……

  《唐山大地震》教会我们珍惜拥有,珍爱生命,感恩他人,心存善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9

  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看了冯小刚夫妇共同导演的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由于唐山的各类设施都很落后,所以唐山几乎被移为了平地,所以单单是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4。2万人,二十四万两千人啊,是几十万父母成年累月的心血啊,在这短短几十秒时间内就化为乌有了,无情的大地,让成千上万个家庭支离破碎,让成千上万个人变为孤儿,无依无靠,浪迹天涯……

  在地震的时候,一位父亲不愿让母亲牺牲,只身跑进倒塌的楼房去救孩子,却被一块掉下来的大石板砸死了,就这样,元妮失去了丈夫。

  元妮在石头上绝望的哭,一、是为离去的丈夫;二、是为生死未卜的儿女。

  元妮对着天大喊:“老天爷,你这个******!”这几个字的背后,都是元妮满腔的愤怒。

  后来元妮得知姐弟俩还活着,但是都被压在一块石板的两端,不管是撬哪一端,总有人会被作为支点,而被压住,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许多。救援人员问元妮:“到底要救谁?只能选一个。”俗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着痛苦的抉择,元妮哪一个都不愿放弃,苦苦哀求道:“都救,求求你们了,都要救!”这句话表明了元妮是非常爱他的儿女。但最终只能就一个,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万般无奈之下,元妮艰难的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救——弟弟”说完呜呜地哭了起来,是呀,元妮是觉得弟弟生存的可能性大,不然谁会愿意放弃自己的亲骨肉啊。姐姐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句话,眼泪,慢慢的从她的脸颊上淌了下来。

  后来,姐姐大难不死,在拉尸体的车上醒了过来。被一对好心的警察夫妇收养了。

  转眼间,大地震已经过了32年,姐姐和弟弟也早已长大成人,在这32年里,对于女儿的愧疚也折磨了元妮32年。元妮天天烧纸钱,搬到了新家以后就天天一边烧纸钱,一边念叨说住哪儿了,在哪条街,哪条巷子,怎么走,怎么走……

  元妮天天自责愧对于女儿。

  而姐姐因为憎恨母亲当年不救她,32年终不愿回唐山认亲。

  后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一干成一番事业并且带着员工的弟弟不约而同地参加了抗震救灾活动,无意中听到弟弟和别人聊起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之后,姐弟相认,一同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亲。元妮看到女儿回来了,高兴得不知所措,泪流满面。姐姐却沉着脸像个木头人,也许还在憎恨母亲。

  元妮端着一个盆子,里面放着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说:“看,妈妈没骗你吧,是妈妈对不起你。”姐姐没想到母亲在她小时候许下的诺言,至今不忘,又得知母亲每次买的小学课本,也有自己的一份,终于泪如涌泉。

  这部电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或许现在我们还理解的不够深,但如果真正要我们放弃一个亲人,才能体会到什么事痛苦的抉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任何一位亲人。无论他(她)对你是好或是不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

  今天我去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大片,今日目睹才真正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有着微妙的快乐。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导致一座重工业城市在瞬间夷成平地,经济损失在100亿以上…这些数字,让人震撼,让人悲伤。

  最令我感动的是影片中的主角——李元妮,23秒的地震让一个幸福的女人瞬间失去了丈夫,之后,她还要被迫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女儿和儿子,只能救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该怎么办?最终,她选择了儿子,让这位痛不欲生的母亲背负了32年的心灵枷锁。

  当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摇晃的屋子里叫“妈妈,妈妈”的时候,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啦——”那种喊像是撕心裂肺一般,然而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房子的一刹那,房子顷刻倒下。当大地震过去,元妮奋力救大强时,不幸余震又一次来袭,方大强陷入更深层,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无声地打湿了我的衣襟。

  当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他的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进行抢救时说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一开始元妮含着泪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呀”“两个都得救呀”,元妮始终坚持着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男人们准备去的地方救人,,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轻声说“救弟弟”,当姐姐方登听到妈妈说救弟弟三个字,流下了悲伤的泪,那一刻,我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

  辗转间,32年过去了,汶川地震来袭,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地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着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被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况很危险的时候,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她说:“我知道,那是我的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的命,我就对不起你们母亲了,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当救援人员给女孩节完肢后,那位母亲发疯似的尖叫着:“腿!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母亲的痛,同时也想起了在唐山大地震时母亲的抉择。终于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原谅了母亲。后来姐弟无意间重逢,一家人得以团聚!

  虽然灾难无情,但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从不空虚。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中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三岁的时候得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要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到这话,我突然觉得亲情是多么伟大,亲情是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惜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地活着,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

  也许1976年7月28日是无数中国人无法忘记的一天。

  唐山大地震深有感悟,我虽然没有赶上唐山大地震但我能领悟当时的悲痛,也可能大自然无情吧近留下这样大大伤疤我们有可能是一拢拢小草而大自然却是一团团燃烧的烈火在燃烧这我们,当我们别没有害怕正如李白所说"野火烧不尽,舂风吹又生"即使这团团烈火在旺也烧不了我们坚强的心在团团烈火前我们却体现的是自然无情人有情自然是击垮不了坚强的人类

  也许对于短短的23秒钟也就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吧,深夜大地的一声巨吼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没有夺取我们坚定的性念,世界的万物在那一刻间苏醒,那挺拔的大楼慢慢弯下了腰,然而我们挺拔的战士却没有停留下一分一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我曾经听说过我老师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地震他正赶上他当时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也可能是他伟大的母爱鼓励他离开自己刚一岁半的女儿,这是多么坚决的决定,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前往事发第一现场,也有可能是缘吧刚到那里就遇见了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在石板下面对于一天没吃东西的他还说是无一最大的灾难为了救那个女孩自己被压在下面石板压住了他可能当时不知道疼痛抱着他去了医院最后他得了骨折为了得去更多时间他没有管太多直到第二天晚上他倒下了为了保存生命他必须截肢就这样他存活下来了。

  也许上帝是太没有人性了尽让这样母亲陪伴这样几个月后看见离别多久的女儿,上帝最终使他平安了,当我看见《唐山大地震》时心中总有一些悲伤的气息。

  最终我们还是生活在这样环境,天灾是击垮不了我们的,我们是坚强的。

  让我为之触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剧中的父亲和母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亲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演绎的丝丝入扣,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求姐姐还是弟北,母亲做出痛苦的决择,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人都很难决择,震后家人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享,乡亲的无奈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其中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她视如已出,培养鸡成才,把养父养母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爱何其伟大。

  片中的爱情表现得恰到好处,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夫妻的`爱,母亲三十年孤守所表达的父亲的挚爱!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志愿者也来了。唐山人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32年过去了,2008年汶川地震,想到自己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的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家人终得以团圆。

  虽然灾难无情,但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只有新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新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新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3

  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在看电视,突然看见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新闻,电视上,主持人说得慷慨激扬,并说它是 “XX年最感动的电影”。我不禁有些半信半疑,它真的像主持人说得那么感人吗?我按捺自己不住好奇心,用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这部电影一出来就打动人心,它讲述了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前后发生的故事。在地震中,大地一片凌乱,碎瓦、钢板散落了一地。在这其中父亲身亡,两个孩子分别被压在水泥钢板下,只有母亲一个人在上面。只要救出一个孩子,另一个就会被压死。可怜的母亲面临着如此艰难的抉择,到底是救女儿方登呢,还是救弟弟方达。那个可怜的母亲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在水泥板的另一侧亲眼目睹了这一且,最终她奇迹般活了下来,被解放军收养了。而母亲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对女儿亏欠太多太多。可是女儿方登却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甚至不想理她的这个生她养她的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废墟上的母亲救获。她深深地感到母亲还是爱她的,那时救弟弟而不救自己是实在迫不得已。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湿润了,心弦颤动……

  这部电影最让人催人泪下的场景,是奶奶无情地留下媳妇在唐山生活,硬要带余震后仅有一个胳膊的孙子走。当老太太在车上,看见小孙子哭哭啼啼要妈妈时,当老太太看见媳妇失去儿子痛不欲生时,她的心软了,把孙子留在了媳妇身边。看见母子相拥相泣的场面时,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观众还没从刚才的感动中回味过来,就又陷入了另一场感动之中。当母亲扑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时,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母女久别重逢的一幕,母爱的伟大再次激荡我的心头。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爱我们的。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听爸爸说,妈妈生完姐姐后,想生个男孩,没想到,刚刚出世的我又是个女孩。当时妈妈要把我扔了,结果是爸爸好说歹说才劝下来的。因此,我从小就沉默寡言,认为我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之后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那是在我7岁那一年,我和小伙伴一起放学回家,放学时,我们经过车库顶上,(那是我们放学的必经之路),旁边没有栏杆,我一不小心,就栽下了水库。后来,等我醒来的时候,看的是医院的白墙和疲惫不堪的妈妈。后来,别人告诉我,妈妈为了我,三天三夜没合眼。后来,我改到福州的大医院去治疗。妈妈竟然把年仅9岁的姐姐托给远在明溪的小姨,带我到福州治疗。啊,多么伟大的母爱。从此,我不再沉默,开始努力读书。就在今年我还获得了作文比赛年段第一!

  是啊,不论在什么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永远不会减少的,动物都有情,人还会无情吗?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泪如雨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4

  从1976年至今,时隔34年,又一个盛夏。那一场历时23秒的浩劫给无数人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本以为时间是治疗伤口最好的良药,本以为人们遗忘了什么,但这个夏天一部名为《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再次触动了人们那尘封的记忆。

  当2008年汶川地震袭来后,已经触动了中华民族敏感的心灵,人们便回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那短短的23秒把凤凰城唐山夷为平地。32年后的汶川特大地震又把山清水秀的汶川及周边变成废墟。于是冯小刚便筹拍了这部电影,将幸存的唐山人和汶川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悲痛一并释放出来。

  电影讲述了唐山地震前到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这一段时间来,一个普通家庭的聚散故事。故事虽然平凡,但是它所蕴含的悲痛之情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读懂的。这不仅是家痛,更是国痛。要说影片中最感人的细节有哪些,我觉得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母亲元妮的一句话和影片中一段小小的细节。

  唐山地震过去几十年,那位失去丈夫和以为女儿也死了的母亲,几十年来一直守着心头的那一堆废墟过着日子,新房子盖起来了,她却总是喃喃地说着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其实往深处来说,这句话越琢磨越能感觉到那场浩劫给她带来的打击,也越觉得自己的眼泪直往外流。那一种绝望,和惨痛后牢牢铭记的痛苦,都随着这一句话印刻在时间记忆中。这又怎能不使唐山人产生共鸣、观众为之落泪呢?我没有经历过灾难,所以不知道什么叫无助。我没有失去过,所以不知道什么叫珍惜。我更没有“没了”过,所以不知道什么叫“没了”。如今知道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生命。

  地震前,镜头对准了一盆洗干净了放在水中的两个鲜红番茄。当时弟弟随手拿了一个吃了,后来姐姐要吃另一个,母亲说没有了,让她让给弟弟,她有点委屈说:“骗人。”于是母亲答应说:“妈没骗你,明天一定给你买。”……那个明天一直延续了32年,还是一盆洗净了放在水中的红番茄,只是有好几个。母亲颤颤巍巍地那一句:“妈没有骗你,妈给你买来了。”一只番茄,32前的记忆。这一段细节仿佛揪住了我的心,不知怎的,心里很酸,只觉得眼泪一涌而出。比看到在废墟上呼天抢地、嚎啕大哭的幸存者还要悲伤。因为我读懂了这一段镜头的含义,那几个番茄,包含了太多的记忆,失去亲人的悲痛和时隔32年再找到,这中间夹杂的复杂情感,使人一看到那红番茄就不禁压抑不住泛滥而出的悲伤。

  我想现在长大了,也看懂了影片中的细节所要表达的意思。懂得,这也是常说的睹物思亲,小小的物品勾起无数的往事。我想这也许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看了这部影片不仅仅只是悲伤和落泪,更多的是要看到希望,珍惜生命。如今的唐山是个繁华的都市,伤痕也许无法一下子从人们心中抹去,但我们也要怀着希望,重新建起心灵的家园。

  在这个时代,我们又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自然的灾害我们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强,民族需要用坚强来战胜困难。我们哭过,我们痛过,我们绝望过,但我们都站起来了。让我们以《唐山大地震》纪念罹难的同胞,同时我们正视痛苦,在未来的路上能走得更远。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焦裕禄》,看完之后要每个同学写一份观后感,我很痛苦的找来各种电影杂志开始抄袭,这个被迫式的“观后感”让我为之记忆至今。没想到近20年后的午夜12点,我却为了曾经为之不愿、不削的事情而趴在电脑上奋笔疾书,只想把心中之事一泄千里。如此浓墨重彩的铺陈,其实只为了想告诉大家——“这次我是真的动了情”。

  一部好电影往往是毁誉参半,世上之事有人喜欢,自然也就有人讨厌。在我看来,其原因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其情感心路历程自然也就形形色色,无得有同了。而正是这形形色色,也就让每个人感情的频率和触点有所差异,因此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波澜不惊,有的人却波涛澎湃了。

  《唐山大地震》——一看片名给人的感觉又是一部政治题材的激励人们众志成城,坚毅不拔对抗苦难的励志电影,油然而生的叛逆抵触情绪也让我一开始就给电影评上了负分。不是说我对地震遇难同胞缺乏同情,也不是对抗震救灾不屑一顾冷眼旁观,而是认为用这种题材赚人眼泪博取资本,实为厌恶。电影的开场一如所想——震前毫无预计生活场景描写,震时耗资巨大的特效情景,然而就在这时,我心中那平静的湖水被一个“选择”激起了浪花(各位看官听好,我被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浪花”):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两个只能救一个,做为母亲如何选择?有着极强求生意志的姐姐,虽然被压在石板下面,却不停用石块敲击地面告诉别人她还活着,当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这时候她的手开始无力了。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被放弃的痛苦。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解读这母亲的选择的时候,两个人都已被带出了废墟,妈妈不是抱着被救出的儿子寻求救援,而是紧紧抱着被认为压死的女儿哭喊着:“对不起”!

  剧情开始向着与我初衷所想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女儿并没有死,被好心人收养之后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她后来的30多年中,她没有再提地震及之前的任何事情,然而生活的各种小事不经意间透露了这场地震对她整个心灵及人生观的影响。亦如最后她所说的:“不是因为我忘记,而是因为我无法忘记。”

  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当中,她以第三者的角度体会了一位母亲无奈痛苦的抉择之后,她理解了母亲,后来与母亲相认,毫无意外的猜到了剧情会是母亲向她跪地道歉,然而画面展现在眼前之后,我并没有因为对剧情的预估而使内心打上预防针,心潮的澎湃仍然像巨石沉湖般高涨起来。

  整部电影让我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的顽强抗争,而是大仁不仁的痛苦放弃;让我看到的不是罹难者的惨痛遭遇,而是对经历者一生不可磨灭心里烙印;让我深深体会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无情的死亡,更是背负感情所带来的一辈子的痛苦。在此,我要向冯小刚及所有演员深深鞠一躬,因为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也向在灾难中死去和活着的人鞠一躬,希望我们都不要再经历如斯的痛苦!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1.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2.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4.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5.《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15篇)

6.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合15篇)

8.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合集15篇

9.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