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时间:2022-11-12 08:49:4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国家宝藏》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国家宝藏》观后感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者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史正事因为这样的成长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文明奇迹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罕见的。

  中华文明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质。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和”,和谐,和平。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对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战争对文明的破话作用。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较早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草原文明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相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56个民族共同缔结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开放,不故步自封。中国的`汉唐盛世,都是开放的朝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跃。汉代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唐代,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的继续延伸,形成双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同时也从海外得到很大的补充。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所在。到了明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足记远达东南亚、南亚、东非,密切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成为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壮举。

  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有如此特质,中国的传世文物又承载着不朽而光辉的中华文明。

【《国家宝藏》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11-08

国家租房合同02-10

国家房屋租赁合同10-07

国家助学贷款质押合同02-10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04-13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11-02

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保证合同02-08

2021国家正规购房合同范本12-20

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11-10

国家助学金申请书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