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时间:2021-12-15 11:56:38 考试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①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

  4、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二)《〈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

  4、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㈠王冕四岁作画;㈡曹植七岁作诗;㈢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司马光砸缸。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1-02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4篇11-02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4篇)11-02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03-15

七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资料07-30

英语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07-31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14篇)11-02

初一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整理12-22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