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教案

时间:2022-02-21 10:25: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强项令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强项令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强项令教案

强项令教案1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重点

  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

  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教学突破点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包拯》一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包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样

  的评价。

  积极发言。(发言应尽可能全面)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课文从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做对比。

  二、指导初读

  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三、验收效果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掌握下列字音:晔、圉、骖乘、敕、绶

  (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c.将何以理天下乎?

  d.使宣叩头谢主,……。

  e.赐钱三十万。……

  f.由是搏击豪强,……

  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

  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说出故事大意即可。与前文对比也不要求细致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前文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遇到疑难,可相互讨论。

  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参考如下: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4、同学们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复述全文。

  找一、二名同学复述课文。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四、指导朗读读

  对课文情节有所了解,对课文的词语也基本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要抑扬。 自由朗读、自由讨论。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读为主,通过合作疏通文意,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强项令教案2

  课 标 要 求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4.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5.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学 法 点 悟]

  1、学习过程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 “信”、“达”、 “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雅——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注意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格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整 体 感 知]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课文虽不长,但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疑 难 解 析]

  质疑: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解惑: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质疑: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解惑: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对这个问题的第二问,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1)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错就改的明君。(2)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语 言 揣 摩]

  .1、京师号为“卧虎”,“桴鼓不鸣董少平”,其隐含的意思是: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2、“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的正确解释是:藏匿逃亡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前来搜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以读为主,通过疏通文意,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感受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留在我们的心中。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 、 、 、 等内容。

  2、《强项令》选自 ,作者 、 (朝代)史学家。

  二、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字音:

  晔( ) 圉( ) 骖乘( ) 敕( ) 箠( ) 楹( ) 枹( )

  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

  C.将何以理天下乎:

  D.使宣叩头谢主:

  E.宣两手据地:

  F.由是搏击豪强:

  三、语 言 积 累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大言数主之失:

  ②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③以刀画地:

  ④宣悉以班诸吏:

  2、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四、问 题 探 究

  1、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提示: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 行凶。)

  2、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提示: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

  3、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提示:此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4、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提示: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

  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5、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侧面烘托)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提示:举例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和作用。)

  五、课 内 阅 读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 流血满面,帝令小黄门(太监)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惊。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及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蔽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宣乃驻车叩马:

  (2)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3)因强项令出:

  2.“大言数主之失”的“数”字和下列句中的“数”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D.范增数目项王。

  3.“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一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命令小太监扶着他,使得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肯,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B.皇帝命令小太监扶着他,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C.皇帝命令小太监坚持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D.皇帝命令小太监牵着他,要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听从,于是就强迫他磕头。

  4.短文中湖阳公主提到的“文叔”是指( )

  A.汉武帝刘彻 B.汉高祖刘邦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景帝刘启

  5.“枹鼓不鸣董不平”一句的意思是( )

  A.董少平敢于打击横行不法的豪强,所以社会秩序安定,人们不用到洛阳令署门去击鼓鸣冤。

  B.即使鼓槌不响,董宣也了解情况,能明判是非和罪恶。

  C.如果鼓槌不响,董宣怎么能为民作主,主持公道惩办豪强呢?

  D.即使鼓槌不响,董宣也能秉公判案,为民伸冤。

  6.“宣悉以班诸吏”一句中“悉”字和下列哪项“悉”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

  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子其悉心雪耻,毋怠。

  C.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D.越王悉召群臣议。

  7.这段短文主要是赞颂( )

  A.董宣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敢于打击豪强,具有宁死不屈的精神。

  B.董宣具有硬骨头的“卧虎”精神。

  C.董宣一生公正不阿,一世清贫,具有大义凛然的斗争精神。

  D.董宣具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无畏精神。

  8.光武帝称宣为“强项令”的原因是( )

  A.大言数主之失

  B.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C.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D.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9.京师号为“卧虎”,“桴鼓不鸣董少平”,其隐含的意思是( )

  A.董宣被敕为强项令,告状者告不倒董宣

  B.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C.董宣被敕为强项令,在董宣治理下没有冤情

  D.董宣伺机打击豪强,告状者告不倒董宣

  六、拓 展 阅 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努力刻苦读书,有时夜晚打瞌睡,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被人说坏话而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强项令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三、学习难点:

  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

  四、学习准备:

  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

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

  五、教学过程:

  (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

  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

  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

  (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

  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大组内修缮并编排课内展演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

  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

  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

  1、读准音:强项范晔陈留圉人数主之失臧亡匿死

  2、释词汇:①一词多义:得以被因行为而之②古今异义:谢妻子特征强项是亡

  3、译句子: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⑤诏谴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强项令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和品质。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任务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二、列出生字

  三、串讲课文

  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词: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因,因为。

  匿,藏匿。

  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

  解词:

  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

  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

  解词: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什么。

  须,等待。

  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

  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

  解词:

  持,托扶。

  使,命令。

  谢,认错。

  从,顺从。

  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据,撑,按。

  俯,低头。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发。

  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

  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

  解词: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一、串讲第二段

  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解词:卒,死亡。

  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简析:写董宣死后家中的景况,表现他的清贫、廉洁。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2、帝伤之……葬以大夫礼。

  解词:伤,悲伤,感到悲痛。

  乃,才。

  以,因为。

  葬以大夫礼,以大夫礼葬,以,用

  简析:写皇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归纳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后明确: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2、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课文的次要内容,文章详略得当,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引导学生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

  三、延伸讨论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古代封建社会和现在文明社会“法”与“执法”的不同,他们根据自己了解的程度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强项令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三、学习难点:

  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

  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

  四、学习准备:

  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

  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

  五、教学过程:

  (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

  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

  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

  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

  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

  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

  (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

  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

  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

  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

  大组内修缮并编排

  课内展演

  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

  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

  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

  1、读准音:强项

  范晔

  陈留圉人

  数主之失

  臧亡匿死

  2、释词汇:

  ①一词多义:得

  以

  被

  因

  行

  为

  而

  之

  ②古今异义:谢

  妻子

  特征

  强项

  是

  亡

  3、译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⑤诏谴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强项令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重点:

  1.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进而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

  2.学习用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难点:

  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预习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

  第一课时

  范晔(yè)陈留圉人(y)骖乘(cánshàng)

  以头击楹(yíng)枹鼓不鸣(fú)

  臧亡匿死(cáng)因敕(chì)艾绶(shòu)

  二、导入新课。

  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宣执法》,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状况。

  三、正课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

  ①征:征召。

  ②苍头:家奴。

  ③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④骖乘:陪乘。

  ⑤驻车叩马:拉住车马。驻(zhù),停留。叩(kòu),拉住,勒住。

  ⑥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言,大声说。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⑦格杀:打死。格,击打。

  ⑧菙杀:用鞭子打死。菙(chuí)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⑨良人:平民,百姓。

  ⑩理:治理。

  11楹:柱子。

  12盖:覆盖。

  13谢主:向公主谢罪。谢,认错。

  14顿:叩头。

  15据:按,撑。

  16臧亡匿死: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

  17敕(chì)(皇帝)命令。

  18臧(cáng)隐藏。现在写作“藏”。

  19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强,硬。项,脖子。

  20悉:全,全部。

  21班;分发。

  22搏击;捕捉打击。

  23震栗:害怕得发抖。栗,发抖。

  24枹鼓不鸣:意思是没人击鼓鸣冤。枹(fú),鼓槌。

  25临视:察看,视察,临,察看。

  26妻子:妻子和儿子。

  补充课文字词解释:

  因匿主家:因为/藏匿

  吏不能得:捕获

  及主出行:等到

  及驻车叩马;于是,就

  主即还宫诉帝:就/回/对……诉说

  愿乞一言而死:求/表顺接

  终不肯俯:最终/低头’

  卒于官:死/任上

  诏遣使者临视:发圣旨/派/察看

  死乃知之:才/代它,这种情况

  葬以大夫礼:安葬/用

  请学生分组朗读。

  分组复述(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述了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面对湖阳公主的包庇行为,光武帝的强权统治,势不低头,获得了人们的美誉,也改变了光武帝的看法,死后得到厚葬。

  (注:各组学生只要能答出记叙文基本要素就可以。)

  9、作业

  思考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词。

  1、得吏不能得()请得自杀()

  2、以而以奴骖乘()以刀画地()

  3、被布被覆尸()流血被面()

  4、因因匿主家()因敕()

  二、填主题。

  1、范晔,_________朝___________史学家。在《董宣执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美誉来称董宣。

  2、董宣“威武不能屈”,面对强权,他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此让刘秀改变了主意。

  3、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由“__________”到

  “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三、辨析下列词语i说说它们在文中及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1、使宣叩头谢主谢:古意_______________,今意_______________、

  2、后特征为洛阳令特征:古意_______________,今意_______________、

  3、强项令出强项:古意_______________,今意_______________、

  4、妻子对哭妻子:古意_______________,今意_______________、

  四,湖阳公主包庇家奴,还“即还宫诉帝”,你是怎样看待她的这些举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汉光武帝刘秀曾说:“天子不与白衣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试着翻译以下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公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喝叱(那)家奴下车,因而(能)打死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明确:陛下圣明德政(才能)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土豪列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

  明确:“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宜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宜”欲菙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宫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文章通过刘秀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讨论: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说说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

  明确: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的制裁。刘秀起初对此并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中兴”。)‘

  3.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宜的形象,文中还用对比的手法——刘秀对董宜态度前后对比;烘托手法――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来表现人物)

  4.提问:董宜除了具有执法严明,不畏强权的优秀品质,文中还写了他其他的美德吗?

  (明确:文中还表现他清廉的美德,、表现为:“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触,敝车一乘。”)

  三、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宜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量,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待故事,不加以议论。

  四、作业

  L:完成课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有大麦数斛()因敕()

  骖乘()臧亡匿死()范晔()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2、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3.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三、董宣被誉为“强项令”,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他的“强项”的特点。

  四、董宣哪句话改变了刘秀的看法、使刘秀转变了对董宣的态度?

强项令教案7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

  叩( ) 叱( ) 箠( ) 楹( )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1.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1.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

  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

  明确:“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2. 积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强项令教案】相关文章:

《如梦令》教案09-10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07-30

如梦令教案4篇12-23

【热门】如梦令教案3篇04-16

【精品】如梦令教案四篇01-09

【精华】如梦令教案三篇07-09

如梦令教案汇编八篇07-20

如梦令教案范文五篇05-27

《如梦令》说课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