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时间:2022-06-02 12:34:14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通用8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资料书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新词,并理解积累。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3.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人物:黄婆婆)师板书课题

  2、生出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师评价)

  出示幻灯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两小节知道了什么?

  生: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

  生:人们为黄道婆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并提名“先棉祠”。

  生: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2、读完这两小节,你有哪些疑惑?(生讨论交流,提出疑惑)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学习课文第二段,出示幻灯片,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决心冲出牢笼”看出她又怎么样的性格特点?)生说师板书:勇于反抗的精神

  2、出示幻灯片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百感交集”是么意思?她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辛苦,如果传授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纺织技术就好了;体现了她热爱家乡和人民。)

  3、学习课文第五段,出示幻灯片

  a、在家乡,黄道婆无私的想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他耐心的教人们用新式的工具纺纱织布。(突出她无私贡献的品格)

  b.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棉、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勇于创新)

  4.教师总结: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就闻名全国,赢得了“衣被天下”声誉。出示幻灯片欣赏松江布

  5.当黄婆婆逝世后,人们怎么纪念她的呢?出示幻灯片

  (生说师总结:凑钱公葬她;建造了一座祠堂;重修她的坟墓;种树、见墓园;北京博物馆里陈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黄婆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或者讲给父母听,有机会还可以去瞻仰黄婆婆的塑像和看看松江布。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2

  结构分析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语意理解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写作特点

  1.文风朴实无华。

  文章是用朴实无华的风格写“朴实无华”的徐向前元帅的。本文思路朴实。一开头就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接下去写3个小故事印证主题,使人信服,敬服。其次,语言朴实。全文平白如话,很像一个普通百姓在娓娓讲述心目中崇敬的老元帅。无华词,无赘句,也不夸张、形容,很少修饰。因此,读者读起文章来毫不费解。

  2.构思有创意。

  文章虽平白易懂,但也不失艺术化的记叙。比如,文题用的是一个老词去表现当代英雄,这是艺术的“老词新用”。结构新颖,简短开场白后,并列写3个小故事,成为开场白观点的例证,大有“君若不信,有事为证”之意。3个小故事,都拟了小标题,标题短小精悍,都是故事内容的浓缩,第3个小故事还以主人公的名言为标题,更为醒目、深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徐向前元帅俭朴、自律、甘为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叙述课文中这几个小故事。

  3.认识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三个小标题的含义,理解本课是怎样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突出本文中心的。

  2.从徐向前元帅的言行中体会其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1.读书指导。

  (1)板书课题,明确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们说说在字面上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可以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文中的人物做必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真正弄清“布衣元帅”的含义,从题目的分析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2)初读正音,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默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指名读课文,再次正音。

  (3)提出质疑,讨论交流。

  ①质疑: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读文前考虑一下这篇课文在记叙的形式上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主要让学生谈出本课是在本文的大标题下又立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件事情来说明一个中心的结构)或者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用多种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画出疑难的句子。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解答。

  ②合作交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A.文中的三件事,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地说一说。

  B.为什么把徐向前元帅称为布衣元帅,课文中的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进而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

  C.课文用了三个小标题写了三件事,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三个小标题各有什么含义,体现了徐元帅的什么品质。

  以上三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要给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讨论研究;然后每个小组找代表同学来回答问题,在全班交流。

  (4)指导朗读。

  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如“一块地毯”这个故事中,秘书前后的心理变化描写,先是“心想:一个元帅家里铺块地毯,谁也不会说过分”;然后又写了“秘书很不情愿。他想:一个高级干部招待所,也不缺这块地毯呀!”最后写“秘书感动得说不出话,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在朗读训练中要抓住秘书感情的变化。同时对徐向前与秘书的对话,也应该加强朗读指导。又如在“看门老人”这个故事中,则应抓住新娘前后不同的想法与感受进行朗读指导。在“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段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时,既要鼓励学生指出优点,又要提出不足,在师生共同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⑵完成文后练习。

  ⑶搜集、积累体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精神的资料,全班交流。

  3.认字写字。

  (1)认读生字。

  ①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巩固识字。

  ②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后让学生自由举手,喜欢教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③“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写生字。

  本课中的“帅、徐、婚、漆、祥”等字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祥”的偏旁是“礻”不是“衤”。

  在书写“剥”这个字时要注意左宽右窄,并且这个字的左半部不要写成“录”而是“录”的变形。

  写“革”这个字时不要将上半部写成“艹”。

  4.练习。

  收集徐向前元帅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虐待”等词语,积累“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教学难点

  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黄道婆的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黄道婆是哪里人?她是怎么学会的先进的纺织技术?搜集她的相关资料。

  2、为什么要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黄道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那么,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事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交流读写生字上的注意之处。

  2.勾画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3.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述了黄道婆什么事情?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词语。

  ⑴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⑵全班齐读。

  ⑶教师:这一课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强调“虐、悴、赢”的写法。

  ⑷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指名反馈词语的理解。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黄道婆是一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人。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的?

  第一段(1):讲一首民谣所唱的.“黄道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

  第二段(2~4):讲黄道婆无法忍受公婆与丈夫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百姓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由于她思念家乡,在老年的时候,她回到了故乡。

  第三段(5、6):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

  第四段(7):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建造了“先棉祠”来纪念她,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四、初识人物,鼓励探究

  1.指名说说黄道婆留给我们的印象。(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教师:人物的性格及特点是由事情展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刻画黄道婆的性格特征的?

  3.小组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成词。

  州( ) 谣( ) 效( ) 虐( ) 筒( )籽( )

  洲( ) 遥( ) 郊( ) 虚( ) 桐( ) 仔( )

  2.补充词语。

  欲哭无( ) 百感交( ) ( )目无亲 ( )名全国 衣食无( ) 衣衫( )( )面容( )( )图案( )( )色彩(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黄道婆。课文是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1.教师:找出课文中体现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语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

  ①“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

  ②教师: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⑵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教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一是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二是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三是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非常艰辛,如果能传授先进的植棉方法和棉纺技术就好了,就不会那么穷,那么累了。这段话可以看出黄道婆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⑶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的纺纱织布。这两句话表现了黄道婆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的品质。)

  ⑷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具有一种什么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进一步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称赞、佩服、语气)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的努力极大地推动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到了明朝,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可以这么说,我国的棉织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黄道婆的无私传授植棉技术、革新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的。

  5.当她去世后,人们是怎样纪念她的?

  (一是凑钱公葬她;二是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题名为“先棉祠”;三是解放后,重修了她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四是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三、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她的故事

  1.提出讲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2.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3.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

  四、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同学们,黄道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五、布置作业

  是啊,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同学们可把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好吗?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黄道婆》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黄道婆的几件典型的事例。

  2、了解纺织技术的演变及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同学们,在上海一带的劳动人民世代相传这样的一首民谣,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吧。你知道这首民谣上的黄婆婆指的是谁?(板书:黄道婆)她还有一个著名的称号叫做——棉神(板书)。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把人称之为神?对了,就是非常厉害的人。(这首民谣和这个称号都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纱技术非常高超。)黄道婆这个被称之为棉神的人在去世后,当地人民凑钱公葬她,还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提名“先棉祠”,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出示黄道婆的公墓、祠堂),看到这些,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2、引导质疑:黄道婆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会让人民如此纪念她呢?想知道这个问题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3、在学习课文之前,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文章讲了黄道婆的几件事?(板书)

  (1)少年黄道婆做童养媳时受到了百般伤害;

  (2)冲出牢笼之后就流落崖州;

  (3)在崖州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4)回到家乡传授技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根据问题自由读文,并在文中作批注。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故事进行学习,思考:黄道婆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注意学习技巧:边读边画出句子,然后在旁边作批注(可以是人物的品质或自己的感受、收获)。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三)刚才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都交流得很热烈,相信各组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逐个故事进行学习。

  1、有哪些小组是选择第一个小故事的,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小组是抓住哪些词语或句子进行体会的?(公婆和丈夫的残暴与狠毒、黄道婆的敢于反抗的精神)

  A、汇报学习成果。

  B、感情朗读。

  2、黄道婆流落崖州之后,生活得怎样?哪些小组来汇报一下?请没有选择学习这个故事的小组一起通过朗读感受黄道婆坚强不服输的品质。

  3、就是在这种坚定的信念下,黄道婆在崖州生活得怎样啊?(衣食无忧)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学习这个小故事的小组请举手。

  A、汇报学习成果。

  B、引导学习理解“百感交集”一次,通过体会黄道婆的矛盾心理来突出她很热爱家乡。

  4、还有最后一个小故事,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学习收获。好第六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哦,你从这句感受到黄道婆的.无私精神,谁还有补充对黄道婆还具有创新精神。她都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和改进呢?

  A、集体口述完成表格

  b、嗯,完成得真不错,大家看通过对比发现,经黄道婆的创新与改进后,不单效率提高上去了,织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个小故事吧。

  (四)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在黄道婆的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乌泥泾从事纺织业的人日益增多,极大地推进了松江地区棉纺职业的发展。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一)接下来,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参观黄道婆的墓园和展馆。

  (二)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家为如此地爱戴黄道婆了吗?对呀,正因为黄道婆这样一个坚强、无私、勇于创新的人,为当地老百姓造福,才会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具有这样精神的人,你能列举一两个吗?

  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一)谈收获和感受。

  师过渡:看了这些名人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多为祖国家乡做贡献。)

  (二)接下来大家阅读一个名人小故事,你通过阅读告诉老师短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噢,你们真是阅读小能手,这么快的速度就了解了文章的主旨。相信平时的写作一定也不差。

  (三)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和刚才的阅读,作者都是怎样写出人物的品质的?

  (四)课后作业。

  1、阅读名人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

  2、小练笔(选做)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人,注意抓住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资料,学习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资料,学习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资料,学习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取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资料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资料。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资料):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资料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资料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资料。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资料。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回到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要将课标要求写到此条目中,不要分开,可柔在一起写)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3.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通过……过程,掌握……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或激发什么情感)

  5.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6.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7.板书设计

  用简明扼要的图文形式体现地理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程序:

  第一课时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感情色彩怎样?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我们很早就接触过的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是卖火柴的)师板画火柴火柴给你什么感觉?(温暖,火柴是温暖的象征。但光亮还太小)

  (一)打开书,先聊聊你最喜欢的内容

  五次幻象:

  (1)火炉

  她仿佛看到了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这一刻,她是舒服的、幸福的,她仿佛拥有了温暖,他仿佛在说什么?你能幸福地读读吗?

  (2)烤鹅

  她仿佛看到了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向小女孩走来。这简直是妙极了,你能读出美妙吗?

  (3)圣诞树快乐

  (4)奶奶亲情

  (5)飞走了

  原文有一句“他们和上帝在一起了。”

  过渡:作者写的那么具有意境美,使我们感受到童话的美好,而这只是小女孩的幻象,也就是我们喜欢的内容,文中还写了什么?

  (二)现实

  a 、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家人的关怀、受欺负(1——4自然段)

  b 、小女孩死了

  1、死时的样子: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人死的时候,人们都会悲伤痛苦,可小女孩却带着微笑,因为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两幅画面进行对比)

  原文“他们和上帝在一起了。”小女孩在奶奶的怀抱中,带着快乐、幸福与美满到天堂去过幸福的生活了。

  理解: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讨论:对小女孩来说,到底怎样才是幸福?

  比较两个“幸福”不同含义

  (三)概括内容

  文章写了这么多内容,运用我们学过的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方法,你能概括的说说文中写了一个()的故事。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

  生:写法、描写方法、结构、层次等。

  师:现在,再到书中读一读,看安徒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文章按现实——幻想——现实来写,把现实和幻想放在一个平台上,让读者去感受、去品评。五次幻想,前三次是并列,后来的是高潮,物质上的欲望一个个破灭,小女孩只得追求精神上的爱抚。而在当时的社会,她不可能得到温暖、食物、欢乐、爱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幻想而已。安徒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我们明白:冷酷的现实是造成幻想的原因,而幻想的美妙更鲜明、更深刻地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细节描写

  小女孩的头发、鞋,深深地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环境描写

  天快黑了,又下着雪。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

  三、总结、拓展

  1、总结: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再也看不到了,她的生活多么痛苦,幻想多么美好,结局多么悲惨!

  2、拓展:

  她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吗?可以写在笔

  记本上,还可以写读后感,或者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封信。

  你喜欢这样的结尾吗?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写?

  如果她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你准备怎样关心她,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呢?

  第二课时

  一、走近安徒生

  (一)名篇故事

  1、《丑小鸭》

  2、《海的女儿》

  3、《野天鹅》

  4、《皇帝的新装》

  (二)对比阅读

  寻找共同特点

  (二)各时期童话特点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设立了以安徒生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世界儿童文学界最高荣誉。

  二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异同

  前者主要是以民间的故事为主,对民间传说进行二次加工或修改,而安徒生童话基本是作者本人的.原创

  若要比较他们童话的不同之处,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童话的来源,童话内容以及童话最终带来的意义。

  一、来源

  童话的来源方面,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当时德国文化里复古思想严重,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编中,格林兄弟对此更是不余遗力。

  而安徒生的童话多来源于自己的创作。《安徒生传》中的说法是有一天安徒生认真地思考谁最需要他为之写作,他的答案是丹麦的孩子。特别是穷苦的孩子。因为他曾经寂寞过,没有上学的机会,没有玩具甚至没有朋友。为了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他要带给他们美好的东西,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就要为他们写些美丽并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他觉得最能表达他的这种意念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并因此开始了童话的创作。

  二、内容

  童话来源的差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童话内容的区别。

  《格林童话》源于民间,因而以通俗、质朴见称,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在格林童话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梦幻感。语言上朴实无华,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备感亲切。

  而安徒生童话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属于“人造童话”,而安徒生童话由于文学性和艺术性过强,更多时候看起来并不像是将童话艺术话,而是将文学作品赋予童话的气息。

  三、意义

  因此这些内容的区别也带来了意义上的区别:童话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质朴的格林童话贴近童话本身并为广大儿童所喜爱,安徒生的童话也许有一部分不能为儿童所完全领悟,但却赢得了更多的成人读者。格林童话里充满了喜剧和奇迹,而安徒生童话则充满了对信仰和灵魂的赞美。

  格林童话的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的化身诸如: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等。他们初遭不幸,几经周折,最后获得成功;另一类是恶的象征诸如:巫婆、魔鬼、强盗、继母等。他们多是一时得逞,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作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描写,同情、歌颂前者,鞭答、讽刺后者。表达了鲜明的爱惜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简单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而安徒生童话里不乏此类作品,但流传更远意义更深重的则是一些充满诗意、幻想和信念的作品,如〈海的女儿〉里人鱼公主为了成为人以及对王子的爱却最终不能陪伴王子,投身大海化作泡沫。整个故事里蕴藏着的安徒生对人间的爱,对人这种高等动物的热切希望。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则歌颂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实际上是安徒生童话的“灵魂”。在所有安徒生的童话中,人们可以发觉这种诗情,不时忽隐忽现地发出闪光。

  四、不足

  此外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都有一定的消极意义,有取的是在这方面两者也各不相同。格林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过多地夸大在成功中的非努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美貌和运气。据说西方许多父母给小孩讲格林童话时总要告诉他们美貌并不是决定因素,最后主人公的成功和自己的善良与努力息息相关,可以看出格林童话里的“以貌取人”相当严重。此外格林童话里许多成功都是靠运气(靠宝物,魔法等)这与故事的背景(资产阶级爆发户一般的崛起)有关,但终究有着否定努力的消极意义。

  美国有关学者研究了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所写的168个童话,包括《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及《糖果屋》,差不多所有童话都提及外表,平均每个童话提及14次,而且每五个童话中,就有一个会将丑陋与邪恶连在一起,丑陋者经常成为被谴责的对象。

  而夸大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在格林童话中更是不胜枚举,〈傻瓜汉斯〉,〈三个幸运儿〉,〈好交易〉等童话里一些缺乏成功基本条件(地位,财产甚至智商!)的主人公不依靠任何努力仅靠运气便取得巨大成功。

  安徒生童话里虽然也有类似的缺点,但并不严重,安徒生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悲剧性的故事不在少数,其中充满了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忧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这应也与他的生活背景有关。弗兰克曾写过〈忧郁的丹麦人--一个真实的安徒生〉。文中的安徒生一生相貌丑陋不敢谈婚论嫁最后被指责为同性恋,他一生梦想着出人头地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并不是一位文学巨匠,虽然他的童话是给全世界孩子最好的礼物。

  而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甚至有一些不足取的消极意义,但人类不能失去童话。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纯真,最悲伤的艺术。童话不是粮食,童话是撒落在头顶的音乐,是苍白心灵的需求,是那么一点珍贵的希望和梦幻。童话作者岂不知残酷的现实,但是童话的意义恰恰在此。童话的美好不再于是否会实现,而仅仅是存在。童话不能实现,童话也不必实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设计思路】

  本单元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比较远,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由扶到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通过品词品句,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黄道婆的平凡与伟大。咀嚼与探究文章的重点部分时,让学生反复理解,推敲重点的语言文字,能有所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被、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走近巾帼英杰第一人——黄道婆。

  师:(板书课题后问)你知道黄道婆吗?她是什么时候的人?你知道她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让学生走近黄道婆,明确学习对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

  歌谣研究创造推动

  认真赢得

  3.默渎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整体入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师:浏览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师: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师指导时,把重复的删去,哕嗦的地方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师: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师:讨论一下,你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快速默读这两段,你从这两段中知道了什么?

  师:读完这两段,你有哪些疑惑?(设想:黄道婆做出了哪些功绩?为什么北京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地走近黄道婆,为后续学习节省时间。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五、学习第一部分

  1.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课文一共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2.学生自主研读后,教师小结。

  3.快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出示重点句)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5.指名读。体会“欲哭无泪”“牛马不如”等词语的意思。

  6.思维能力训练: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她会遇到哪些困难?

  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她会遇到——

  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她会遇到——

  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她会遇到——

  师: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了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为什么又回到家乡呢?回家乡后她又做了哪些事情?这部分内容下一节课再和大家来探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扣重点词,感悟黄道婆年幼时的艰辛生活,体会黄道婆具有反抗封建压迫和勤劳自信的精神。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巧设悬念,是为下一堂课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以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巾帼英杰黄道婆的故事。(板书课题:黄道婆)课文主要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板书:学习纺织传授技术)

  师: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了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为什么又回到家乡呢?回家乡后她又做了哪些事情?

  二、默读课文,试着解疑

  师:快速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

  (出示: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指名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

  师:你能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段话吗?

  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师: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仿佛看到……听到…

  师:可见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热爱家乡。引导学生批注在课本的页边上。再指名有感情地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的能力,】

  师: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回家乡后她又做了哪些事情?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出示: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黄道婆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板书:无私奉献)她的无私奉献还表现在哪里?

  (师生接读:她耐心地……她教……她又教……)

  (出示: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

  (师生接读:她又潜心研究……设计……她改进……同时,她改进……)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出了黄道婆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板书:勇于创新)

  师:黄道婆的努力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乌泥泾被——衣被天下)

  师: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引思,以思促读。在一步步的追问中,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黄道婆不仅具有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还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通过品读感悟,学生对黄道婆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可谓水到渠成,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总结全文

  师: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民谣说明了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黄道婆为我国的纺织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板书:伟大贡献),北京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希望后人通过瞻仰,继承和发扬她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照应文章的开头,突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并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师:古今中外,像黄道婆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同步读本,默读第26、27课,并完成课后的问题。

  师: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02-07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7篇02-10

黄道婆教案11-2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4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8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01-15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2-30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