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2-10-02 10:34: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四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材分析(概述)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重点、难点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具

  投影仪

  教学法设计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

  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学生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

  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

  学生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

  10、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观察思考

  11、指导朗读

  我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请同学们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感情。先读一读,再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谁来把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你们平时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3、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小节小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日记04-19

大自然的日记04-12

拥抱大自然作文09-13

大自然写景作文08-30

感悟大自然日记08-03

大自然的启示日记12-11

感悟大自然作文12-13

大自然小学作文12-10

关于大自然的日记04-01

关于大自然的小学作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