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2-12-13 18:03: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

  一、教材简析

  猜谜语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促学习方式。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本课教材三则猜字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课最后,学习伙伴提出回家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准备与同学们一起搞一次猜谜语的活动,为猜谜识字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在读后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2、难点:说出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猜谜语,这些谜语都是字谜。

  学习前两则谜语

  1、第一则谜语。

  A、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自由读、指名读)。

  B、学生猜谜。

  C、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谜语的?

  D、老师小结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E、学习生字。

  看到同学们猜谜语这么热闹,有两个生字朋友也想参加,同学们欢迎吗?(老师贴生字卡片“团”、“量”)

  学生认记生字。

  2、第二则谜语。

  A、朗读谜语。

  B、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呢?

  C、学生猜字。

  D、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E、学生交流自己的猜谜体会。

  F、找出这则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习第三则谜语

  1、先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请同学帮助。(提示四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

  2、复习“请’、“情”、“晴”、“清”、“精”、“睛”等字,启发学生思考。

  3、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猜出谜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5、识记生字。注意:“互”的声母是“h”,,不是“f”;“尊”是平舌音,“重”、“纯”是翘舌音。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团”、“量”等12个生字,同桌考—考,看谁读得准。

  2、引导学生观察“谁”、“怕”、“跟”、“凉”,发现这几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

  A、“足”作偏旁时,最后两笔“撇、捺”要变成“竖、提”。示范写“足”,让学生观察比较“足”与“跟”字中的“足字旁”。

  B、指导观察“谁”字中“亻”里“ ”的位置。

  C、观察“量”、“最”这两个字,哪—个笔画最长?教师范写:中间一横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上下要写紧凑—点。

  D、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设想:

  这首古诗语言平淡,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这首诗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踊跃背诵古诗)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

  2.教师点拨: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学习会认字。

  1.教师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请学生圈画本课的会认字。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夜”的拼音是“yè”不是“yiè”,不要写错;“举”的拼音是“jǔ”不是“jǚ”;本课的三拼音节字有两个“床”和“光”,韵母都是“ang”,本课的韵母是“ang”的字还有一个是“望”。

  三.品读古诗,深入思考。

  1.教师活动:(理解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学生回答)

  2.教师讲解: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3.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4.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5.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6.理解第三行诗句: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7.理解第四行诗句。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8.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9.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

  四.细读感悟,朗读比赛。

  1.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3.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七个:思、床、前、光、低、故、乡。(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七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可以记为: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床”字,可以记为:广西有根木头;猜字谜“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是“低”;等等。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床”字在书写时“广”要把木包住;“前”第三笔横要写长一些;“光”的中间一横要写的长一些,最后一笔不是不是捺,是竖折勾;等等。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七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七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