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6 19:44: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锦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教案锦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尝试将不同材料放入瓶口不同、大小不同的瓶子中,并倒出来。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口不同、大小不同的瓶子,盒子,玩具小锅,小碗等容器。

  2、豆子、小雪花片、无毒泡沫块、木珠、大小不同的`纸球等。

  3、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木勺子、塑料勺子、不锈钢勺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宝宝自由玩一玩。

  宝宝自由选择不同的瓶子。可以将一种材料舀(放)入不同的瓶子中;也可以将一种材料舀(放)入容器后,再倒出来;还可以随意地把材料从一个容器取出装入另一容器中。

  提醒宝宝不能吃游戏材料。

  2、指导宝宝把材料倒回原处。

  宝宝将自己瓶子里的材料都倒回相应的容器中。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次活动跟感兴趣,教师示范完请幼儿倒,但是多数幼儿会把东西倒洒,手忙脚乱。教师引导后,幼儿基本能小心、认真的倒。特别是倒豆子在小瓶里的时候,幼儿倒完很高兴。

科学教案 篇2

  这是一个科学范畴的活动,它来源于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活动中涉及了环保的因素,告诉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柠檬片、茶叶包等废旧的`东西来清除污垢。

  当我抛出问题后,孩子的经验就是用洗洁精来清洗油腻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实用、经济又环保的方法他们都不知道。阅读幼儿用书时,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当场提供实物来操作验证,对孩子来说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无法为小朋友提供这些材料,只能告诉小朋友回家去试。

  科学活动需要真实客观的现象带给孩子的印象和经验,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对今天的活动可能还带着疑惑“是真的吗?”小朋友只有做过了、看过了才不会忘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 (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 故事:稻子和麦子

  1、 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 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 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活动反思:

  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从来没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透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做了一张调查表并且带幼儿去看了收割好的稻子。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并且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稻子和麦子、故事:稻子和麦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调查表和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向听课的家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由于是向家长开放的半日活动,有的幼儿显的有点异常兴奋,虽然活动氛围热烈,但是部分幼儿不能仔细倾听其他幼儿的发言,导致回答重复的比较多。其次,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很强。在活动中,我听见在我边上的幼儿在剥开稻子和麦子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其实,他在观察后产生了问题,但当我让他提出问题时,却胆怯了。因此,我觉得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培养好他们的倾听的能力比较重要。这样,在活动中既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而问题意识是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中让同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体验探索的乐趣。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让幼儿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重点: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活动难点:

  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空水瓶若干,装上清水;涂有红色、黄色、蓝色编上1、2、3编号的水瓶盖;两种颜色不同比例混合后出现的各种颜色的色卡每组一张(红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教师出示2号涂有黄色颜料的瓶盖,让幼儿看到黄颜料,盖在空瓶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黄色)再出示3号涂有蓝色颜料的瓶盖,盖在装有清水的瓶子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蓝色)

  (设计理由:用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

  二、颜色变变变

  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了,黄色颜料将水变成了黄色,蓝色颜料将水变成了蓝色,那如果我把黄色和蓝色放在一起,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我们一起来变一变。

  请幼儿先拿起2号瓶盖,盖紧瓶盖,摇晃瓶子,水变成黄色之后,拿掉2号瓶盖,换3号瓶盖,再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请两名幼儿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儿观察一下,两个人变出来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两瓶色差较大的)为什么会不一样?(用力的.大小,颜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

  请幼儿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

  教师小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而且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设计理由:让幼儿在思考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三、小小魔术师

  刚才我们用了2号瓶盖和3号瓶盖,那还有1号瓶盖上的红颜色没有用起来,下面老师请小小魔术师们自由选择2号或3号瓶盖,将它和1号红颜色一起摇一摇,看看会变出什么颜色?并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请幼儿讲一讲自己选择了哪两种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

  (设计理由:给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活动延伸: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调色,比比谁的颜色变的多,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并展示作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同一种水果的不同切法所呈现的形态。

  2.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各种水果切面的样子。

  重点:

  观察同一种水果的.不同切法所呈现的形态。

  难点:

  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各种水果切面的样子。

  活动准备:

  收集幼儿完成的学习单【切水果,大发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水果让幼儿观察。

  二、给幼儿展示水果的切面。

  三、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切面。

  四、鼓励幼儿用各种词汇描述水果的切面,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五、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单,说一说自己和家人调查了哪些水果的切法,切开后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六、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懂得破环生态平衡的危险。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活动难点: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种动植物会发生什么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谁吃掉谁》、各种动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连线:

  (1)出示九张图片(猫头鹰、田鼠、粮食、啄木鸟、虫、大树、老虎、羚羊、草),幼儿讨论:——“谁吃掉谁?“

  (2)将九张图排成三队,用箭头表示谁吃掉谁:

  猫头鹰——田鼠——粮食

  啄木鸟——虫——大树

  老虎——羚羊——草

  (3)遮挡某张图片,表示没有这种动物或植物,讨论会发生什么事:(如没有猫头鹰田鼠会成灾,吃掉大量粮草,羚羊都会饿死,老虎也没有食物。)

  2、分组玩各种动植物图片:

  (1)排一排,谁吃掉谁。

  (2)拿掉其中一张图,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3)交流各组的发现。

  3、总结: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要保护树木花草和动物。

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三、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

  四、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 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 表示下沉, 表示上浮。 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每组提供普通白纸、卫生纸和挂历纸纸若干、用三种不同特性的纸折好的小船若干、活动记录每组一张、喷壶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通过摸、捏、折等方式感知三种不同的纸。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纸,请小朋友说出什么纸?普通的白纸、卫生纸、挂历纸。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一些东西,请小朋友来看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三种纸,老师想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这三张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小朋友通过触摸:如摸一摸、捏一捏、折一折,比较,说一说对纸的感受。

  2、猜测三种纸船的沉浮速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⑴师:这是用这三种纸折成了小船,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我们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这三种不同的纸折成的纸船遇到水会发生什么事情?

  ⑵请每组的男孩子将三种纸船同时放进水里,找出哪种纸做的船下沉最快,哪一种纸船下沉最慢?

  ⑶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幼儿比较说出:

  卫生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快,白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较快,挂历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慢。

  ⑷ 教师把实验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3、寻找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⑴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⑵请每组的女孩子操作“吸水性实验”:幼儿分别将水撒到三张纸上,观察纸的吸水速度,并与纸船实验结果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下沉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的快,谁就下沉的快。

  4、延伸活动:我们平时也会用很多不同的纸,那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那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

科学教案 篇9

  本周的主题是以兔子为主,这节课上目标是让小朋友观察兔子的外形,并且能够大胆的说一说兔子的外形特征。

  活动第一环节是以谈话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出“兔子”。第二环节是通过摸、看、听等对兔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说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尾巴是白白的,摸起来是毛茸茸的。第三环节是播放小兔子的视频,让幼儿对兔子的生活习性有着更全面的了解。

  本次活动的进行,总体还是顺利的,但在环节二中出示真兔子让幼儿来观察、感受,有利有弊,虽然幼儿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实物所带来的触摸上的感觉,但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秩序,幼儿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今后可以尝试把这个实物兔子放在后面一点环节试试,看看效果会不会更好。

  领 域

  科学

  活动类型

  观察探索

  活动内容

  亲亲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2、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喜欢小兔、乐意接近小兔。

  活动重点

  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小兔子一个。2、小兔视频一个。3、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引出主题

  1、师:小兔子你们见过吗?它长得怎么样的?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

  1、小组活动,让幼儿先和小兔玩一玩,自由观察。(通过摸、看、听,引发幼儿对小兔子的兴趣,幼儿相互交流)

  2、你观察到小兔子怎么样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又是怎么样的?嘴巴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3、兔子身上长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软软的、毛茸茸的)它长了几条腿呢?它的尾巴怎样的?

  三、视频“小兔子”

  1、师小结(播放视频,科学总结)

  四、给小兔子喂食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我这里有好多食物,我们来一起喂喂小兔子吧。

  3分钟

  5分钟

  3分钟

  4分钟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学前教育具有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它使我们更关注孩子学习的状态。小班的孩子怎样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呢?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在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吃蛋糕时,体会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真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讲述。

  难点:

  能正确的说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

  活动与指导: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所以,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这里是以青菜奶奶的生日为情景,引领孩子进入活动。

  在活动中:

  师:(出示纸制青菜)这是什么?

  孩子:青菜。

  师: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

  孩子:青菜奶奶。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孩子:戴着老花眼镜……有一条一条线……有皱纹……

  师: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

  师: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宝宝是弯弯的……我的茄子宝宝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黄瓜宝宝也是弯弯的……是绿绿的……

  师:谁的宝宝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

  孩子:我的萝卜宝宝是长长的、红色的……我的萝卜宝宝圆圆的,是白色的……

  师:萝卜有长的圆的,还有不同的颜色……除了红色、白色,还有什么颜色的萝卜?

  孩子:有绿色……我也是红的(举着胡萝卜)……

  师:这是红的'(将红萝卜与胡萝卜作比较),胡萝卜的颜色和红的一样吗?这个颜色叫橘红色……

  ——在引导孩子的认知过程中,尽可能地寻找时机,丰富孩子的知识。

  师:(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

  ——这里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这时,孩子获得的能力发展远比了解蔬菜的知识重要。

  2、“小客人”来排队。

  ——和孩子的生活相似的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在选择蔬菜的种类和数量时,我就考虑让孩子积累一些数学经验。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数,只要用心,就可以在生活的背景中,让孩子在感知数中学习算术。另外,品种多样的萝卜、番茄、茄子,以及“给蔬菜排队”的不同维度,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丰富多样的。

  在活动中:

  师: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队,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个……黄瓜宝宝排在前面……长的茄子排在前面……

  ——就谁排在第一个,孩子的视角是多元的,有时是大的排第一,有时是短的排第一……教师这时要传递的是:事物可以是多元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可能渐渐地养成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谁会写“5”……谁知道“4”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孩子感受到了物体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也感受了数量和数字。

  二、去青菜奶奶家

  ——小班年龄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设计了“青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节,来养成好习惯。

  关于汉字的学习,我的做法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让孩子反复感知,从而认识一些汉字。

  在活动中:

  1、师:(将贴在板上的蔬菜图片用笔圈起来)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汉字“蔬菜”)

  2、师: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门关着……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

  孩子:我们说……告诉她……

  师: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办?

  孩子:我们说得响一点。

  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

  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

  ——教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的思维活动的质量,好的提问可以推进孩子的活动。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音乐对于我们平常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它可以为我的情绪情感推波助澜,在我幸福的时候飞扬我的幸福,在我痛苦的时候缓解我的痛苦。所以,我想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音乐是可以随时随处地为自己而用的。

  在活动中:

  在青菜奶奶家坐下……

  师:青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孩子唱《生日歌》。

  师:老师的生日歌和你们的有些不一样……(老师将“青菜奶奶”填进生日歌里)

  孩子也和老师一起唱……

  2、分生日蛋糕。

  ——在这个活动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数的了解远远不止我们认为的那样。

  在活动中:

  师:青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

  孩子:(纷纷举手)我……

  ——小班孩子的心里只有自我,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的眼睛看见同伴。

  师:一个蛋糕给谁吃?

  孩子:切开分吧……

  师:(切两刀)这样够了吗……

  孩子:够了。

  师:数一数……6块……这6个人有得吃,其他的你们就没有了。

  孩子:不行,再分。

  师:数数,够了吗……(一直切到与大家的人数一致)

  ——引导孩子关注集体。

  另外,由于每切一刀都会增加两块,所以,可以让孩子积累双数的概念。教师指导语可以是“刚才有6块,切了一刀是几块?数一数”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完全超过我们的估计。

  3、一起吃蛋糕。

  ——要求小班孩子有谦让行为有些勉强,但是可以提醒他们关心同伴。在活动中,我用“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吗”来提醒孩子关注别人。

  活动后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孩子喜欢。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小班孩子的活动设计和孩子的生活越贴近,越容易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3-25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病毒》04-25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2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小班科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