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30 09:12: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尝试通过自己手的热量让硬币跳动,感受空气遇热会膨胀的现象。

  2.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准备:

  瓶子、五分硬币人手一份。

  抹布、热水、杯子、魔术箱。课件、音乐。

  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名叫“神秘的跳动”,看谁能发现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

  2.教师魔术表演。

  二、解疑、猜想尝试。

  1.师: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我是想了什么办法让它跳动的呢?

  2.幼儿尝试。

  3.师: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提示:瓶子里有什么?是谁在帮助空气产生力量。)

  4.幼儿再次尝试。

  5.请个别幼儿介绍尝试经过。

  三、解疑、观看课件。

  揭密:空气遇到手的'热量,身体膨胀,就从瓶中钻出来,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四、留疑、集体探究。

  1、有没有办法让硬币跳动得更明显一些?

  幼儿作为小小魔术师集体尝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 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我班的孩子都喜欢美丽的颜色,有好几个孩子还问:老师,我们生活中怎么有这么多颜色?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孩子们都很疑惑。面对张张寻求真理的面孔,我们学习了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文学作品《小蓝和小黄》。这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了颜色大家庭中的爱与颜色之间的融合变色。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颜色,更喜欢探索颜色间的奥秘,于是我选择了颜色大家庭《神奇地拥抱》这个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爱意。

  2、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二、技能目标:

  大胆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目标:

  能愉快的参加动手操作探索活动,体验变色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教学难点:幼儿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TV、PPT

  2、桃红、蓝、黄色水、注射器、瓶子、帕子若干

  3、桃红、黄、蓝颜色幻灯片若干

  4、桃红、黄、蓝手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拥抱进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老师们还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你们高兴吗?好朋友高兴地在一起用什么动作表示。(拥抱)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再和老师抱一抱。小朋友们好热情!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热情还很漂亮,因为你们都穿着漂亮颜色的衣服。你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刚才小朋友和老师还有你的'朋友拥抱了,现在颜色朋友也想拥抱,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我们拥抱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电影吧。”

  二、(基本环节)由故事引入到变色实验

  1、故事《小蓝和小黄》提出问题并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这个故事讲了颜色家庭中、颜色朋友间在一起的一些奇怪、高兴的事。老师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现在老师提问了。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蓝家里有谁?你是怎么区分它的爸爸妈妈的?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小蓝有哪些好朋友?小蓝找到小黄了吗?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特别开心)他们高兴的在一起用了什么动作表示呢?他们啊,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绿回家黄蓝父母都不认识她们,他们怎么样?眼泪聚在一起变成什么?他们第二次回家父母高兴地怎么样?结果又变成?

  2、提要求,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小黄小蓝手偶:“小朋友们我们有一个疑问,故事里我们在一起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会有的变化呢?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呀?小桃红和小黄、小桃红和小蓝在一起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来发现吧。

  在做实验前小朋友听几个要求:

  (1)桌上有桃红、黄、蓝颜料分别放在三个碗里,碗里各有两只注射器,每只注射器的家是固定的,用了哪种颜色里的注射器用完了要放在那个颜色里,不要放错了。

  (2)小朋友间互相配合、谦让,别人在用这种颜色的注射器你也要用那就要学会等待,等别人用完了再用。

  (3)加色分三步:

  (1)任意选两种颜色注射在自己的一个瓶子里,两种颜色加得差不多时盖好瓶盖摇,观察它有变化吗?

  (2)然后取出第二个瓶子,再选另外两种颜色加在第二个瓶子里,再观察。

  (3)最后拿出第三个瓶子,再选最后两种颜色加在第三个瓶子里,在再观察。边做边用脑筋记住新的颜色是用哪两种色变出来的。

  (4)做实验时要爱卫生,颜料把手弄脏要马上用帕子擦掉,不要把颜料洒了。

  (5)每个桌子坐四个人,两边坐,两头不坐,这样小朋友才好操作。

  (6)老师巡视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老师根据幼儿讲的出示幻灯片。

  放音乐提醒幼儿停下实验,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在刚才的故事里我们发生了变化,那在小朋友的实验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还有我们的朋友小桃红他和我们在一起,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发现?请做好好实验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根据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幻灯片:黄+蓝=绿桃红+蓝=紫桃红+黄=桔

  小朋友们刚才认真做了实验,仔细观察了颜色的变化,而且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电影里的颜色是怎么变得吧。小朋友们变了绿、桔、紫还有其他不一样的颜色是因为你们加的颜料多少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总之,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两色一起就会变成新颜色。颜色的变化还有许多的奥秘我们以后再做实验去发现吧。

  三、(结束环节)讲述自己和他人间的爱。

  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他们的爱用什么来表达?拥抱变色。小朋友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你的朋友吗?你们是怎样爱他们的?

  四、(延伸环节)唱歌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带上颜色挂饰当颜色宝宝一起唱唱、跳跳到外面去找更多的颜色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人与人间的拥抱到颜色的拥抱并提出颜色间的奇怪事,设置悬念,让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借助多媒体让幼儿从故事中初步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再提出疑问:黄色和蓝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变化?那桃红色和黄色,桃红色和蓝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在实验中,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材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验。实验结束后孩子们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大家。老师出示幻灯片小结。孩子们唱唱、跳跳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瓶子中空气的多少与瓶子的沉浮有关,积累物体沉与浮的经验。

  2.初步学习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将自己看到的事实记录下来,积极参与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一份。

  2.幼儿实验材料:两只大水盆;每组四只相同的矿泉水瓶子,标有1、2、3、4号,四只瓶子分别是:装满水、装2/3水,装一半水、装四分之一水。一只大的空雪碧瓶。

  活动过程:

  一. 观察瓶子,引出问题

  提问:这里的四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将这四只瓶子放入水中,你猜猜,会怎么样?

  2.幼儿猜测并记录

  l 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l 教师介绍记录单,幼儿了解记录的方法。

  l 交流:将四只瓶子放入水中,会怎样?幼儿将自己的猜测与大家交流。

  3.幼儿实验

  l 幼儿实验,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将看到的现象记下来。

  l 要求:认真观察,将看到的事实情况记录下来。

  4.交流讨论

  l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将幼儿的实验情况归类到集体记录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l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

  l 出示大雪碧瓶,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在瓶中装一瓶矿泉水瓶子的水,大雪碧瓶在水中会怎样?

  引导幼儿发现两只瓶子装了水的不同点。

  l 小结:我们发现,在瓶子里装满水,没有空气,这只瓶子就会沉到水底;瓶子里只要有空气,不管它装了多少水,这只瓶子都不会沉到水底。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6-13

科学活动教案【荐】06-15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25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12-18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1-08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2-21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