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12:17: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尝试按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活动。

  2.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农作物等)的种子,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

  3.产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赤豆、瓜子、芝麻、花生、菜籽等常见种子若干。

  2.苹果、桔子、西瓜、黄瓜、蕃茄、茄子、南瓜、丝瓜、扁豆、水稻等常见的蔬菜、水果、农作物若干。

  3.小刀若干、分类盒人手一个。

  4.实物探头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种子宝宝,你们看看是谁?他们长着什么样?是谁的种子?”

  “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宝宝?”

  “这些种子宝宝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种子宝宝长得都不一样,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细细长长的、有的有点像个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些长得都不一样的种子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叫“各种各样”的种子。

  2.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寻找种子与种子之间的某一个相同的`地方。

  “这些不一样的种子和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什么是一样的?”(颜色一样)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形状一样)

  (2)幼儿分类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会根据这些种子之间的某一个一样的地方(颜色、形状或大小)将它们分类吗?先想好你根据什么来分,然后分进你的分类盒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分类活动。

  利用实物探头分别出示2—3种不一样的分类结果,并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3.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等)的种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苹果、桔子有种子吗?黄瓜、蕃茄有种子吗?南瓜、花生有种子吗?它们的种子藏在哪儿?它们的种子又是什么样的?等会儿我们一起去找种子,需要用小刀切开来找的小朋友,用小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好,我们一起去找种子吧。”

  “小朋友,都找到了吗?你找到了谁的种子?它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一些瓜果、蔬菜的种子都藏在它的果实里,一些花卉的种子都藏在它的花里,等会儿我们再去找一找这些藏在花里的种子,好吗?”

  4.了解种子的用途。

  “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种子?种子有什么用?(种植、吃、炸油等)

  5.小结,结束活动。

  “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外形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种子都可以种植,长出新芽来’,下次,我们来做小实验‘种子发芽’,看看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知道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简单了解指纹的类型和作用。

  2、乐意用手指印作画,并且能发挥想象力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回家查找关于指纹的资料。

  2、幼儿作画用纸,印泥,勾线笔

  3、PPT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小偷趁着别人家里没人在家的时候,偷了许多许多东西,然后逃跑了,这个小偷很聪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后来,警察们终于在一张桌子上发现了小偷的指纹,然后利用指纹抓住了小偷。”

  2、师:“警察们可真厉害,利用小小的指纹就抓住了小偷,你们知道指纹是什么东西吗?”

  二、幼儿讨论,教师简单讲解有关指纹的知识。

  1、师:“有些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指纹就是我们手指头上的纹路。这就是指纹(展示幻灯片),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指纹的秘密,你们可要竖起耳朵听好了,指纹的秘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警察叔叔就是利用指纹的秘密抓住了小偷。”

  2、师:“小朋友知不知道还有哪些东西用到了指纹的秘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不知道没有关系,我来告诉大家,你们瞧,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所以警察很容易根据指纹找到指纹的主人;很多大厦里也安装这个指纹识别器,防止不是住这座大厦的坏人进来;还有门、保险箱的主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指纹当钥匙,来打开这些东西”。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纹的种类,指纹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弓型,纹路弯起来像弓一样;一种是箕型,纹路比弓型的要圆一点,不过这里还有弯出来的,像簸箕一样;还有一种是斗型的,看,中间圆圆的.,我们小朋友先看看自己手指头上的指纹都是什么样的?看完了举手告诉大家。”

  三、介绍指纹画,引起兴趣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观察了自己的手指头,知道了指纹的秘密,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更有趣的指纹了,你们瞧,这些是什么?”(展示幻灯片,幼儿欣赏)

  2、师:“对了,这些都是用指纹画起来的画,把手指头蘸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然后用勾线笔画上眼睛,鼻子,这样手指印就变成了一头狮子;手指印还可以变出很多东西呢,你们瞧!你们想试试吗?我先提要求,请小朋友们每个人找个位置,拿一张纸,一只笔;在用印泥的时候,不能抢;请小朋友遵守活动规则,能做到吗?”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巡回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播放轻音乐)

  2、教师讲评,表扬积极投入作画的幼儿。

  五、师:“我们把我们的作品拿到教室去,挂到我们的小画廊里去,好吗?”

  活动反思

  与意见

  本次活动从选题内容上看,探究指纹的秘密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实施过程看,活动的设计流程清晰,内容层层递进:先让幼儿初步感性地认识指纹,再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到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流程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准备,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本位。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彰显,对指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类型和用途。在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活动内容孩子是感兴趣的,但我却犯下了一个错误,在活动中幼儿用肉眼根本看不清指纹的区别,真的好难分辨。我应该准备好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到底啥样?这样就可以较清晰的看清楚指纹的不同。所以,今后这样的观察活动,做老师的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才不会出现偏差呀!

  在指纹作画的环节中也许是我引导的不够幼儿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作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极少部分的幼儿在作画过程中较多的用到指纹。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要着重突出“指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二、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五、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谁的尾巴

  (二)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三)活动准备:

  1.课件:猜猜我是谁,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设置:树林

  3.动物和动物尾巴的图片,动物胸饰人手一份,幼儿游戏用录音磁带等。

  4.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积累一些粗浅的动物尾巴功用的知识。

  (四)活动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

  1)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和动物交朋友,现在,我的电脑里有几只小动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请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课件

  由局部观察到整体联想猜测

  3)师:你们发现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有尾巴呀?(幼儿自由讲述)

  2.找一找,说一说

  1)师:那边树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快去找找吧。(幼儿寻找小动物)

  2)师:你找到了哪个动物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尾巴)

  3)这些小动物没有了尾巴,它们都怎么了?它们为什么要(着急)呀?(幼儿自由讲述)

  4)师:哎呀,原来动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来帮助逃跑,有的可以当成武器,有的可以缠绕,有的可以当成被子,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趋赶蚊蝇……它们的尾巴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快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5)师:你的动物朋友的尾巴找对了吗?请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对了吗?

  师:有谁找错了吗?它的尾巴应该是怎样的?

  6)师:动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兴了,我们和它们一起庆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活动准备:

  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出示PPT、重点提问: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图上有提示的,仔细看。

  2、你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是爷爷呢?

  小结:原来图片上都告诉我们了,只要你仔细的观察,就能知道答案。

  3、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猜猜可能是谁?

  二、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朋友一起来到南瓜爷爷家?

  2、出示告示“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3、那么这10个朋友都符合南瓜爷爷的条件吗?豆干合适吗?

  4、蔬菜共有几样?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

  5、7样蔬菜,5间房子,怎么住?

  三、谁和谁住

  你觉得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03-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中班科学教案08-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