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10:28:2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7篇(精)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7篇(精)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寻找蚯蚓,对蚯蚓充满好奇。

  2、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3、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找找蚯蚓宝宝在哪里。

  (1)提问: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儿分散寻找蚯蚓,并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宝宝的样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蚯蚓的身体像什么?身体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摸一摸:蚯蚓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说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蚯蚓宝宝的本领。

  (1)提问:你知道蚯蚓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本领。如:请幼儿介绍寻找蚯蚓的办法,说说哪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观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发现分们的区别;做小实验,观察蚯蚓再生的本领。

  (3)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活动提示

  1、此活动宜在户外有较湿润土壤的地主进行。活动的难点在第三个步骤,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并通过让幼儿比较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来加深感性认识。

  2、将蚯蚓放在自然角饲养,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看看蚯蚓爱吃什么。

  教学随笔

  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的吸水性能。

  2、培养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的睡莲(粉画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笔、记录表、6张集体记录表格、盆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园》

  二、引发兴趣师:我的小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老师这里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纸做的花。

  (1)出示一纸制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朵纸做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

  (2)教师把纸睡莲分别放入装有沙、土、水的`盆里。看、水中的睡莲怎样了?

  (3)念儿歌:(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沙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土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水中它才开。

  (4)为什么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请个别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

  三、幼儿实验

  (1)这里有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请你们把它们放在水中试一试能不能开放。哪种睡莲先开?哪种睡莲后开?

  (2)引导幼儿把不同质地的纸制成的睡莲放入水盆中仔细观察。

  (3)幼儿操作。发现睡莲开放的顺序不同。

  (4)请它们仔细看看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四、交流实验结果

  (1)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为什么粉画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牛皮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4)请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纸的质地。

  (5)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写实验表

  (1)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填写实验的结果,并说说表格中的记录结果说明了什么。

  六、游戏《花仙子》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这个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孩子平时的自由游戏。最近在《玩具总动员》的主题活动中,我班最热门的玩具就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各种各样的车”,他们经常拿着不动的车来问我:“杨老师,为什么我的车动不起来呢?”这说明中班孩子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摆弄玩具,他们喜欢探究玩具动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有时甚至将玩具车拆开,检查车内部的马达及各种零件等,这又表明孩子已经明显地意识到事物的因果关系。 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我就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 尝试自己安装电池,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2、 对探索怎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有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的电池若干。

  活动重点:

  安装顺序。

  活动过程:

  一、玩电动玩具。

  你们喜欢玩这些玩具吗?那等会每个小朋友就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玩,看看与以前玩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提供不装电池的电动玩具,幼儿随意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电动玩具是动不起来的。)

  “这些是什么玩具?怎么会动不起来呢?!来自屈。老师教案。!怎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

  小结:电动玩具一定要装了电池才能动起来。

  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电池,看谁能让手中的玩具动起来。还要记住自己用了几节电池,怎样装的方法,等会告诉不会装的小朋友。

  二、尝试安装电池。

  1、幼儿选择电池安装。

  (老师提供大小不一的电池,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自己挑选电池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现同样装上电池后有些电动玩具还是动不起来。)

  2、比较讨论。

  装上电池以后,为什么有的玩具会动,有的玩具不会动呢?电池到底该怎样装?”

  (将相同的两样玩具进行比较,引发幼儿寻找原因,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突出安装的顺序。)

  小结:原来,安装电池时,先要找与玩具大小合适的电池、然后数一数你手中的电动玩具需要多少节电池,接着将平的一头对准玩具上的小弹簧轻轻按下去,关上小门,打开开关,电动玩具就会动了。

  3、再次安装电池。

  解决问题,体验快乐。

  活动反思:

  首先我认为预设的两条目标是比较切合的,但由于活动预设后没有试教过,所以第一次活动后,我发觉一些有成功体验的孩子兴趣不在安装电池上面了,同时又发现孩子安装不当的原因:一是电池正负极,二是电池数,三是电池盒中的弹簧这三个问题孩子不清楚。所以在第二次活动前,我对活动的方案和材料的投放作了调整,将投放的'的玩具全部不装电池,让孩子在动不起来的情感感受中,产生尝试安装电池的欲望。果然,在第二次活动中,孩子安装电池的行为也更加地投入了。将安装电池的三个关键因素在孩子们交流讨论中用形象化的语言给予了化解,如把安装电池的盒称为肚子,把正极称为戴着一定小帽子等等,再把孩子操作中的问题,用平的一头对准肚子中的弹簧,然后用力往后一拉轻轻一按就解决了这个阻碍安装的问题。虽然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但我知道老师应该更注重的是体验这个过程,如在尝试安装电池时,我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与机会,由于我性格上的原因,在这方面显得有点急躁,没能给孩子创设更多机会,阻碍了我将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认识轿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发幼儿对汽车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并统计自己看到的汽车。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统计表交流“我在马路上看到的汽车”,了解汽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提问: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汽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分组玩玩具汽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3、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

  (1)谈谈都做过什么汽车?去过哪里?如果有汽车会怎样?感受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汽车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如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变得浑浊,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4、引导幼儿探索轿车的奥秘,了解轿车的组成部分和用途。

  (1)让给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轿车,如玩玩方向盘,打开前盖和后备箱看看、转动雨刮器,看看反光镜、游标及时速控制表等。

  (2)请幼儿找找轿车部件的`数量。如方向盘一个,后备箱一个,前面车灯两个,后面车灯两个,有四个车门。

  5、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说说自己对车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6、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提出关于汽车的更多问题,请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喜欢朗诵和仿编诗歌。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蜡笔若干;白纸若干;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 手偶若干副。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来了。出示手偶: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魔术师。我是红蜡笔魔术师;我是黄蜡笔魔术师;我是蓝蜡笔魔术师;我是紫蜡笔魔术师;我是绿蜡笔魔术师,认识大家很高兴。

  2、手偶:今天我们带来了精彩的'魔术表演,请小朋友们欣赏。

  二、学习诗歌

  1、结合图片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2、提问:

  魔术师:刚才我们表演的魔术,你们喜欢吗?

  我们都变出了什么呢?

  3、为诗歌起名字

  师:咦!这好象是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来为它起个名字吧!

  4、表演诗歌

  师:诗歌有了好听的名字,下面我们小朋友就和蜡笔魔术师们一起来朗诵诗歌,好吗?

  三、幼儿创编诗歌

  1、启发幼儿蜡笔魔术师还会变什么?

  手偶: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魔术师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许多多的东西呢!

  红蜡笔手偶:我除了会变红红的太阳,还会边好多好多的东西呢!

  其他手偶:我们也一样,我们也一样!

  2、结合生活幼儿进行创编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们,想想魔术师的颜色和他们的本领,还回变什么呢?并象老师这样编出好听的诗歌来。

  (幼儿带上小蜡笔手偶进行诗歌创编。)

  四、幼儿合作创编

  1、 分组讨论

  师:请每组的小朋友在一起想一想,你们想与魔术师们变什么魔术呢?

  2、 集体绘画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魔术师,与同组的小朋友合作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

  3、 展示作品,分组表演诗歌。

  五、 结束部分

  结合生活环境,幼儿进行诗歌创编,并表演给听课老师或其他班级的幼儿看。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2、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3、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4、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

  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教师肯定幼儿的已有经验。

  3、重点讨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准备。

  引导幼儿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1、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察若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2、家园共育:请幼儿向家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与步骤;家长利用幼儿用书《树叶标本》,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树叶标本的制作程序。

  3、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分析法

  【活动重点】了解水的广泛用途,体会它的珍贵。

  【活动难点】 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目标】

  一、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了解水的广泛用途,体会它的珍贵。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过自来水厂,知道自来水是从江、河、湖中来

  2、知道海水和被污染过的水是不能喝的

  二、实物准备:

  1、制作Power Point课件

  2、方形、圆形的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的作用

  1、(出示一透明杯清水)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杯子里装了什么?(水)

  教师:水有什么用呢?

  2、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投影。

  3、教师带领幼儿小结:水可以喝,可以洗衣服,可以洗水果,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动物、植物、整个自然界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水的珍贵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大秘密,我们的地球是个大水球,地球上有许多许多的水。这个就代表我们地球上的水。(出示“水的分布”投影)

  教师(指着投影上的深蓝色的水说:“这是海水,海水我们很难利用。”

  (这里的“水的分布图”可以让幼儿 的圆形介绍这些水中,有许许多多直观感受到淡水的稀少)。

  2、教师(指着投影上星星点点的浅蓝色):这些一点一点的是淡水。淡水和海水比起来怎么样?(非常少)

  教师:这非常少的淡水中,怎么有一些是黑颜色的呢?

  3、播放投影“被污染的水”

  教师:刚才我们看见的水是什么样的?——(脏的、黑乎乎的)

  (这时出示水污染的图片,可以让幼 干干净净的。现在,我们看看图上儿直观的感受到被污染的水有多么脏)

  教师:对,这样的水都是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水能喝吗?(不能)

  教师:对,被污染的水还需要我们治理它,让它变干净起来。

  4、播放投影(干涸的河床)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没有水的河)

  (这张“干涸的河床”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没有水的小河是什么样,从而体会到水的珍贵) 教师:这个地方原来都是有水的,是由于许多原因它不再有水了。

  5、教师总结:我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 多,但是淡水却非常少,而且这非常少的淡水中有一些正在消失,还有一些正在遭受着污染,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三、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1、教师:老师这儿有几张图,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正在干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2、幼儿讨论:用白花花的自来水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这里图片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 什么做法是对的;什么做法是不对的,如洗车浪费水是不对的;洗手后关紧水龙头是对的;开很大的水洗手太浪费,也是不对的;用妈妈洗衣服的水拖地是对的;洗澡擦肥皂的时候还开着水,是不对的。从而增强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3、教师:还有没有其他节约用水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4、幼儿回答

  5、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一点;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爱惜水,节约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才不会越来越少。

  四、幼儿绘制节水标志,进一步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1、教师: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动手画一画节水标志,想一想,怎么才能让大家一看见这个标志就知道要节约用水呢?

  2、幼儿绘制节水标志,教师巡回指导

  3、活动:比一比

  比一比,谁的节水标志画得最清楚

  4、请幼儿将自己绘制的节水标志贴到幼儿园需要贴的地方。

  【拓展活动】

  开展“我是节水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向自己认识的10个人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 。

  【设计理念】

  我们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大水球,但这些水中,淡水只占一小点儿,地球上缺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芜湖市座落在长江边,水资源丰富,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困难,所以,虽然从小就教育他们节约用水,但我还是经常在盥洗室看见他们洗手后没关紧的水龙头;在卫生间看见他们用哗哗的自来水冲便池……,“节约用水”似乎只停留在他们的嘴巴上。

  不了解水的珍贵,就不能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空洞说教丝毫无用。那么,如何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没有水的大地是怎样的?没有水,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被污染的河流又是怎样的?于是,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了解他们所不曾经历的画面,从而到达一种内心的震撼:水是多么珍贵,只有每一个人都爱惜水、节约用水,生活中的水资源才不会越来越少。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02-2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