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4 09:52:4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集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耳朵,激发幼儿对探索耳朵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图片,猜猜是谁来了?

  (1)请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2)还有谁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课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们看这是谁?

  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现在谁来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长在哪里?

  (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长在头角上)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

  小结:原来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但是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的耳朵

  1、看!鸡妈妈带着小鸡也来了,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只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可以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只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观看动画片:让我们一起玩

  1、今天,还有一些小动物要来一起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幼儿观看动画片,提示:重点看动物的耳朵。

  2、又来了哪些动物?

  有小猪,小老鼠,有猴子,还有老虎。

  3、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4、它们都玩了什么游戏?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游戏可以玩?哪些游戏不可以玩?

  四、动手制作:有趣的耳朵用橡皮泥捏动物

  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

科学教案 篇2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1吨=1000千克 I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1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性。

  2、在操作活动中大胆的探究橘子皮的特性。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橘子、人手一个一次性杯子、一包卫生纸、热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会剥橘子吗?

  师:你知道橘子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师:我们都知道了橘子由橘子皮,橘子瓣还有橘子核组成

  师:橘子瓣上有什么?它能吃吗?

  师:平时吃橘子时剥掉的橘子皮你知道都去哪了吗?

  幼:扔垃圾桶里了

  师:哎呀!好可惜呀,其实橘子皮的本领可大了,今天老师又给每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橘子,等会剥掉的橘子皮千万不要扔哦。

  活动反思:通过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提问导入,巩固幼儿对橘子基本部分组成的认识,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通过摸一摸、揉一揉、闻一闻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揉一揉橘子皮,有什么感觉?(软软的)

  师:请你闻一闻橘子皮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

  活动反思:该环节以幼儿自己亲自感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感知结果。

  三、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师:请你把橘子皮对着卫生纸捏一捏,看看会看到什么?(有水喷出来)

  师:把橘子皮包在卫生纸里揉一揉,打开卫生纸你会发现什么?(卫生纸湿了)

  师:请你把橘子皮放到热水杯里泡一会,尝一尝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的?(苦苦的)

  总结:橘子皮摸在手里软软的,闻起来香香的,捏一捏有水喷出来说明橘子皮里含有水分,尝一尝橘子皮泡的水有苦苦的味道,晒干的橘子皮可以泡茶喝还可以治疗咳嗽哦!

  活动反思:准备不同的材料,把主导教给幼儿,做幼儿的引导者。此活动鼓励幼儿大胆的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动手去探索,验证,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橘子皮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

  请你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再来发现一下橘子皮的新本领吧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所以平时在家吃水果也是由大人包办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动手。在吃水果环节吃橘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发现有好多的孩子不会剥橘子,有的孩子会请求老师的帮忙“老师我不会剥橘子”,有的孩子则会直接拿起橘子放进嘴巴里咬。在剥开吃的时候,我们老师又会发现好多孩子都会把橘子瓣上的橘络一点一点的撕下来,还有些孩子会把橘瓣放进嘴巴里搅几下就吐出来,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带领幼儿一起来探讨橘子。而探索橘子皮就是就是了解认识橘子的某一特征。

  在该活动里,通过第一环节,讨论,引发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第二环节在幼儿自己动手摸一摸、感知橘子皮的特征时,我们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橘子皮剥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复习了幼儿对橘子的基本构造的认识。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并鼓励幼儿自己表述自己的看法。当然,任何活动都不该止于课堂,将活动延伸到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桔子的更多秘密。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六、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四季春、夏、秋、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春天,逐渐过渡到了解春天,从而进一步到热爱春天,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

  本主题从两个环节入手,具体如下:

  活动一:儿歌“春芽芽”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2、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讨论:种子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教案 篇6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不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层次 2: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了很多东西来,我们看看都有哪些?

  二、 观察实验:

  1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大豆,让幼儿观察大豆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

  3得出结论:

  (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了的,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三、 幼儿猜测并操作实验

  1、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介绍今天带来的各种材料,请幼儿猜猜谁会溶解,谁有不会溶解?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幼儿操作实验

  让每个幼儿到自己的桌子前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注意:每次实验时只能放进去一种材料,在选择第二种材料时一定要换一杯干净的水。)

  四、 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