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19 08:55:1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优选6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想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教学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空工院幼儿园是一所地处郊区的部队幼儿园,果园、山坡、河流、农田军营等丰富的资源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提供了广阔天地。五月份大班孩子们开展了《种豆子》的园本活动,在感知、操作、连续、讨论、观察中,孩子们不禁好奇的问:“植物为什么在泥土能生长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我们六月份的园本活动以《泥土的秘密》主题来进行。 本次活动以观察、操作、实验为基本方法,让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泥土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 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萌发对泥土的感情,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

  2. 探索发现泥土的秘密,知道泥土中有很多成分,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3. 能正确使用工具,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的使用工具,

  难点:在实验和操作中发现泥土的秘密,能够大胆讲述自己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把小铲子,选择户外比较空旷的土地,便与幼儿挖土、观察。

  2.环境准备:泥塑作品、陶瓷制品

  3.ppt课件、土块儿、烧杯、托盘、抹布

  4.前期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5.家长带领孩子寻找泥土。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3分钟)

  教师:哪些地方有泥土?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泥土中会有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把小铲子,一起去幼儿园找一找、挖一挖、看一看,泥土中究竟会有什么?

  幼儿分成2-3组进行探索、观察。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进行观察探。(8-10分钟)

  教师: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或种植园地、大树下),这块泥土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

  每个人都可以用小铲子挖一挖,看看泥土中究竟有些什么?和我们事先想的是否一样?使用铲子时要注意旁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操作,挖土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注意自己的铲子不能碰到身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儿自由结伴一边探索、观察,一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幼交流。(2分钟)

  教师:挖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泥土中有什么?

  教师小结:泥土中有落叶、枯树枝、小草的根、死去的小动物等。这些都会变成泥土中的养分,植物生长非常需要他,我们把它叫做腐殖质。

  4.操作实验(6分钟)

  ?教师:泥土中的腐殖质是我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还有一些成分是肉眼看不到的,就需要我们去动手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2人一组操作、观察。

  教师: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泥土,请小朋友捏一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这里还有一杯水,请小朋友用水和泥土来试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一定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泥土中不仅有腐殖质,还有空气和水份。这些都是动物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

  5.泥土的用途(3分钟)

  ?教师:泥土是动植物的家园,对我们人类也非常重要,泥土还有什么用途呢?

  播放ppt,拓展幼儿知识面。(可以建房子、做成精美的`陶瓷制品、艺术的泥塑作品。)

  6.环境保护

  播放ppt课件,教师:看完这两张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能将有毒有害的废水、电池、塑料带等放在泥土中。)

  7.回顾总结: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8.延伸活动:玩泥巴

  活动总结

  大班科学活动《泥土的秘密》经历了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是我将《指南》的感悟及《田野课程》、《高宽课程》的学习心得融合在集体教学中的一次教学实践,对我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组织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阶段:学习理论,解读教材。我园有幸邀请到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来园指导,在与教授的交流中,霍教授对科学活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霍教授指出:“科学重在探究、探究重在过程”、“科学活动可以以猜测、感知、探索、验证、表达这五个环节进行活动”。同时《指南》指出“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因此,在《泥土的秘密》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真实、现场、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探索。同时在活动每个环节中设疑,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操作、验证。之后,我通过演示、介绍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最后,我受《高宽课程》“计划—工作—回顾”学习方法的启发,请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熊一诺大胆提出“泥土是软的,为什么做出的盘子、碗那么硬?”,方子牛问道:“泥土黑黑的,为什么瓷器有那么漂亮的颜色?”,这是孩子们经过观察、探索、深度思考后大胆的发问,这种积极主动、敢于提问、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让我很意外,很欣慰,这为我们的下次活动指引了方向。同时,龚骁函兴奋地说“老师,泥土真实太有趣了!”,从孩子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尊重了孩子得学习方式和特点,是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

  第二阶段,优化细节、全面提升。在对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后,我对活动中的引导语、提问、回应等做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是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近几年在做行政工作,对集体教学有一些生疏,尤其在语言的组织上显得不那么流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常常参与一线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内容,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想象,仿编新的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的画面一幅。

  2、绿色眼镜一副。

  活动组织

  1、教师出示画面,朗诵诗歌一遍,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1)这首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让幼儿讨论。

  2、幼儿轮流戴着绿色眼镜看周围的世界,对“绿色的世界”有个感性印象。

  3、教师再次朗诵诗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2)、你戴上绿色眼镜后看到什么东西变绿了?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

  4、学念诗歌。

  5、再熟悉诗歌基础上,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美工活动:做眼镜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装饰眼镜。

  2、培养幼儿对美工的兴趣及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镜架及各种颜色的圆形玻璃纸

  2、范例眼镜

  3、油画棒或彩笔

  活动组织

  1、出示范例眼镜,引起幼儿兴趣。

  2、示范讲解装饰方法及粘帖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活动延伸

  让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去外面走走,看看周围世界有什么变化,互换眼镜,看看透过不同的眼镜,周围世界又变成了什么样,从而更深地理解、体会作品在描绘的“绿色世界”。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领域

  语言

  年龄段/班

  5—6岁/大班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亲情的力量;

  2、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化解悲伤;

  3、尝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要为家人做的事。

  活动准备

  1、配乐课件《我的家》,绘本课件,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2、“我为家人做的事儿”记录表,水彩笔。

  3、布置主题墙“我和家人”,创设浓浓的亲情氛围。

  4、幼儿和家人一起翻阅家庭相册或家人录像,完成亲子记录《和家人在一起》。

  活动过程实录

  设计意图:

  《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是我五岁的女儿介绍给我的。女儿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向我诠释书中提到的死亡时,像是在向我讲述一个故事,又好似在说一个显然她已经理解的科普知识,这令我感到惊奇而感动。前不久,我们班萱萱小朋友的姥爷去世了,萱萱因此而非常伤心,孩子本来就比较内向,现在更加不爱说话了。

  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死亡,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这本书向小读者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亲人逝去时的正确态度。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心中的爱、回忆和悲伤融合在一起而发酵,感动不已。一边悲伤一边却在感叹,这是一本多么神奇的书呀,它从一个温馨而积极的角度感动了每一个人,也安慰了每一个人。如果孩子从小都能够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下习得面对亲人死亡的正确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亲子记录表,迁移生活经验。

  1、播放配乐课件《我的家》,展示摘取自幼儿家庭相册或家庭录像中的精彩画面。激发幼儿对亲情的积极经验。

  2、请部分幼儿分享纸张记录《和家人在一起》,说说和家长在一起的美好记忆,初步体验记忆带给人的愉悦。

  二、通过观察绘本封面引出主题。

  1、出示绘本。

  师: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爷爷为什么能够穿过墙壁?

  你参加过葬礼吗?什么情况下会举办葬礼?参加时你是什么感觉?

  当你的亲人离开你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心中会有什么感觉?

  2、理解“幽灵”的含义

  介绍书名,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幽灵”的理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介绍小男孩艾斯本

  师:封面上还有谁?他在做什么?

  师:封面上的小男孩叫艾斯本,它有位非常爱它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艾斯本,爷爷去了天堂。

  三、阅读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1、师幼共读绘本。

  结合课件播放,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内容。

  2、谈话提问:

  (1)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心情怎样?

  (2)爷爷几次回到了艾斯本的梦中?他们每次都聊了些什么?

  (3)爷爷为什么要回来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

  (4)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一下头?

  (5)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爷爷的脸部表情,(慈祥、失落、充满了爱)鼓励幼儿不再害怕亲人的离去。

  (2)通过对爷爷的爱意和行为的理解,帮助幼儿对幽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记录:我为家人做的事

  1、尝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要为家人做的事。回想和家人在一起的开心事儿,哪些还想一起做?哪像是没有做到却想要一起完成的?

  2、幼儿自由记录并相互讲述,师巡回指导。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拓展与小结:

  师: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慢慢离开自己,但他们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也不必太悲伤,把过去的美好记忆记在心里,就会觉得很温暖。

  同时要用心去爱现在陪伴着你的家人,多为他们做一些有爱的事情,珍惜和家长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活动延伸:不悲伤,要坚强。

  1、对刚刚失去亲人的萱萱小朋友说一些安慰和祝福的话,小朋友彼此间相互感受爱的力量。

  2、亲子制作小书《我和爷爷》。

  活动小结

  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了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对成人而言,对孩子解释死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死亡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情啊,每一个人总是会面对的.。而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她就更加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

  这本书看似轻松,讲述的过程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的过程。因为一个成年人已经知道死亡为何物,多少都有过与艾斯本有着相同的经历。许多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但是他们也能感觉到艾斯本的悲伤,有的孩子感动的哭了,读到最后竟也欢快地笑了。因为他们相信艾斯本的爷爷进了天堂,只是住进了一个我们看不到却很美好的地方。有一天,当他们真的需要面对这些伤痛时,我相信,他们在悲痛过后会欣慰地想到曾经听过的这个关于艾斯本的爷爷的故事。相信这些早期的情感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情感冲击和内心震撼都是弥足珍贵的。孩子们在讨论中也理解了这一点。其中,张家豪通过阅读中认为:“爷爷虽然死了,却去了天堂,永远活在另一个世界”。黄渤翔说:“爷爷其实是死了,但是记着和爷爷一起做过的有趣的事儿,就会觉得爷爷没死。”

  通过这本特殊的绘本的阅读,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同时间接地体会亲人离别的伤心,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化解悲伤。相信这一切都会成为积极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们发挥正面的影响。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图书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2、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斑马和猫头鹰头饰各两组(一大一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来幼儿园时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很想给你们也折一只,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折,该怎么办呀?

  (引导幼儿在图书角找折纸书)教师:图书角有好多好多书,老师经常会给大家讲好多故事,是不是啊?其实这个小小的图书角也就是我们班的小小图书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图书馆的故事 ,想不想知道这是谁的图书馆啊?

  二、播放背景音乐,示范讲故事。

  1、教师佩戴头饰讲故事。

  老师在讲故事前先提几个问题:

  2、中都出现了哪几种动物?他们分别是谁?

  3、士有什么烦恼?又是谁给他出了个好主意呢?

  4、师幼共同探讨问题。

  (幼儿畅所欲言,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师再次复述故事内容,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四、出示教学挂图,看图引导幼儿讲故事。

  五、让幼儿自己看图试着复述故事。

  1、引导幼儿看图,和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2、指名幼儿试着复述故事。(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六、情景表演。

  1、教师讲故事,请客人老师扮演故事中的斑马和猫头鹰进行情境表演。

  2、教师讲故事,请幼儿戴头饰进行情境表演。

  七、指导幼儿 认识图书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1、图书馆可以帮助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说出可以让我们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可以听老师妈妈讲故事等。

  3、再看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保持安静、保持书本的整洁、不能将书随意破坏了等等,只要幼儿说出意思即可。

  5、让幼儿将自己置身与图书馆中看书,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9-06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