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0:56:0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

  组织幼儿谈话:

  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

  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

  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 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牛奶盒、药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扑克牌、光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长方体,易拉罐和茶叶桶是圆柱体。

  2、请幼儿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

  3、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家庭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张光盘和许多光盘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牛奶盒、牙膏盒、药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调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完成调查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在农村的孩子,自然的环境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在我们村里,植物茂盛,大树小树很多,学校里面也有粗粗细细的树木,小朋友们不管是放学回到家还是在幼儿园里,小树都是他们最亲密的玩伴,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秋天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孩子们去见落叶,夏天孩子们会在树下乘凉做游戏,现在正是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结合孩子的好奇心,我组织孩子们用各种自制的工具来量一量校园的小树的粗细。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工具测量小树的粗细,并能进行比对。

  2、乐意合作探索,感受小树的'成长。

  活动准备:

  表格6张、皮尺6根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花开了,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小树有没有长大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小树长大了{长高了、变大了}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工具来测量小树的粗细

  3、布置测量方案

  我们分为6小组,魅每组成员为6个,一个负责记录,其他成员负责测量和监督,测量好之后每组派一位成员进行解说。

  4、解说与评价

  5、活动延伸:小树每天都在长大,我们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他的变化,需要利用一些工具来测量,我们把这次测量的结果保存好,等到明年春天我们再来测量,比一比他们长大了多少。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树叶、树枝、树皮、树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个。

  2.音频材料散《文落叶》

  活动过程:

  1.问候引出课题;

  2.出示神秘笔袋,先让幼儿猜猜笔袋里面装有什么,然后叫几个小朋友上台展示出袋子里的东西;

  3.教师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相当于大树的什么部位;

  4.幼儿表演大树;

  5.引入四季树叶的变化,带着问题欣赏散文《落叶》;

  6.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四季树叶都有什么变化;

  7.幼儿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树)。

  活动延伸:

  1.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

  2.家长可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大树。

  教学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给孩子们展示个各种各样的树叶,让他们能大概得分清树叶的名称,知道树叶四季的变化,马路上的树和公园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这些行道树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种树的姿态,及他们不同的造型,被人们当衣架晾衣服时的不开心,知道保护树木。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知道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活动准备:记录表 碎纸屑 塑料小勺 塑料梳子 塑料尺子 塑料剪刀 铅笔 排笔 水彩笔 吸管 玻璃瓶 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⑴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⑵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教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2、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⑴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⑵请幼儿尝试操作

  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⑷教师小结。

  教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3、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⑴教师出示记录表。

  ⑵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教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⑶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⑷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⑸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 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⑴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⑵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5、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要点】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式。

  【活动过程】

  一、两个现象

  1.提问: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这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身体里是有物品的。结合图式讲解。

  二、探索秘密

  1.幼儿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

  贴上图式,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三、延伸

  收集各种材料,请幼儿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3、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改变光源、物体的位置、方向改变影子的大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引导孩子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猜猜迷导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来.接着让孩子从实践感悟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弄明白影子的奥秘。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的道理.接着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我进行引导小结,最后引导幼儿讨论。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主动的实践探索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1(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图书角是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轻松的、与同伴交流的环境,平时,角色游戏时、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去图书角看书,久而久之,有些书被孩子们翻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抢书的现象,把书撕破了;有时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故意把书弄破了。虽然已经大班了,但很多孩子对图书的爱护还不够,一但书撕破了,就找老师修补,老师每次都帮忙修补好,这样,孩子对图书的破坏只增不减,反正老师会修补的心理也成了孩子不爱惜图书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活动,想通过让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从动手修补图书升华到幼儿爱惜图书宝宝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修补图书的工具。

  2、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补图书。

  3、幼儿爱惜图书,与图书宝宝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损坏的图书若干、透明胶、双面胶、胶水、剪刀等修补工具、舞会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修补图书难点:从修补图书升华到对爱惜图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出示书宝宝。

  (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书宝宝哭了,这一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2、幼儿观察、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了,造成书宝宝哭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书宝宝破了,所以哭了,进而引导幼儿讨论书宝宝可能是什么原因破的呢?为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做铺垫)

  二、幼儿主动探索、修补图书

  1、书宝宝因为破了,所以很伤心的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修好它吗?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

  2、简单认识修补图书的工具(完成教学目标1,为下面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做铺垫。同时,也给幼儿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

  3、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修补图书。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讨论、交流、探索、动手操作,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每组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参加舞会,提升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1、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把书宝宝修补好了,书宝宝很开心,它想请孩子们一起去图书王国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通过书宝宝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帮助,请孩子们参加舞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成功修补了图书的喜悦。)

  2、每个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宝宝,带着书宝宝跳舞。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与书宝宝跳舞的情境中,升华对书宝宝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与书宝宝是好朋友,以后要爱惜图书的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图书角里,还有小朋友家里,还有很多书宝宝可能在偷偷的哭呢,让我们去找找,去帮助它们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7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