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3 08:05:5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精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6篇(精选)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

  2.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 故事磁带《青蛙的衣服》、 彩笔、挂图《动物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 、 猜谜导入。

  1.情景创设:“笃笃笃!”什么声音?(敲门声) 你们知道外面来的是谁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否猜出来,“身穿绿棉袄,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虫,丰收里功劳。”孩子们猜谜(青蛙),师开门因迎客人,一名幼儿戴着青蛙头饰来到活动室。(对话略)

  2.观察青蛙的衣服,重点突出绿色和黑斑。

  二、听录音故事《青蛙的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

  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虫为什么马上就逃掉了?

  2.小青蛙为什么只有穿上绿色衣服,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

  3.了解绿色是青蛙的保护色。

  四、出示挂图《动物的衣服》,请幼儿观察画面。

  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衣服是动物的保护伞。

  五、请幼儿说说我们生活中穿着的衣服具有的保护作用。

  提示幼儿:解放军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弹衣具有保护作用;医院里医生穿着无菌服装,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车撞倒;……

  六、游戏“我们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儿模仿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虫。

  七、请幼儿给青蛙穿上绿衣服。(播放轻音乐)

  1.情景创设:一幼儿扮演一只没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师提问:小青蛙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它)

  2.请幼儿给小青蛙穿上绿衣服(添绿颜色)。

  八、游戏“青蛙回归大自然”。

  1.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爱护青蛙的教育。

  2.把画好的青蛙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庄稼地”里。

  活动反思: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步骤图,记录纸、笔、剪刀。

  2.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探索用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1.小兔子有一块正方形的布,它准备把它变成两条三角形的围巾,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兔子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老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2.这次小兔子想请小朋友用正方形的布变出四个三角形,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四个三角形的?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变三角形的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1.小兔子还有一块长方形的'布,也请小朋友帮它变出四个三角形。这次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来变,你有几种方法就拿几张纸试一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创设“图形变变变”展览板。

  提供图形请幼儿变成三角形,再请幼儿将变成的三角形拼回成原来的图形,粘贴在纸板上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科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获取震动物体会产生声音的具体经验,知道不同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各不同。

  2、教育幼儿注意保护听力,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教会幼儿分辨不同物体德尔声音,发展幼儿听觉分辨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能震动并产生声音的物体:橡皮筋、纸、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哪里来的?(汽车喇叭、风声、鸟叫声、琴声、讲话声等)那小朋友,我们自己能不能发出一些声音来呢?你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来?(拍手声、跺脚声、口哨声…)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怎么会有声音呢?(幼儿讨论、猜测)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试一试,你用桌子上的东西怎么能发出声音?知道幼儿用各种材料发出声音,如用手轻轻拨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动纸张等。你们发出了什么声音?你们在做试验的时候还发现了身?(有东西动就会有声音)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看看声音出来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现象?(振动现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并感知物体的振动,可用手轻轻触放在物体上(打击大鼓)刚才你们把手放到鼓上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有振动的感觉,鼓不振动,声音也就会停止。)幼儿表达、讨论。

  三、引导幼儿探索自己讲话的声音。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东西在振动而产生的呢?(是的)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哪里在振动的呢?(喉部声带)引导幼儿讨论并做发声试验,启发幼儿把手放到喉部感知声带的振动。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在振动的物体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如果听到了很响的、很刺耳的声音时应该怎样做?(捂住耳朵,保护好耳朵。)

  活动延伸:

  1、玩发出各种声音的.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噪音?

  3、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听各种的声音。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接水管的多种方法。

  2、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尝试用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长、中、短pvc管若干,直、弯接头数个。

  拼图3张,小区模型楼房3幢;3盆水。

  活动过程:

  1、拼图接水管。

  (1)教师: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幅水管拼图,可是它们乱了,请你们来把它们拼一拼。

  (幼儿分成3组,每组4人,拼一张水管拼图)

  (分析: 本着教材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我在活动伊始就给孩子出示了几张零散的拼图,首先是激发起孩子对这些拼图的兴趣,让孩子们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老师的要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2)介绍拼图上面的pvc管和二通接头。

  教师:你们的拼图上有什么?(管子)这是什么管子?(pvc管)这是什么?(接头,有两个孔的是两孔接头)这些pvc管子和接头可以连接吗?你是怎样连接的?(请两个幼儿来做示范)教师:管子和接头相连接,通过旋转接头可以改变管子的方向(示范)(分析:在介绍和使用pvc管和二通接头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孩子了解pvc管和二通接头的特点,这些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既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又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特别是让幼儿上来尝试接管的活动,即让孩子知道怎样将各节管子相连接,而且为下一个环节做好有效的铺垫。)2、玩接管游戏(1)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管子和接头,请你们就按照这个图上的画面,将这段水管做出来。试一试吧。(幼儿分组按图做水管)(2)教师:请你说一说,你们这组是用哪些东西来做的?用到了什么材料?

  (分析:这个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上个"拼图"活动的延续,也是对"帮小区接水管"活动的铺垫,我先让幼儿通过观察,然后对着现成的"拼图",尝试拼装相应的水管实物图,幼儿对动手拼接水管特别感兴趣,能主动动手操作,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在幼儿摆弄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拼出来的管子的长短是有出入的,但是老师并没有直接的给指出来,而始终充当的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在一旁暗暗观察,用隐形的指暗示幼儿,如"你觉得这样对吗?""仔细观察一下,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幼儿通过自我的检验,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小错误,然后及时的修正。)3、帮小区接水管(1)出示小区布局图,有3栋楼房。

  教师介绍任务:梅花小区已经建好了,但是这三栋楼房的水管还没接通,今天就请你们来做接水工,从这个地方进水(楼房的上面),最后要让水从一楼的水龙头放出来(楼房的下面),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做,但是水不能漏出来,试一试吧。(幼儿自己想办法动手操作)(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了迁移,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只是简单交代了任务,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讨论--研究--尝试--再研究--在尝试,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很少,几乎没有,教师只是通过"中性的话语"来暗示幼儿,如"你们觉得这样做可以成功吗?来,自己尝试一下吧!""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好试试看!""你们俩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试一试,谁的方法是最好的。"虽然,教师不做明确的知道,但是教师是随时都在关注着每组孩子的发展动向的,适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孩子们去思考、操作。)(2)展示成果,相互参观,互相验证。

  教师从3栋楼房的顶部灌水,看看是不是都成功了,如有不成功的,大家可以帮助他们一起寻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再次验证)(分析:在以往的活动的环节,都是以老师的为主导,孩子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完全站在了主动的学习者的地位,通过让孩子互相观摩,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这样习的本领才是自己的。可以惊喜的看到,每个孩子在看到其他组的接水管的小区时,表现出十分的兴奋,小嘴巴叽叽喳喳的评论着其他的组与自己组的不同,在最后接水这个环节更是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看到本组的小区的水管接水成功后,无不发出欢呼雀跃之声,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如果遇到不成功的哪一组,老师就立即组织所有的孩子一起来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集思广益,问题能很快的解决。)

  4、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小小接水工,接水工的本领还真大,可以将这些零碎的水管接起来,服务,以后我们还有学更多的本领服务。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主动投入,认真操作,积极探究,教师将隐教学的目标隐藏在材料和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先让孩子充分接触材料,认识材料,通过拼图这个环节完成,接着,让孩子根据"拼图",连接水管;最后小组合作帮助小区完成接水管的任务。活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而且活动的要求和目标都隐藏在材料中,间接呈现给孩子,使"材料"成为"第二位教师"。另外,我也认识到好的科学活动是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获取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教育意义的内容和材料,开发、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有效的利用材料对孩子进行"无声化"的教育,教师只有恰当的做好活动中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才能使孩子在探索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从而能够"跳一跳,摘得到",开放孩子的潜能。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生火炉、开空调、取暖器、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

  2、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穿着棉衣让自己变得暖和起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又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们吧?

  二、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1、了解冬眠的动物。

  (1)师:(出示青蛙)呱呱呱,谁来了?我们一起问问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样过冬的?

  师:我在冬天里不吃也不喝,美美地睡上一觉,到了暖和的春天,再醒来找东西吃。我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出示汉字“冬眠”,让幼儿认读:冬眠。

  (2)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是冬眠过冬的?(蛇、熊)

  师:青蛙和蛇是冬眠过冬,除了冬眠,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了解换毛过冬的动物。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教师出示鸡、鸭、鹅、小兔、羊)。

  (2)幼:你们是怎样过冬的?师:(以动物的口气)我们是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来过冬的。像我们这样换上厚厚的皮毛的.过冬方式叫“换毛”。学习词“换毛”,出示“换毛”汉字,让幼儿认读

  (3)还有哪些小动物是换毛过冬的?猪、狗、猫、马、牛等

  3、了解储存粮过冬的动物。

  (1)师:(出示蚂蚁)这是谁呀?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蚂蚁搬粮食干什么呀?我们听一听蚂蚁怎么说的?

  (2)师:像我们这样躲在洞里吃秋天搬回的食物的过冬方式叫储存粮食,并学习词“储存粮”,出示汉字储存粮食。

  (3)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蚂蚁一样是吃储存粮过冬的?蜜蜂、田鼠。

  4、了解迁徙过冬的动物:

  讨论:燕子又是怎样过冬的?

  师:介绍迁徙过冬就是迁移住的地方。像燕子、大雁这样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等到春天的时候,再飞回北方来的过冬,这样过冬的方式叫迁徙过冬。

  5、复习巩固。师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现在老师提问请个别幼儿回答:

  ①、老师说动物名字,幼儿回答过冬方式。

  ②、老师说过冬方式,幼儿回答动物名字。

  有哪些动物是迁移过冬的?青蛙、蛇是怎样过冬的?狗猫鸡鸭是怎样过冬的?有哪些动物是储存粮过冬的?

  三、游戏

  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角色,躲藏在小椅子背后。教师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回答:“我是蛇,住在洞里是冬眠过冬。”“我是大雁,飞到南方去,是迁移过冬”

  2、请幼儿扮演访问者进行游戏

  四、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我们除了知道这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之外,其实自然界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如:苍蝇、蚊子、螳螂、蚂蚱等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季节的变化而想到的不同的过冬方法。当然也有一些非常懒惰的、不去动脑筋不会想办法的动物只好冻死、饿死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活动延伸】

  1、苍蝇、蚊子、螳螂、蚂蚱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和大人一起找出答案明天来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2、学燕子飞出教室。

  3、在科学区中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杰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2)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3)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4)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2)正负极标志图+ —。

  (3)电池宝宝的课件。

  (4)“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2)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3、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二)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1、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2、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4、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5、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 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三、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2、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2、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