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26 10:13:2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6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一、活动来源

  故事《螃蟹的奇遇》源于大班《学习活动》,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小主题“千奇百怪”中的线索点。故事讲述了螃蟹在挤出鱼篓的过程中,掉了一只大鳌后非常伤心,遇到有再生本领的壁虎,壁虎安慰螃蟹,并把自己曾经遇到大青蛇,断其尾巴成功脱险后能长出新尾巴的经历告诉了螃蟹。在螃蟹长出新大鳌后又遇到有再生本领的蚯蚓。蚯蚓笑谈自己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自己的再生本领比蚯蚓大。故事形象生动的将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再生本领展示在幼儿面前。

  二、幼儿现有经验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是生活中能最常接触到的伙伴,因此动物对孩子们来说比较熟悉,他们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基本特征有所了解。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的世界却是既有趣又神秘的,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远远不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了,如:小鸟为什么会飞?鱼儿为什么会游?大雁为什么会认识回家的路?等等,这些都是大班孩子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对动物的世界充满兴趣和好奇。

  小班、中班都相继开展过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大班孩子对于动物生存的不同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不同动物的特殊本领最近开展了《动物大世界》的主题,孩子们对动物生活习性、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环节思考

  受孩子年龄特点所限,直观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此次活动中,我用故事结合PPT的方式进行导入,直接引起孩子的兴趣,并将故事分段欣赏提问,除了能让孩子及时回忆故事内容,还能在讨论中逐渐发现动物所拥有的奇特的再生本领,而且动物之间的再生本领也是有强弱之分的。

  在活动最后PPT的欣赏中,让孩子欣赏其他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发现我们身边一些常见动物也有并不常见的奇特本领,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并且启发孩子寻找动物除了有再生本领外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留下悬念激发孩子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和愿望。

  【内容与要求】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2、对动物再生的`特殊本领有了解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与环境创设】

  PPT、故事一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重点提问:

  1、猜猜故事的主角是谁?

  2、故事的名字叫《螃蟹的奇遇》,什么叫奇遇?

  预设小结:“奇遇”就是指遇到了一些有趣、特别,很不一样的事情。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第一段:

  重点提问:1)你觉得螃蟹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奇遇)?

  2)这个奇特的本领叫什么?

  3)什么是再生?你听懂了吗?

  2、故事第二段:

  重点提问:1)螃蟹还遇到了什么(奇遇)?

  2)你按什么顺序来看图片的?看懂了什么?

  3)蚯蚓遇到的更奇特的事情是什么?

  预设小结:螃蟹长出一只鳌还是一只螃蟹,可是蚯蚓断开后,它的头部可以长出新尾巴,尾巴可以长出新的头,变成2条完整的蚯蚓,真是太奇妙啦!这可是不一样的再生本领。

  三、完整欣赏故事

  重点提问:1、这是一个关于动物再生本领的故事,故事里有哪些有再生本领的动物?

  2、他们的再生本领一样嘛?

  预设小结:螃蟹、壁虎、蚯蚓再生的本领有大有小,再生的部位也不一样,不过,它们都可以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

  四、延伸

  重点提问: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再生本领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儿童是自然之子,热爱和探索大自然是儿童最常见的表现,而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教育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是如今许多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甚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好好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领孩子们去探索。《秋天的雨》是一篇散文,它以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为孩子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孩子从中了解季节的特点。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关注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感受到散文中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温馨,启发孩子们无尽的遐想与表现。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散文诗,并理解散文内容。

  2、初步理解散文所描绘的画面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她把×颜色给了××,××××像××”的句式,并模仿散文片段。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体验秋雨季节的美妙意境。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有关散文的多媒体课件,录有雨声的磁带和优美的音乐,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雨声,激发兴趣。

  1、听录音,引出雨声。

  师:“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听录音,引导幼儿发现下雨时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幼儿借助肢体语言表现雨是滴答滴答地下。)

  师:“下雨时,雨点会落在哪里呢?”(鼓励幼儿踊跃回答,为仿编散文片段提供经验基础。如:大树、屋顶、地面、大海里、小河里……)

  二、初步感知散文诗。

  1、幼儿欣赏。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雨是细细的、绵绵的,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听过以后可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提问:这篇散文叫什么名字?你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启发幼儿尽量说或者用动作表演出和其他人不同。)

  三、观看课件,完整欣赏配乐散文诗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边看画面,边听老师朗诵散文诗。(教师结合课件画面,完整朗诵。)

  四、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师: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变化?

  1、欣赏散文第二段:想——秋天的雨。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学习词: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悄悄地。)

  教师小结:秋天雨后,自然中发生了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秋天的门。

  2、欣赏散文第三段:看——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盒颜料?她把各种各样的颜料给了谁?(学习“她把×颜色给了××,××××像××”的句式。)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各种树都发生了变化,水稻变金黄,水果成熟,农民伯伯准备要收割;美丽的菊花都开了。

  3、欣赏散文第四段:闻——秋天的雨。

  师: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感觉怎样?(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来了,水果都成熟了,会散发出香味,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橘子稻谷……

  4、欣赏散文第五段:听——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小动物要做什么?(学习词:衔、造、挖、油亮亮。)

  教师小结:小动物忙着做事情,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做粮食,小青蛙加紧挖洞,小树叶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准备要过冬。

  5、欣赏散文第六段: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师:秋天的雨为什么会给大地带来一首丰收的歌?为什么会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快乐的歌?(从中提升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这首新的散文诗,小朋友也看到大自然这么美丽,那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再完整欣赏一遍散文。

  师: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这篇散文诗,等会儿请把你觉得最美的话记在心里。六、幼儿学习仿编。

  1、模仿句式仿编。

  师:刚才你们对哪个句子印象最深?学习“她把×颜色给了××,××××像××”的句式。(让幼儿模仿该句式自己编一句。)

  2、仿编散文片段。

  师:如果你是秋天的雨,你会做什么?用散文里那样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仿编。)

  3、活动延伸:幼儿仿编,教师进行整理,并让幼儿为仿编的散文配上插图,展示在活动室里。

  活动点评:

  《秋天的雨》是一篇意境优美而温馨的散文,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去感受和创作,而且还蕴藏着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寓意。教师通过解意、授意、表现和创作的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

  1、课前教师充分熟悉教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使自己在教授时就会真正把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2、能合理安排活动环节,让幼儿运用看、闻、听、说等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雨的特点,而且教师还选取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同时还运用生动有趣的课件,使幼儿不知不觉进入散文作品的意境中。

  3、教师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在活动中很好地掌握了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环环相扣,把散文的主题展现在幼儿眼前,引起他们的共鸣。

  4、活动中教师能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散文内容,特别是借助体态语言的帮助,更能让幼儿把作品的意境表达得更完美。另外,幼儿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仿编,这也是检验幼儿是否对作品内容真正地理解,同时更是提升培养幼儿创作思维。总之,本次活动不管是情感目标,还是学习目标,都让幼儿获得有效的培养。

  附散文诗: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这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金黄颜色呢,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颜色呢,是给果树的,听,橘子、柿子们你挤我碰,喊着人们去摘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菊花仙子,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点头。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呢!不信啊,你闻: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橘子、稻谷,好多好多,在雨滴中藏着呢!小雨滴还带来了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小朋友的脚呀,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了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做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觉!还有小树叶呢,常绿树的树叶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落叶树的树叶飘呀飘,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大伙儿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

  活动反思:

  听说家长会要上课,我就把第三单元的课文翻了又翻。第三单元的课都是和秋有关。或是描写秋天的活动,或是描写秋的景色,体裁也是各种各样,记叙文、散文、诗歌……最终,我选择了第11课《秋天的雨》。

  接下来就是备课。因为颜老师、张老师也是上这一课,所以我们提前备了课,并进行了交流。一看张老师的教案,心中由衷地佩服:不愧是骨干教师,备课的思路就是不同。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哨,我安排教学二、三自然段。虽然看上去内容充实了,但其实每个环节都只是蜻蜓点水。而张老师她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是实实在在,不折不扣。

  比如教学生字,她采取了各种形式:“衔”字的教学从典故入手,让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字的字形;“扇”字的教学引入了另外一个读音,还让学生组词、找规律,其实也为课文的朗读打下基础;“爽”字的笔顺很容易搞错,于是张老师还特意强调了它的写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张老师还安排了“会写字”的教学,找规律,区别“木”在一个字中不同位置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等等。其实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字词是教学的重点,平时我们也在抓,但是由于是公开课,所以就总是尽量缩减生字教学的时间,因为字词教学实在很枯燥。而张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启发,原来字词也可以上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让人听着这么入迷。

  张老师比较重视句式训练。如请孩子通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透过这扇窗,我——”,这个句式训练,不但给学生的说话设置了一个扶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很巧妙地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在学习文本结束,张老师先出示了“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又出示了“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的训练。张老师一步步放手,让孩子们觉得其实写出那么诗意的句子也并不难,我也能行!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另外,张老师每一句串联词设计得都是那么精妙,还注意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需要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她每设计一个环节都会先思考学生会怎么回答,接下来我该怎么应对,真正做到了备学生。我不由敬佩张老师对教学的认真。通过此,我也看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回想自己平时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懒得看书,教学上也是停滞不前、难以突破,真是羞愧!总之一句话:向张老师学习!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励幼儿想象并创编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卡通布偶、电脑、好朋友迷宫图、好朋友迷宫学习单。

  2、事先将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卡通布偶,到处找朋友,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了?我们来问问它‘小熊,小熊你怎么啦?’哦,原来小熊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帮他找找吧!”

  2、和幼儿讨论:常听的.故事中或动画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师把答案结合电脑记录下来。

  3、“那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的”(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4、照幼儿提供的角色,讲述一则故事,如:小老鼠要寻找好朋友小猪,经历了好多危险(如:遇到毒蛇攻击掉到湖里、遇到了大花猫……),最后终于找到好朋友小猪。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用电脑幻灯片用迷宫图来呈现剧情内容。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会遇到什么困难,并鼓励幼儿编一个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画出“好朋友迷宫图”。最后请幼儿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以极高的兴趣在进行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较好的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确的找到路线,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有极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间学会了互相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迷宫在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迷宫并且培养幼儿学会检查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学习散文《冬姑娘的礼物》,感受冬季的快乐,会用不同词语赞美“冬姑娘”,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性。

  3.丰富词语:失望、谈天、赞美;能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句,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严谨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散文、欣赏散文的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使幼儿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三)身体与动作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不怕寒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看过冬季北方下雪的录像,个别幼儿去旅游时看过雪景,并在雪地里照相,对下雪情景有初步的了解。

  (二)物质准备 实物投影机、录音机及磁带、电视机;幼儿在雪地里的照片; “失望”、 “谈天”、 “赞美”的字卡和“有的……有的……”的字条。

  (三)环境准备 将幼儿带回的照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

  三、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拿出自己带回的照片,说说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的快乐,引入课题。

  师:你在照相时看到的雪景是怎样的.?跟别人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结合图片,配乐欣赏散文《冬姑娘的礼物》,初步感受散文内容。

  师:小朋友,听完这篇散文后,你觉得怎样?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冬天图画?

  (三)分段欣赏散文,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学习词语:失望、谈天、赞美;能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1.欣赏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师:谁到世界上来了?她带来了什么礼物?她认为人们一定会喜欢她的礼物,是真的吗?

  2.欣赏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师:①谁不喜欢她?为什么?

  ②她见人家不喜欢她,她觉得怎么样? (出示“失望”的字卡)请幼儿做出“失望”的表情,引导他们用这个词造句。

  师:①有谁喜欢她?为什么?

  ②她看见几位农民在做什么?(出示“谈天”的字卡)引导幼儿用“谈天”这个词造句。

  3.欣赏第三部分(最后部分)。

  师:冬姑娘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出示字条:“有的……有的……”引导幼儿用这个句式说话。

  (四)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词句。(出示字条)

  师:诗中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来赞美冬姑娘?请你大胆地说出来。

  (五)请幼儿谈谈下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师:小朋友,雪对人类还有什么好处呢?

  (六)再次欣赏散文,幼儿边听边点读或边表演。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了解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冬天南方不下雪,北方才下雪。

  五、生活中渗透 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积极勇敢地参加体育锻炼。

  六、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中布置一幅雪景墙,由幼儿自己用各地照片来布置;在小画廊展出“冬天到”幼儿作品。

  七、家庭中渗透 节假日让家长带幼儿外出旅行,欣赏雪景,为幼儿拍照。

  八、活动评价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目标预设:

  1、阅读绘本,根据画面中叶子鸟的排列位置、姿态、动作推测叶子鸟之间的关系及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欣赏叶子鸟的故事,感受故事描绘出的的秋天别样的美丽和有趣。

  3、幼儿发挥想象,用画图的方式合作创编属于孩子自己的“叶子鸟”的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在于读懂绘本《叶子鸟》,感受其拟人化表现手法的有趣。

  在于用画图的方式创编自己的“叶子鸟”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想象、看图比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听,放一段鸟叫的录音。

  2.这是谁在唱歌?你想象一下,这些鸟长得什么样?

  3.看,是这群鸟在唱歌呢,它们长得和你平时看到的鸟有什么不同?

  4.叶子怎么变成了鸟?这究竟是怎么样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看一看吧!

  二、重点阅读叶子变成鸟后发生的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从开头讲到最后一片叶子说“我来了”)。

  2.幼儿观察想象叶子鸟之间发生的故事:1.PPT6:这几只鸟凑在一起,它们在干什么呢?

  设计说明:这一张图片重点让孩子学会根据叶子鸟的排列位置,推测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张图片的观察,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叶子鸟像小朋友一样喜欢玩,会和朋友玩有趣的游戏。选择这张图片观察的目的是为后面孩子的创编做经验的铺垫,启发孩子想象叶子鸟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3.PPT7这两只叶子鸟在做什么?哪只叶子鸟大,是哥哥?哪只是弟弟?哥哥在干什么?弟弟呢?叶子鸟爸爸和叶子鸟妈妈看到兄弟俩打架会怎么样?谁愿意来扮演叶子鸟一家,把刚才发生的事表演一下呢?

  设计说明:

  有了以上两张图片的观察基础,孩子在续编故事的时候就有了两个大方向的思路,这样续编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通过这张图片的观察,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叶子鸟也和小朋友一样,有自己的家,家里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选择这张图片观察的目的是给孩子后面的创编提供另一条思路,即创编家人之间的故事。

  三、跟着音乐模仿叶子跳舞。

  教师:一阵大风吹过,舞会开始了,叶子会怎么跳舞呢?

  每人扮演你喜欢的那片树叶,跟着音乐来跳舞。

  四、教师讲完故事结尾。

  五、完整欣赏故事,理清故事脉络。

  这就是有趣的叶子鸟,还想听一听它们的故事吗?(老师讲故事完整讲述一遍)

  最后一片叶子落到地上,叶子鸟中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六、幼儿自制《叶子鸟》图书。

  1.幼儿创编故事

  一阵大风吹过,叶子们又变成了可爱的叶子鸟,这次他们中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2.幼儿画故事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叶子鸟,你的叶子鸟一定会遇到更有趣的事。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七、阅读自制绘本,体验成功的快乐。

  1.展示、交流幼儿画的《叶子鸟》故事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叶子鸟世界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的《叶子鸟》故事吧!等会老师指到哪一幅画,画的小主人就把你的叶子鸟故事说一说。(配乐:琵琶语)

  2.装订图书,带着新书出教室。

  多好看的叶子鸟故事呀,这可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图书,太了不起了。(教师拿出书的`封面,)我们给它加上书的封面,把它装订起来,作为礼物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去看吧!

  课后反思:

  语言“叶子鸟”故事的内容不是很丰富,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故事的意境特别美,很适合让幼儿展开丰富、有趣的想象。在第一遍聆听故事后,幼儿表现的不是很起劲,只是初浅的觉得叶子变成了鸟,有些好玩。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的感觉慢慢的来了,在第二遍聆听故事后,幼儿能感受、理解故事里特别的意境,大家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比较好,好多幼儿在听故事时就沉浸在其中,好象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叶子鸟。这些都为下面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作品效果较好。在续编故事时,有几个幼儿表现突出,如孙承、杨锦义等,其他幼儿思维不够活跃,新旧叶子鸟的故事区别不大。

  小百科:

  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04-1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