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08:25:4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经典6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情景点击】

  【课程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4.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自主预习精细梳理】

  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癌症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伤寒及副伤寒、梅毒、疟疾、出血热、猩红热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乙脑、霍乱、出血热等。21教育网

  2.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对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病,可通过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并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从而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2)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新途径,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遗传物质)突变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暂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又会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导入胰岛细胞,即基因治疗。

  3.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研究不断扩大、深入,向微观和宏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

  4.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许多生物现象及规律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法而被发现的。实验法要遵循一定科学过程,通过雷迪→尼达姆→斯巴兰扎尼→巴斯德的实验,不但能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实验法是挑战伪科学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在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1)观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观察有时需要使用一些辅助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测量: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3)实验设计: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作出的推论。由于预测只是推论的一种,所以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巧妙设计实验来检验预测的正确与否。在设计实验时,特别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量原则等。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叫做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与他人交流。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实验最精巧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示: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如图。好处是:瓶子虽未密封,却可以保持无菌。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十月中下旬是托班孩子由“适应阶段”逐步向 “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投放有趣的材料,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满足托班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需要,欢乐的游戏氛围还能引发孩子的愉悦情绪。玩具“拉拉”是此阶段非常适宜投放的游戏材料,它具有色泽鲜艳、质地柔软又富于变化的特点,多变的玩法吸引着孩子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丰富孩子的认知体验。

  活动目标:

  乐意模仿教师的动作,参与游戏,感受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用松紧带和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丝绒布缝制玩具“拉拉”,每个孩子人手一个。

  2.“拉拉树”两棵。

  活动过程:

  一、环节一:发现“拉拉”、找找“拉拉”

  1.教师和孩子围坐在“拉拉树”边,教师示范如何将树上的“拉拉”找出来,向孩子介绍新玩具。

  ●重点提问:看,它是谁?这个“拉拉”是什么颜色的?

  ●观察要点:孩子的视线是否被“拉拉”吸引。

  2.引导孩子一起找找、看看,动手拉出“拉拉”。

  ●重点引导:鼓励孩子动手,找到藏在树洞里的“拉拉”,并用力拉出来。

  ●观察要点:孩子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去找“拉拉”。

  3.说说自己手中“拉拉”的颜色、特征等,为“拉拉”取名字,如红拉拉、绿拉拉等。

  ●重点提问:你的“拉拉”是什么颜色的?叫什么名字?

  ●观察要点:孩子是否能开口回应教师,是否有亲近“拉拉”的表情、动作或语言。

  4.小结:对“拉拉”说一句话,如×ד拉拉”,我喜欢你,我要亲亲你(鼓励每个孩子开口表达)。

  二、环节二:模仿教师玩“拉拉”

  教师利用“拉拉”的弹性,配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导孩子模仿教师的动作玩“拉拉”,感受“拉拉”可以变长变短的特性,体会模仿游戏的乐趣。

  1.游戏:“拉拉”变变变——“拉拉拉,用力拉,拉拉变长了;变变变,拉拉变短了;变变变,拉拉变长了,拉拉亲亲孩子小脸蛋;变变变,拉拉变长了,拉拉亲亲孩子小手手”(要及时鼓励与回应和教师一起做动作的孩子:你真棒,“拉拉”喜欢你)。

  ●观察要点:孩子能否模仿教师玩“拉拉”的动作,能否听懂教师的情境性语言,是否会用“拉拉”来碰触身体的各个部位。

  2.游戏:套“拉拉”——“变变变,拉拉变成圆拉拉”(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将松紧带的套环套在大纽扣上,变成一个圆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手臂上,亲亲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小脚上,亲亲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脖子上,亲亲小拉拉”。

  ●观察要点:孩子套的动作是否正确,关注个别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

  三、环节三:和同伴一起玩“拉拉”

  1.游戏:开火车

  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拉拉”和同伴的“拉拉”套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拉拉”,两组孩子手握大“拉拉”,玩开火车的游戏。

  ●观察要点:孩子和同伴共同游戏时的情绪是否愉悦,注意调控游戏节奏,由慢到快。

  2.游戏:做小“饼饼”、大“饼饼”

  将两根长“拉拉”分别变成两个圆“拉拉”,将孩子团团围住,变成一个小“饼饼”。将所有的“拉拉”合并成一个最大的圆“拉拉”,将所有的.孩子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饼饼”。

  ●观察要点:关注孩子和同伴身体接触时的情绪反应,注意控制人数,逐渐增加人数。

  3.小结:“拉拉”玩得有点累了,我们把“拉拉”送回家吧,跟“拉拉”说再见。

  活动建议:

  第一,模仿和重复是托班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但这种模仿和重复不能是单调的、乏味的,而是要在富有变化的游戏情境中,在快乐的情绪感染下,不断地在模仿和重复中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利用富有节奏感的情境性语言,营造不同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充分感受玩具“拉拉”的“多变”和“好玩”,吸引孩子围在教师身边,模仿教师的动作玩“拉拉”,同时初步建立小群体活动的经验。当孩子们发现“拉拉”在自己的把玩、操作中发生种种变化时,这种满足感、成就感会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第二,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先充分地和孩子一起玩,满足孩子对教师的依恋,建立“和教师一起玩真开心”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组织身边2~3名孩子一起玩,再逐渐扩大到5~6名孩子共同玩一个游戏,让孩子们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欢乐,对处于从适应期向发展期过渡阶段的托班孩子来说,建立与同伴交往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托班教师要有非常明确的“每一个”的意识,即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反应和活动情况,然后及时作出调整。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

  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针对问题大胆地提出猜想。

  2.能够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滑轮的秘密。

  3.能够想到利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滑轮的探究兴趣。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发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准备:

  师演示实验材料

  课件(利用滑轮工作的生活实例)演示用滑轮实验套材。

  分组实验材料(四人一组)动滑轮,定滑轮,支架,测力计,钩码,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①起重机吊重手②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知道起重机是怎样吊起重手的吗?国旗又是利用什么装置升上去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滑轮兄弟的秘密。

  板书课题 滑轮兄弟

  二. 探究过程

  师生演示实验

  师: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1. 组装定滑轮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观察,如果是个别问题,适时指导,如是普遍问题,师则演示指导。

  师:先直接称钩码的质量(重力)

  再用定滑轮,用弹簧秤拉钩码看数据。

  观察比较,填表,思考,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组装动滑轮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看P31插图,你会使用动滑轮吗?

  生:会。

  师:好。请同学们再分组实验。师巡视观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钩码)

  ②提请学生不仅要秤钩码,还要秤滑轮观察比较,填表,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 组装滑轮组

  师: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请看课本P32插图,你会做吗?

  实验开始。师巡视观察。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实验做得很成功,谁知道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师:很好,那么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师:滑轮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