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10:02: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

  3、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

  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二、感知材料,提升认知。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1)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2)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三、动手操作,掌握技术。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四、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

  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五、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学会抽象的数和记录长方体和正方体个数。

  活动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礼盒若干。

  2、正方体、长方体平面图。

  3、作业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辨别长方体、正方体。

  1、教师根据礼盒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请幼儿重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巩固。

  三、让幼儿学会数。

  1、出示摆好的长方体和长方体礼盒。

  2、教师和幼儿共同数一数是几个。

  3、重新摆好再让幼儿数(连续进行几次)。

  四、让幼儿自己摆一摆,数一数。

  五、出示平面图数一数。

  1、教师幼儿共同数一数。

  2、幼儿自己数一数。

  五、学会记录。

  1、让幼儿把自己所数的个数记录到作业纸上。

  2、教师点评,共同数一数。

  七、活动延伸

  1、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哪些事物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

  2、数一数活动室里有多少长方体,多少正方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三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三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五、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保护的概念和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讲述

  1、请小朋友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 完整讲述捕食过程

  a、准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b、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动物。

  c、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捉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伸: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保护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延伸到课外)

  活动反思:

  本故事生动有趣,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启发幼儿观察甲虫、蜥蜴、公鸡、黄狗、老牛的特点,如某某动物的牙齿很锋利,它能把一个动物吃掉,某个动物的脚丫很大,能把动物踩扁等,引导幼儿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怕他,理解动物之间强、弱关系。提示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怎么样,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请幼儿学学动物们生气和高兴的样子。通过模仿动物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能很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而引导幼儿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征。本节活动幼儿的参与兴趣都很高,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少,对有的动物不了解,所以在回答问题中不能正确回答,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盒音乐呼啦圈 风车 水杯 塑料管 乒乓球 纸片 恐龙蛋壳 塑料瓶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以音乐盒的转动来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盒里娃娃来转动自己。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音乐盒吗?喜欢音乐盒吗?

  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大的音乐盒,我们就是音乐盒里的娃娃,现在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转动起来吧。”音乐停了,小朋友们也停下来慢慢的做到自己的座位上。

  2、当才看小朋友们转动的时候都非常的开心,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伙伴他们也想像小朋友一样愉快的转动,下面老师将有请五个小朋友帮助它们转动起来。仔细观察然后请回小朋友。

  下面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转动了什么,你又是用什么办法让它转起来的呢。请幼儿完整的`叙述

  3、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吗?

  鼓励幼儿想想看似不能转的东子转起来。

  :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相处办法,让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

  4、观看ppt 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动的广泛应用。

  观看并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一猜它有什么作用。

  :转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节探究活动《一条腿的纸桌》,在看似简单的搭高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并且所使用的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这样的科学活动寓科学于游戏、寓科学于生活,它为幼儿在常规的生活中打开了一扇探索的奥秘之门。大班幼儿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操作能力,在大班开展这节科学活动是很合适的。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一)(PPT) 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 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 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老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小记录本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4)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

  (5)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6) 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幼儿将泡腾、果珍倒入水中搅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出现的现象,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幼儿的提问。但在活动中很多幼儿上课时多以听和记为主,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更加主动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肯德基身高测量牌),食品类(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盒等),生活用品类(牙膏盒、洗衣粉袋、洗发精等洗涤用品)。

  2、数字卡片、笔和白纸。

  3、汽车图片、电话图片、手机图片。

  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易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因此,我选择了《有趣的数字》。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今天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一)用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110。提问: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打了110,谁会来呢?

  2、出示119、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比较鞋子的大小:请幼儿按鞋子上数字的大小分组站立,并贴上数字标记,然后猜一猜哪组小朋友的鞋子大,为什么?

  (2)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越大”的观点。

  (三)拓宽幼儿思维空间。

  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学习3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车的图片。提问:这辆车上有5、6、8三个数字,你们猜猜这辆车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组合结果统计在纸上。

  (3)讨论:这三个数字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4)将数字6换成数字2,请幼儿尝试用数字5、8、2排列组合。

  2、学习3位以上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请幼儿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

  (2)幼儿用数字卡片排列组合新的电话和手机号码。

  (3)游戏:打电话。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请你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幼儿园、教师、名片上……设计各种数字标记,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材料选择合理有效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活动过程自主开放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经验迁移激发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