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4 10:04:3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9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9篇[合集]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肥皂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肥皂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平时孩子们洗手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肥皂特别感兴趣,为进一步引发他们对熟悉物品细致观察和探索,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肥皂,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肥皂(大小、颜色、形状不同)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开火车至商店。

  师:小朋友好,我是香香商店的售货员,我们店里有许多漂亮的肥皂宝宝,你们想去和它们做游戏吗?那我们乘上火车出发吧!

  2、 找肥皂

  师:香香商店到了,看,肥皂宝宝们都出来欢迎我们了,你们想不想和漂亮的肥皂宝宝们做朋友?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肥皂宝宝做你的朋友。(幼儿自选一块喜欢的`肥皂)

  师:带着你的肥皂宝宝一起坐到这里来吧!(幼儿自由围坐在老师身边)

  3、 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都找到了肥皂宝宝,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肥皂宝宝长得什么样?待会儿告诉大家。

  师:你们的肥皂宝宝真漂亮,长得都硬硬的,有颜色或花纹,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长长的、还有椭圆形的,而且有的大有的小。

  4、 闻一闻

  (师作吸气状)每个肥皂宝宝都有气味,你知道你的肥皂宝宝的气味吗?请你仔细地闻一闻吧!

  师:这些肥皂宝宝有那么多的气味,那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小朋友来交换一下闻闻别的肥皂宝宝的气味吗?

  5、 探索了解肥皂的用途

  师:你的肥皂宝宝可以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洗手(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肥皂的方法)边念儿歌边洗手。

  师:肥皂宝宝还有什么用处?

  6、 说一说

  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肥皂宝宝呢?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肥皂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讲述。

  师:这些肥皂宝宝真可爱,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用处,我们生活中可少不了它们,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已经不早了,我们把肥皂宝宝整理好,跟这些肥皂宝宝说

  再见,来,我们乘上火车回家吧(开火车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认识鸟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鸟为什么会飞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视频仪。

  2、幼儿收集鸟类图片、图书等资料。

  3、纸盒、胶布等。

  活动过程:

  1.鸟类新闻分享。

  ⑴师:你带来了哪种鸟的资料?它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小型资料在视频仪上展示)

  ⑵师:你们发现鸟类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有羽毛、翅膀、会飞行等)

  2.鸟为什么会飞。

  ⑴师:鸟为什么会飞呢?(幼儿先讨论后欣赏课件)

  小结:鸟的翅膀像发动机,是飞翔的主要动力,

  ⑵师:鸟飞行时怎么控制起落和改变方向呢?(幼儿先讨论后欣赏课件,了解羽毛的作用)

  ⑶师:鸟的外型像什么?(通过课件了解鸟类的'外型特征,让幼儿明白两头小中间大的外型一方面可以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飞行的阻力)

  3.鸟的种类。

  ⑴师:你还认识哪些鸟?

  ⑵欣赏课件,了解鸟的种类。

  4.猜猜是什么鸟。

  ◇ 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啄木鸟)

  ◇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延伸活动:

  1、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鸟类呢?

  2、制作、安置鸟巢。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手电筒的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通过游戏来发现问题,在实践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现象,尝试边操作边记录实验结果。头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电筒,告诉了孩子们我们可以和手电筒做好多的游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第二天已经有一部分孩子带来了手电筒,在收集手电筒阶段就印证了我的猜想,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催着我,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和手电筒交朋友呀?”,由于手电筒收集了几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动开始了。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游戏:踩光、追光,老师变魔术

  一会儿老师用书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问:(“光怎么不见了啊?”“老师你把光关掉了吗?”)

  师:“没有啊,你们看光不是还亮着吗?”

  (那我们怎么看不见光了呢?,书把光遮住了,光照不过来了。)书能把光遮住,那这个塑封纸也能把光遮住吗?

  (一开始,孩子们都很兴奋、很高兴,注意点都集中在老师的手电筒上,所以我创设出游戏的环节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通过游戏,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穿不过去,而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却能穿过去啊?)

大班的科学教案:手电筒的光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