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1 08:41: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3篇(精华)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3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Ⅰ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内的第二人),即心怀他人,并与他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则,能读准译对吗?

  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对第7、8、9三则理解有难度。

  Ⅲ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课文研讨

  你最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师生讨论完成对各则的理解及其学生学习后所受到的启示。

  Ⅳ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

  (一)文本解读:

  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二)所受启示: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各种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员工,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师,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Ⅴ课堂练习检测设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写一点读后感。

  小结反思

  小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时扩大自主识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春风依旧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仔细听。

  (3)同学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身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假如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安排“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字,有方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身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身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与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和优秀评论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 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

  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

  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

  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三、开放探究

  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谈

  黄丽春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本文是科学小品。“趣”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语言调皮诙谐;

  3.揭示 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广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蚂蚁小跑步的声音 用心听你会发现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雪花飘落的声音

  教学后记:学生对认真听,用心听感悟很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