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09:46:0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合集(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

  “三毛”——一个上海“小瘪三”的形象成为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伴随者。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一经久不衰的漫画人物呢?

  “三毛之父”——张乐平。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开创者。1910年11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盐县,父母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他的许多作品是以上海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在上海诞生,很快就跻身当时最著名的漫画明星之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张乐平与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离沪赴外地宣传抗日。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同年创作了《三毛外传》。1947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一时间激起社会强烈反响,引起了一切善良人的共鸣。建国后,又创作了许多“三毛”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这位中国漫画事业和儿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他的整个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因此人们称他为“平民画家”。他笔下的三毛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被誉为“三毛之父”,小读者们亲切地称他为“三毛爷爷”。1992年9月27日,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

  (一)长春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突出“教材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力求在开放性上有更大的突破。这样可以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其他学科、社会文化环境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软化学科边缘,把幽默、读图、歌词、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纳入语文学习的视野,力求实现艺术与语文的通感教育。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一个板块是以“幽默”为主题的内容,期间学习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在本册中引入了中国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的经典之作《三毛》从而来激发学生对幽默的感受与学习。在张乐平老先生近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那些旧社会、战争年代的`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有些太过遥远,如果将那一时段的作品引入课文,学生无法体会其中带来的讽刺与幽默,因此课文选入的《雨后春笋》是一篇六格漫画,它是在张乐平老先生为表现1950年代后已经“脱离苦海”的三毛而创作的作品。漫画中,三毛穿着整齐与战乱中衣不裹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三毛还背着小书包,表现出解放后,孤儿的“三毛”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巨大变化。

  (二)长春版教材突出体现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

  本套教材的选文与创写文,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并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和儿童喜闻乐读的,二是用现代视角审视有现代观念的,三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漫画与幽默的表现形式就是突出的代表。在儿童学习过程中,不但重视感悟积累,朗读背诵,更能够获得美的熏陶感染,把汉语言文字教育与文学教育有机地整合,协调发展。

  学生在欣赏漫画的同时,不公要弄懂画面的内容,感受到幽默画面带给我们的愉悦,又要自然地结合画面认识这些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在理解了成语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尝试着用一些成语练习说话,学会运用这些成语。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观察时还要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三毛看到帽子长高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不只看表现现象,学习深入思考问题,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诙谐中蕴藏内含。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2、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过观图读成语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三)教学难点:

  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

  1、识字与写字。

  (1)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采用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的方法进行。

  拼音识字。就是直接出示注音生字,在学生练习拼读以至达到熟练拼读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成语,从而进一步巩固识字。

  (2)本课会认的字只有6个,会写的字只有5个,但都是在成语中出现的,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做依托,对字本身的意义理解上有难度,对成语的认识与理解也有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成语的意思,并且借助图画来弄懂这些字的意思。这样为学习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打下了基础。本课生字“酣”是一人会义字,由“酉”和“甘”会意,表示酒味甘醇,饮者畅快尽兴。

  (3)书写上要注意的。“笋”和“解”书写易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强调“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文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

  (4)字音的强调。“津”字的读音容易混淆,读“jīn”而不能读成“jīng”。

  2、观察图画,学习成语。

  (1)问题与对策。

  在教学时,学生通常只会注意漫画好笑而忽视了细致地观察,老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能说清楚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哪里,正在做什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比较完整清楚的故事。弄清每幅图画下面的成语和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2)大胆想象,练习表达。

  在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些词语中所描绘的这种表现呢?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用这些成语说话,达到真正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

  (一)观察思考,找到漫画中最令人发笑的地方。

  观察:三毛的帽子和那要么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观察:前三幅图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了。

  再思考:课题以“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得速度非常快。三毛仅小睡了一会儿的功夫,竹笋长得就使帽子摘不下来那么高了。

  从而进一步理解“雨后春笋”的意思: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多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大量出现。

  (二)培养幽默细胞,激发幽默潜能。

  通过学习完本课甚至于本单元的两幅漫画,使学生们懂得了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减轻压力并且学到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喜欢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幽默细胞,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幽默潜能,从而树立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强大的历史背景做后盾;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具备充分的入选理由;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丰富而新颖的教学价值;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深远而悠长的延伸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喜欢的是哪些事物,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2、了解作者的非凡经历,说出给你的人生启迪。

  3、学会在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用一句话介绍动情的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

  用一句话介绍动情的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交流

  2

  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事物。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读读、思思

  交流、明确

  3

  组织交流

  明确

  二、理解性阅读,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问题探讨:请你根据课文说说作者“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哪些方式?作为一个有很多缺陷的人,她为什么能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生活?

  理解性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2

  反复诵读文中你喜欢的诗意盎然的句子,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反复诵读文中诗意盎然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仿写一段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四以“忘我是快乐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仿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作者生平资料及带给你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拓展性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组织

  学生活动

  1

  学生说说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走向成功的非凡经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对人生的启迪。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对人生的启迪。

  学生书面准备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附:阅读资料

  天才与苦难

  上帝象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凑到极限的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已使他快入棺材。七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四十六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五十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机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形翻译他的思想。她仅活到五十七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八次。

  上帝搭配给他的苦难实在是太残酷无情了。但他似乎觉得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漩涡。她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十至十二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十三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家和其它亲人。

  苦难是他的情人。他把她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

  其次,他才是一位天才。三岁学琴,十二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是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亲身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全国首席小提琴家。

  他不但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而且发展了指挥艺术,还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八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激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弦中包含桌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上帝创造天才的方式便这般独特和不可思议。

  命运对霍金同样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的生活,平庸的消失。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也不过如此。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疾病不断地向他进攻。他的.病情渐渐加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缩下去,走路越来越不稳,连站也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与咄咄逼人的病魔斗争,他努力锻炼。他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 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的加重。霍金终于站立不住,坐上了轮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动能力,十个手指中,只有两个还能活动。1984年,他说话已经相当困难,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再也没有发出声音,只能在心里讲话。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音合成器发出声音来。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命运带给霍金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是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但命运在他顽强的挑战面前似乎退却了,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

  但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它能活着,更是指它的创造。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要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四十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他让助手把资料摊在小桌上,一页页的阅读。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推理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发行量达1000万册。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维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维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认知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小老师领读。

  ⑵ 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俺来开,俺来开。

  师:XX,你来开,你来开。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同学: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 认读词语:

  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

  指名同学读生字词,读对了 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 说说自身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⑸ 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萨、芬、芳)

  ⑹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俺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末: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提示点、提的写法。芬芳: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同学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5、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夏天、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蔷薇 、簇拥、聊天、芬芳、扑鼻、应该、娇嫩、摸了摸

  五、重点识记

  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说说你的 理由。可是课文的标题就告诉俺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身不是最弱小的呢?俺们来学习课文吧!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交流自身所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⑴ 教师可抓住“簇拥”“第一朵”让同学感悟萨沙虽然那么小,但他多么善于发现,关爱身边的小事物。

  ⑵ 教学罗兰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俺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⑶ 同学们,就让俺们当一回善于发现,关爱小事物的萨沙吧!

  朗读萨沙的话“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出示句子: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⑴ 比较异同。说说自身的感受。

  ⑵ 此时的蔷薇花最需要什么?假如你就是蔷薇花,你会怎么说?

  ⑶ 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怎么做?

  ⑷ 萨沙是怎么做的?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比较句子:

  ① 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② 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通过比较,让同学感悟“轻轻地”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身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3、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

  ⑴ 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⑵ 全班交流,指导好萨沙的3句问话:

  交流时重点引导同学体验这样两点:

  ① 家长亲言传身教,用自身维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② 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他人给予的维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同学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维护比自身更弱小的蔷薇花。

  ⑶ 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对话。

  三、总结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

  2、怎么读才干表达出萨沙呢 ?连读三遍课题。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4、小结:

  四、练读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拓展练习: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 关爱 托利亚 维护 萨沙 俺不是最弱小的 蔷薇花

  【作业安排】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不只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同学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此课中,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比同学还小的形象,引导同学揣测字词,亲身的朗读实践,适时想象,启发同学和蔷薇花的对话,最后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使同学和萨沙发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上完课,小朋友的纯洁,善良,让俺觉得──小朋友心灵和思想的生长,人生视野的拓展,跟俺们的语文阅读是那么息息相关!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濒临灭绝的朱鹮,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朱鹮鸟的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朱鹮鸟。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路遇科考人员。

  2)、科考工作得到村民的支持。

  3)、发现并保护朱鹮,使它得到繁殖。

  4)、成群的'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快乐地生活着。

  〈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生活在哪儿?向往的是什么?小光的腼腆说明了什么?

  2、理解向往、腼腆的意思。

  3、小光路上遇到的是些什么人?

  4、路人想小光问了哪些问题?

  5、路人跟爸爸说了些什么?

  6、是什么事情引起亚洲国家的关注?

  7、科考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8、理解寻觅、推敲的意思。

  9、小光和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10、考察中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11、这两只鸟是什么样儿?发现朱鹮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词语)

  12、小朱鹮的出生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光和伙伴们为寻找、保护朱鹮,做了哪些工作?

  3、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学会保护珍惜动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