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05 07:43:48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美术教案3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手段]:昆虫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评价建议:

  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板书:

  描绘自然

  自然是美好的,五颜六色的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体验头发飞舞的乐趣,感知头发飞舞起来时夸张、有趣的特点;

  2.自主探究用吹、抛等方式表现头发飞舞时夸张漂亮的线条,感知力度不同线条不同;

  3.尝试用不同的图形、线条自主表现人物的身体部分,用各种原生态材料、废旧材料(纽扣,彩纸,报纸)装饰画面,丰富画面内容,激发想象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野人舞”

  材料准备:勾线笔(黑、红)、

  颜料(黑红白)、白纸、加压滴管、剪好的头像图片、牛皮纸、相机、音乐(编辑好的印第安音乐)、各种彩纸、报纸、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野人舞”,激发幼儿创作的乐趣

  1.播放音乐,请部分长发女孩儿跳起“野人舞”,鼓励她们把头发甩起来(教师用相机抓拍)。

  幼儿在游戏中用吹、抛等方式自由表现头发飞舞,体验头发飞舞的乐趣,感知头发飞舞起来时夸张、有趣的特点。

  (通过音乐律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随着音乐节奏甩头发感受游戏的乐趣。)

  2.欣赏图片,感知头发飞舞的夸张、有趣。

  提问:头发甩起来的感觉怎么样?飞舞起来的头发像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通过欣赏现场照片,幼儿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头发飞舞起来夸张,蓬松、凌乱、飘逸等特点。)

  二、幼儿创作

  1.思考画面的布局,将纸的左右两边对齐折起来,选择任意一边进行创作。(可1:1对折,也可任意比例折。同时提示幼儿避免破坏画面的整洁。)

  2.随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创作,感知运用不同力度、不同角度进行吹、抛,形成的头发线条走向则不同。(风干)

  师:我们随着音乐试试在纸上跳起印第安舞蹈吧!

  (幼儿自主探究在纸上创作:加压滴管吸进颜料滴在纸上——随音乐轻轻抛、使劲抛、轻轻吹、使劲吹、平行吹、由上往下吹。)

  师幼过程中交流:纸上跳完舞后,再打开纸看看,你的'头发怎么样?小朋友设计的发型都非常特别。原来我们吹的方向不一样,力度不一样,颜料形成的线条就不一样,我们的发型也会不一样。

  3.贴上头像图片,尝试用记号笔添画人物的身体部分,丰富画面内容。

  师:拥有特别发型的你会去干什么呢?激发幼儿的进一步创作。

  (幼儿探究发现:头像图片贴在头发的中间,边沿,左右任意位置,这样出来的效果会不同,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4.尝试用各种原生态材料、废旧材料(纽扣、彩纸、报纸)装饰画面。

  师:这些材料如果用在作品中,你会怎么样利用它们呢?

  备注:引导幼儿用其他材料装饰画面,在丰富画面内容,增添画面立体感的同时,也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造的能力,更增加幼儿对其它材料变废为宝,变旧为新的认同感。

  三、展示欣赏,评价

  师: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为什么?这样打扮,会去干什么呢?还喜欢谁的作品?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的有趣。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07-20

美术的教案02-05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精选]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精选)09-12

(经典)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