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1:39: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妈妈感情变化的句子,理清课文层次;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给予树,我们都知道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中是——给予————吗?(学生自由说)

  1.同学们理解的不错,让我们再一起用心地读一读课题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说)

  3.是啊,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呢?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好吗?

  二.整体感知

  那就请你打开语文书,翻到31课,去读一读,同时找一找课文中写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注意,用笔划一划。

  1、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2、交流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结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担心”,体会妈妈的爱。妈妈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

  自己再读一读,又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妈妈特别担心?(只、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把妈妈的这种担心放进你的朗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自己孩子)

  4、是啊,妈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化作了一种担心,把你现在理解到的放进这句话里,肯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5、学生读,指名读(适当点评)

  (二)品读“生气”

  但是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了20美元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买完礼物,该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表现又怎么样呢?赶紧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学生自读,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兴高采烈呢?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呢?(学生回答)

  2、对啊,确实应该兴高采烈,但是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沉默不语”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沉默不语呢?(学生自由说)

  3、看到这个情形,妈妈会怎么样?(生气)请你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觉得已经读得像妈妈一样生气了,就举手,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从XX的朗读声中,除了很生气,你还听出了什么?(疑惑)在疑惑什么呢?说一说

  把你现在有的体会,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能读得更有味道!快试试吧!

  4、那么金吉娅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四自然段,请你反复地读读,肯定能找到答案!

  5、课件出示:后来……礼品区

  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再去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6、是啊,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却只给佳人买了棒棒糖,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从这段话里找到理由吗?(能)那就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我的钱就……只够…………却什么都没有

  多读几遍,读懂的就更多了!(学生自由说,主要是小女孩和金吉娅的对比)

  把你的体会放进这句话里,一定能读的更好!试一试吧!

  7、金吉娅给可怜的女孩买了洋娃娃,就没有钱去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了,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再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而难过

  重要的句子再读几遍,就能读懂更多了(学生自由说)

  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却使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

  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得到的同时,还会放弃、失去一些东西,这真让金吉娅为难呀,把你理解到的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也能读得非常好!

  8、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说)

  (三)品读“感动”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怎么做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妈妈已经激动的说不话了,你能代妈妈跟她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2、是啊,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还……以及……

  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的小女孩,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3、说的很好,表达了小女孩的心声,请你把最后一段有感情的多读几遍,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4、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一棵树,一个问号?)

  课件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学生自由说)

  结合板书,随机选择词语

  三.拓展

  是呀,援助中心有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贫困、战争、闹灾害的地方,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这个世界会有许多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同学们,这么一棵美丽的心灵之树应该种在哪里呢?

  我们的心里!是呀,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爱做阳光,精心地栽培这棵给予树吧,让她在我们的心里开花,结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问题贯穿始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课文里的饱含的对同情、善良、仁爱、体贴的美德的赞美之情。我认为,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就是有效性提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题

  1.出示谜语:一头小牛黑溜溜,无角无尾不拉犁,背着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2.同学们,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你能说说蜗牛有哪些特点吗?(相机板书并理解“慢条斯理”)

  3.通过观察和课外阅读我们对蜗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让我们走近它吧!(将课题补充完整)

  4.激疑: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哪些特征和习性?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指名答思考题。

  3.指名读课文。

  (1)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泌(mì)灼(zhuó)盹(dǔn)嗅(xiù)卵(luǎn)

  (2)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灼热:像火烫着一样热。

  黏液:黏稠的液体。

  腺:生物体内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的组织,如人体内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爬行、睡觉、吃食、繁殖、栖息)

  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给课文分段。

  四、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灼”的右边部分是“勺”,不是“匀”。“盹”注意与“吨”区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

  二、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分组自学课文。

  找出介绍蜗牛生活习性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2)蜗牛大部分时间不动,待在壳内睡觉。那么它们睡觉有什么特点?

  (3)蜗牛吃食、繁殖和栖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惊?

  3.练习: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 )蜗牛背着房子走,( )我们不会认为一小时爬行4米太慢。

  (2)( )蜗牛的视力不好,( )它的嗅觉很灵敏。

  (3)( )蜗牛的牙磨坏了,( )会长出新的。

  三、感悟蜗牛的“慢条斯理”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讨论交流思考题。

  3.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问一答,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蜗牛“慢”的特点上来了。)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疑问与惊讶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介绍了蜗牛的习性,谁还搜集了有关蜗牛的其他资料?补充介绍资料。

  补充介绍:蜗牛除了钙质硬壳以外,全身都是软软的,但它的力气可大呢,能背动比自身重20倍的东西,能移动比自身重210倍的物体呢!

  2.“蜗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深化理解,练习表达。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答案。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注释说明;②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③表示话题转移;④表示语意的递进。

  (1)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黏液做的“地毯”。( )

  (2)观察蜗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们的.话。( )

  2.练笔:观察一种动物,抓住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爬行 一小时只能走大约4米

  睡觉 灼热的阳光,下雨,整个冬天

  生活习性 吃食 整天吃,连吃几个小时不感到饱

  繁殖 卵产在洞里,几十粒到上百粒

  栖息 潮湿的地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课文介绍了蜗牛爬行、睡觉、吃食、繁殖和栖息等方面的习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课文知识性强,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并学习表达观察所得。课后的两道思考题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理解课文的内容可根据这两道思考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二是感悟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应尽量让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的特点。课文中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但并不完全,可让学生补充介绍观察所得和搜集的资料,使他们对蜗牛的了解更全面、更详细。可让学生改变人称,以蜗牛的身份进行 “自我介绍”。既让学生对蜗牛这种动物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材料的能力。

  不足:由于是代班上课,对所教对象了解不多,个别学生对我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较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⑵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⑶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长句子)

  ⑴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么停顿的?

  ⑵指导读句子。

  5.文中还有长句子,用老师教的方法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7.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两个偏旁的“竖”不同。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录像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自读第1自然段。

  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年纪一大把”是什么意思?

  ⑶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2自然段。

  ⑴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⑵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⑶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⑶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三、总结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3个学生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吗?

  3.指名介绍,评析。

  历史长

  板书:17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快乐

  (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端正的书写“宫、祝”两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3、了解有关足球的一些知识,知道足球运动是当今的流行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白能给人带去欢乐,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具:多媒体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2、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课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足球,你还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识?

  1、交流

  2、齐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宫、庆、祝”

  (1)、认读,并组词。

  (2)、说说如何识记。认识新偏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的: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 (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学习过程: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

  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 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1、“形散而神不散”2、写景状物的顺序。 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学生讨论自定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看看树林图片说感受

  2、这美丽的树林引来了一位大诗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这片树林里悠闲地散散步。散着散着还散出了一首诗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题目——所见(指名读)

  二、初读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见,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见过了,告诉大家你在哪儿见到过?给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见”就是所见到的,那袁枚大诗人见到了谁?自己读这首诗,仔细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生字“牧”

  4、这个牧童做了什么事让袁枚大诗人那么感兴趣呢?再读课文,找一找,还要圈出剩下的4个生字,重点记一记。

  三、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看到什么?看到这样,他会禁不住想干什么?(会想放声歌唱)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出牧童的歌声的,找出来读一读

  2、歌声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给“林” 组词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来了一个木做伙伴,这说明“林”表示的地方树木怎么样?比如说树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楼多叫——高楼林立。林还有什么朋友?

  C、写“林”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有两个木字的林呢?范写——描红——自己写一个

  D、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怎样?

  这个“振”虽然在中间,但这是古人的写法,我们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什么时候也会放声歌唱?猜猜他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E、引导朗读,背一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适地读

  小牧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风景真好,心旷神怡地读

  今天不下雨,称心如意地读

  推荐一下谁的歌声最悠扬

  F、开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鸣蝉

  A、除了牧童的歌声,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B、记一记“蝉”,说说你对蝉的了解。

  C、诗中所指的蝉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树上躲着一只小小的蝉,牧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有蝉的?它老鸣叫所以诗人叫它“鸣蝉”。

  D、学“捕”

  牧童知道这树上有蝉,这蝉可以玩,可以做药,还可以卖钱,当然想把它(捉来),这里没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义词,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说捕——我说放

  现在牧童已经捉到蝉了吗?(理解“意欲” )

  4、忽然闭口立

  A、学“闭”

  奇怪,牧童在放声歌唱,又没大声喊:我想捕蝉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闭”)这是什么字?什么结构?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先唱着歌,听口令闭口)

  B、学“立”

  看小朋友的样子,不但闭了口,而且站直了,这叫“立”,给“立”找朋友

  C、理解“闭口立”

  像他这样的就是“闭口立”,那书上的牧童就是这样吗?(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谁来边做动作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写写“闭”和“立”

  注意“闭”先写门再写“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横最长。

  5、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瞧,这位牧童会骑黄牛,会让自己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森林,会忽然闭口去捉蝉,多可爱呀!所以诗人回到家马上就把他记了下来,诗人是想把他告诉家人呢,谁来当诗人朗诵一下?(告诉朋友)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请小朋友上台边朗诵边表演

  6、机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人?(懂事,可爱,活泼)

  诗人呢?(善于发现,及时记录,)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填写后三句。先背给同桌听,再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经典)语文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