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2 07:35:1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4篇(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4篇(热门)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观察与指导:

  一、活动的导入: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①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图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记》、《雨来啦》。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水

  活动步骤

  一、开始部分:

  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雨时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请幼儿自由说出雨是怎么形成的?(打雷了,就会下雨了……)

  2、师幼共同做实验,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1)让一幼儿先将试管里的水加热,看看有什么现象?

  a、有气泡、b、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c、有响声

  2)请另一幼儿将玻璃片放在试管口的上方,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a、玻璃片上有水b、玻璃片上有气(过了几分钟)c、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d、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3)实验完成,引导幼儿通过刚才的实验,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师幼总结: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4)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边听故事,边出示雨的形成图片)

  3、引导幼儿说说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可以浇地。2、可以浇树。)

  4、雨对我们的生活与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要下雨了呢?听故事《雨来啦》,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知道:

  燕子低飞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这几种小动物都在干什么,看有没有要下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

  与“土”交朋友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科学教案12-13

科学教案12-13

科学教案12-14

科学教案12-14

科学教案12-14

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