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15 07:05:0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郊游活动,愿意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体验集体出游的快乐;

  2.进一步体验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讨论秋游的意向,确定秋游地点。

  2.向家长宣传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引导家长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家长准备秋游的食品,放进双肩背的小包里,给幼儿穿适合秋游的衣服和鞋子等。

  3.秋游出发前提醒幼儿如厕,检查幼儿的衣物,集体带一些必要的物品,如手纸、消毒巾、餐桌布、卫生用品及安全保护用药等。有条件的话保健医生要跟随出游。

  4.照相机1部。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秋游的目的地。

  教师:我们要到动物园秋游。谁知道动物园里有什么?

  幼儿自由表达对动物园的了解。

  2.师幼共同商议秋游的注意事项。

  教师: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乘汽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乘车的时候,手要抓好椅背上的把手,不把头、手伸出车窗外,要坐在位子上,不随便走动,更不能打打闹闹。

  3.师幼共同开展有趣的秋游活动。

  教师:动物园到了,小朋友两人牵手,排好队,靠右边走。

  师幼共同游玩动物园,看看、说说动物园里的动物,引导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并欣赏秋天的自然风光。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在空旷的草坪上用游戏的情境和口吻,引导幼儿练习分散、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洗澡的场景。

  2、能在儿歌的提示下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洗澡的画面。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成功的愉悦。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歌曲《洗澡》音乐;

  自编儿歌《洗澡》

  人手一张操作纸;

  人手一盒蜡笔、一支黑色水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洗澡的场景。

  提问:夏天到了,我们每天都要洗澡,你们是怎么洗澡的呢?

  二、听歌曲《洗澡》音乐,用动作表现洗澡场景。

  提问:1、刚才你是怎么洗澡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师及时反馈孩子的回答,和孩子一起编成儿歌。

  莲蓬头,哗啦啦,

  小朋友洗澡了。

  清清水,冲一冲,

  稥肥皂,擦一擦,

  搓搓搓,搓得泡沫满天飞,

  搓搓搓,搓得身上香喷喷。

  三、师生一起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现快乐的洗澡场景。

  四、教师范画,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儿歌与画面的紧密联系。

  五、幼儿绘画创作

  操作要求:

  1、操作纸竖着画;

  2、莲蓬头画得高高的,水滴流得长长的;

  3、和谁一起洗澡最开心?可多画几个人;

  4、用彩色蜡笔画出肥皂泡满天飞的样子。

  活动反思:

  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根据歌曲内容,做简单的动作。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

  二、活动准备:

  立体苹果树一棵、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苹果》,邀请孩子们坐上老师的幸福列车去果园玩。

  (2)说一说,果园里的苹果长什么样子呀?

  2、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你们听,老师还会边唱歌边摘苹果呢。教师范唱新歌,幼儿理解歌词。

  (2)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摘苹果” (游戏中学会歌曲),师幼边摘苹果边唱歌,直到一棵树上果子摘完。

  (3)演唱歌曲

  听音乐演唱歌曲,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表现:树上许多红苹果,孩子指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摘苹果。我们喜欢吃苹果,做吃苹果样子。身体健康多快乐,做健康状竖起大拇指。

  3、运苹果 (感知歌曲快慢)

  果子摘完,让孩子扮车车船船将果子运到指定地点,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

  4、结束(吃苹果)

  劳动成果分享,吃苹果。

  5、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创编歌词除水果外,还可以用常见的蔬菜的名称进行替换。

小班教案 篇4

  教案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地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这是我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标记图、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学习用普通话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我是我的××”。

  3、教育幼儿讲卫生、不乱用他人物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形象标记图,每人两张(同样的)

  2、录音机、磁带(肉录“找朋友”音乐)

  3、教师在贴标记图处点一圆点,作为贴标记图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老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从中选一种动物做朋友(两张)。老师说:“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好朋友?”请几个幼儿举图说一说,并让同组的幼儿互相看看、说说:“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师巡回帮助指导。

  2、分组游戏:每人将标记放在桌子的中间,幼儿一边绕本组桌子一边随音乐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标记图。(玩两遍)。[点评: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然,充分体理了幼儿的自主性、加深对好朋友的'印象。

  ]二、确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问幼儿:“这是一块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启发幼儿说出:能擦手,能洗脸等)。

  2、出示杯子,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启发幼儿讲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师提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随便拿用很不卫生,容易染病。谁有好办法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把好朋友贴在旁边作标记。)

  4、请幼儿把两张杯子标记图分别贴在毛巾、杯子旁的圆点处。

  5、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把好朋友贴在哪里?并指给大家看。问和这些幼儿同组的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

  6、幼儿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说出:“这是我的毛巾”,“这是我的杯子”。

  三、小结:以后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这里来。找好朋友时,注意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找错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点评:让幼儿通过“找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幼儿记得牢,也不易弄错。]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戏时比比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处,也可在杯子处。)日常教育活动渗透:日常生活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动物朋友喜欢吃什么,长得什么样等。

  家园配合:

  1、让幼儿从动物标记图中找到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带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处。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朋友”的习惯或特征。

  3、在“家园联系栏”内谈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分巾、分杯。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改变过去老师先贴好标记图再按座位等顺序分配给幼儿,然后教其认识的做法。采取“自选―练习―寻找”的方法,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尊重幼儿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幼儿尽快熟悉了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