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26 07:48: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美术活动:自制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大一班唐会

  一、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1)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3)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表情、心理以及对话,理解画面内容。

  3、喜欢参加排图讲述活动,增强想象力、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大幅图片四幅,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一张小熊手拿锄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黑熊图片导入。

  1、提问:这只黑熊手里拿的是什么?猜猜它要去干什么?(幼儿大胆猜想)

  2、黑熊去种玉米,为什么想到要去种玉米?(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自主排图,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1、出示四张小图片,告诉幼儿:黑熊种下玉米后又做了哪些事,它种的`玉米是不是丰收了呢?这些答案都藏在这四张图片里。

  2、讲述排图时的要求: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讲一讲。

  3、幼儿自主排图,自由(大考吧幼儿教育 )讲述。

  4、请部分幼儿上来排大图并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三、集体讨论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做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种玉米的动作。

  (出示图二)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里做什么?累得怎样了?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在干活时累得满头大汗时的心情。

  (出示图三)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在干什么?它的心里觉得怎么样?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收获玉米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图四)收获了这么多的玉米,黑熊示怎么做的?小动物们会说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和朋友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讲述自己的排图讲述。请幼儿回忆老师说了哪些与幼儿不一样的话。

  请幼儿再次自己讲述,可以按照老师的排法或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排法。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画面情景,理解狼和小猪的情绪变化。

  2、采用单页、多页、跳页的多种阅读方式,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提高解读画面的能力

  3、感受故事的诙谐,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P1:大家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只小猪看上去怎么样?猜猜小猪要干什么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大家仔细来看看吧?

  二、集体参与式阅读,幼儿大胆讲述故事的发展情节。

  1、幼儿观察画面讲述P2-P6的画面内容。

  P2:师:哇!你发现了什么?狼为什么要藏起来?

  师:看到一只又白又胖的小猪走来了,他们会怎么想?狼和狼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幼儿猜测狼的心理活动)

  师:小猪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幼儿猜测小猪的心理活动)

  P3:小猪刚一说完,哎呀,怎么啦?

  师:狼是怎么出来的?(冲出来的)有多少只狼?

  狼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他们一边冲一边嘴里还说什么?(冲啊,弟兄们—)

  师:看到这么多狼追来了啊,小猪有什么反应?

  师:看来小猪今天遇到的麻烦可大了,真是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P4:小朋友仔细看,这三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狼追猪)

  师:小猪是怎么逃的?往哪边逃?谁能够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一说?

  (理解词东逃西窜)

  师:小猪东逃西窜,害怕极了边逃边会喊什么呢?

  师:100只狼追1只猪,你觉得狼会追到猪吗?

  P5:小猪怎么啦?这只可怜的小猪看着狼群慢慢逼近,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家看狼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100只狼都想吃到这只小肥猪,怎么办?

  (引导幼儿说出狼讨论怎么吃猪)

  教师小结:小猪吓得全身发抖,他会不会被这群狼吃掉呢?想知道答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

  P6:结果怎么样?

  2、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高潮部分。

  师:怪了,小猪为什么没有被狼吃掉呢?在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测故事发展情节)

  师:是不是你们猜的那样啊?我们来看看故事中是怎样讲的?

  (快速浏览P7-P11)

  P7:就在狼群越逼越近的时候,有一只狼,站了出来,这只狼在狼群中有什么地位?他作了一个什么手势?他会说什么?

  师小结:这只狼手一挡说:“我们有100只狼,而猪只有一只,我们每只狼,只能分到一丁点,怎么会吃得饱呢?”原来狼是嫌猪太少,根本填不饱肚子,就在这个时候,小猪听了狼的话,会怎么想?

  P8:小猪想到了一个什么逃生的好办法?它真的会找100只小猪来吗?

  P9:狼答应小猪的办法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狼对小猪怎么说的?

  P10:天黑了,星星都出来了,狼还在等啊等啊,课时小猪一人没有出现。

  师:故事的结尾就是小猪在家很惬意的睡觉了。

  3、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猪吗?为什么?

  师:刚开始狼看到小猪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最后呢?

  (引导幼儿讲述狼由“充满希望”到“无奈失望”的表情变化)

  小猪被狼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最后呢?

  (引导幼儿讲述小猪由“恐惧害怕”到“舒适惬意”的表情变化)

  三、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1、幼儿讨论故事的名字?

  2、教师出示故事书的封面,介绍名称。

  四、师幼共同梳理故事,并完整讲述。

  结束: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危险的事,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多动脑想一想办法,我相信所有的困难都会解决的,就像这个可爱的小猪一样。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外形特征干扰,正确辨别物品的颜色。

  2、能将各种物品按颜色归类。

  3、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贴纸若干:分别穿红、黄、蓝服装的小狗、小兔、小熊、小猫各3只。

  2、红、黄、蓝3种颜色的树叶数量均等,总数为幼儿人数。

  3、教室的地面上分别画红、黄、蓝3种颜色的3各大圈。

  4、红、黄、蓝3种颜色的彩笔每人1份。

  5、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复习对颜色名称的认识。

  (1)请全体小朋友藏在小椅子背后,听教师指令进行游戏。

  (2)教师:小朋友快快来,快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快快来,快请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快快来,快请穿蓝色衣服的小朋友做游戏。

  (3)没有请出来的幼儿,教师一一请他们出来,并介绍他们服装的颜色。

  二、出示小动物贴纸,引导幼儿进行颜色辨识。

  (1)教师:凉爽的秋天里,小动物决定到户外做游戏。参加游戏的`小动物有谁呢?

  三、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穿的各种颜色的服装,将小动物按颜色归类。

  (1)给穿红色衣服的小动物头上戴上红色的小花,给穿黄色衣服的小动物头上戴上红色的小花,给穿蓝色衣服的小动物头上戴上红色的小花。

  (2)给小狗红红戴上红色小花,小狗蓝蓝戴上蓝色小花。

  (3)请头戴红色小花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请头戴黄色小花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请头戴蓝色小花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

  四、游戏:“小树叶找家”。

  (1)教师:小动物们都排好队做游戏了,它们玩得可开心了!小朋友也来做游戏吧!老师把小树叶撇在地上,小朋友捡到树叶后,按颜色找自己的位置。红树叶到红圈里,黄树叶到黄圈里,蓝树叶到蓝圈里。老师说起风了,小树叶就在场地边上自由跑动。老师说风停了,小树叶就分别回到自己的家里。

  (2)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兴趣,玩3—5次。

  五、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把相同颜色的物品用同一种颜色的笔圈起来。

  (1)教师:翻看幼儿用书第七页,这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物品,请将红色的物品用红色的笔圈起来,黄色的物品用黄色的笔圈起来,蓝色的物品用蓝色的笔圈起来。

  (2)幼儿展示作业并互相检查。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体验小花鸭的心理感受,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或乐器来表现。

  3、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头饰、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依次理解讲述三段歌词内容,体会每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鸭的图片,引题迷路的小花鸭。

  2、它在哪里?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唱谱嘎嘎嘎,小花鸭真伤心,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没办?小花鸭迷路了,谁来帮助它?我们接着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图谱(教师清唱第二段)。如果是你看见了小花鸭,会怎么做呢?原来你们都是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花鸭要回家了,可高兴了。也要有精神,把开心唱出来好吗?(全体幼儿唱一次)

  4、小花鸭回家了,见到妈 妈会很开心,(出示图片3张)你说妈 妈会怎么说?(教师唱第三段)鸭妈 妈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唱一次。

  三、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儿要记住第一段迷路的时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时候的区别,跟着图谱全体唱。

  2、引导幼儿全体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四、乐器感应。

  小花鸭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庆祝一下好吗?(出示铃鼓,沙锤、瓶子)

  幼儿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形成三个声部,根据教师指挥伴随音乐即兴表演。第一段我们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组,第二段我们用沙锤,第三段铃鼓加进去一起演奏。

  五、游戏《帮助小花鸭》

  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鸭,老师扮演大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鸭。教师拍手带领幼儿走成圆形,在黑板后找到,我们一起来送它回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帮小花鸭找到了妈 妈,妈 妈可开心了,夸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的!

  课后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 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

  1、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2、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让孩子体验乐器感应,使用打击乐器给了孩子一个演奏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戏环节点睛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节音乐教学中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词部分一定要记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玻璃杯、盆子、毛巾、塑料袋、气球、蜡烛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起兴趣。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要仔细看哟!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湿了没有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现在,老师再来变个魔术,这是(毛巾),这是(杯子),我们也要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噢!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没有湿(你说说看……)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毛巾会湿了呢?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说,什么跑进去了?对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二、通过捉空气,感知空气。

  刚才老师给你们变了两上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好看)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塑料袋),我要用塑料袋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红色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诶,我捉了袋空气,你说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从四周,再用最大的`蓝袋子从拐角捉)……我在旁边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想)请小朋友从老师这儿每人拿一个袋子,你们都有了吗?(都有了),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得空气又多又快?(你真能干!)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们能看得见袋子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没有颜色)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同样的方法再来捉)袋口张开,你的小鼻子闻一闻,袋子里面的空气有气味吗?对,空气是没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里面的空气吗?空气是摸不着的。我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是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捉到了空气?那小朋友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能摸到吗?原来,我们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气,又有什么感觉?这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是流动的。

  三、游戏吹气球空气也是很好玩的,我们来和空气宝宝玩一玩,好不好呢?小朋友,你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你们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鼓起来呢?(往气球里面吹空气),怎样让气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请小朋友从老师这儿每人拿一个气球。(小朋友再吹的时候询问个别幼儿)好了,气球宝宝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回家,小筐是它的家)。

  四、蜡烛实验哦,空气宝宝这么好玩,我也想和空气宝宝玩一玩。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蜡烛),这是什么呢(打火机),现在我要把它点燃,再来点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蜡烛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蜡烛会怎样,会不会灭?(请你说说……)小朋友仔细看,蜡烛怎么样了啊(熄灭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呢?请小朋友到后面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蜡烛烫着手了。好的,请小朋友回来!你们看看这支蜡烛灭了吗?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蜡烛却熄灭了,那刚才你们没有没有注意到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啊?是慢慢的,还是很快的呢?那我们再来看一次,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噢,蜡烛是慢慢地熄灭了。为什么用杯子罩住蜡烛后,蜡烛就会熄灭了呢?(你说说看……)老师告诉你真正的原因:这是因为杯子把蜡烛罩住,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中能够让蜡烛燃烧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气又进不来,所以蜡烛就熄灭了。那你们说说,蜡烛燃烧的时候要不要空气(要),蜡烛燃烧的时候需要空气,我们人要不要空气呢?你们说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呢?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面,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空气了,所以我们就会感到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要不要空气啊。对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也需要空气,花草树木呢?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呢?就会无法生存。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愿意大胆向大家介绍自己。我很欣喜,在教学准备中利用图卡和话筒激发了幼儿参与话题的兴趣。通过老师先介绍,引导幼儿获得了信息,了解了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接着安排幼儿利用小卡片内容和小朋友之间互相介绍,上台介绍,找客人老师介绍,集体为幼儿鼓掌鼓励,增强了幼儿的成功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体验到了相互交流的乐趣。反思这一节社会课,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得改进,

  一、导课太突然,应该让幼儿互相交流,如何向不认识的人介绍自己。

  二、在第一次老师介绍完姓名后应该让幼儿思考还想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这样就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了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小百科:空气(Air,kōngqì),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在攀登架上攀爬的技能,训练四肢动作的灵活和协调。

  2、在救火情景中体验勇敢的精神,增进对消防员工作的了解。

  活动准备:

  1、滑滑梯,用红色的皱纹纸做成火苗,放在上面。

  2、6个小水桶、3个梯子、3条平衡木、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消防员队列训练:六路纵队---交替走---穿插走---绕走---大圆---六小圆---开花走---六路

  二、基本活动。

  1、消防员集训。

  (1)老师交待任务:小小消防员要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就是攀爬梯子。请两名幼儿练习攀爬,幼儿一边看一边讨论攀爬的要点。

  (2)小结:爬的时候上面的手抓牢了,再开始抬脚,等脚踏稳了,再往上。眼睛要看好,手要抓牢,脚要踏稳。

  2、灭火演习。

  (1)练习攀爬。(知道上面的人走了,才开始上第二个人)。

  (2)组织幼儿进行灭火演习。教师以讲故事的口吻创设需要“小小消防员”去救火的情境。

  a、将幼儿人数分成相等的'3组,一个一个按照顺序提起水桶从目的地出发经过小桥来到梯子处的三个方向,攀爬到最高处,瞄准火源进行泼洒。然后从旁边返回目的地。

  3、火场救人。

  (1)教师继续用语言加以渲染:接到火警电话,动物园里发生了火情,很多小朋友被困,我们要赶去救助他们,路上要走过迷宫(S形路)、钻过楼道、跨过矮墙,救出小朋友后返回。

  幼儿轮流出发,反复游戏。

  三、放松活动。

  师:今天的救助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在这次接警救助中,大家凭借智慧和勇气,安全地救出了小动物、小朋友,并扑灭了火灾,出色完成了任务。让我们安慰一下小朋友和小动物吧,和他们一起跳个《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把他们送回家。

大班教案 篇8

  主题说明: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

  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继续关注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英雄”和身边的同龄伙伴,并能从他们那里汲取滋润自己成长的养料。此外,大班的孩子即将迈进小学的大门,老师要给幼儿提供大胆表述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帮助幼儿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起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等素养。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群星聚集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主题目标:

  1、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

  2、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

  3、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4、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5、感受节日氛围,体验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6、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和好奇,并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7、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8、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主要学习活动第(一)周

  语言:我的家(谈话)

  美术:我很特别(头像画)

  音乐:把我的名字唱出来(歌唱)

  科学:不一样的我

  主要学习活动第(二)周

  语言:不一样的舞姿(绘本)

  语言:我会编谜语(谜语欣赏)

  音乐:扮一个有趣的我(韵律)

  科学:我的身体朋友(建构)

  健康:我能够

  数学:我喜欢的吉祥物

  主要学习活动第(三)周

  语言:我,喜欢我自己(故事)

  语言:我是谁(儿歌)

  社会:我是主角才艺秀

  美术:上学路上(蜡笔画)

  音乐:不认输的小火车(歌唱)

  科学:有趣的检查(建构)

  健康:健康日(心理)

  数学:踩高跷

  主要学习活动第(四)周

  社会:整理小书包

  美术:有趣的面具(手工)

  音乐:化妆舞会(集体舞)

  主要学习活动第(五)周

  美术:名字创意画(线描)

  音乐:金蛇狂舞(欣赏)

  科学:大家来种树

  健康:雷响时我不出去

  创造性游戏

  重点指导游戏区:娃娃家

  情节开展及指导:

  妞妞家:提供自制衣物、彩色纸等,装扮一个特别的娃娃,增加娃娃家游戏情节。

  咪咪小吃:在指导幼儿制作裱花蛋糕、水果沙拉等餐品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创新更多的点心品种,加强幼儿相互间的交往。

  靓靓造型屋:提供发型图片若干,彩色纸、广告纸、报纸等各种宽窄、长短不一的纸条,皮球、浴帽、双面胶,用来回折纸条的方法、用笔卷纸条的方法学理发师给顾客烫头发,提醒幼儿根据顾客的要求做发型。

  丁丁医院:完善病历卡的使用。引导做医生的幼儿在病历卡上记录病情以及处理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设置候诊区域分发号码牌,提醒病人按照号码顺序等待就诊。

  新增材料与指导:

  1、娃娃家提供婴儿服饰、用品等材料。

  2、提供各种彩纸、压花机、油画棒、剪刀、胶水等材料。

  3、银行提供病历本。

  区域活动

  语言区:

  ⒈提供幼儿用书和指偶,讲述和操作表演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⒉提供全班名字字卡,供幼儿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名字或提供纸笔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表演区:

  1、提供幼儿自制面具,自编自演“我的故事”。

  2、提供彩带、头饰、丝巾等道具,布置才艺秀舞台,幼儿才艺展示。

  3、创办“小学”的角色区,提供纸箱、积木等做成小学的大门,并投放黑板、桌椅等,幼儿扮演“老师”和“学生”,模仿小学生的生活。

  美工区:

  ⒈提供印泥、放大镜、记录纸等材料,引导幼儿印画指纹,观察指纹的独特性,并进行指纹画。

  ⒉提供纸、画纸等材料,幼儿绘画“我的故事”、“梦想档案”,添画插图。

  ⒊提供纸板、装饰纸、农村自然材料、绘画工具等供幼儿制作面具。

  数学区:

  ⒈提供蚕豆、黄豆等材料,幼儿进行“猜一猜”游戏,复习6以内的组成。

  ⒉提供数学田字格和笔,幼儿学习书写数字1~6。

  其他游戏

  智力游戏:抽牌凑数、接龙卡片、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小羊请客、有趣的生活用品

  阅读游戏:猴子做什么、白杨村的美容院(一)、(二)

  美术游戏:

  -水粉:自画像、手工:运动的人、

  -撕贴:各种姿态的人

  音乐游戏:传帽游戏舞、聪明孩子笨老狼、打电报

  科学游戏:称称有多重、有趣的不倒翁

  建构游戏:游乐场

  做做玩玩:个性标记牌、闪亮的星星、我的小学、我的计划表、小水滴的故事

  种植游戏:参观种植地、翻土

  环境创设

  主题墙和游戏环境

  1、布置“我的自画像”“我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感受个体差异性。2、设置“我们的名字”栏,供幼儿展示并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3、设置一面“生日墙”,将同一月份出生的幼儿的照片或画像贴在一起,让幼儿来统计每月过生日的人数,比较月份出生孩子的多少。

  4、布置“闪亮的星空”花絮照片,布置照片展。

  5、将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自我欣赏墙报”布置在墙上,供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优点。

  6、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7、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日常生活

  1、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子、花朵是否完全相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细微的差别。

  2、引导幼儿收集心目中英雄的书籍、玩具、图片等。

  3、自制花环、皇冠等,供才艺秀活动中献给表现出色的每一位表演者。

  4、引导幼儿认识时钟。

  家园互动

  1、与孩子一起商量制作“了不起的孩子”名片,上面写上孩子的名字、天赋或特长。

  2、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父母眼中的.你”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3、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4、双休日督促孩子按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陶艺特色课程

  1、小相框

  2、陶艺拓碗

  3、恐龙

  4、变形的袋鼠(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不一样的我》是大班主题“不一样我”中的一节科学课。这节课让幼儿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肤色、头发等等)。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朋友有什么细微的差异。第二环节中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把镜子,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处,再让幼儿作记录。在做记录之前,我首先讲解了记录表的记录方法。接着,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明显特征。再做集体记录。第三环节是游戏“寻人启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难点是能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从幼儿积极的讨论与回答来看,幼儿能够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从幼儿操作的情况看,记录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记录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范例的几个不同之处外,幼儿貌似也很难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其他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因此,部分幼儿就对此次填表活动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觉得可能是平时让幼儿自己作统计的机会太少,幼儿很少接触到统计表,所以有的幼儿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统计表也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供幼儿操作。

  为了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在课后我与幼儿又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观察讨论,让幼儿真正得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

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反义词,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流畅性。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二、活动准备

  1、进行比较的实物各两个:皮球、暖瓶、毛线、书、手绢。

  2、图片: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多少)、尺(长短)。

  3、实物:积木、棍子、娃娃、书,手绢(与幼儿人数相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简短语言引出课题: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反义词:

  (1)皮球:大--小;(2)暖瓶:高--矮;(3)毛线:长--短:(4)书:厚--薄;(5)手绢:新--旧。

  3、讲解什么是反义词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词,像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新旧等,这些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叫反义词。

  4、生活联想: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和事物是相反的,用反义词说出来。

  5、出示图片,加深幼儿对反义词的.理解。如:老师:生活中的反义词可真多,我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用线连出和它相反的物体。出示图片,幼儿连线: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子(多少)、尺(长短)。

  6、拍手游戏:反复练习学过的反义词教师说一个词,幼儿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集体、个别回答)。如:我说"上",幼儿:"下",左--右;大--小;好--坏。我说"火车跑得快"--幼儿说"火车跑得慢";长颈鹿高--梅花鹿矮;新衣服--旧衣服;棉花轻--铁重;纸薄--书厚;开灯--关灯;天热--天冷;河水浅--河水深,等等。

  7、找实物教师出示一种实物,幼儿找出相反实物(将实物分散在活动室四周)。如:大积木--小积木;厚书--薄书;胖娃娃--瘦娃娃;长棍子--短棍子等等。

  8、做相反动作如:把右手举起来--把左手举起来;哭--笑;小鸟飞得高--小鸟飞得低;往前走--往后走。

  9、一起到室外,观察实物,学习运用反义词。

  10、结束。

  四、活动反思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县。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捷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我设计了这节学习“反义词”的语言活动。怎样在这节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呢?我大胆地运用了尝试教学,把以往教师单纯地教换成幼儿在亲自感受与操作尝试中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因为,实践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人的智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这种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精选)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选)08-04

[经典]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