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优秀

时间:2024-03-11 10:28:32 教案 我要投稿

山行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行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行教案优秀

山行教案优秀1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山行教案优秀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二)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四)学习诗文

  1、诵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

  (2)通过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根据学法自学古诗。(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3、交流总结,教师重点指导:

  ①字词方面: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爱:真爱,留恋的意思。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红于:比……还红。二月花:春天的花。

  ②指名让学生根据词义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4、精读赏析,品味美句。

  ①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③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④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五)小结: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让读者感到隽永清新。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完成本课配套习题。

  (七)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山行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山行教案优秀5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 )枫( )雪( )

  径( )疯( )霜( )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 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教案优秀6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优等生能通过学法自学古诗,能创意地表达古诗内

  容,富有想象能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点词,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

  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能基本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投影幻灯片、音乐磁带。

  生:准备两首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观看录像《山行》,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

  让学生背出一两首杜牧写的诗。谈谈对杜牧的了解,通过查字典,翻找资料,请a级生总结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二、新授

  1、初读古诗,回顾学法。

  1、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通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请b级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a级生补充点评。

  总结出拆散、释词、理顺、连贯。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3、汇报学习过程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3)请b级生说出文中的重点词“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请a级生说出“斜”、“生”、“寒”、“霜”这些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4)请a、b、c级生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要求a级生有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b级生能准确理解并表达无误,c级生能在a级生帮助下基本理解古诗内容。

  三、赏意境

  请学生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1、启发学生说出感觉最美的景色。

  1、先请c级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表达,例:我觉得高山美;我觉得石径美;我觉得傍晚的枫树林美。再让b级生说出怎样的高山、石径、白云、枫树美?把这些景物写具体,最后请a级生创意地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你想做什么?

  2、加以配乐,古诗意境,抒发心中的情感。

  (1)唱支歌来表达。

  (2)跳支舞。

  (3)照一张相。

  (4)画一幅画。

  (5)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四、诵读

  1、指导朗读

  要读出节奏美

  1、看图中景物感悟读,配以古筝乐,分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指名读。先请b级生读,a级生评,再请a级生范读,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

  2、吟唱

  2、请a级生用熟悉的曲调吟唱,再请全班同学跟唱。

  五、总结

  不管是描写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其中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全班齐读《山行》,情感升华至高潮。

  板书: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教案优秀7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中深秋的美丽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

  (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

  读一读。

  演一演。

  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教案优秀8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教案优秀9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教案优秀10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目标预设』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设计理念』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设计思路』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在以识字为重点的基础上,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观看枫叶,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句说话(可以是介绍枫叶的.,也可以是赞美枫叶的)。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设计意图:一下子就使得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提起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1、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读了诗题,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诗人,有“小杜”之称,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流传下来的诗有二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4、(放音乐)师: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再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先了解诗题的意思与作者,为学好古诗打好基础。配上音乐让学生读,意境更唯美。】

  三、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1、配乐齐读古诗。

  2、出示幻灯片(老师将图片顺序打乱)学生讨论:

  (1)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自己选择想说的图片)

  图意:第一幅: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顶;第二幅:山顶上白云缭绕,飘着缕缕炊烟;第三幅:夕阳下诗人停下车来驻足枫树下欣赏赞叹;第四幅:漫山遍野似火的枫叶。

  练习说话:让学生总结每一幅画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学习了古诗,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再次讨论:每幅图片的内容和诗中的哪一句有联系?

  3、既然我们已经观看了和这首诗有关的图片,那请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及身边的“无字词典”,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4、小组汇报交流。

  (1)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顶,诗中是怎样写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哪个字写出了石板路的特点?(斜)

  (2)枫树覆盖的山顶上飘着缕缕炊烟。从诗中哪个词看出人家在哪儿?(白云生处)指导朗读:白云生处有人家。

  (3)漫山遍野如火的枫叶,诗中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说红于二月花呢?(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4)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

  (5)从哪句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答: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6)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头脑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5、指导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练读。指名读。

  (3)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5)对呀,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不但让学生融入了美丽的秋景中,而且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从读中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五、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然后指导背诵。

  六、作业。

  请你今天回去画一幅秋景图,然后配上这首古诗,并把古诗美美地背诵给父母听。

山行教案优秀11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山行教案优秀12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原诗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

  《山行》深深的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一、一部小说。

  指的是茅盾在194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小说围绕着轮船公司的航船使河水溢出而淹没农田的事件,真实描绘了“五四”前夕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复杂纠葛,反映了恶势力的妥协,改良主张的碰壁和农民的无辜受害。作者化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改“于”为“似”,是以霜叶比假左派,虽红似二月之花,但仅似”而已,不是真红,同时霜叶又和暂占上风的势力作比,以喻其得势的日子也不会太长。

  二、一首歌曲。

  指的是作曲家陈小齐改编原诗作曲的通俗歌曲《白云深处》。改编后的歌词是:“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半路下车只是一丝牵挂,走走停停总是过去的她,长长的石径回响你的相思,回头的时候已经是梦失天涯。等车的你走不出你收藏的那幅画,卷起那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猜不破这一刹那?别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哑!”改编者赋予了原诗新的含义和感情,韵味无穷。

  三、一个斋名。

  指的是清代诗人傅山为自己的'书斋所取的名字——霜红庵。傅山,字青主,清兵入关后,坚持民族气节。坚决拒绝他人的举荐,不到京城做官,地方官强行用床抬着他送往京城,望见大清门,扑到在地,放声大哭,誓死不入。书斋取名“霜红庵”,以喻自己虽多次受打击而志节不改,愈老愈坚,就想经霜的红叶,愈老愈红。傅山精医术,常四处行医救济民生;又工书画,主张“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山西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的匾额就是他的手书。

  四、一座名亭。

  指的是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腰的“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也称爱枫亭,四周都是枫林,春时青翠,夏日阴凉,深秋则枫叶红艳,别有情趣。亭建于乾隆五十七(1792)年,亭前石柱刻有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1952年重修时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的匾额。另有一幅长联,联首各嵌“爱晚”二字,全联共有190个字,为亭联之首。这幅对联是:爱日喜雨,蒸润着锦绣河山,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寻汉魏最初胜迹,览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兰,岂惟赏心憩足,岁月莫蹉跎;值兹风和景淑,且登临,看东流帆转,南浦燕会,北麓斗横,西峦光霁。

  晚烟朝霞,烘笼过繁华厦宇,溯三千年历史,数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乃周秦以还哲贤,皆吴楚群知硕彦,当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平生须砥砺;到此游目骋怀,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

【山行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山行》教案优秀02-29

山行优秀教案01-31

山行教案(精选22篇)03-20

《山行》说课稿04-16

《山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山行》教学设计04-14

《山行》教学反思12-28

山行教学反思11-19

《在山的那边》的优秀教案09-11

记行冠豸山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