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30 07:25:1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发挥创造性,设计友情海报。

  2. 初步尝试做活动计划,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活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请家长辅助幼儿搜集艺术表演或活动宣传的海报。

  图画纸、水彩笔、其他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欣赏一些艺术表演或活动的宣传海报,与幼儿讨论:

  “海报上画的是什么?”

  “海报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引导幼儿回忆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启发幼儿为自己的好朋友“友情”设计一个海报。

  3. 引导幼儿分组为“友情”海报设计做计划。

  你们要用什么画面表示“友情”?

  怎样表达?

  用什么材料表达?

  4. 幼儿将以上的计划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 幼儿分组合作设计海报,并在完成后,请组长介绍作品,并请其他组幼儿评价海报设计的效果。

  活动评价

  能通过设计海报表达想法。

  能做简单的活动计划。

  活动建议

  设计海报对幼儿来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用海报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幼儿最后设计的海报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大自然的宝贵资源遭到破坏,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无情地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知识和防火能力。因此,增强幼儿防火意识,提高幼儿防火能力,对保护幼儿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幼儿,都无法进行这种危险的体验。所以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突破说的模式,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

  2、培养幼儿基本的防火意识与能力。

  3、使幼儿初步掌握基本的安全防火,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VCD一盘(内容有大火烧毁房屋、拨打火警电话的镜头)。

  3、布置好情境表演的.场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消防员,领孩子跑步带入。

  2、组织幼儿观看大火烧毁房屋的图片,使幼儿感受火灾的危险性。

  3、组织幼儿讨论:这些火灾是怎么引起的?火灾的后果是什么?

  4、发生火灾怎么办?观看影碟,使幼儿知道火警电话是“119”,并知道如何报警。

  5、请个别幼儿模拟拨打报警电话。提示幼儿说清着火地点、着火物和自己的姓名。

  6、讨论:如果小朋友家里发生火灾,消防员叔叔还没有来到,我们该怎么逃出来呢?教师可演示逃生方法。

  7、“安全逃生演习”:教育幼儿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运用学到的自救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不仅也爱美。而且表现美的方法比我们更为独特、富有创造性。那怎样才能将幼儿美的创造性得以迅速提高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绘画的材料多种,尝试用蜡烛绘画。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花瓶。

  3、激发幼儿喜欢作画的兴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一幅、打火机、彩色蜡烛、烛台、卡纸 已画好外形的花瓶、蜡笔、水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烛画

  1、教师讲述故事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美丽的烛花》,我们来听听。”

  2.出示烛画

  师:这是小熊画的漂亮的烛花,跟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

  师:谁知道怎么画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烛花,大胆说说是如何制作完成的。

  二、学画

  1、师:我们来看看小熊是怎么画的?(出示烛花示范画)

  2、师:如果想画一幅漂亮的烛花,我们首先得需要一个漂亮的花瓶,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瓶啊?

  3、出示花瓶图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欣赏,教师补充讲述花瓶的特征

  三、幼儿作画

  1、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瓶与喜欢的'颜色的彩色纸,将花瓶粘贴在彩色纸上。

  ②、利用彩色笔装饰花瓶。

  ③、用油画棒画上花茎。

  ④、点燃蜡烛,开始滴画烛花。

  2、提出要求

  师:滴的时候蜡烛要横着拿,不然蜡烛油会滴到手上。

  不可以拿着蜡烛去点纸。

  不可以把手放到火苗上。

  3、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每桌端上一支点燃的蜡烛。提醒小朋友点蜡烛小心。

  四、作品展示

  师: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放到桌子上,然后去欣赏别人的画。

  活动反思:

  小朋友因为没有接触过此类的活动,都很有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再动手制作的时候很认真,但也有小朋友表示怕被火烧到手指,不敢进行操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思路与原则: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此次活动针对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作用之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以及使运动的物体静止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多米诺骨牌、推牌录像、有关力作用的玩具若干。

  活动程序:

  欣赏推牌录像→幼儿尝试玩骨牌→讨论交流→探索阻止骨牌继续倒下的方法→体验其他体现力作用的游戏。

  教育过程:

  1、欣赏推牌录像,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2、幼儿尝试玩骨牌

  (1)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尝试:摆骨牌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骨牌会一个个的倒下?

  (2)请幼儿自由尝试玩骨牌,不规定玩法和路线。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积木块”成了“主角”,为使幼儿能尽快融入到活动中,我们一开始就让孩子对积木的玩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部分,孩子们利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地讲述,分享同伴的经验,同时激发了孩子参与下面活动的积极性。 接着,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想来玩一玩,我的玩法更有趣。”孩子们觉得很好奇:“老师会怎么玩呢?和我们玩得一样吗?”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我一边演示一边抛出问题:“我把积木一块一块排好,用手推第一块,你们猜,后面的积木会怎样呢?”面对我的问题,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想可能的结果,在这一环节中,我耐心地倾听了孩子对结果的种种猜测,在结果没有呈现时,我对孩子的观点表示认可,这给孩子创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了孩子的猜想活动。我推倒积木,验证了孩子的猜想结果,更引发了孩子想亲自试一试的欲望。???

  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操作,他们对多米诺玩法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与主动的探索下发现了原来是力的传递在起作用。???

  矛盾是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这时我又适时地摆出了新的矛盾: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摆的?你没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呢?把这些问题的出现作为一个新的刺激点,在我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在幼儿一次次讨论、交流、操作中解决了积木块之间的距离问题,我还让成功的孩子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同伴,达到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紧接着,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多米诺的排列由原来的直线变成了曲线,这时,拐弯处的排列成了新的矛盾,我又抛出问题:“为什么拐弯地方的积木没有倒?怎样摆才能让前面一块积木能碰到后面一块积木呢?”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小朋友不断摆弄转角处积木的方向,我又及时给予语言引导:“请您检查一下前面一块是不是能碰到后面一块?”这样避免了孩子盲目地去推倒积木块,给了幼儿一个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机会。???

  第三次操作,是同伴间的合作,在这个环节中,大家要商量、分工、合作,将大家的积木块合在一起,还要共同来设计一个图案,这对孩子们来说又多了一份考验,这时我作为旁观者去倾听孩子们的交流、讨论、操作。孩子在介绍、推积木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尽管有的小组积木块没有一次成功,我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肯定与鼓励。???

  最后用人体做骨牌,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就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我给孩子欣赏了一段动态的多米诺现象,这一现象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想继续玩的欲望,大家在一个比较兴奋、愉悦的状态下结束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了孩子的情感态度,因为孩子探求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本身更重要。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与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质疑、操作、对比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望,能主动感知、累积、思考,从而逐步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经验体系。

  例如,在一次“小主播讲新闻”活动中,我班的小主播播报了有关地震的新闻。幼儿议论纷纷,都说地震是很可怕的事情。

  欣欣提出问题:“地震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房子都会倒下来?”

  小睿说:“别怕!如果地震了,我们就赶快逃跑!”

  小影说:“怎么跑啊,要不要带东西呀?”

  此后,幼儿对地震现象和地震逃生方法产生了很多疑问。

  为此,我带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认识“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幼儿从中了解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

  开展活动“地震屋”。带领幼儿去广州市劳动技校开展“地震屋”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在地震中的身体感受、尝试寻找地震躲避点、了解逃生小技巧等,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威力和危害,再次激发了对地震逃生的各种方法的探究欲望。于是,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活动由此生发了。

  活动目标

  1、掌握地震时逃生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制作地震逃生包,体验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利用常见生活物品进行安全自救,增强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简单科学知识。

  (2)参观过“地震屋”并初步了解地震避险的基本方法和地震级别。

  (3)玩过建构游戏“搭建结实的楼房”。

  (4)参与过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了解简单的救护小知识。

  2、材料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的一些可携带逃生物品:背包3个、电筒、钱币、玩具、水、几种食品、手机、毛巾、被子、笔、会响的玩具、医药箱子等等,专业逃生包3个,一些绘画用的彩笔和纸。

  3、座位安排:

  幼儿分成三组就坐。

  活动过程

  1、讨论、绘画、分类

  (1)师幼谈话,巩固对“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和地震逃生小技巧的认知。

  谈话后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要不要带上东西逃走?要带什么呢?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究竟有哪些?”

  (2)讨论、绘画,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维持生命必须物品的了解。

  幼儿自由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在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名称。

  教师提供笔和纸,幼儿绘制出自己讨论物品的小图片。

  (3)分类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画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用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选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吧!”

  操作要求:

  把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分拣出来,去除不需要的物品。

  幼儿把各种物品图片分类,选出在逃生中必须使用的物品的图片。

  师幼共同将这些物品图片粘贴在活动室的空白墙面上。

  展开讨论,进一步熟悉这些物品的性能和运用方法。

  2、制作。地震逃生包”

  (1)依据墙面物品图片,提问:“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什么物品逃生?”

  (2)幼儿分组进行选择物品,制作“地震逃生包”。

  教师提供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若干食品的实物,没有实物的则由幼儿绘制小图片替代。

  教师提出打包“地震逃生包”的操作要求:

  在收集的所有物品中按照“维持生命必须物品”以及“方便携带和保存”进行挑拣,选择物品装进背包进行打包。

  例如,在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两者中应该选择压缩饼干更方便携带和保存。又如,保温杯装的水、塑料瓶子包装水、真空饮用水包(真空饮用水包属于专业逃生用品,有保质期长且容易携带、包装不容易破损的特点),这三者应该首先选择最不易变质的真空塑料包装水,其次是塑料瓶子包装水,不应该选择容易变质的保温杯装的水。

  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打包”,巩固运用压缩充分利用空间的知识技能。

  指导重点:适时启发幼儿思考:

  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

  比如;在地震灾难中很容易受伤需要“急救”,需要用到哪些物品?

  在短时间里找不到食物来“维持生命”,可以准备哪些物品?

  3、展示、互动与评价

  (1)每组展示自己打包的“地震逃生包”。分组介绍逃生包里面选择携带的物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必须携带;其他组的幼儿可以对讲解的幼儿提出问题或不同的意见。

  展示要求:

  幼儿要对本组包裹中每件物品的作用进行讲解,可以对比其他组的物品从“维持生命的作用、是否方便保存和携带”等方面进行说明。

  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止血贴,有的小组选择了绷带,选择绷带的小组可以列举绷带在急救的时候功用比止血贴多,有止血、捆绑、固定等作用。

  (2)整理“逃生包”,借助他人讲述时学习到的经验,在本组的“逃生包”中增加逃生必须携带的物品或者清理逃生不必要携带的物品。

  指导语:“刚才的小组展示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其他组的很多好意见,现在各小组就运用这些好意见再来整理一次自己的'‘逃生包’吧。”

  (3)再次展示各组的“逃生包”,各组选出一位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解本组增加和清理了哪些逃生物品。

  4、示范引导,分组观察

  (1)提供专业地震逃生包,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物品的名称(哨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真空饮用水包、包扎带、简易雨衣、手套等)。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观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标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细节。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都来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在灾难发生时有什么作用?”

  (3)把幼儿分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专业地震逃生包进行对比、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们,专业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们刚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专业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点是什么?我们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缺点呢?”

  幼儿自主回答后,教师小结:“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齐全很容易保存,但是价格比较贵。我们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较适合自己使用,但是还缺少一些急救需要的药品,而且刚才有小朋友发现了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很短,不容易保存,这点在准备物品的时候要注意。”

  (4)根据上述经验,再次分组整理地震逃生包。

  指导语:“现在你们觉得自己制作的‘地震逃生包’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让我们来再次整理打包自己的‘地震逃生包’吧。”

  5、经验迁移

  (1)提炼与交流。

  指导语1:“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平时就要做好各种灾难逃生准备了吗?”

  指导语2:“平时怎样做好准备,可以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呢?”

  (2)激发幼儿对今后科学发展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在交流中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如果你成为科学家,你想对‘地震逃生包’做怎样的改进?”

  幼儿自主回答(实录):“我想做出像叮当猫那样的大口袋‘地震逃生包’,里面可以装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建很多可以伸缩的房子,折叠起来是很小很小的,可以放在‘地震逃生包’里面……”

  活动延伸

  1、讨论活动:“地震逃生包”平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2、亲子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地震逃生包”。

  3、体验活动:参与园内地震逃生演习。

  活动反思

  选择适宜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非常重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也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本次科学活动,突出特色在于设置多种体验环节,让幼儿感知与地震有关的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调动已有经验,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先动手尝试再深人了解“地震逃生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此更为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中也认识到拥有科学知识不但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拯救生命。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相关经验,我在活动结束部分还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幼儿回顾活动内容,也引发了他们探究更多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

  专家点评(点评专家:刘霞,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5~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周老师设计的“大班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充分体现了《指南》的这一精神。

  该活动在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整个活动过程构思巧妙,层次清晰,从分组自主制作地震逃生包、分组展示交流,再次分组制作、再次分组展示交流;到探究比较专业的地震逃生包、再次分组整理自己的地震逃生包。

  幼儿的操作层层递进,认识逐步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充分的自主操作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正确的科学经验,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树立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C、春风飘来了什么?(喷香水)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

  D、春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春风带来了希望?

  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在词语的学习上,老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一方面达到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又做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整欣赏散文诗。

  4、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评析:通过有重点地分段学习,幼儿已初步能进行朗诵,不难看出,以上三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要求上的层次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散文诗。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从场景中取下枝叶、花草戴在头上,边朗诵边表演。

  (1)请个别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和造型,并大胆表演。

  (2)全体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

  [评析: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朗诵表演,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同时老师请小朋友从大背景上取下枝叶、花儿、草儿戴在头上做头饰,使幼儿兴趣倍增,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新颖独到之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风在哪里》,知道了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风问声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08

大班教案01-08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