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01 08:52:2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课前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和纸相关的经验,从报纸、图书到纸巾、纸盒、各种包装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好玩的纸”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带领幼儿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幼儿在探索纸的不同玩法中感受纸的奇妙,享受游戏的快乐。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小纸船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我利用孩子们这一兴趣进行导入,引导孩子们观察三种小船的吸水性不同,沉浮的快慢也不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试验的同时也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美工区进行过用不同的纸折小船活动。

  2、写毛笔字用的宣纸、蜡光纸、皱纹纸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3、活动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纸的质地手感的不同。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的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猜测三种纸船下沉的速度。

  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的快?

  2、指导幼儿将自己预想的结果用图形或数字在记录表中表示出来。

  3、幼儿记录猜测结果并互相交流。

  三、实验验证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表中记录出来。

  3、展示幼儿实验记录结果(皱纹纸船最快,宣纸比较快,蜡光纸最慢)

  四、继续探索、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2、教师做演示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揉成纸团,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水的三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纸的吸速度并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五、活动延伸: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中班教案 篇2

  目标:

  1. 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哪些特产。

  2. 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哪些特产。

  难点:

  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准备:

  1. 幼儿已经完成调查表。

  2. 家乡的名胜及特产图片。

  过程:

  一、歌曲引入

  1.以歌曲《夸家乡》引入课题,幼儿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的风景名胜。

  2.教师图片展示并补充。

  二、进一步了解家乡

  1.幼儿拿出调查表,自由交流家乡的特产。

  2.请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

  3.说一说家乡的方言。

  4.谈谈自己喜爱家乡的原因,萌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延伸:

  参观幼儿园,尝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幼儿园。

  反思:

  本次活动我做了图片、调查表这些准备,因此课堂上,孩子们在看到自己所提到的风景、特产图片都很兴奋,幼儿发言积极,气氛活跃。

  但我 也发现,在提到风景名胜时,孩子们大都说的是公园、万达一些玩的地方,说明幼儿对风景名胜这一概念还不是太清晰,但对于幼儿

  来说,这就是他们心中的风景名胜。在提到特产是,幼儿全部说的是吃的,所以我认为此次活动还可以有一个延伸,就是更深入了解家乡。

  本次活动我班孩子特兴奋,不能安静倾听别人,常规方面还需加强。

中班教案 篇3

  序数(4-5岁)目标:

  学习1-10的序数,会从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过程:

  (一)小朋友排队:幼儿分组排队,看一看谁排在第几位,从左面数第几位是谁,从右面数第几位是谁?

  (二)小动物找家

  1、摆若干个弓形门当作动物的家,每个家门口挂一种动物头饰,幼儿分别戴这几种头饰。

  2、看一看第几号房子是谁的家?

  3、"小动物"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迅速跑回自己家,问:"你住在第几号房子里?

  (三)找座位

  1、玩火车: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第几号车箱找座位。

  2、小剧院: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与号。老师查票,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四)住楼房

  1、老师与幼儿每人带一张照片。

  2、画一座楼房,共四层,每层十个窗户可以开关,将楼房画贴在墙上。

  3、幼儿自选一个窗口,将照片插在窗户里。

  4、看一看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5、看一看第几层,第几号住的是谁?

  教学反思:

  这次的数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要来源于生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开火车”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在活动中,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孩子讲“列”“排”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不能只停留在“有丰富的玩教具”上。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情境中,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从生活中认识“数”。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是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能力目标:能持物控球走跑, 会走“S线”绕过障碍物并将球赶到指定地点。

  2. 认知目标:知道使用正确的方法持物控球。

  3. 情感目标:能够努力完成任务,具有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农场的场地布置。

  2、人手一个皮球、人手一根棒球棍。

  3、背景音乐三首。

  活动过程:

  一、熟悉场地,律动热身

  1、律动热身,播放《快乐小猪》音乐,练习活动四肢和腰部。

  2、认识农场,熟悉活动场地。(桥洞,独木桥,泥坑小路,猪圈等)

  二、提供材料,游戏探索练习

  1、手推球——体验控球

  (1)初次练习在直的路面上手推球

  情境导入:农场马上就要改造了,猪妈妈希望我们帮小猪学习本领,让小猪能够独自一个人生活。

  提出控球要求:小猪还很小,只能在地上滚来滚去,请小朋友轻轻的.去猪圈领一头小猪回来,看看谁能够让小猪听你的话。

  小结:你是怎样让小猪听你的话的?

  (总结控球的方法,让幼儿初次体验球感、球性,激发幼儿对球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发现,推小猪的力量不能太大,要站在小猪旁边推着它的屁股走)

  (2)再次练习在不同的场景上手推球

  师带领幼儿熟悉游戏场景:控球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绕过泥坑小路。

  小结:提炼正确控球的方法。

  2、棒赶球——持物控球

  幼儿自选游戏场景,练习持物控球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你是在哪里学本领的?学的什么本领?你是怎样让小猪听你的话的?

  3、棒赶球走“s”线——提升控球难度

  分组竞赛,提升练习:幼儿分成四组,走“s”线绕过障碍物,把小猪安全送回家,锻炼幼儿的集体观,感受集体运动的快乐。

  三、情景提升,音乐放松

  播放轻音乐:让幼儿放松身体,引导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放松。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主要特征,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的分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活动准备:

  大的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胸饰各一个,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型积木搭建的图形王国区域。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图形王国,引出课题。

  “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图形宝宝在搞大联欢……这时,有三个图形妈妈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逐一带领幼儿复习巩固图形的主要特征)

  2、送图形宝宝回家

  分别让幼儿拿一种图形送给相应的“图形妈妈”,教幼儿说:“我把XX形宝宝,送给XX形妈妈。”

  3、请幼儿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亲亲“圆形妈妈”的.脸,拍拍“方形妈妈”的肩膀,给“三角形妈妈梳梳头,捶捶背,跳到圆形宝宝家,飞到方形宝宝家,游到三角形宝宝家等……

  动延伸:小朋友与各种图形妈妈分别做游戏(方形、圆形、三角形)

  效果分析:

  本节活动以来到“图形王国”的方法,直接给出幼儿一个“图形”的概念,分别利用认识三种“图形妈妈”的不同“长像”,巩固加深孩子们对其特征印象,使童趣十足,接下来,以“送图形宝宝回家”及“请小朋友到图形宝宝家做客”等故事游戏方法,自然地进行了图形的归类,自始至终使孩子们感受到是在“图形王国”中玩耍,提高了幼儿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归类能力。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实物,并能按形状进行分类。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熟悉音游《找朋友》

  2、布置“图形乐园”,投放图形挂卡及其相似实物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白纸、、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在《蓝精灵》的音乐中,带领幼儿到图形乐园寻找小熊宝宝赠送的礼物,激发幼儿探索图形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小熊宝宝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让我们到图形乐园里去找一找吧!”

  (“找礼物”游戏的开场白一出,令全体幼儿对即将参与的活动充满了好奇、期待与向往,这种轻松、积极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是幼儿主动、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是什么形状的。 并与同伴玩一玩、比一比自己的礼物,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数一数正方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等。

  (幼儿在“图形乐园”中,自由地找到“礼物”后,都自发地翻来覆去地看,有的迫不急待地挂到脖子上向他人展示;有的激动地与同伴用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教案:)他们以欣喜尽情宣告:枯燥的图形特征的复习活动,已变成了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渗透、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分享快乐的有趣自主的行动,教师仅有的引导与鼓励的语言,更充分体现了幼儿以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3、音乐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寻找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相互手牵着手,比一比谁找的朋友最多

  音乐停止后,幼儿立即找到与自己挂卡相同形状的房子里休息。“嘘,天黑了,请图形宝宝都安静地回家睡觉吧!”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进行探索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颇具亲和力的介入,更令幼儿热情倍增。)

  4、出示各种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把实物分别按图形分类送回相应的房子里,并让幼儿说说自己把什么形状的物品送到了什么房子里。

  师:“小朋友们收到小熊宝宝的礼物高兴么?可是有些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正在伤心的哭呢,小朋友愿意帮帮忙、把他们送回家吗?”

  幼:“愿意”。

  (在分类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将“相似实物”送回了相应的“家”里,甚至还主动热情地承担起了给能力差的幼儿“纠错”、帮助“一起送”的任务,(教案:)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认知结构,在拟人化的游戏情境的支撑下,吸引了幼儿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讨论等推理活动获得新的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幼儿互助友爱、协作意识的培养。)

  5、巩固活动:(1) 拼图: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实物模型。

  (教师蕴含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东西,运用多种感官,巩固体验,加深认识,并满足了幼儿表现自我,获得自信的价值体验。)

  活动反思: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尝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不认输的精神和成功后的喜悦。

  2、大胆想象,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小动物上天的办法,并为小动物设计同时上天的最佳方案。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鸟、小蚂蚁、小青蛙、小白兔、胖小猪、大河马、蒲公英、气球、风筝、热气球、飞机。

  2、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发想象。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小客人它是谁呢?(小鸟)

  2、教师:小鸟客人的本领是什么呢?(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示:飞)

  3、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背景。

  教师:小动物们看见小鸟在天上飞,都很羡慕,他们也想飞上天。

  4、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想办法。

  教师:他们都是没有翅膀的动物,要想飞上天必须想一些特别的办法,用什么办法能让小蚂蚁飞上天呢?还有小青蛙、小兔、小猪、河马?他们能飞上天吗?小朋友能不能来想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飞上天去?(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

  二、讨论工具,匹配图卡。

  1、教师出示卡片上的工具,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小动物飞上天的办法。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也很不错,现在袁老师也想出了一些工具,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小动物一起飞上天。(出示大教具匹配卡。)

  教师:小蚂蚁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青蛙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白兔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肥猪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大河马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结:动物越小,适合它们的工具就越多。

  2、幼儿思考让小动物们同时飞上天的办法。

  教师:每个小动物都想飞上天,怎样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小动物们同时飞上天呢?(引导幼儿为每一种动物匹配适合的工具。)

  3、引导幼儿理解较轻的动物用较小的工具,较重的动物用较大的工具的道理。

  三、欣赏故事,验证探究结果。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用挂图卡片演示。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动物们分配好工具了,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故事,小动物们到底是不是用这些工具上天的呢?(教师讲故事)。

  教师:小朋友们:小动物是不是这么分配工具的呢?

  2、教师:原来小动物们跟我们小朋友想的办法是一样的,你们真聪明,真能干!我们把这个小动物飞上天的故事讲给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听吧,我们走。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有三方面值得总结。首先是教材的合理性,因为在大班幼儿的发展阶段上,想像,探索,动脑解决困难,体验成功乐趣是他们心理突出的需要。《飞呀飞》这篇作品向孩子展示了一群小动物乐于动脑,动手解决困难的成功画面这篇作品虽然短小,但内容清新,留给孩子很大的想像范围

  小百科:飞是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12-14

中班教案12-15

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12-17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12-31

中班教案12-31

中班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