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时间:2022-01-05 13:20:41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三篇】1

  教学目标: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三篇】

  知识与能力: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环节:

  导课:播放歌曲《敕勒歌》,介绍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的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导入课题。揭示课标

  一、淝水之战

  1、出示《前秦东晋形势图》,复习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苻坚想要统一南北,挥师南下与东晋爆发了一场战役——(淝水之战)

  2、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依据提示,自学课本86—87页,做好标注。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复习前面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影响(对南方、对北方)

  学生自学,展示自学成果。

  3、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

  原因前秦角度:东晋角度: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电视剧《锦绣未央》过渡到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简介鲜卑族的历史,出示鲜卑族发祥地图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本87页,做好标注。

  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北魏何时统一北方?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3、出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引出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后,为了更好地治理汉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决定实行汉化政策,从而引出北魏杰出的汉化改革家——孝文帝。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三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学过这首诗歌吗?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的民歌,原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它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浑的风格。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一度十分强大。你知道他们在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

  当时黄河流域有许多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你想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北魏有一位的皇帝,他接受汉族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呢?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怎样冲破这些阻力的.?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自主预习】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以及“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插图《北魏骑马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了解

  4世纪后期,东北鲜卑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北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A.北魏原来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僻,一方面容易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对广大中地区的统治、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B.当时洛阳已很繁荣,北魏孝文帝要通过建都洛阳取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

  (他们抱残守缺,观念落后。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迁都洛阳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他进一步实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指导学生阅读“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文和插图《汉族服饰俑》、《鲜卑族服饰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文献资料《魏书》摘录”等。了解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定都洛阳后,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改穿汉装、禁鲜卑服。按着,孝文帝规定汉语为北魏通行语言,禁鲜卑语。之后,孝文帝下令把鲜卑复姓,改成汉文的单姓。孝文帝还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还有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种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的改革家。

  3、北朝的分裂

  北魏以后,北方又经历过东魏和西魏并存、北齐和北周对立的局面。历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总称为北朝。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北齐,统一北方。这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判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1、北魏孝文帝在民族的大融合能够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

  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2、黄河流域的统一

  3、民族的大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2、作用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三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

  (二)新课

  1.淝水之战

  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播放动画。

  (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战争相似?

  讲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三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四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3)阅读材料,讨论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史学家陈寅恪

  (4)动脑筋

  ①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②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3.北方地区的民族的融合

  (1)民族融合的表现

  展示教材第89页知识拓展“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瓷、胡床等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2)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

  为了加强国力,三国都进行了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自学提纲。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产生于4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2.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下图是某一同学整理的其措施要点,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相关文章: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08-26

七年级政治课件11-05

七年级政治课件 3篇11-05

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04-03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课件【三篇】02-23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精选16篇)06-02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11-04

初中数学课件11-03

九年级政治课件(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