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挫折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05-07 10:09:13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挫折教育的研究

  [摘要]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教育的主要话题,也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框架下,开展挫折教育具有学理性和可行性,可以说挫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一致性的。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培养目标指向、教育功能目标、环境影响和教育本质属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同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潜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很好方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挫折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挫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致性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进而通过挫折经历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能力和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下,开展挫折教育具有学理性和可行性,可以说挫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一致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潜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很好方法。

  一、培养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每门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实施一项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它规定着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二者从根本上说培养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

  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构成。抗挫折能力是指通过学生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和对挫折的超越能力,也就是指接受过挫折教育的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仅具有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不至于失常的能力,而且具有能够忍受挫折,并以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心理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不仅是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社会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就业、学习、经济、人际交往、恋爱、竞争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就给学生在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际沟通、环境适应、恋爱情感、心理调适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惑,学生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变化和差异化的特点。通过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各种压力和处理挫折事件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创新成才意识、就业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又使一些学生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思想观念偏激、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诸多问题,因此,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有的培养目标,这就使得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指向的一致性。

  二、教育功能的趋同性

  教育功能是教育本质的外在集中体现,了解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内在本质。挫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正心、养德、调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导向、教化、育人,虽然在基本功能的表述上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说二者的教育功能则趋于相同。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相同的教育对象――学生,都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同样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从不同层面发挥着教育功能。

  挫折教育侧重于正心、养德、调育。在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受社会环境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情绪,如顺境时的骄傲自满、自以为是,逆境时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等。针对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有意创设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使学生不能轻易、顺利完成,使其面临失败的情境,然后在教师因势利导下,促使他们自己找到原因,从而产生自愧、欲助的情绪体验,正视挫折,磨炼身心,使学生能够在挫折中自强、励志、修德、成长。挫折教育能够协调多种教育实践,并使之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形态性的鲜明体现就是导向、育人和协调功能。导向功能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方面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挫折教育是通过抗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有效预防挫折、妥善处理挫折,保持心理的平衡,从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整体提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两者发挥的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培养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目标具有趋同性

  三、环境影响的相同性

  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和发展都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前提的,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抗挫能力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总和,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人们习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共同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孤立发挥作用,所以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宏观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宏观社会环境对人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最全面,并制约着微观环境。其中经济环境是环境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因素。社会的经济环境为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发展提供外部的物质技术条件,并对其提出相适应的发展要求,而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政治环境是形成学生的政治观的外在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条件。社会的文化环境通过融合人们周围的各种教育因素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养成。微观学校环境是学生挫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微观环境。学校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体系,是一种专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殊单位,它由教育对象、内容和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构成。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抗挫能力的培养具有促退作用。因此,在对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社会环境的研究,发挥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的影响,抑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学生的抗挫能力不断提升。

  四、本质属性的统一性

  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一过程是在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互动的实践中生成、表现和发展的。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价值均体现为一种实践价值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原则,这就内在地要求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性是学生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本质。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的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挫折教育是否取得实效性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中,这就更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挫折教育契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注重研究实践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心理需求,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挫折教育与实践发展的契合点,归根结底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挫折教育要指向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是说,人的全部思想、全部心理、全部社会活动,都来源于人的实践。而实践又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及其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历史性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或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挫折教育同属人的实践活动,二者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受一定思想和心理支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两种教育经常通过确立目标和理想来指导和激励学生的行动,以促进社会和学生自身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和过程,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普遍性。同样,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过程又都有着特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有着特定的内涵、体系和构成,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挫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等同样具有特殊性,是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二者具有本质属性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挫折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章:

政治教育教学反思11-11

有关挫折教育的误区07-31

挫折教育让孩子变得坚强论文04-22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7-26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5-01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交流与分享01-13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1-28

思想教育心得体会02-12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3-02

有关文学教育国内研究现状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