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一

时间:2022-04-13 18:13: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一)

                           作者:  riverliu - riverliu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一)

就在几年前,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还只是少数地区学校的试验品,然而就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研究性学习展现出了它蓬勃的生命力,蠃得了所有人的喝彩。在新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课程被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但研究性学习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规律还要进行更为深入地探索。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目前是作为与常规学科教学并行的课程姿态出现的,它的进一步发展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饱受批评,如何能使学生自会读书、自会学习是困扰了几代语文教育者的难题。本文内容意在以实践领域里的一些思考和实例,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观念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做法,内容分为理论概说、教师策略、课堂教学、综合研究四个方面,求窥语文研究性学习之一斑。 

本文引用资料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实践,另一部分则借自于网络同仁,不为商业目的,只为探讨问题,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指出。所谓来之于人,还之于人,感谢互联网带给我新的思想,也把自己的思考献给他人,希望互联网能永葆本色。 

第一节 理论概说 

一、研究性学习 

随着国际间创造型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基础教育界在注意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已经加大了改革力度。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项最重要的举措,2000年9月起,全国十一个省市开始试验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根据这个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一起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其中。两年来,参加试验的各地中学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肯定,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目标、特点、方式和评价等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比较好地完成了探索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计划,今年秋天这个新的课程方案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在国家教委下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专家们指出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改革。要完成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意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主动的方式进行对生活的有意义地探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教育专家、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在她主编的研究性学习丛书里说得好,对于今天的中国中小学来说,研究性学习首先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即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进入中小学课程结构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板块,有序有效地发挥作用,将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1998年,上海七宝中学较早地开展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每学期在一个年级中确立统一的研究主题,如“文艺与人生”、“人与自然”、“我与祖国”、“我的未来”等,学生们在这个大主题下自主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自由组合、自行研究,学校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每周两学时,全员参加,全过程参与。在此先后,又有深圳、太仓、天津、河南、大庆、哈尔滨、成都等地的部分中学加入到早期研究性课程实验的行列中来,他们纷纷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著书成文,为后来的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和上海地区的经验比较具有代表性。 

尽管实验取得的成果是十分丰硕的,然而就目前来看,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目前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出现的,由教育部统一安排课时,这对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现状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保障了学校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时间,也避免出现被各学科分而食之的局面。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不少师生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课,甚至只是一种时髦,一种潮流,认为所谓研究性课程与日常的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改革都没有多大关联,与高考应试更是相距甚远。这样一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就无从调动,开课也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之上,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陷入十分被动的状态。对现状听之任之,则不符合上级的要求,也与素质教育的大潮背道而弛;而要加大研究的力度,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不是每个普通学校凭借自身的能力都能做到的。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研究性学习让一些学校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对于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把目前从课程意义上讲的研究性学习,称为狭义的研究性学习,而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代表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与当今世界的信息化背景分不开的。 

继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已经习惯把我们现在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在这个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的数量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工业时代,政府的目标是要普及义务教育,而在今天,这个目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常常会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用于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在社会当中已无用武之地。与过去企业纷纷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情况略有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大公司更倾向于对招来的人才进行再培训。于是素质、能力这样的词汇在社会生活中开始频频出现。虽然学校教育仍然发挥着它固有的优势,可是人们也不得不树立起终身教育的观念,于是,一个人目前掌握多少知识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获取新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要求的就是那种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这一点显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所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所有的课程都是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组织教学的,学生的全部积极性、主动性只能体现在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复现上,而且传统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相对比较封闭,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较少联系,这些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之路开始柳暗花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或者说,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建构主义学者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最好的诠释就是研究性学习在东西方社会地相继兴起: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社会情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学生们在看似简单幼稚的“研究”中逐渐进入角色,既培养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锻炼了与他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已有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打破了学科固有的逻辑,而代之以生活的逻辑;暂时没有的知识,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而他们的研究所得又直接指向社会生活,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研究是那么有意义有活力。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在能力获得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推广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学会学习。 

其次,研究性学习向学科教学渗透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性课程的意义在于推广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并帮助基础教育完成从一味研究“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的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目前的课程改革措施则旨在让师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认识研究性学习,熟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并且纳入课程计划之中,明显带有一点立法“强制”施行的味道,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说,“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这就是说国家实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非是要与学科教学对立起来,相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研究性学习当中吸收科学的教与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科教学尽快向素质教育方向转轨。 

对于新的课程计划,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的高度上去理解,就是绝不能把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此前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改革割裂起来看。其实早在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正式提出来以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在逐步向着素质教育方向转变,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此后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明确地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教科研关注的重点也从单纯地研究教师教学教法变为兼顾学生的学习,大连地区的很多学校都已经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同学研究学法。许多教师开始着手树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经验都是非常好的,也为研究性学习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出现则使当前的学科课堂教改从根本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完成了基础教育一次质的飞跃,它必然要反过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一】相关文章: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07-30

研究性学习总结04-21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08-26

研究性学习研究计划07-26

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04-27

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06-08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12-07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12-20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08-25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