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为创新而创新

时间:2022-04-13 18:23:2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岂可为创新而创新

                                     文/洪方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同素质教育一样,被提到愈来愈高的地位。这对于提高民族的文化教育素质,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不少教育者对概念理解有偏颇,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创新教育的误区。 

-ヒ弧⒐鄣愕奈笄

-ゴ笄世界,五彩缤纷,生活的丰富决定了观点的多元。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应打破僵化思维和固定模式,大力提倡学生求异求新,鼓励他们提出新见解。对于“班门弄斧”的古训,我们可以提出“何妨弄斧到班门”;对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可以提出“常在河边走,可以不湿鞋”;对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对于“岂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可以提出“这山就要望着那山高”;甚至对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会直”等观点,我们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提出的观点必须是科学的,经得起辩驳和论证的,至少也必须做到能自圆其说。像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南辕可以北辙”这样的观点,有老师竟然对其大加赞赏,认为其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笔者不敢苟同。虽说按照现在的地圆学说,往南也能到达北方,但我们不要忘记其前提是坐车,不管车子多么先进,它能飞过北冰洋?我们知道,即使乘飞机,现代社会也还没有开设飞越北冰洋、南极洲上空的航班。因此,“南辕北辙”这类所谓的创新对我们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毫无意义,我们在课堂上还是少提倡为妙。

-ザ、媒介的误区

-ザ嗝教褰槿虢萄Ц语文教坛吹来了一股春风,引发了一场教学革命。它在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增加直观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真理向前多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万事都得有个度。现在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评课时都有一条硬性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美其名曰“创新”。这种不考虑学生、不考虑教材、不考虑课型、不考虑教师个体自身实际的做法,使得各地课堂上多媒体泛滥成灾,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电化设备只是外在的摆设。其普遍做法是在屏幕上做一番板书要点、介绍背景、翻录资料的工作。曾有一个阶段,在课前播放一首歌曲、剪辑几幅画面成为时髦,于是,各地的课堂争相仿效。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先来一段《好汉歌》;教学《明湖居听书》时,先听一曲《山路十八弯》。这些倒也契合课题,无可厚非。但有些人根本不考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而是随心所欲地“乱点鸳鸯谱”,上《孔雀东南飞》前放《流浪歌》,上《黄鹂》前放《走进新时代》。剪辑画面更是闭着眼睛“拉郎配”,《荷花淀》里让你游览桂林山水,《归云来兮辞》中让你欣赏黄果树瀑布,使得整个课堂不伦不类。套用一句流行语,这些都是“多媒体”惹的祸。

-ト、方法的误区

-ァ奥堂灌”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其不合理性已成教育界共识。为改变这种教法,不少人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但不久又流为“满堂问”,其骨子里仍然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现在不少地方流行“讨论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理念与合作意识,实现了教学相长,确实是医治教学顽症的一帖良药。但冷眼旁观,有一些课堂上又滋生了另一种毛病:表面看来,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可牛鼻子仍操在教师手里。原来,这些老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是只有一个答案,或者是答案相当简单,无需讨论。如一位教师教学《陈奂生上城》,讨论的就是下面这些问题:陈奂生为什么会感冒呢?怎样碰上书记的?为何会这样巧呢?他为什么要住旅馆呢?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讨论过后学生的头脑中还会留下些什么。

-ニ摹⒒方诘奈笄

-ズ鋈缫灰勾悍缋矗研究学习遍地开。近两年兴起的研究性学习以其强盛的生命力横扫教坛,在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中独领风骚。在这些研究课堂中,有一个共同环节:写研究性小论文。研究性论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搜索整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其前提是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手头有充足的资料,研究有足够宽裕的时间,课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事实上,许多老师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把写小论文这个环节当作幌子,像店家招徕顾客那样吸引听课者的眼光,本身无多大的研究价值。如许多老师随便上哪一篇课文,看还剩一段时间,一时心血来潮,就让学生写研究性小论文,也不作指导,限学生几天内交上来。学生写后,教师只作简单的点评。学生花的精力很多,而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实在是得不偿失。

-ビ镂目蔚降赘迷跹上,说到底还应该从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出发,不能改变使学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一初衷。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汲取思想营养和人文精神,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底子。离开了这个前提,我们的一切探索与努力都是徒劳。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岂可为创新而创新】相关文章:

创新自我介绍01-15

创新的自我介绍07-02

以创新为话题作文03-10

高中关于的创新的作文03-01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案08-24

创新教案《画》09-28

文化创新说课稿11-02

教学创新活动总结12-02

创新教学总结02-28

科技和创新日记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