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02: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网友来稿)

颜苏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网友来稿)

中学生的课堂,不能静若止水,而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具形象性和情感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在秦砖汉瓦中找寻中华文化的轨迹,唐诗宋词中汲取古典文化精髓,元曲明清小说中领会历史人物的传奇,从而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没有艺术境界的教学 ,是枯燥无味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是描述、抒情还是说理,都需要艺术境界,才能为课堂教学创造出无穷的生命力,那么,怎样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

一,形象描绘法。

即用美的语言,扩充课本中所描述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轨迹。

教学中,如果流于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叙述,难于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鼓动性和艺术效果。对课本中描述的画面要进行拓展思维,进行再造性想象,使无声的铅字变为栩栩如生的景观,无形的画面变为活灵活现的人物、亭台楼榭、奇山怪石。栩栩如生的景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的景观,使自己身临其境 ,更深 的体味作者的感情轨迹。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用简洁文字把文中描述的美景进行扩展,以此更好的体会此情此景中的人物的心情:

你看,天还是那样蓝,风还是那样暖,草木回春,空气中飘荡着春的气息,远处是崇山峻岭,高耸入云,近处是青青的竹林,脚下,是一条清清的小河,碎玉溅珠,好一个“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河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映入眼底,文人雅士,围坐水旁,把流到自己面前的酒杯端起,一饮而尽,兴高采烈,赋诗取乐,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把文字变为场景,赋以丰富的内容,勾画出一幅“游春宴乐图”,使学生结合自己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与朋友欢聚时的快乐,从而体会作者此时此刻作为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二,音乐渲染法。

即虚拟场景,使情与事相融合,深意与画面相交织,用音乐歌曲渲染,形成饱含感情的艺术境界。

有时侯 ,文章中描述的画面,不足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可以借助影视、音乐、歌曲渲染场景,使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更能体会人物 的精神风貌。如教学《垓下之围》时,重点分析项羽的精神风貌,把文章中的文字幻化成活的画面:

项羽这个盖世的英雄,到此已是穷途末路,在夜深人静的时侯,点亮灯烛,听着四面楚歌,喝下杯杯烈酒,看虞姬翩翩起舞,听骏马在帐外长嘶,面对此情此景,孤立无援,情不自已,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令人长叹,请听《霸王别姬》:我站在猎猎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悲壮与缠绵相结合的歌曲《霸王别姬》,用在此处,进一步渲染这种悲凉无奈的情境,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进入学生内心,令之长叹。

三,联缀统 一法。

即用联想把分散的画面联缀成一个完整的美的意境

把文章中一个一个的画面组合起来,传达一个完整的意象,以涵盖作者的整体构思。讲授陶潜《归去来兮辞》的时侯 ,把陶潜 在文中叙述的一些情境这样串连起来,浑然一体,传达隐士风范:

听暮秋孤雁,声声送悲;思念,不觉间已挂满枝头。你带着归隐的决心, 乘舟而行;轻松而迫切的心情,像张开了天使般轻盈的翅膀,近了,近了!你欣喜若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熟悉而隐约的家门映入眼帘,伴随着家僮欢快的迎接,你终于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家门,一切依旧!一切依旧!

端起酒杯自斟自饮,且将不快与悲愁化入这盅芳酒,任思也悠悠,念也悠悠!你拄着拐 杖  ,悠然远足于清幽的田间,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你登上山坡放声长啸,伴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晨兴理 荒 秽,带月荷锄归”,一种新的血液在你体内奔腾,富贵不是你所求,平淡才是归依,乐夫天命不复疑。

把陶渊明的活动和心理历程用感性的语言串连起来,由任职到归园,由悲愁到欢欣,表达出他内心最真挚的感情,让人感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给人给 艺术的熏陶。

四,哲理点化法。

即运用富于哲理的辞句,点化主旨,推升意境 

平平淡淡的说法没有多少美感,而在从感性到理性的突变的叙述、阐释中,用一些富于哲理的议论和抒发,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在教学《过秦论》时,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描述秦国的兴起和灭亡,最后点明主旨: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对这个主旨还可以进一步的议论和抒发:

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一个小小的支点,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人生应该有支点,统治一个国家更应有支点,秦国没有重视这个支点,所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代有支点,所以有“文景之治”,唐代有支点,所以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有支点,所以有“康乾盛世”,这个支点是什么?就是“仁政”,贾谊提倡这个支点,希望统治者能够借鉴前代的经验教训,直至今天,统治国家仍然需要这个支点,才能保证国家昌盛久安。

把学生熟悉的哲理别有新意的用在文章的讲解中,使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文章主旨理解更透彻,更明朗。

五,美术表现法

即用简笔画表现文章意境 ,使 学生 得到更直观的艺术享受。

画面给人直观的感受,把文字化为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主旨。在教学《冬天之美》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用一幅图画把文章意境表现出来。可以用以下提示:底色是什么?动景是什么?静景是什么?中心主体是什么?学生根据提示可以很快画出这样一幅画:

起伏的地势,生机勃勃的麦田,白色的背景下,几种花儿在悄悄的开放,天空中几只轻快掠过的小鸟,人们围炉而坐,在密切的交谈着,

经过这样的构思,学生自然就可以得出人们围炉而坐,注重精神之美的文章主旨。冬天之美,尽在脑中,对内容的掌握,得到不灭的印象。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使教学如虎添翼,短时间内出高效益。

  作者邮箱: ys_923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