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18: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包铁一中      高洁

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案头晓风残月,为伊销得人憔悴;台上红牙铁板,朝书山金戈铁马。正谈论文学间气象万千,那神来之彩却招摇在灯火阑珊外!只想用五年为一生许个愿--语文课这边独好!

阅读篇

精选经典自我反观,课内课外等量齐观。

当大部分学生逃离语文课堂时,冷冷清清中,我们发现教育者们早已不知不觉地背离了文学之正道:“字词正读--背景介绍--作家识记--分析段落--总结中心--写作特色。”这条光荣传统一代代流传下来,课还是老三篇,‘涛声’也依旧聒噪,课堂气氛迷糊昏惑一年又一年……到底文学的可读性、趣味性哪去了?说实话,从前我的学生时代就没听好一节语文课!

可我宿命似的,竟做了语文教师。我当然不愿意我的学生再受我那时的‘洋罪’,我想我至少得让哪怕一个学生感受哪怕只有一堂语文课还像那么回事,所以我得采取点行动了。

可以说,选入语文课本的都是精品,起码凝结了几千年以来创作者和选编者们的心声和期望。但不是所有食品都一吃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都符合所有人胃口;如果都能有营养,那不妨换换口味,让学生们自己选选看?于是--

每当学期之初,我便请同学们给课本上的课文打分,得分低的课干脆放掉不学。这样课容量不够,怎么办?向课外要!于是大家自然会四处查找、筛选,筛所恶、选所爱,选来以后,大家把关,大家分享。无形中,阅读量由原来的一课本扩大为一课本的通览、筛选,满世界的阅读和筛选。阅读量增大了,有效阅读和无意阅读使学生可以成为知识型、学者型的人才。选好的课大家共同研读,一起享受。感知,质疑,融学,甚至每个学生都可以当老师,而我一个学期至少坐十几次、二十次“学生”。比如:当一位学生正津津有味地为大家描述那富有却极度吝啬的威尼斯商人时,另一位同学早已按捺不住,想把中国早期吝啬鬼严监生介绍给大家,甚至很快世界文学画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课堂上栩栩如生起来。教与学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思维火花的撞击声中相长的,在一次次互相鼓励的掌声中融合的,在星星点点的灵犀沟通中默契的!

除了将讲台交给学生挥洒,我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读书心得体会本,本的名字可以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如:“心弦一瓣”、“蓝色倾听”“放飞理想”“妙手偶得”“含英咀华”等等,甚至每一本心得都要作一篇“序”,可以请别人代作,也可自序,很有文化的味道。如果学期末,学生们再写出一两篇心得、体会式的“论文”那就更完美了,我正在筹划把我学生的这些习作中的精品变为铅字!相信那时我们会高歌!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中国古典名作绝对不可以不大面积接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是高中阶段阅读写作的最佳素材。为了让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感上兴趣,我在最初几周精选了十几首诗词,利用周六和晚自习课,使尽浑身解数,讲的烂漫无比,直至许多学生追问有关内容,这时我顺水推舟把这方面的工作拱手让给学生,在班里设这方面的擂台赛,在条件允许时还请一些大学老师、兄弟学校的名师来校献技。日积月累,学生不但会吟诵,而且也会在写作中随意点染,化腐朽为神奇!

写作篇

看名家,学名家,研究名家;

你评我,我评你,讲评大家。

“各学科中,语文顶没劲,语文中别的也还可以穷对付,作文却常常费力不讨好,唉!--”我们平时这样的话没少说过也没少听过!

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作文交上去了,又发下来了,忙拿来看一下分数或评语,好了,高兴一阵儿;不好了,叹一口气,也不愿意花时间细研究或修改,大约下一次犯的错误也和这一次差不多,可惜老师那废寝忘食地批改了!

我个人在这方面比较赞同前苏联教育家巴甫洛夫的摹仿说。我们必须不断的为学生找出他们的参照物,就像我们在学说话的过程中那样--总是别人在某时某地说了“这长头发的是阿姨!”这话,然后自己也寻找个实时实地才说“长头发的是阿姨,短头发的是叔叔”,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摸索又说“长头发的一般是阿姨,短头发的一般是叔叔”……参照物越近距离越好!

在讲评作文这个重要环节上,我让民主走入课堂,让学生心中的“名作”走入课堂。学期初,我把全班学生按就近原则分成十几个小组,每小组4-5个人。每次作文课,学生把自己写好的作文拿出来,组内读评本组文章,从中选出一篇公认的好文章,这样全班就共可以推出十几篇“佳作”,再把这些“佳作”由全体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判,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发掘全方位的优点,评后再改,一文两作;一致公认的“美文”再到其他班传名,甚至还有的时候推荐发表变成铅印!这就选出了学生最近的“参照物”。整个过程,师生始终处于平等地位,台上的同学个个放声朗读,台下的同学也频频发言,课堂上洋溢着融融乐乐、愉悦和谐的气氛,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功力也得以充分展现。就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至少写10~~15篇作文,而且几乎篇篇两作,还可以读到(10~~15乘以班容量)篇同学习作,近距离的取长补短,再加上阅读积累的优美语句点化,不知不觉中,文采来了、立意新了、结构精巧了、语言优美了,--作文写好了!

光有近距离的“参照物”,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学生的创作信心。要想稳步提高、再上台阶怎么办?我是这么做的:每个学期每位同学至少从课外找来两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为大家朗读、赏析。这样一个常规班中,每个同学就可以欣赏到来自其他同学找来的50多篇美文,可近距离的直接影响自己的作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最后,我只好让阅读和写作这两条修长美丽的腿,驾着一颗纯洁、善良、上进的中学生的心灵,留连于文采飞扬、气象万千的文学殿堂而乐此不疲了!当然,再还原语文课堂文学性、文本性、人本性和原情性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只能探索一点点。希望在日臻完善、举步踏实的道路上,同仁们共同修养!

 作者邮箱: nmlu29@hotr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