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心句与段意的关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3: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略论中心句与段意的关系(网友来稿)

何飞行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部分。一般来说,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如果能把握住各段的的中心,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而段落的中心,往往体现在某一个关键的句子上,这个句子我们叫做中心句。中心句是我们理解段落内容的关键所在。

    这么说来,是否中心句就等于段落的意思(即段意)呢?我认为两者之间不可随便划等号。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心句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三种形式,即同等关系、大于关系和小于关系。下面以《苏州园林》、《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为例,分别加以论证。

    (一)同等关系。即中心句的意义范围与段意完全一致。在这种关系的段落中,中心句已经将整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只要找到了中心句,这个段落的段意就完全明白了。如《苏州园林》的第一段: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本段的中心句是“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一句也正是本段的段意。可以说,这种同等关系在文章中大量存在,如本文的第5段、第7段、第9段。

(二)大于关系。即中心句的意义范围大于段意。有的文章的某一段落虽然有明显的中心句,但认真一分析,便会发现这个中心句概括的内容很广泛,而段意只是具体地说明这个中心句,包含的意义范围较小,就像一顶大人的帽子戴在幼儿的头上。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第14段: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会了巴黎。

很明显,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但我们不能说它就是本段的段意。本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以缩微图书为例,说明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显然,段落介绍的重点“缩微图书”只是说明中心句的一个例子,中心句的含义范围远大于段落的含义范围。

(三)小于关系。即中心句的意义范围小于段落的意义范围。也就是说,一个中心句并不能概括整段的段落意义,还必须有别的内容去补充完整。如《苏州园林》的第2段: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本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段落的意义除了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外,还写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无取得效果。因此,中心句的意义范围显然比段意小了。类似的例子还有第3段、第8段。

明白了中心句与段意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文段的中心句,更准确地概括文段的段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邮箱: hfx3036@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