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2-03-29 15:52: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对于新时代下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 篇1

  新课程、新课标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飞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1世纪已经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学生需要的再不是一堆现存的金子,因为金子总有用完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点石成金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由单一传授知识向多元化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首先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角色多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影响,老师一直过分讲究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老师的话是圣旨,学生不敢违抗,加上“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使极为正常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所谓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这样下去,长此以往将扼杀学生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走近学生,亲近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组织者。教师在台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秩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交流的方式等,此时的教师可以是一个主持人,引导学生陈述意见,畅所欲言,见仁见智。教师用主持人所特有敏捷的`思维、机智的语言,去激活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但教师又不等于主持人,这要求教师能高屋建瓴,进行恰当的点拨,积极引导;不时巧妙的对错误进行校正,在学生的错误上不能随声附和;更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进课堂,融入讲授,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保持一种思维的张力,面对纷纭的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老师更是睿智的,能给学生以启发,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活而不乱,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己构建的辩证统一。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掉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我是教师,我教什么,学生就应学什么。不管教师传授的知识怎样,方法如何,学生只有机械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可以说,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例如,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参与其中,说出的意见是我的看法。而不是听老师说标准答案或正确答案。让学生认为,老师只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学习者,他们是在自主地学习,不是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完整个性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给予学生全面展示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所以,老师以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出现,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50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十个小组,每小组五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讲台式”、“高高在上式”教学,变为“参与式”的教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生态环境”,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如:我在上《越巫》这一课的时候 ,为了再现玩皮的孩子戏弄越巫的一场表演,我亲自参加一组扮演越巫,学生们兴趣倍增,有和老师比高低热情,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它是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为前提。这个引导者,它有双重意义:既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又是知识的引导者。这里,我们只谈后一个方面。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是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去怎样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例如:教师在上活动课时,学生自己拟的一个题是: “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教师采用了正方反方的论辩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当个别学生走入过生日讲排场,摆阔气的误区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多听听别人的讨论,换个角度去思考,(你是过生日的、你是被请的、你是未被请的)巧妙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走出误区,此课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就是说,当学生登山时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登攀。总之,引得要巧,导得要妙,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 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位置是学习中的一员,读书,有教师的声音;讨论,有教师的参与。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的意见只是一个学习者的意见,不是标准答案,更不能强求一律。决不能像变色龙那样,做给别人看时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日常学习当中,仍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合作学习,使师生变成了伙伴关系,学生头脑灵活,接受新的信息快,不会受经验的左右,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师的知识渊博,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师生可以取长补短,教师必须寻求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力求双赢。我在教学中时常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老师也当一回小学生;当学生是记者时,老师就变成了被采访的对象,这样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

  教师要做好一个激励者,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霸王作风,动不动就大动肝火,用言语挖苦讽刺学生,什么“东方之猪”“造粪机”等,再则罚学生的作业,甚至体罚学生,这些恶劣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激励学生,首先是破题激趣,先声夺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照此类推,最好的老师就是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老师,就是能够把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变成向往的乐园。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点。如我在教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运用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样,不仅拓宽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课程魅力四射,自身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欲罢不能。 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一些看似很枯燥的说明文,学生不愿意看,可引导学生说,学生对说感兴趣,自然就想说,想说就会多说,多说就得到多的练习。练习越多,自然就会说得越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趣来呢?尤其是将一些看似没有什么趣味的材料说出趣味来,本人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颇有所得。在设计这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复述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的环节,如果让学生看了课文后就一段一段的复述,那肯定是兴味索然。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方法,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富商要建一个风景区,风景区建完一半了,他请专家给他提意见,专家们看了他的设计及建好的一半风景,发现了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桥梁。专家们建议他在赵州桥和卢沟桥两种形式上选一种,现在就请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口吻,向富商夸耀各自的优点,看谁会被选中。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几分钟,要他们一个扮演哥哥赵州桥,一个扮演弟弟卢沟桥,要求他们既要体现竞争的特点,又要团结合作,体现骨肉之情。最后两个人一起复述,再选几个学生做富商,进行评判。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三,是练出趣,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我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几个练的环节--诗海拾贝--诗配画--画赋诗,在诗海拾贝中让学生说出诗中含颜色的诗句,在诗配画中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画家,在画赋诗中让学生当一回小诗人,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的诗情,画艺在练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大大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欲罢不能。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也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舞台,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时机,重塑教师多元化的角色,与时俱进,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 篇2

  一、问题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教师的管理活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暴力行为

  在百度搜索中,以“校园暴力犯罪”为关键词,搜索出有关报道12000多条,其主要表现有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抢劫或使用杀伤性的器械等手段造成同学身体上的严重损伤,更有甚者导致同学的残疾或死亡。学生的暴力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男生中间,还有女生暴力行为,据报道,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一名16岁女生被同班四名女生用拳打脚踢2小时之久。此类事件的发生令人咋舌。

  2.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是在中考中没有进入普通高中而选择了职业学校。在进入学校一段时间后,便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如上课时玩手机、听MP3、看小说。上课时,不听老师上课,公然在课堂与同学吹牛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还有的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反而顶撞老师、辱骂老师。在有条件接收快递的学校里,学生还在空余时间上淘宝购物。不少学生认为,上学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混在学校,等一张毕业文凭。反映在学习态度上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认为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抄袭现象非常严重。教学活动的实施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早恋现象普遍

  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也没有对人生加以规划,很多学生只是以混个文凭为目的而选择上学。由于社会环境、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年龄在15~17岁间,处在青春期,对异性敏感,但并不懂什么是感情,却一味模仿电视中、电影中、周围人恋爱,导致学校中“校园恋人”愈来愈多。虽然学校对早恋行为明令禁止,但早恋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4.上网成瘾

  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代表。学校中不少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上网。在课后,邀约一同去网吧玩电玩、打游戏。上课时,却呼呼大睡,不听老师上课。网络中,“黄、赌、毒”等信息又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导致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5.个性问题

  部分学校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判断标准,想问题偏激、片面。因为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矛盾,甚至对骂、打架。自尊心过于于强烈,太过要所谓的“面子”,很容易冲动,同学惹不得,老师管不得。导致的结果只是把全部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明明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却不认为有错,引发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也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是延用原有的教育理念,还是在此基础上创新改进,如何进行改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1.关于教师角色含义的研究

  在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所代表的含义作了三种解释:

  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冷宇在对角色理论进行研究之后指出,“教师角色即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从以上研究可以归纳出教师角色的一般含义,即: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2.不同视野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以网络时代为视角的研究

  朱跃龙在总结了网络时代的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与协作化、师生交往平等化等特点之后指出,这些特点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钟铧主要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讨论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及新的教师角色观。他对教师角色定位如下:指导者、合作者、心理保健员、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研究者、学习者。

  (2)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为视角的研究

  黄雅丽在研究了终身学习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后,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型的社交家”。

  (3)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视角的研究

  刘兴民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研究,指出其转换的六大趋势: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由教书匠成为研究者;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由纯粹的管理者成为教育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由个人劳动者成为教育协作者;由道德说教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调适者。

  三、行动思考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大众传播及网络的流行,学生求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使得教师不再享有知识权威的独占地位。中国传统存在的“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落后观念也有所改变。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强调采用多元化角色转换的方式教育学生,不提倡以专制、强制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用不同的角色对待学生,在行动上感化教育学生。

  1.以交朋友的方式换真心

  某校高中一年级学生李×,在班级里成绩平平,课堂上经常低着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积极的回答,班主任对李×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在学期期末,李×突然对班主任提出要放弃现在的学业,这让班主任感到很意外。最后,在一次聊天中,班主任从其他学生口中了解到,原来李×的父母在她早年就已离异,之后就和奶奶住在一起。李×的爸爸外出打工,一直不在家,可就在期末时,李×的奶奶病危,家里所有的负担都落在了李×一个人的肩上,为了照顾奶奶,支撑起这个家,李×最后决定放弃学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多加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学生,可能只在人生的几年当中与老师有交集,但如果一个老师在这几年中与学生真心相待,就算以后不能见面,也会让学生记在心中。朋友是容易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一种关系,现在的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姿态都是居高临下。在学校中,学生也是有情感的一类人,老师也是有感情的一类人,而不是用老师固有的优势地位去压倒学生,让学生面对老师时就心生畏惧,两腿发软。如果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老师就不能够了解学生的全部。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说的那样,如果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能就能通过捐款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不至于辍学。

  老师上课是要保持治学的严谨,在课下,可以通过聊天、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多次以后,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最后,建立起师生间的友谊,用真心去换取真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2.以导师的方式教知识

  现在的部分教师,在教书上,由于职业特性以及工作的重复性,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倦怠的工作状态。根据心理学,人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厌学的状态,也会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不是由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与合作。教师的教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在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现学生厌学时,作为教师,也应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师只是一味地念书、教书,这是老夫子时代的教学模式,现在的社会已俨然不同于以往。面对90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见识比上一代更加广泛,而课堂教学的一成不变,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太过枯燥乏味。故教师会教还不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从教师的体验升级为导师,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3.以父母的方式爱学生

  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中,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在藏区支教12年。他们对待孩子就像自己的亲身孩子那样付出了全部的爱,在生活上,给了全部的照顾,在教学上,奉献了毕生所学。我们被一种大爱、博爱所触动,12年的时间,留住他们的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爱。相反,有些丧失道德的教师,对幼儿都缺乏爱心,出现很多不负责任的幼师伤害幼童事件。学生也是懂得情感的,当一个老师付出爱时,学生总会感受到,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早恋学生,如果以父母、长者的关心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摆脱好奇的心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此教育学生做正确的选择。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的人,长大以后才懂得去爱别人。

  4.以学习的方式求进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学生,讲授知识,但老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正确。教学中,提倡学生与教师公平、平等地探讨学术、探讨知识。当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新的思想、新的思路,能够提出更好的学术理念,老师不要因此而约束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更好地学习。在学生身上,找到老师所欠缺的、不具备的,并且主动学习、改进。这样的老师,才能够被学生所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学生,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只是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现代社会要求的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新时代的学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已经与之前有显著不同。教书先生的戒尺、严苛只是过去的教师形象,而今天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行动上,为人师表,率先做表率;在教学上,要求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讲授最前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真心感动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吐真言来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角色的变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为了祖国新一代,承担起民族的责任,保证民族发展的要求,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相关文章:

《角色》大班教案11-16

中班角色教案03-22

美的思考—肖培东教师随笔07-30

对现代教师的教育良心思考论文07-29

角色游戏大班教案05-01

中班角色游戏反思07-29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08-25

角色游戏说课稿11-02

中班教案:角色游戏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