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骂、骂人与找骂--三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时间:2022-04-14 09:46: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挨骂、骂人与找骂--三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一直痛心疾首,他曾讲过一个笑话,来说明中国人的奴性。笑话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穷人,因为与一个富人说过话而沾沾自喜、四处夸耀,后来别人问他富人对他说了什么,他说是一个"滚"字。  

  近来的文化圈和娱乐圈一直不太安静。先是王朔在网络上对金庸突发冷箭,二人的争论由文学观点的局部战役,升温到由多路网民参与的涉及人格、道德和知识产权的网络混战,最后无论挨骂的还是骂人的都着着实实的风光了一番;最近又有北京保温瓶厂愤怒起诉"贫嘴张大民",因为剧中的一个暖瓶不慎暴露了该厂的标志,再联系到张大民"幸福生活"中不甚幸福的种种方面,于是该厂认定"张大民"侵犯了它原本美好的声誉,只好与其对簿公堂。  

  鲁迅先生去世快一百年了,看不到中国现在的进步,否则一定会为中国人国民性的改观而惊讶不已。中国的穷人现在很少再以与富人谈话为荣,因为穷人们都开始忙着挣钱成为富人,没有时间听那一个"滚"字;而不忙的穷人们则都是铁定了的穷人,从各行各业里灰溜溜的"滚"出来,成了时代的受害者,心理脆弱得很,再也经不起那一个"滚"字的打击。如果说中国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接触以后产生沾沾自喜的感觉,那可能只有"名人",所以你看,中国人的国民性在这一点上就提高了很多--由"纯物质"开始向"准物质"靠拢了。  

  然而提高的并不只是这一点,还有与名人的"交流方式"。  

  被人骂一句"滚"还觉得沾沾自喜,这是现代中国人绝对干不出的事情,首先自尊心上受不了,其次以挨骂来提高自己的名声,显然过于被动。所以,与其被别人骂一个"滚"字,倒不如反过头来骂名人一个"滚"字,一方面过足了嘴瘾,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拔了老虎胡须"而受人尊敬;而且这"滚"还大可以骂得声势磅礴,因为中国人的面部皮肤是随着国民性一起增长的,谁都知道,一个"滚"字在今天除了吵着众人都来看自己以外,其实对挨骂者是毫发无损的--毕竟大家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都缺乏一种坚定的价值观,所以,骂与不骂,其实也只是一种声音有无的差别,不涉及对良知的触动。骂名人,体现了这个时代人类的精明与主动,比起上个世纪人们的愚蒙与谄媚是要进步许多了。  

  另一种"交流方式"则更具法制社会的规范意识和网络时代的拓展头脑。骂人虽然很少会因此而犯法,然而如果想要据此出名,则必然还要承担被人骂的痛苦和挑事者的恶名。最好是不被人骂而又可以享受被骂者的权利,这就需要网络时代的拓展意识--从小处生发、做大处文章;同时还要有法制社会的规范精神--要拿出证据、明晰损失。譬如有人对你哼了一声"Gu",或者说了一个"棍",你一定要揪住他的衣领,厉声质问:"你为什么要骂我'滚'?"同时拿出录音机,说:"听,有声音为证!"然后容不得他进一步抵赖,马上列出赔偿条款一、二、三--毕竟这个社会已经是经济社会,一切精神损失都应该来由物质兑现--如果被质问者碰巧是一个名人,那便更有好处,不仅经济的损失可能得到补偿,而且依据法律质问"名人",还更显得自己有理、有利、有节、有面子,其潜在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要之,首先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从别人的话中找出象是骂自己的语言,然后揪住不放、要求赔偿,这便是这种"交流方式"的核心了。  

  如果说被人骂而喜悦体现的是一种蒙昧社会的"谄媚",骂人而喜悦体现的是一种知识社会的"主动",那么找人骂而喜悦体现的便是一种商业社会的"精明"。由此可见,社会和人性的确是在一天一天的"进步"了,鲁迅先生如果再生的话,也许会为此感到喜悦……  

  不过,无论是被骂者、骂人者还是找骂者,都无巧不成书地借着"骂"这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可见社会和人性里还是有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  

  人类的发展,就在这变与不变中反复折腾着……